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時間:2023-03-21 14:41:32 羨儀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精選11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步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精選11篇)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1

      活動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結合圖片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中描繪的情景,感受詩歌的內蘊美。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古詩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古詩詩句相關圖片、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引出題目。

      1、教師講述賈島《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2、引出題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島寫的一首古詩,叫做《尋隱者不遇》。

      3、初步了解題目大意

      二、初讀古詩,理解古詩大意

      1、播放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朗誦古詩

      3、幼兒嘗試跟著教師一起誦讀古詩

      4、教師解釋古詩大意

      我們已經一起朗誦過這首古詩,下面來聽聽這首古詩說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詩人在松樹下問一童子,你師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認真的回答說,師傅采藥去了。但我只知道,師傅在這座山里,具體在哪個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讀古詩,分段理解

      1、(出示插圖)、圖上畫的這兩個人是誰?(詩人和童子)

      2、詩人是在哪里碰到這個童子的?從古詩中的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松下”指出了事情發生的地點。

      教師小結:在一棵松樹下面,詩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問童子一些事情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一句。

      3、這個童子與隱者是什么關系?他是怎么回答詩人的?

      教師小結:童子說他的師傅上山采藥去了。

      幼兒一起朗誦古詩第二句。

      4、童子的師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詩里的那一句說到了?

      教師小結:童子的'師傅就在這座山里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三句。

      5、最后詩人有沒有找到童子的師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師解釋第四句古詩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濃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師幼一起朗誦古詩第四句。

      四、創設情境,表演古詩

      1、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古詩數遍

      2、請幼兒扮演詩人和童子表演古詩,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2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背誦其它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贈劉景文》。

      2、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學掛圖。

      4、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匯)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5、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呢?

      6、自由讀詩《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組詞認讀。

      石徑、斜坡、楓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樹一棵測認讀情況。

      4、指導書寫。

      于、首、楓(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學習詩歌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聽錄音,畫出節奏、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3、自由讀詩、齊讀后找出疑難之處。

      4、略知詩意。

      (1)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詩意;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2)提問: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圖)有寒冷的秋風、飄飄的白云、幾戶人家、火紅的`楓林

      (3)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么?(火紅的楓林)

      (4)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5)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誰紅?楓葉比二月花(春花)還紅。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師在學生講后歸納詩意。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

      在飄著白云的地方居住著人家。

      停下車是因為愛這傍晚的楓林,

      秋天的霜染過的楓葉比春天的花還紅。

      (8)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朗讀詩歌。

      (1)這時候的楓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2)這么美的楓林該怎么讀?(讀出快樂、歡喜……)

      6、齊誦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寒山、石徑斜、生處、楓林晚、二月花

      7、背誦禱歌。

      四、拓展學習

      一、背誦課外搜集的寫秋的侍

      作業設計

      一、背誦古詩

      二、看拼音寫詞語。

      yishoufenglingyushi

      ()()()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

      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屠曈換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屠殺蘇醒交換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4

      一、活動目標:

      1、想象古時候兒童對月宮的憧憬和向往,感受月兒的美麗、神奇。

      2、能積極地參與古詩朗誦活動,初步理解古詩大意,并能有節奏地朗誦。

      3、學習古詩,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二、活動重難點:

      1、熟悉古詩內容,能準確、流利地朗誦。

      2、理解古詩大意,能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三、活動準備:

      1、中華文化:古詩《古朗月行》。(幼兒用書)

      2、月亮圖片、古詩視頻。

      四、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1、有時圓圓掛天空,有時彎彎掛樹頭。白天見不著,晚上才出來。

      2、你喜歡月亮嗎?(出示月亮的畫面)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呢?圓圓的.月亮又像什么呢?(啟發想象)

      3、圓圓的月亮我們還可以叫朗月,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回憶小時候看月亮的情景時,詩性大發,于是寫下了一首詩《古朗月行》,詩人把朗月想成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古詩《古朗月行》。

      (二)完整欣賞、學習古詩。

      1、老師示范朗誦古詩。你聽到了些什么?

      2、看古詩視頻,再次欣賞。

      ——提問:你聽到了些什么?

      3、跟老師學念古詩二遍。

      4、解釋詩句的意思。

      1)師:十五的月亮是最圓的,小的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當作白玉盤。

      2)師:為什么會把月亮當作白玉盤呢?(視頻)

      3)我們一起來念念這一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4)有時又以為月亮是仙人梳妝用的鏡子,調皮地飛到了青云的上頭。(視頻)

      5)師:為什么月亮有時又像鏡子呢?

