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通用1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擺的研究》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過程與方法: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進行改變擺錘、擺繩的長短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復測量的。認識到在實驗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對新問題有繼續(xù)研究的欲望。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擺擺動快慢的不同,推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難點: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只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個鐵架臺、擺繩長短不同的兩個擺、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鐵架臺、秒表、記錄表、1號材料(擺繩1根、3個大小不同的螺帽)、2號材料(長為20、40厘米兩根擺繩、螺帽1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4分鐘)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擺,關于擺你知道了什么?生:擺有擺錘和擺繩兩部分組成,擺具有等時性。
2、老師做了兩個擺,大家先觀察這兩個擺,你有什么發(fā)現?猜測一下這兩個擺擺動快慢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演示)。
3、擺動快慢確實不一樣,大家認為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兩個擺的快慢不一樣呢?擺錘重量、擺繩長短怎樣影響了擺的快慢?(板書:擺錘重量、擺繩長度、擺幅大小……)除了這些原因外,肯定還有其它原因影響了擺的快慢。
4、到底是什么原因影響了擺的快慢?怎樣影響擺的快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ò鍟n題:擺的研究)
二、實驗設計(14分鐘)
1、同學們,剛才大家對影響擺快慢的原因進行了猜測,用什么方法來驗證我們的猜測?(生:實驗)為了有序的.進行實驗,在動手實驗前還得制定什么?(生:研究方案)
2、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對擺錘重量和擺繩長度是否影響擺動快慢進行研究。這兩個實驗叫可控條件實驗,誰知道什么叫可控條件實驗?(只能改變一個實驗條件,其他條件不變)在研究擺錘重量是否影響擺的快慢實驗中,只能改變什么條件?你想怎么改變呢?哪些實驗條件不變呢?研究擺繩長短是否影響擺的快慢實驗中,你又準備怎么做呢?
3、課件出示兩個實驗的實驗方法,提示:為了便于觀察和統(tǒng)計,給大家提供的擺錘是原來重量、二倍重量和三倍重量的,擺繩是原來繩長和兩倍繩長。(展示材料給學生看)
4、小組討論,設計方案
現在請各小組商量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實驗,完成實驗方案,根據教材60、61頁(用手指著)弄清實驗操作中要注意的規(guī)范?(領取實驗記錄)
5、展示交流,評價補充(教師追問為什么?)
展臺展示實驗方法,弄清怎么做?為什么要做三次實驗?
學生演示注意的操作規(guī)范(擺繩要拉直,注意擺幅大小,手不要推動擺錘,記錄次數以擺的一個來回為一次,計時的同學與控制擺錘同學的配合一致)。
三、實驗驗證(20分鐘)
1、我們做好了實驗方案,現在就該動手實驗了,實驗之前確認一下每個組的分工情況:操作秒表的同學請舉手,操作擺的同學,記錄的同學(兩位同學負責數擺的次數)。請各組領取材料,按照你們的方案進行實驗。
2、錄入數據(完成的先錄入數據,再小組分析數據,得出發(fā)現)。
3、分析數據,得出發(fā)現。
、傩〗M匯報你們的發(fā)現(兩個實驗各找一組匯報)。
②觀察一組數據有什么發(fā)現?(誤差),猜測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出現誤差,所以多做幾次實驗可以更接近準確值。
③計算平均值,從平均值你發(fā)現了什么?(擺錘重量與擺的快慢無關,擺繩長短與擺的快慢有關,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教師板書:擺的快慢與、無關、有關,長—慢,短—快)
四、拓展延伸(2分鐘)
1、同學們,老師今天還做了兩個擺,觀察一下看有什么發(fā)現?大家覺得這兩個擺的擺動快慢一樣嗎?
2、生:一樣,師:為什么呢?老師告訴大家他們的擺動快慢不一樣,想知道為什么嗎?我們課后再研究吧!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2
本課以用擺做實驗為主要內容,是一個典型的探究不同因素的對比實驗。結合單元目標和教參,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科學概念:
通過用擺做實驗,說出擺快慢與擺幅的大小、擺錘的輕重無關、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上節(jié)課觀察鐘擺和我們的擺的對比,推測多種可能影響擺的擺動快慢的因素。
2、結合控制變量和對照實驗的方法,進行改變擺錘重量、擺繩長短對擺的快慢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觀察記錄每個實驗數據的重復測量結果,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復測量的。
2.通過觀察相同繩長不同長度擺錘的擺運動的快慢,認識到在實驗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新的問題很重要,并且對新的問題有繼續(xù)研究的欲望。
本課重點是:
自主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和擺繩長短對擺的快慢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說出擺的擺動快慢與擺幅的大小和擺錘的輕重無關、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本課難點:
結合控制變量和對照實驗的方法,自主進行改變擺的擺錘、擺的擺長對擺的快慢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教學反思:
本課的亮點在于對實驗測量方法的改變和數據的處理。
教材安排測量擺在15s內擺動次數,同時存在15s計時和半次怎么數兩個問題,而且計時同學參與度不高。所以本課借鑒李子組蔡垸老師的教學反思,更改為測量擺擺動20次所用時間,這樣就誤差就集中于計時的誤差,是無法避免,并且對實驗結果影響較細微的,擺繩長短的實驗數據梯度也較為明顯。
