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

    時間:2024-05-28 00:56:3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1

      一、指導思想

      勞動是生活的基礎,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個人走向成功和輝煌的惟一途徑。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我校少先隊通過開展以“紅領巾愛勞動”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學校、家庭、社區三個層面參與不同類型的勞動,培養少先隊員積極勞動的熱情,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并能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二、活動主題

      紅領巾愛勞動。

      三、活動時間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四、活動范圍

      五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內容

      1、了解2個全國勞模的名字和他們的事跡;

      2、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鋪床、疊被子、整理書桌、打掃自己的房間等);

      3、幫爸爸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洗菜、淘米、洗碗、掃地、拖地等;

      4、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小區清理花壇內、廣場等處的垃圾;

      5、在父母的協助下,會蒸米飯,學會做一道菜等。

      六、成果展示

      將勞動成果拍成照片,并和父母一起將反饋表填充完畢,以班級為單位將成果于5月3日之前上交學生處進行評比存檔。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品味作者緊緊圍繞“豆芽菜”這一中心事物,運用樸實平易的語言進行敘述描寫的方法。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中所體現的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關心的深厚感情。

      3、引導學生體味并學習文中山鄉學生的刻苦、頑強、樂觀的精神,以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

      師生之間的深厚情誼。

      難點:

      文中兩處對豆芽菜描寫的內容在文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片比較淺顯易懂的記敘文,沒有什么文字障礙,文章思想內容都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可以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進行自主閱讀。在教學設計上主要加強師生、生生、學生語文本之間的對話活動,注重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積極主動地進行表達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其自主意識、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新課標精神,

      教學進程:

      一、導入:

      你覺得現在學校的伙食怎樣?說好的是因為飯菜花樣較多,味道可口;說不好的當然是對這些花樣和口味還不夠滿意。那么,如果讓你每天都以豆芽菜為菜,你覺得怎樣?……

      下面咱們就看看文中的這些學生在學校的伙食如何,并看看圍繞著豆芽菜發生了怎樣感人的故事。

      (以設問的方式導入,激發學生了解課文內容、閱讀文本)

      二、范讀課文(緊承導入進行朗讀,使學生的求知欲得到滿足,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并調動自身情感體驗,產生強烈的心靈震動)

      三、請學生結合文本談談自己的感受。小組內部交流,每組推選代表在班內交流,不同小組間感受相同者不再重復。(剛剛讀完課文,學生對文章內容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并會產生表達交流的想法,此時積極引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其體驗表達交流的快感。)

      四、進一步對文本進行探究,提出自己的疑問,小組共同討論、解決,然后班內交流。(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合作探究精神。)

      五、針對學生疑問進行適當引導、補充。(使學生在解決自身疑問的同時,對文本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刻的挖掘,不斷提高其閱讀理解能力和欣賞品位。)

      補充問題:

      1、結合全文,你來分析一下,這位老師抓質量的經驗是什么?

      2、豆芽菜是再普通不過的菜了,為什么要耽誤考試去搶呢?從文中找出你的`答題根據。

      3、老師的關愛,學生們是怎樣回報老師的呢?重考消息宣布時,幾個女孩為什么哭了?

      4、文章開頭對小溪的描寫及有關小溪的故事有何作用?

      5、文中對豆芽菜的描寫有何深意?

      六、學生選取自己最欣賞的語段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深入體味文章思想內容,獲得審美愉悅,逐漸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七、總結拓展:學完這篇文章,我們一定還有許多感想沒有表達出來,那么就請你結合課文、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篇隨筆,可以寫師生之間的感人故事;可以寫你對師生關系的看法、建議;也可以寫你從文中山鄉學生身上所獲得的思想啟迪……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木加工技術變化和發展的過程,理解技術革新的意義。

      2、認識、了解常見的木工工具,學習、掌握一些簡單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學會基本的木料截取與連接的方法。

      二、教學準備

      教師:木工工具若干,有關木工技術的錄像,圖片或資料。

      學生:小鋼鋸、釘錘、起子、鋼筆、直尺、大頭針、乳膠、砂紙、木邊料等,有關木工技術的信息資料。

      三、活動過程

      1、出示、交流活動前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找到的一些關于木工技術的資料。

      如:魯班的`故事。

      教師介紹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與注意點。

      ①小鋼鋸的調整使用。

      ②釘錘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2、介紹木材的特點和用途。

      ①楠木

      ②泡桐

      ③水曲柳

      ④水杉

      ⑤香樟。

      3、解讀、明確更各種勞動工具的操作規則與使用注意點,練習使用各種勞動工具。

      注意點介紹:

      ①工具使用。

      ②紀律。

      ③工具擺放。

      ④空間。

      4、組織學生進行對邊角料的截取和連接。

      學生操作。

      教師從旁指導。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

      2、使學生初步具有技術的感知、思維、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與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自然泥、刀、成品碗一個。

      2、學生準備:

      組成4-6人一組,準備塑料一次性臺布、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泥巴很好玩,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做的東西,我們要它變什么樣子,它就變成什么樣子。只要你肯發揮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可以創作出許多東西來。

      2、出示泥碗,看這個泥碗怎么樣?我們也可以捏出這樣漂亮的泥碗來的。

      二、學習教材,講解制作方法。

      1、請你們仔細欣賞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

      2、比較一下,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3、誰能說說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呢?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適時板書。

      步驟:

      (1)團泥團;

      (2)摳洞捏凹;

      (3)修齊邊口;

      (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

      (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

      (6)裝底圈;

      (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

      注意點:

      1、在裝底圈之前,應先把碗底圈處刮一下,使其粗糙,再涂泥漿。

      2、制作中不要把工具對著別人。

      3、制作中盡可能保持桌面和場地的整潔

      三、學生分組實踐,教師巡視。

      1、捏泥碗的'方法你掌握了嗎?那就動手做一做吧!

      2、播放音樂。

      3、教師巡視,如發現個別學生有困難,引導同組互助合作,如有困難學生較多,請做得好的學生在投影儀器前演示。

      四、作品展示,互動評價。

      1、出示評價標準:從制作方法、作品美觀、互助合作安全操作、準備與結束工作5方面進行全面評價,總分5顆星。

      2、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

      五、總結回顧,啟迪創新。

      1、剛才同學們都能巧手制作這可愛的小泥碗,但是似乎還不夠漂亮。你看這個,出示荷葉紋小碗圖片或實物,你知道這樣的泥碗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2、學生思考,相互交流。

      3、這是用泥片貼碗的方法做出來的。

      4、引導學生課后嘗試制作。

      板書設計:

      巧手捏泥碗

      步驟:

      (1)團泥團;

      (2)摳洞捏凹;

      (3)修齊邊口;

      (4)用有齒刀刮光碗的內外壁;

      (5)把碗底圈處刮麻并涂泥漿;

      (6)裝底圈;

      (7)用手蘸水抹光碗的表面。

      教學反思:

      學生對捏泥碗非常感興趣,看到老師發下材料時都已經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造成小部分學生在教師引導進行觀察圖畫與講解步驟的過程中沒有仔細聽,在制作過程中出現了手忙腳亂的現象,但是也是正常的,因為畢竟現在的孩子動手實踐的機會是比較少的。在進行拓展后,學生表示更有興趣,對他們進行了美的熏陶。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5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學習目標:

      牎1、通過聆聽和表演本課歌曲,理解本課主題“愉快的勞動”,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課歌曲。

      牐2、能用學過的唱名填寫并準確演唱,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系。

      牐3、認識和節奏,能準確地讀拍。并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重點難點:

      1、在實踐中掌握音與音之間的音高關系。

      2、認識和節奏,能準確地讀拍。

      教學準備:

      電子琴、打擊樂、彩筆

      教學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表演《小漁簍》

      2、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老師與學生一起隨音樂《勞動最光榮》進入音樂課堂。

      提出問題:剛才我們表演了一首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孩子們你們還會唱哪些與勞動有關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養孩子們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時,培養孩子的音樂記憶力,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多多積累好聽的音樂。)

      二、表演《小漁簍》:

      “孩子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海邊孩子勞動的歌曲,大家想聽嗎?