      6)師:說的真好!讓我們一起來朗讀感受一下: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7)師:小朋友猜猜看,月亮上面有些什么呢?

      8)師:哦,有嫦娥、白兔、桂樹。原來小朋友都聽說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啊!你們看月亮里是不是好像仙人嫦娥把雙腳垂下來坐在月宮里呢?看!月宮里的桂樹多茂盛呀!我們一起來念: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視頻)

      9)師:咦,白兔手里好像拿著什么?原來是藥呀!它在問誰和它一起吃。來一起跟老師來念念: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視頻)

      5、跟老師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注意停頓和重音。

      6、播放視頻,讓幼兒跟著念一念。

      (三)請幼兒閱讀《古朗月行》,仔細觀察畫面內容,并說一說、念一念。

      (四)結束:

      師:沒有想到月亮里面藏著這么多的秘密啊,你還知道別的關于月亮的古詩嗎?下課后念給小朋友聽聽,好嗎?

      五、網絡資源鏈接: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5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三、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6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談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報告,知道怎樣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按習作要求,選擇兩句詩,找到原作和有關參考資料,進行初步的探究和研究,并把學習收獲寫出來,培養表達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親和力和感悟力,提高學習詩詞的興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提前一個星期布置調查研究的要求:

      每人發一張卡片,內容如右表,要求學生課外時間選擇課本第136頁的.不太明白的兩句詩,去查資料或請教他人,完成表格。有興趣的可以多選幾句進行研究,

      2.課前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情況進行必要了解。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指導閱讀例文,了解報告要求;交流研究所得,進行口頭習作。

      一、課前熱身,激發興趣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會背誦那些古詩呢?(學生展示課外積累)

      2.出示: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你會讀這些詩句嗎?指名朗讀,同學互相正音。

      3.激發:同學們真了不起,會這么多古詩,想不想進一步研究它們?想不想把你的研究成果寫給別人看呢?

      二、讀懂例文,了解要求

      1.過渡:我們先來看一看一位同學的研究報告。(課本137頁)

      2.通過閱讀和交流,討論以下問題:

      ⑴這份研究報告中,介紹了哪些知識?

      ⑵你覺得哪些內容應該寫,而報告中沒有寫?你準備怎樣寫,說給同學們聽聽。

      ⑶讀了這份報告,你認為寫研究報告前做那些事,可以幫助自己把報告寫得更好。3.小結過渡:對,寫報告之前要查資料,分析資料。我們來交流一下查閱資料的成果吧!

      三、交流所得,口頭作文

      1.學生按所選定的詩句自由組合,進行交流,教師深入小組指導和了解學習情況。

      (先說說自己的所得,互相補充,再推選一位作為發言人在全班交流。)

      2.回到座位,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補充資料。

      3.同桌口頭作文,相互評議。

      4.指名在全班口頭作文,教師引導學生評議口頭修改。

      四、課堂小結,評價學習

      對這節課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布置下節課書面作文的要求。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7

      設計背景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是我國燦爛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具有語言優美精煉、想象豐富新奇、韻律朗朗上口、情感動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等特點,而3—13歲是人生記憶力最好年齡,從小讓孩子接觸古詩,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讓孩子們在對古詩的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增加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加強幼兒對語言的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

      活動目標

      1、喜歡朗讀古詩《詠鵝》,并能用動作表演詩歌內容,初步培養幼兒古詩誦讀的興趣。

      2、初步了解大白鵝的外形特征。

      重點難點

      喜歡朗讀古詩《詠鵝》,并能用動作表演詩歌內容,激發幼兒誦讀古詩的興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白鵝叫聲錄音帶、《詠鵝》朗讀帶、音樂帶,自制正在游泳的大白鵝圖片,課前事先畫好的“小河”。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猜一猜。

      1、放白鵝叫聲錄音帶,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出示大白鵝的圖片。(事先把圖片貼在黑板上,再用一張白紙遮住,以此設置懸念,進一步激發幼兒興趣)。

      (二)看一看,說一說,學一學。

      1、引導幼兒觀察大白鵝的外形特征并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1)鵝的羽毛是什么顏色的?