另外對于數據的處理,因為實驗中的誤差是難以避免的,并且需要讓學生學會真實記錄,并且能在理解誤差的基礎上認識到我們的實驗結論。所以我借鑒了一篇文獻中提到的一個方法,也就是趨勢圖法,利用誤差對數據的'影響具有隨機性,而變量引起的誤差具有規(guī)律性,通過趨勢圖的分析和對比來讓學生在接受誤差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
本課也存在很多需要探討的地方
1.比如在組織教學時,怎樣處理擺幅大小這個點。
本來我的設想是把這個放到上一課,教材上本課第一幅圖已經暗示了學生可能已經通過上節(jié)課的實驗發(fā)現擺幅對擺的快慢影響不大,因為連續(xù)擺動的擺擺幅逐漸減小,但每十秒擺動次數相同,所以這里是不是可以給學生講擺幅對擺的快慢的影響。
在劉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到:擺在連續(xù)擺動過程的擺幅和起始擺幅在學生認知中是存在區(qū)別的,如果略過反而是對學生疑問的忽視,并不妥當。
然后我就把這部分內容作為實驗分工與操作以及實驗數據分析的示例,讓學生在演示中理解實驗的基礎上,分組自主進行擺錘輕重和擺繩長短的實驗。這樣讓學生的得到了鍛煉,對這個實驗的細節(jié)和要點也更清楚。
但可能是我個人原因,這部分要講的注意的細節(jié)和操作原理講解較為瑣碎,我總是覺得條理不是非常簡明清晰,而且用時較長,老師講解很啰嗦的感覺。
2.最后一個演示實驗的選材,最開始我用的是幾個用膠帶捆綁在一起的鉤碼,結果是可以做出來,但是由于鉤碼太重,很容易讓學生注意到它的重量,而且擺動過程中還會帶動鐵架臺晃動。然后我試了一下可塑橡皮,橡皮泥比較軟不太好勾,而且要做得比較長也有點重,最后在唐老師的提議下,我用了比較輕、好連在一起,又很有實驗效果對比的積木。這個要感謝總是發(fā)現探索的唐老師對我的幫助。當然還要感謝給我提了很多建議的我們的鄧校長和鳳凰小學的陳韻芝老師,我從上次集體視導到這次合格課,我的提升也離不開我們最認真最可愛的周更營的老師們,是周老師分享了用圖片和視頻演示方法,茶小何老師提出了真實對話,關注實驗數據真實記錄,還有提前劇透給我這節(jié)課很多要點的蔡垸老師,還有許許多多細節(jié)方面來自大家的教學反思,可以說我們雖然沒有見面,但是神交已久,我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跟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也要多跟小伙伴們交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謝搭建周更營的劉姝教研員,我會努力達到劉老師想要的效果。
哈哈哈,為什么教學反思到最后說得像獲獎感言,總之我覺得我還是有進步,但是進步還要感謝大家,而且我的提升量對比周更營老師們的干貨分享量還是讓我有些羞愧,我以后還會繼續(xù)努力寫啰嗦的教學反思。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感覺是會出錯的,深刻理解重復精確實驗的價值;感受探究單擺的快樂。
【教學重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
明白擺的快慢與重量無關而只與擺繩的長短有關。
【教學準備】
計時器、鐵架臺、棉線、鏍帽每組各三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請同學豎起耳朵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機械鐘中有個很重要的部件叫做鐘擺,生活當中還有哪些類似的鐘擺的裝置。生答。
2、教師演示實驗,三個擺在10秒之內擺動的次數,根據實驗數據我們有什么發(fā)現?
3、學生討論并回答。
4、擺的快慢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那是什么原因呢?你覺得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呢?
5、揭題:擺的研究。
二、用擺做實驗: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有關呢?(擺繩長度、擺錘大小等)
2、對擺繩長度、擺錘大小兩個因素,分別展開討論: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3、學生小組實驗研究搜集數據。
4、分組匯報。問: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有關嗎?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嗎?
5、教師小結。
三、課堂小結與延伸:
1、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課件)
2、師出示的兩個擺(課件),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學生推測兩個擺的快慢會一樣嗎?為什么?這將是我們下節(jié)課將要探討的問題。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感覺是會出錯的,深刻理解重復精確實驗的價值 ;感受探究單擺的快樂。
【教學重點】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對真正擺長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準備】統(tǒng)一使用秒表計時(教師)(小組)、鐵架臺、長中短棉線各一、3個鉤碼、一長一短兩個鐵管,分別在中間及一端用等長的擺線懸掛、一組不同的擺(演示導入用)等硬紙板20cm、30cm各一個以磁鐵當作擺錘,(延伸演示用)。 為可能的生成而準備:圓柱形塑料盒子內可裝兩個鉤碼,蓋上帶掛鉤或鐵圈。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我們知道擺具有等時性,那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都一樣嗎?
2.師出示自制幾個單擺使他們逐個擺動起來,問:擺的快慢一樣嗎?你覺得與什么有關呢?
3.揭題:擺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用擺做實驗: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有關呢? (擺繩長度、擺錘大小等,如出現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
2.討論: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3.學生分工負責計時、計數、記錄。
4.集體匯報。
5.小結: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嗎?有怎樣的關系?
6.討論: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注意:鉤碼的掛法,要按老師的演示去做】
7.學生分工負責計時、計數、記錄。
8.集體匯報。
9.小結: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有關嗎?
過渡:通過以上兩個活動,我們能否回答如下問題:
(1)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嗎?與擺錘的重量有關嗎?
(2)什么樣的擺擺動得慢?什么樣的擺擺動得快?