      1、完整初聽歌曲,讓孩子初步感知歌曲的音樂情緒、特點、及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歌詞,讓孩子體會歌曲中所表達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輕聲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緒。

      4、隨伴奏輕聲唱歌詞,老師給予及時糾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三、編創與活動:

      “同學們的歌聲太動聽了,瞧!海邊的小朋友給大家送禮物來了。”(多媒體出示帶有唱名的貝殼、海星、海螺等等)

      1、讓孩子們劃分小組進行討論。

      2、每小組討論、填寫唱名形成旋律。

      3、每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寫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組演唱的準確、流暢,旋律好聽,便將哪一組選為優勝組。

      (也許有些小組編寫的并不流暢,老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因為只要每個孩子都動腦參與進來了,就是最大的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

      2、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隨音樂《小漁簍》邊唱邊律動進入音樂課堂。

      (可以借此鞏固復習歌曲《小漁簍》)

      二、聆聽《拾稻穗的小姑娘》:

      導入新課:

      “孩子們,上節課我們用海邊小朋友送來的禮物創編出了那么多好聽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著急了,她說她也有一首好聽的歌要送給大家,你們聽,她唱著歌來了。”

      1、完整地聆聽歌曲,老師引導孩子輕輕合著音樂拍手。

      “呀!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聽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內容?我們一起邊聽邊用動作來表演,好嗎?”

      2、復聽歌曲,邊聽邊做動作表演。

      3、分組聽音樂表演,看哪一組表演的好。

      讓孩子自由發揮,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到表演中來,培養孩子們的自我表現能力。

      三、聆聽《太陽出來喜洋洋》:

      1、完整地聆聽歌曲。(直接播放歌曲)

      “今天來了這么多的朋友,孩子們,你們聽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聽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筆畫一畫。”

      2、復聽歌曲。讓孩子隨著音樂在紙上畫線條,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3、再次復聽。讓孩子用打擊樂或拍手輕輕合著音樂,老師啟發孩子輕輕隨著歌聲哼唱,看看能記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編創與活動:

      1、讓孩子隨著音樂將《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陽出來喜洋洋》在紙上畫出對比線條,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畫?

      2、讓孩子將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應喜歡的色彩圖畫到課本上。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表演《采山》

      2、編創與活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采山》進教室,讓孩子初步感知音樂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課導入:談話(有關山里的知識包括民族風情、山里的物產、山里的景色等等都會激發起孩子的興趣)

      小朋友們好,很高興跟大家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首先,老師帶小朋友到美麗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訴請你告訴老師你都聽到、看到了什么。(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學生對歌曲有初步的認識,同時展現“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產”、“山里的景色”等)

      我們今天就學習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學唱。(用跟唱法教學)

      2、找出自己演唱覺得困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

      3、設計表演動作,邊演唱邊表演。

      4、分組選小小表演家來臺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著老師拍擊歌曲的節奏。出示歌譜中提煉出的節奏。

      6、跟著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現的地方。

      三、編創與活動:

      “孩子們快看,老師這里有許許多多的小蘑菇,我們一起來克服困難,把他們采摘回去,好嗎?”

      1、讓學生將蘑菇上的節奏拍一拍。

      2、分小組組合節奏,按著課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組合四拍,然后將一組幾個人組合的節奏連起來讀拍,形成一條節奏長龍,一個人接著一個人,讀一讀,拍一拍自己組合的節奏。

      3、每人選擇一種打擊樂器,分組用打擊樂器一人接著一人來表現。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6

      一、活動目的:

      1、透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2、體驗勞動的歡樂,從小培養愛勞動的習慣。

      3、教育學生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勞動。

      二、課前準備:

      1、搜集名人或身邊感人的勞動故事。

      2、觀察班上最愛勞動的同學有誰,用一句說話夸夸他。

      三、班會過程:

      (一)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看看我們教室的環境怎樣,你感覺到什么?這干凈、整潔、舒適的環境是我們的值日生用他們的辛勤勞動創造出來的。勞動創造了美、創造了完美的生活,勞動是最光榮的!

      (二)學會尊重勞動者

      我們背著書包走在寬闊平坦的馬路上時,當我們穿著干凈整潔的衣服,吃著美味可口的飯菜時,你是否會想到那些為我們創造完美生活的勞動者?你是否體會到這些勞動者們所付出的艱辛呢?假如這些勞動者都停止了勞動,我們的生活會出現怎樣的情景?

      勞動僅有分工不一樣,沒有貴賤之分,勞動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讓我們為這些可敬的勞動者送上最美的贊歌吧!