      (2)大白鵝的脖子長得怎么樣呢?(長長的)

      (3)這只大白鵝伸著長長的脖子向著天空在唱歌呢,我們聽一聽它是怎樣唱的`。(放白鵝叫聲)

      (4)我們也來學一學白鵝唱歌吧。帶領幼兒模仿動作,伸長脖子學白鵝叫聲。(引出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4)大白鵝最喜歡游泳,它是怎樣游泳的呢?(引導幼兒用雙手模擬劃水的動作,引出詩句“白毛浮綠水”)

      (5)大白鵝小腳的顏色真漂亮,是什么顏色的呀?(紅色)那么大白鵝游泳時腳又是怎么用力的呀?請幼兒自主創編動作,然后集體模仿(引出詩句“紅掌撥清波”)。

      (三)聽一聽,讀一讀。

      1、放《詠鵝》朗讀帶,幼兒欣賞。

      2、教師有感情配樂朗讀,邊讀邊模擬動作表現古詩內容。

      3、教讀兩次。第一次拍節奏讀,第二次邊讀邊模擬動作。

      4、跟讀一次。放錄音朗讀帶,幼兒邊跟讀邊用動作表演。

      (四)音樂游戲:快樂的大白鵝

      1、放音樂歌曲《詠鵝》。

      2、教師帶領幼兒扮演大白鵝,邊聽音樂邊表演,來到“小河”里盡情的嬉水玩耍。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2、借助朗讀、想象感悟詩中描寫的優美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體會感情,想象詩的意境。

      樂學善思

      辦法誦讀、探究、想象。給學生充分自學的空間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二、學詩感悟:

      1、解題:道,路。《三衢道中》是說在三衢山路行走中的所見所聞。

      2、自讀全詩,依據注釋理解詩中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理解詩句中有關詞語。

      ①“梅子黃時”,指春末夏初梅子成熟的時期,這段時期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帶一般為陰雨天,空氣潮濕,衣物等容易發霉。也叫黃梅天。

      ②“泛”,乘船。卻,再。

      ③“綠陰”,綠樹的濃陰。“不減”并沒有少多少。

      ④“黃鸝”,黃鶯。這種鳥的叫聲清脆婉轉。

      4、指名讀全詩。思考:

      ①作者在這首詩中抓住了哪些事物特點來說自己行走中的所見所聞?

      本詩四句話,突出四點:

      第一、“梅子黃時日日晴”,突出天氣之好——晴。

      第二、“小溪泛盡卻山行”,泛:乘船;卻,再。突出了行——在小溪中乘船而行,行之盡頭又順山路登山而行。

      第三、詩中第三、四句是第二句的承接,將水路與山路進行比較,特點是:綠陰相差無幾——可見小溪兩岸翠樹疊峰,綠陰覆蓋溪面。而不同的是,在山路行走多了黃鶯清脆的叫聲。)

      ②作者抓住這四個事物的特點,體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游興濃厚。)

      ③為什么作者游興這樣濃呢?(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梅子成熟時應為陰雨天,這年卻特殊,天天是晴天。在這種天氣里,在小溪上行船,在山間小路上行走,多么舒暢!泛舟小溪,聽著潺潺的水聲,已夠美了,再行走山路,綠陰不減,又添鳥鳴,超發高興。)

      ④作者是在游興濃厚的`愉快心境中寫的這首詩。(啟發學生聯系自己在野外游玩時的情形,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小結:《三衢道中》作者以簡潔的語言敘述了自己游覽中的所見所聞,給讀者展現出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試著講一講全詩的意思,并想象是描繪了怎樣的情景,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你想像到的美麗景色。

      四、有表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五、總結學法:1、釋題2、自讀自悟3師生共同交流對詩中詞句的理解4體會詩人的情感5背誦詩文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9

      教材分析

      古詩在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長卷中是絕妙的華章,也是人類文化瑰寶。(望廬山瀑布)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詩人李白運用夸張的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這首詩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寫了煙云冉冉上升;“掛”字化動為靜,贊頌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飛”字生動寫出瀑布噴涌的景象:“落”字則描畫出巨流傾調的氣勢。“疑是銀河落九天”是此詩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張。教師在活動中可通過課件、視頻等手段,讓幼兒感知“銀河”與“瀑布”的壯美之處,充分理解“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的新奇比喻,進一步感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了解古詩大意,理解“銀河從天上泄落到人間”的比響,體會詩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詩。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麗,展開想象,體會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廬山瀑布視頻,古詩《(望聲山瀑布》,銀河與瀑布的圖片,教師自備幾首古詩的簡單圖片,《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9,“幼兒學習資料”一一《我愛你中國》