三、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1.閱讀課本P61下面的插圖和文字。
2.讓學生進行推測。
3.師出示如圖的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
4.討論: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師引導:擺的長度并不等同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指擺角頂點(固定點)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6.小結: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
7.回顧我們所做的'第二個實驗,你能解釋為什么不把鉤碼這樣掛嗎?教師演示:鉤碼垂直掛接。
說說你的想法。
8.出示20、30cm的兩片硬紙片、大頭釘、兩塊磁石,組合成一個擺,并演示它的擺動,問你怎樣使它擺動加快?下節(jié)課,需要準備20、30cm的兩片硬紙片、大頭釘、兩塊磁石,我們將要制作一個每分鐘正好擺動30次的擺,運用本課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擺的研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擺動幅度大小對擺動快慢影響不大輕擺錘 擺動的快慢沒有改變長,擺動慢;
結論: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無關;與擺繩長度有關,長則慢,短則快。 擺的長度 = 擺繩的長度,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5
教學內容:
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第6課《擺的研究》。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認識擺,并能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2.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
3.進行改變擺的擺錘、擺的擺長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4.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tài)度,體驗合作、發(fā)現擺的規(guī)律的樂趣。
3.讓學生體驗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和探究擺的規(guī)律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夠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定方案—認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擺幅的大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實驗準備:
學生:秒表、鐵架臺、細繩、擺錘(大小不同的鉤碼)
教師:給學生準備的.大小不同的鉤碼、細繩,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大家都去過游樂園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屏幕播放視頻)
今天,我把它帶到教室里來了,你們相信嗎?(出示簡易的擺和美洋洋玩具娃娃)我們讓它擺起來。(進行美洋洋擺的模擬實驗)
2、美洋洋想要搖的更快一點,你能幫幫它嗎?(學生各抒己見)
3、過渡:同學們想到了很多的辦法,而且進一步聯想到了我們上節(jié)課學到的什么知識?(擺)
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研究了擺,對擺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呢?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答案:
(1)擺的構成(課件展示);
。2)擺的等時性
師: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來研究擺,看看它到底有什么能耐,好嗎?(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ㄒ唬⿲嶒炓唬簻y定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
師:認識了擺,你們想不想親手來操作一下?(想)好的,那我們就來測一下你們的各自的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但是,別著急,在實驗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擺要擺動起來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1(1)擺擺動起來注意事項:①線要拉直②擺錘要自然放下③數擺的次數(講解)
(2)小組動手實驗:測定擺在15秒內擺動的次數
。3)匯報實驗數據
。4)分析實驗數據
師: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擺的快慢與擺幅的大小沒有關系。那么,同樣是擺,為什么擺的快慢又不一樣呢?擺的快慢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暢所欲言,進行大膽的猜測:擺長、擺錘的重量等等,師板書)
(二)實驗二:研究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的關系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那要檢驗我們的猜測需要什么呢?(實驗操作)
1、小組討論實驗方案:
。1)根據提示探討實驗方法
提示:①需要哪些材料?
②哪些條件需要改變?
③那些條件要保持不變?
、芪覀円鯓觼碜鲞@個實驗?
。▽W生進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2)匯報實驗方案
2、實驗注意事項:
教師追問:我們在實驗中還要注意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的答案:
。1)反復做幾次,減小實驗誤差;
。2)計時要看仔細。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好,老師把大家所說的進行了總結,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出示實驗注意事項)
、俜砰_擺錘時,不要用力,自然放手
、谟嫊r員要注意盯著鐘面,不做其他事情。
、坌〗M內要合理分工:1人掌握擺錘,1人看時間,1人記錄,其他人負責數擺的次數。
、茏⒁饷看螌嶒灉y算時間定為15秒,每次實驗做3次,實驗一次記錄一次。
、輰嶒炛幸p聲交流,認真填寫實驗數據。
、迣嶒炌瓿珊笳J真分析整理數據,共同分析實驗結論,同時整理實驗儀器。
、咦鐾陮嶒灪,用你正確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完成實驗了。
3、分小組進行實驗(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數據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小組的發(fā)現與大家分享一下呢?其他小組要注意傾聽,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5、得出實驗結論
師:比較觀測這些數據,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我們發(fā)現了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板書: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無關。)
。ㄈ┭芯繑[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的關系
師:剛才這個研究成果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我發(fā)現同學們表現的都很棒,個個都像小科學家。
2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像我們剛才這樣再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第二個猜想: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什么關系呢?
1、小組討論實驗方案(仿照第二個實驗方案)
2、實驗注意事項
3、小組進行實驗
4、匯報實驗數據
5、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結論: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
6、總結: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呢?什么樣的擺擺動得快,什么樣的擺擺動的慢?
。ㄋ模⿺[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1、師:我發(fā)現咱們班的同學們表現的可真不錯!老師已經在你們的身上看到了科學家的影子!繼續(xù)努力吧!
2、不過,老師還要考考大家,我這里還有一組擺,請你們觀察這組擺有什么特點?(擺繩長度一樣,擺錘的長度不一樣)
3、師:如果讓它們一起擺動起來,你覺得誰擺動得快一些?(學生猜測)
4、教師演示實驗。
5、師:通過實驗,你又發(fā)現了什么?你們是怎么想的?
6、教師適時引導:雖然這兩個單擺的擺繩一樣長,但是他們的擺長卻是不一樣的。其實,擺的長度并不等同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7、總結: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的快慢與擺鍾的重量和擺幅大小都無關。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這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自己探究發(fā)現了擺的奧秘,真了不起!今天我們作的實驗與大科學家伽利略做的一模一樣,所以我們今天每位同學做了一回小伽利略。下面給大家補充點有關伽利略的故事。(介紹發(fā)明擺鐘的過程)
2、我家有一個擺鐘,可與標準時間相比,總慢幾分鐘,你能否幫助修理修理,使它走得準確嗎?
生:把擺長調短些。
3、師:這節(jié)課大家能夠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幫老師解決了這個難題,看來,不論多么高深的科學知識,都是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和發(fā)現,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老師以伽利略的一句話來結束本課:“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說不定下一個科學家就藏在你們中間!
四、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錘的輕重——→無關
擺的快慢↗越長→越慢
↘擺長的長短——→有關
↘越短→越快
五、教學反思: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6
學習目標:
1、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制作的擺,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思考推測出影響擺擺動的因素,做出自己的假設。并能根據假設設計實驗。
2、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知道對比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
3、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到與人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和探究擺的規(guī)律的樂趣。
學習重點:
能夠根據自己制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學習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擺角的大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教具準備:
鐵架臺、線繩、曲別針、小螺帽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一個簡易擺。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看到過類似的裝置嗎?(擺鐘,秋千,吊環(huán)??)