      下頭請欣賞詩朗誦《勞動之歌》

      勞動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勞動創造出千般快活,勞動使機器在飛速地動,

      勞動使萬物承載世界,我要為勞動者唱贊歌。無論堅守在什么崗位,

      無論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勞動創造新的生活。勞動是事業的根本,

      勞動才能獲取新的生活。勞動是人類永久的旋律,勞動是勤勞者心靈之歌。

      (三)分享勞動的故事

      勞動是平凡的,也是偉大的,不管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他們無一不都是用自己雙手去勞動、去創造自我的`一切。下頭,我們就一齊來分享這些感人的勞動故事吧!從他們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四)表揚愛勞動的同學。

      勞動是可敬的,勞動是光榮的。同學們,擦亮我們的眼睛,看看我們班上最愛勞動的同學有誰?他們平時是怎樣做的?讓我們向他豎起贊賞的大拇指,說一句贊美他的話!

      (四)點燃熱愛勞動之情。

      勞動是光榮的,但勞動也是辛苦的!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會怎樣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呢?

      (五)班長發起愛勞動,惜成果的倡議。

      勞動光榮,懶惰可恥。我們應從此刻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7

      一、知識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與實踐,使學生們了解紐扣的有關知識,宏揚傳統文化。

      2.通過本課實踐了解紉針、打線結、釘紐扣的方法,學會利用合適的針和線釘紐扣。

      二、能力目標:

      1.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

      2.培養學生能根據老師要求收集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做事認真的好習慣。

      3.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

      三、德育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

      2.使學生逐步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學生收集和匯報資料使學生理解紐扣中的文化。

      2.學會紉針、打結、釘紐扣的方法。

      難點:掌握不同紐扣的不同釘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各式各樣的扣子、針、錄相帶、電化教具等。

      學生準備:各種針、線、紐扣、卡紙、剪刀等。

      六、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首先我們一起看大屏幕。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幅圖,找出不同的'地方?看看誰的觀察能力強?(自由答)

      師:那就讓我們幫他把扣子釘上。(學生操作)(出示課題)

      2、激發學生探究

      師:同學們你們準備了什么樣的扣子?(自由答)

      師:哪一組匯報一下你們都收集到了多少種類的扣子?

      師:好,老師這還有這樣的一些扣子,請同學們看一看。

      師:你能說出衣服上為什么釘扣子嗎?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實物)

      師:紐扣有這么多的作用,誰來說一說釘扣子需要什么工具?(出示板書)工具:針、線

      師: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看針,哪位同學到前面匯報一下你們收集到的針。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同學們準備好的線,請大家把它舉起來。

      (學生展示)

      師:釘扣子選擇線時要注意線不能太粗,線的顏色也要與扣子搭配好。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錄像中是如何教我們釘扣子的,大家邊看邊想釘扣子需要哪幾步?

      (錄像演示)

      (1)紉針:

      (2)打線結:

      (3)釘紐扣

      師:誰來匯報一下釘紐扣一共分幾步完成?都是什么?(出示板書)

      師:同學們今天帶來了很多種紐扣,可在錄像中只示范了兩個眼兒紐扣的釘法,如果給你一個不是兩個眼的扣子,你能釘好嗎?(生答)

      師:為了保證同學們在釘紐扣比賽中能安全操作,請大家注意以下幾點。(課件演示)

      3、學生研究實踐:

      師:希望同學在分組實踐時先一起研究一下你帶來的紐扣該怎樣釘?(學生研究實踐,老師輔助指導)

      4、師生共評:

      師:請同學們把自己的作品舉起來讓大家看一下。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釘了幾個紐扣?都是幾個眼的?(學生匯報展示)

      師:誰能說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都學到了什么?

      5、師生共結:

      師:同學們表現非常出色。今天我們學會了釘紐扣的步驟,希望同學們從今天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小學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03-27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設計05-08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范文03-08

    勞動教育課教學設計(精選11篇)05-08

    小學心理教育課教學設計12-23

    小學心理教育課教學設計 14篇12-23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設計12-26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設計12-22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設計12-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高清在线精品尤物一区 | 三级国产99在线 | 在线欧美日韩乱码中文电影 | 亚洲人成网国产最新在线 | 亚洲国产永久免费播放片 | 三a视频在线观看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