      活動建議

      1、播放廬山瀑布視頻,引導幼兒認識瀑布,感受廬山的美。

      提問:你覺得布像什么?來到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小結:廬山是我國的名山,是一個風景秀麗、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師完整朗通古詩《望廬山瀑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詩意。

      (1)指導幼兒表達自己對古詩的感受和理解。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么?你聽懂了什么?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結合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古詩含義,重點理解關鍵詞語:“生看”、“掛”、“飛流直下”。

      (3)播放銀河與瀑布的課件,引導幼兒感受銀河的壯美,理解“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兒嘗試隨著音樂欣賞圖片并朗通古詩。

      (1)教師結合圖片朗通古詩,幼兒小聲跟念。(請幼兒說說詩人李白當時的心情。)

      (2)請幼兒閱讀《我愛你中國》第32頁,指讀古詩《望聲山瀑布》。

      (3)請幼兒配樂朗誦古詩。

      4、請幼兒玩游戲“詩畫配對”,感受中國古詩的魅力。

      分別出示《靜夜思》、《古朗月行》等幾幅古詩的畫面,讓幼兒觀察,教師朗通古詩,請幼兒進行配對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10

      教學內容:

      掌握給古詩配畫的基本步驟、方法和技巧,學習創作。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古詩配畫特點,并運用恰當的形式為古詩配畫。

      2、通過欣賞古詩配畫作品,培養學生對古詩配畫作品的審美能力,提升其藝術修養。

      教學重點:

      了解詩配畫這種藝術形式,并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審美情感。了解詩配畫的特點,激發美感。

      教學難點:

      如何用學過的技法去表現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

      2、學具準備:古詩、繪畫工具及材料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的古詩精彩絕倫,每一首古詩都是一幅漂亮的.畫,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配畫《草》。(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受

      1、中國的古詩短小精悍,簡潔抒情,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胸懷志向及他們對大自然、生活的熱愛,它猶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讀、背誦,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老師這里有一首特別喜歡的詩。(出示課件《草》)

      2、誰來美美地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老師教大家一個讀好它的方法,一邊讀一邊在自己的腦海里放電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師和同學一起有感情地朗誦)

      3、誰來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賞作品

      1、你覺得哪一幅配畫你最喜歡。為什么?請從畫的色彩、用筆、構圖等方面加以討論。

      2、你準備用怎樣的給它配畫?

      3、剛才同學們看到的都是用兒童畫的方法表現出的作品,其實詩配畫除了用兒童畫的方法表現,還有其它的表現方法,請看:

      (課件出示詩配畫作品,有國畫,兒童畫,卡通畫,手工制作等)小結:從這里我們看出詩配畫的形式多種多樣,要想讓你的畫面洋溢詩情畫意,首先選材要精準,把古詩當中的關鍵詞當做主景,其次構圖要恰當,色彩要符合古詩的意境。)

      四、學生創作

      1、同學們看到這么多這么美的詩配畫是不是特別想自己親手畫一幅。老師想搞一個畫展叫做《詩情畫意作品展》,下面請同學們把這首詩配上畫,趕快動手吧!(板書)詩配畫小提示:(1)構圖。A、確定主景

      B、畫面內容與詩中關鍵字相對應表達出詩的意境(2)著色

      2、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評價

      1、學生將作品貼到黑板上的《詩情畫意作品展》中。

      2、老師設立了幾個獎項: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最佳構圖獎……大家來做小評委,看看應該評給誰。

      五、總結

      同學們的表現真棒,繪畫作品更棒。今天我們把古詩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語言美融為一體,創作出了漂亮的古詩配畫。同學們課后可以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為自己喜歡的文章、歌詞配畫。

      古詩教學設計步驟 篇11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并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課文。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1、揭題,讀題。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3分鐘)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15分鐘)

      1)學生自學古詩(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10分鐘)

      3)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并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6分鐘)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么?

      3)這時長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為什么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遠,心里會想些什么?

      7、借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借助詩境,訓練說寫(14分鐘)

      1)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么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布置作業(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1)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說說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亚洲欧美乱码在线观看 | 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文 | 亚洲精品91在线播放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 五月天丁香婷婷激情综合 |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