師:在科學上,我們將這個簡易的裝置叫做“擺”,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擺。(板書:擺的研究)。
師:同學們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這根線叫什么?下面的重物叫什么?這根線在科學上我們稱它為擺繩,下面懸掛的重物我們稱它為擺錘。
你們想不想做這樣一個擺呢?請材料員拿出材料,開始吧!
2.學生做擺。(師邊巡視邊指導學生制作)
3.數擺。師:同學們,做完了嗎?那我們怎樣來數擺擺動的次數呢?哪個同學上來示范一下。(一生上臺示范,大家觀察。)
師:我們在數的時候,手拿著擺錘,擺繩要拉直,實驗時,將手輕輕一放,不要用力去推,擺出去,再回來,這樣往返一次,我們叫做擺動一次,數1。教師示范,將擺錘輕輕放下,口中倒計時:
3、2、1,放——停,一共擺動了幾次?教師再示范,在擺錘還沒有返回的時候喊“!,要求學生弄清:如果沒有擺回來,就不能算一次。
二.展開:
1.數自己做的擺在15秒鐘內擺動的次數。
師:同學們,會數了吧!那讓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擺在15秒鐘內擺動了多少次?在數之前,你們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學生提出數擺注意點)師:是啊!在數擺之前,老師也有一個友情提醒:(小黑板出示要求)
。1)合理分工:1人掌握擺錘,1人看時間,1人數數,1人記錄。
。2)實驗一次記錄一次。反復實驗三次。
(3)實驗后共同分析,選擇好我們的數據。
2.匯報,教師板書。
3.這些數據都是我們的擺在15秒鐘內擺動的次數。看到這些數據,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在相同的時間內,為什么擺的次數會不一樣?——這是最主要的)
4.是!都是15秒,擺的次數有多有少,這說明擺的快慢不同。你猜測為什么都是15秒,擺的快慢會不一樣呢?
。ǜ鶕䦟W生的回答,有重點的板書:擺錘的重量擺繩的長短擺角的大。〝[角的大小學生可能不會說明白,但應該可以說出這個意思,例如學生說出擺的`幅度師就概括揭示:在科學上,我們稱這個為擺角。)
三.加深:
1.制定實驗方案。
師:同學們,我們猜測擺的快慢跟這些因素有關,事實真如你們猜測的那樣嗎?我們還得用什么方法來證明?
師:現在請小組討論一下,怎樣來做這個實驗呢?在做這個實驗的時候,我們的假設是什么?我們的猜想是什么?不變的條件和可變的條件有是什么?
請記錄員拿出記錄單,小組討論,并填寫完整記錄表中的有關數據。2.討論實驗方案。
師:好了,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大家的實驗方案。
學生匯報。
師:其他同學有什么意見或建議嗎?在學生的匯報過程中,注意傾聽學生的實驗方法,操作方法的正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實驗結果。特別是在當學生說到擺繩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為了讓實驗的結果更明顯,在選擇兩次擺線的長度時候,要相差大一些,不要太接近。
3.學生實驗。
師:下面就要開始實驗了,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4.實驗匯報。
師:實驗完成了,我們要照例開一個實驗的報告會。請各小組的報告員將你們的實驗結果告訴給我們。學生匯報結果。
匯報的重點:你們是怎么做的?發(fā)現了什么?跟你們實驗前的猜測一樣嗎?你們的結論是什么?如果實驗中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那得讓學生上臺展示一下,共同來找找出錯的原因在哪兒?
擺線的長短匯報時,還應再引導學生得出:擺線越長,擺就越慢;擺線越短,擺就越快。
5.實驗小結。師:通過我們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了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小、擺錘的輕重都是無關的,只跟擺線的長短有關。
四.拓展
。1.再做擺。
師:同學們,通過研究,我們知道擺的快慢只跟擺線的長短有關系,如果周老師要求你做一個在10秒鐘內擺動10次的擺,你會嗎?趕快試試吧!學生做擺,調試。2.學生展示。
師:大家都好了。請將我們的擺全部放到桌子上,請各小組的材料員拿擺錘,周老師為你們計時,一起來數數。一起數擺。
師:成功了嗎?請成功的小組舉手告訴大家。師對成功的一些小組:請問,你們現在的心情如何?
師:非常好。記錄數據是非常科學的方法,有了數據,就更有說服力了。
五.總結:
六.師:同學們,通過了剛才這么長時間的研究,能告訴大家,你有什么收獲嗎?
我知道了擺錘、擺角和擺線,我還知道了擺的快慢與擺角的大小、擺錘的重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短有關。
還有,擺線越長,擺速越慢,擺線越短,擺速越快。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擺的研究
教學目標:
1.認識到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繩越長,擺動越慢。
2.推測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進行改變擺錘重量、擺繩長度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3.讓學生認識到得到精確測量結果是需要反復測量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改變擺錘重量、擺繩長短對擺的快慢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如何在對比實驗中控制變量與不變量,培養(yǎng)學生科學預測、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準備鐵架臺一個,秒表一只、不同重量的擺錘三個、擺繩一根、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老師請同學們來聽兒歌,看看動畫(出示第一張課件)
問:動畫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喜歡蕩秋千嗎?我也喜歡,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讓它擺得更快些嗎?
2.師:其實秋千就是我們上一節(jié)課認識的擺,回憶一下,你知道了那些關于擺的知識?(擺錘、擺繩、擺幅、擺的快慢與擺幅無關)
3.引入實驗
。1)告知實驗要求:測量15秒擺動的'次數。(注意擺繩拉直、自然下垂、來回算一次)
。2)學生動手實驗。
。3)匯報結果
。4)觀察數據,發(fā)現各組的擺在相同時間擺動次數不同,猜測擺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5)根據學生猜測板書:擺錘重量:重→快
輕→慢擺繩長度:短→快
長→慢
。6)師:如何驗證猜測是否正確呢?(生答:實驗)
二、新授
1.討論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關系實驗
。1)分小組討論: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不變的條件是什么?要準備哪些材料?
。2)匯報: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擺錘重量
。3)實驗準備:每組準備了一倍重量、兩倍重量、三倍重量的螺母,分別測15秒擺動的次數,每個重量的都測三次。
。4)匯報:不需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準備哪些材料?2.討論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關系實驗
(1)分小組討論: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不變的條件是什么?要準備哪些材料?
。2)匯報: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擺繩長度(每組只準備了1根擺繩,怎樣改變長度呢?演示:對折即變?yōu)橐槐逗蛢杀独K長)
。4)匯報:不需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準備哪些材料?3.分組,一些組做實驗1,一些組做實驗24.學生開始實驗,老師指導………5.匯報
。1)做實驗1的不同組的學生分別匯報一倍重量、兩倍重量、三倍重量擺錘的擺15秒擺動的次數。
。2)師總結: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
。3)做實驗2的不同組的學生分別匯報一倍繩長、兩倍繩長的擺15秒擺動的次數
。4)師總結: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繩越長,擺動越慢6.反饋: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guī)屠蠋熛胂朐鯓幼屒锴幍酶煨┠兀?.設疑:我們知道了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老師這里有兩個擺,擺繩一樣長,我們把它們擺起來,觀察快慢(不一樣),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暫時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下來自己實驗,也可上網查一查原因)
三、鞏固
1.師:今天我們發(fā)現擺的這個秘密是400多年前一位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的。(介紹伽利略發(fā)現這個秘密的故事)
2.告誡學生生活中要細心觀察、認真動腦,多動手、多實踐,發(fā)現更多的科學知識。
3.拓展:下來后大家還可以研究,擺的快慢除了跟擺繩長短有關,還會跟什么因素有關?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過程與方法:
1.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
2.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繩的長短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3.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復測量的
2.認識到實驗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3.對新問題有繼續(xù)研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繩的長短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鐵架臺1個、記時器、米尺、30cm長的擺繩一根,大小不同砝碼各1個。
2.研究擺錘、擺繩對擺的影響的記錄表各1份。
教師準備:
鐵架臺3個,擺繩若干,砝碼2個,鉤碼若干,米尺。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
1.出示擺,復習擺的各部分名稱。
2.今天,我們就繼續(xù)研究擺,探究一下擺中有什么奧秘。(板書:擺的研究)!驹O計意圖: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先說說有關擺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把學生已有知識作為新知識的增長點!
3.觀察兩個不同擺的擺動快慢情況。
、儆懻摫荣惖墓綏l件:時間要相同。
、陬A測哪個擺(擺長、擺錘均不同)擺得快?簡述理由。
③教師演示實驗,比一比兩個擺哪個擺動的更快。讓兩個學生配合實驗,一個計時,一個數數。
【設計意圖:通過操作的培訓,為下面學生實驗打下基礎,以便于節(jié)省時間,得出正確結果。】
、軐W生猜測并討論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
【設計意圖:由現象引出問題,讓學生作出假設,激發(fā)了他們探究的興趣和熱情!浚A設:與擺錘重量有關,與擺繩的長度有關,與擺幅有關。)
、莼貞洸⒂懻撎骄繑[幅對擺的快慢影響方法,并出示上節(jié)課得出的數據,討論分析數據及結果:擺幅不會影響擺的快慢。
教師:那擺錘的重量、擺繩的長度是否會影響擺的快慢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ǘ、探究擺錘的重量是否影響擺的快慢實驗:
1.推測實驗結果,并簡述理由。
2.討論實驗中要測量和記錄哪些數據?
3.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方案,重點交流實驗的相同條件與不同條件。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和評點實驗方案,培養(yǎng)了他們考慮問題的全面性和思維的嚴密性!
4.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5.匯報。
6.分析數據與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
【設計意圖:學生重點研究一個課題,研究就更深入,發(fā)現的就會更多,同時明白搞研究要善于合作。允許學生出錯,讓大家一起來分析出錯原因,也是為了讓學生避免出錯,重過程,重體驗。】
(三)、探究擺繩的長短是否影響擺的快慢實驗1.小組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
2.學生匯報方案,相互評點各組設計的實驗方案是否科學,教師再提供參考意見。
3.小組合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伲畬W生按照自己的實驗方案,操作實驗。
、冢畢R報結果。
、郏處焼柍鲥e小組,別人講的是否有道理,有道理自己就再重做
、埽畢R總得出結論: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
【設計意圖:再一次讓學生感到得出科學結論需要組內成員通力合作,還要全體同學的密切配合,明白搞研究時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分工,善于合作。】
。ㄋ模、討論并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
1.師生小結:以上兩個實驗說明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呢?
2.教師:那是否兩個擺繩一樣長的擺,擺的快慢就一樣呢?
。◣熡谜n件出示如課本P61下面的插圖的兩個擺,并用米尺比劃一下兩個擺的擺繩一樣長。)
3.學生推測,并說明推測理由。
、伲垖W生推測他們的擺動快慢會怎樣?說說推測理由。
②.教師演示,相同時間內,擺繩一樣長,擺錘不一樣長的擺的快慢實驗,并進行測量。
③.討論實驗結果。
、埽畬W生交流得出:擺繩的長度不等于擺的長度。
(五)、課外拓展
1.教師出示一只掛鐘:老師的這只掛鐘走慢了,那么我們怎樣做才可以讓它走準呢?走快了,又該怎么辦?
2.學生討論、匯報。
3.教師針對掛鐘講解。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有用的科學知識,是新課程實驗中的一個顯著特點。學生學習的知識只有在生活中得到了運用,才能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平時的生活。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系!
。、總結交流。
1.教師:這節(jié)課,我們又一次運用發(fā)現問題、作出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法研究了擺,你們獲得了有關擺的哪些知識?
2.學生交流。
。ㄆ撸、布置作業(yè)收集有關擺的資料。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影響擺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驗證;能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通過測量搜集、記錄數據,并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茖W知識:
1、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得就越慢,反之則快。
2、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搜集證據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數據分析實驗結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復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體驗到對待科學研究要持嚴謹的態(tài)度;體驗合作、發(fā)現擺的規(guī)律的樂趣。教學重點:分析整理實驗數據,得出擺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關,與擺錘、擺角等因素無關。
教學難點:
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搜集證據。
學生情況分析:影響擺的快慢在現實中有幾個因素:擺長、擺重、擺角。影響擺的快慢誰來決定?學生雖然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學生對生活中的秋千、鐘擺等有一定的了解,由這些東西引開去,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會有豐厚的收獲,成功的歡樂不在于鮮花和掌聲,而在于每一次艱辛的努力和付出。在擺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享受到無窮的樂趣。生活中處處是科學,只要你去探究,你會有所發(fā)現。
教學準備:
師:學生看時計數的技能撐握、各組研究擺的套材、研究記錄表、演示用的擺生:計時手表一塊、水彩筆、鐘表、秋千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3分鐘)
1、首先出示一個已經制作好的擺,并讓它動起來。師:這是一種什么運動方式?生:擺動。
2、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到過什么物體像它一樣運動。
二、玩擺(7分鐘)
5、認識擺的各部分名稱。
師:大家看一個最簡單的擺可以由哪幾部分組成?生:擺線、擺捶、支架。(板書:擺線、擺捶)
6、組裝好,并試著玩一玩。
師:大家先組裝好,然后試一試,想一想讓它自然的擺起來,要注意哪些地方?生:(自由玩)拉直、自然松手。
師:玩的時候要注意:1線要輕輕拉直。2線小錘跟量角器要在同一平面。3自然松手。
要讓它停下來只要輕輕一抓就行了。
7、再玩一次,學會操作擺。
8、學會記錄單位時間內擺的次數。
師:下面你們想怎么玩?比快慢就是比什么?次數怎么算?想知道這個擺次數怎辦?時間要統(tǒng)一嗎?生:次數。
師:怎樣算一次?生:來回算一次
師:請一位學生幫忙計時,誰來看表?開始計時時給我們一個信號說“開始”,操作的人就松手,大家一起數擺動的次數,直到計時的同學生說“停”為止。生:(師操作)生數數。
師:一次記錄結果準確嗎?(和學生做第二第三次)師:15秒擺的次數最終怎么算?生:算數據出現多的;求平均數;
師:都可以,我們統(tǒng)一算數據出現多的那個數作為結果。
三、研究擺(20分鐘)
9、對比,提出問題。
師:你們的擺15秒內多少次呢?下面各個小組分分工,誰操作,誰看表,誰數數,誰記錄。數一次。生:數、記錄15秒擺的次數。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生:同樣是15秒,擺的擺動次數為什么不一樣?師:板書:擺的快慢跟什么有關?
10、提出假設。
師:你認為擺的快慢跟什么有關?
生:我認為跟擺線有關;擺錘輕重有關;擺角大小有關;
11、選擇假設,并制定研究計劃。
師:請各小組選擇你們最想研究的假設,并討論一下,準備怎樣來研究?哪個條件要變,哪些條件不能變?每種情況要測幾次?生:討論。交流。
師:指導。(1)研究擺線長短的,讓線變短可能繞的方法短到原來一半,效果明顯些。
(2)研究擺錘輕重的可以有擺錘里加橡皮泥,原來有的可以去掉來改變重量,對比要明顯些。(3)研究擺角大小的,可以選取30度和60度;或45度和90度。
師:把研究記錄表能填的先填好。
13、展開研究
師:研究時操作的同學要正確,看表的同學要看準了,數的同學不能眼花,盡量數準了,即時記錄。最后完成的小組整理好材料,別忘了根據數據歸納結論。比比哪個小組研究過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準確。生:自主實驗。(教師觀察、指導)
14、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師: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你們的研究過程。聽的所有小組做評委,我們要評出最佳研究小組。
生:(實物投影)匯報。(板書:擺線越長,擺越慢。擺線越短,擺越快。與擺錘、擺角無關)
15、學生評出最佳研究小組。
四、拓展應用(10分鐘)
16、反思學習過程。
師:通過今天研究擺,你學會了什么?還產生了哪些想法?
17、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師:小明家里的擺鐘走了慢了,你有沒有辦法讓它走得快些?說說為什么?生:擺線短了就快,因為擺線越短擺走得越快。師:如果讓你設計一只10秒擺10次的擺,你怎么辦?生:慢慢試。
18、拓展思維。
師:我們知道同一個擺15秒擺的次數,如果再過15秒呢?45秒多少次?150秒呢?說說為什么。
[板書]擺的研究擺角大小無關
擺的快慢與擺線長短線長-快;線短-慢擺錘輕重無關
教后反思:
1、關注孩子的`設計方案
對擺快慢的猜想,其實還是挺多的,擺重?擺長?擺角?擺線的粗細等等猜想,每一種猜想的方案該如何設計呢?在一個班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實驗,匯報的時候,數據顯得有點有些凌亂,想找其間的規(guī)律好像很難。在另一個班上課的時候,我就注意到這一點了,初步設計、小組交流――再設計、課堂交流――形成方案,逐步完善每個小組的方案,使它具備可行性。
2、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影響擺快慢的猜想,老師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要學會分享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匯報數據的時候,要耐心傾聽他們的數據,這些來自第一手的數據,凝結了孩子們的智慧,雖然有的數據可能有些偏差,但只要我們引領孩子去觀察,去尋找,允許他們再研究,再實驗,成功會屬于他們,能分享到孩子們的歡樂,那是再開心不過的了。
3、正確審視存在的問題
15秒鐘如何把握好,數擺的次數時,老師學生一起對時間。但真正把握好15秒鐘不是太容易的。就是15秒也會有一些小小的誤差,時間上的誤差,也就會影響到擺的次數的確定。所以,匯報的數據即使出現偏差,允許他們再研究,再實踐,一次,兩次,三次,給他們充分的時間來研究,來經歷探究擺的過程,主動獲取擺的奧秘。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制作的擺,測量在單位時間內擺動的次數,能夠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思考推測出影響擺擺動的因素,作出自己的假設。并能根據假設設計實驗。
2.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知道對比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實驗能力。
3.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到與人合作共同完成實驗任務和探究擺的規(guī)律的樂趣。
教學重點:
能夠根據自己制作的擺,推測影響擺擺動次數的因素。經歷一個觀察現象—推理判斷—制訂方案—論證計劃的可行性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小組合作,嘗試自行設計對比實驗,研究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只與擺線的長度有關。初步學會分析和推理對比試驗中的定變量關系,并學會設計控制一個變量的實驗。
教學準備:
鐵架臺、鐵夾、線、回型針、小螺帽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5分鐘
1.談話:我們上一節(jié)科學課上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擺,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說說,擺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生:擺是由支架、擺線、擺錘組成的。
2.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擺”,我們通過實驗,有什么發(fā)現嗎?誰說一說?
生:同一個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同的。
3.談話: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擺。來研究擺的快慢跟什么有關的問題?
。ǔ鍪菊n題:擺的研究)
二、科學探究 23分鐘
1.學生推測
師:觀察講臺上的擺,你認為擺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關?
(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板書:擺繩長度、擺錘輕重等。如出現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前一課的實驗。上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在40秒內擺的幅度會變得越來越小,但是在1~10秒、10~20秒、20~30秒、30~40秒內擺的次數基本一致,為此我們還做了在擺幅的大小在相同時間內擺動的次數一樣,得出擺的幅度對擺的擺動快慢沒有影響,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可以排除擺幅這一因素。)
師:現在我們剩下的猜測就只有擺錘輕重、擺繩長度,這兩個因素。今天我們就來找證據研究這兩個因素,對擺擺動快慢有沒有關系。
(板書影響因素:擺繩長度、擺錘重量等)
2.對擺繩長度、擺錘大小兩個因素,分別展開實驗教學。
談話:我們先研究擺的快慢跟擺錘的重量有沒有關系的課題。
活動一:研究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的關系 15分鐘
。1)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設計:
為了證明擺錘的輕重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系,這個實驗可以怎樣來設計
。ㄒ龑W生這個實驗是對比實驗)
學生回答后繼續(xù)追問:
① 改變的是什么條件?
。〝[錘重量)
② 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線長度、時間、擺動幅度:通過用量角器控制好角度)
。ㄔ趯W生回答的過程中,在擺的板畫上注明相同與不同之處)
。2)學生小組討論:改變擺錘重量實驗操作中的注意點。
(3)學生交流,實驗操作要點,教師明確以下幾個要點:
① 15秒相同時間內看擺的次數
② 排除誤差,同一個條件下測定3次。
、 三次實驗數據不一樣,如何取值。(鼓勵多次實驗取平均值)
④ 為了實驗更嚴謹,老師做一下大的分工,一半小組做增加一顆螺帽的實驗,一半小組做增加兩顆螺帽的實驗。
、 小組內分工提高實驗效率。(一人計時、其余數擺)
⑥ 實驗前,將繩子系在鐵架臺上時,注意所系的繩結應位于近支架的下端,防止實驗時,擺繩的長度隨著擺的擺動而發(fā)生改變。實驗開始時,手拿重物于規(guī)定擺幅位置,等待老師說開始后,松開手拿的重物。
。4)學生實驗、記錄《同步探究》P51表格:比比哪組實驗時安靜并且效率高!
(5)數據反饋、匯報小結。
(展示兩個小組數據,談談我們的'發(fā)現: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看看自己小組的數據,支持這一結果的小組舉手!如不支持,拿出來分析。
師:“分析這些實驗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嗎?”
學生小結: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
活動二: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 (8分鐘)
。1)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設計:
為了證明擺繩長度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系,這個實驗又可以怎樣來操作?
(明確①要改變什么條件?②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ńY合學生回答板畫擺繩長度對比實驗的條件)
(3)學生交流,實驗操作要點,教師明確實驗要點。
(與上一實驗基本相似。提示:先做兩倍的擺線長度,然后用尺子量或者用對折的方法做一倍的擺線長度)
(4)學生實驗、記錄《同步探究》P51表格。
。5)數據反饋、匯報小結。
(展示小組數據,談談我們的發(fā)現: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6)其他組的數據,支持這一結論的舉手。
。7)分析實驗數據,你有什么發(fā)現?
(8)師生小結: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三、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7分鐘)
1.師: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你能回答《同步探究》P52的判斷題了嗎?大家一起完成.
2.學生觀察:課本中P61的兩個擺。分析這兩個擺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ㄏ嗤簲[繩長度一樣。 不同:擺錘長度不一樣)
3.學生猜測:你認為這兩個擺擺動的快慢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會是怎樣?
(請回答不一樣的同學,說說你根據什么來猜測它們擺動的快慢不一樣?完成在《同步探究》P52表格中。)
4.出示課本中的擺。
教師演示實驗:兩個擺錘長短不同的擺,在60秒擺動次數。
5.學生填寫實驗結果和我的發(fā)現。
。◣熆筛鶕䦟W生時實際情況進行引導:雖然這兩個單擺的擺繩一樣長,但是他們的擺長卻是不一樣的。其實,擺的長度并不等同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視情況而定,適時介紹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懸掛法確定物體的重心。
6.小結: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
。槭裁磾[錘長的擺動慢,擺錘短的擺動快也就是我們下一堂課要研究的問題。)
7.學生自評、互評.
8.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板書設計:
6 擺的研究
擺錘重量→只改變重量→無關
擺繩長度→只改變繩長→長則慢,短則快
擺長=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1
教學內容:擺的研究
教學目標:
1.認識到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擺繩越長,擺動越慢。
2.推測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進行改變擺錘重量、擺繩長度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進行預測。
3.讓學生認識到得到精確測量結果是需要反復測量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經歷改變擺錘重量、擺繩長短對擺的快慢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如何在對比實驗中控制變量與不變量,培養(yǎng)學生科學預測、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科學結論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準備鐵架臺一個,秒表一只、不同重量的擺錘三個、擺繩一根、實驗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老師請同學們來聽兒歌,看看動畫(出示第一張課件)
問:動畫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們喜歡蕩秋千嗎?我也喜歡,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讓它擺得更快些嗎?
2.師:其實秋千就是我們上一節(jié)課認識的擺,回憶一下,你知道了那些關于擺的知識?(擺錘、擺繩、擺幅、擺的'快慢與擺幅無關)
3.引入實驗
。1)告知實驗要求:測量15秒擺動的次數。(注意擺繩拉直、自然下垂、來回算一次)
。2)學生動手實驗。
。3)匯報結果
(4)觀察數據,發(fā)現各組的擺在相同時間擺動次數不同,猜測擺的快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
(5)根據學生猜測板書:擺錘重量:重→快輕→慢 擺繩長度:短→快長→慢
。6)師:如何驗證猜測是否正確呢?(生答:實驗)
二、新授
1.討論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關系實驗
。1)分小組討論: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不變的條件是什么?要準備哪些材料?
。2)匯報: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擺錘重量
(3)實驗準備:每組準備了一倍重量、兩倍重量、三倍重量的螺母,分別測15秒擺動的次數,每個重量的都測三次。
。4)匯報:不需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準備哪些材料? 2.討論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關系實驗
。1)分小組討論:這個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不變的條件是什么?要準備哪些材料?
。2)匯報:實驗中要改變的條件是:擺繩長度(每組只準備了1根擺繩,怎樣改變長度呢?演示:對折即變?yōu)橐槐逗蛢杀独K長)
。3)分組,一些組做實驗1,一些組做實驗2 4.學生開始實驗,老師指導 ………
。4)匯報:不需要改變的條件是什么?準備哪些材料?
。5)匯報
。1)做實驗1的不同組的學生分別匯報一倍重量、兩倍重量、三倍重量擺錘的擺15秒擺動的次數。
。2)師總結: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
。3)做實驗2的不同組的學生分別匯報一倍繩長、兩倍繩長的擺15秒擺動的次數
。4)師總結: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 同一個擺,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擺繩越長,擺動越慢
(5)反饋: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guī)屠蠋熛胂朐鯓幼屒锴幍酶煨┠兀?/p>
。6)設疑:我們知道了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老師這里有兩個擺,擺繩一樣長,我們把它們擺起來,觀察快慢(不一樣),這又是為什么呢?(今天暫時不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下來自己實驗,也可上網查一查原因)
三、鞏固
1.師:今天我們發(fā)現擺的這個秘密是400多年前一位科學家伽利略發(fā)現的。(介紹伽利略發(fā)現這個秘密的故事)
2.告誡學生生活中要細心觀察、認真動腦,多動手、多實踐,發(fā)現更多的科學知識。
3.拓展:下來后大家還可以研究,擺的快慢除了跟擺繩長短有關,還會跟什么因素有關?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的輕重、擺動幅度沒有關系,與擺繩有關系,繩長越長擺擺動越慢,繩長越短擺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
實驗研究擺的擺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到小組成員合作探究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實驗探究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進而得出結論
難點:實驗方案設計及操作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探究了同一個擺具有什么特性?那么不同的擺呢?然后展示不同的擺,讓它們自由擺動。讓學生觀察到不同的擺擺動的快慢是不一樣的。進而很自然的引出:擺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呢?今天我們來一起深入研究擺。
。ǘ┬〗M實驗,觀察記錄
過渡:擺擺動的快慢到底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讓學生提出猜想),學生提出猜想后,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如何來檢驗自己的猜想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猜想的學習單上的表格完善實驗方案。小組設計完以后,分享實驗方案,其它小組的同學和教師一起完善實驗方案。
(三)演示實驗,引發(fā)思考
小組完成記錄后,分享記錄并歸納總結結論。
然后教師展示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提問學生發(fā)現的什么,提問學生這是為什么,他們有沒有新的疑問和猜測。
展示滴水的單擺,讓學生猜測擺動快慢的變化。
。ㄋ模┱n外延伸,習題鞏固
1、完成導學相關習題
2、自己課后選擇制作一個滴水的單擺
四、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的快慢 擺錘重(無關)
擺繩(有關)
擺動幅度(無關)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3
設計意圖:
學生在研究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常常發(fā)現:實驗中獲得的一組數據差異很大,能充分說明擺的快慢與擺繩長短有關;而獲得的另一組數據差異雖小,但不能充分說明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我們把第二類數據稱為“特殊數據”。面對這樣的“特殊數據”,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發(fā)現新的問題,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持續(xù)探究力和提高實證是非常有益的。本節(jié)課試圖作一嘗試。
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實驗知道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
2.嘗試在實驗數據的觀察分析中發(fā)現新問題,對實驗進行多次修正。
3.提高控制變量的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實證。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實驗知道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
教學難點:
嘗試在實驗數據的觀察分析中發(fā)現新問題,對實驗進行多次修正。
教學準備:
鐵架臺、細繩、鉤碼、實驗記錄單、計時鐘。
教學過程:
注意力集中1
1.課前預習:自學五下《科學》教材P60~61,并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常態(tài)數據和檢驗實驗的方法。
2.說一說你的預習收獲是什么?適時板書: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與擺錘重量無關。
3.出示上節(jié)課的實驗數據,復習:
這些數據說明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有怎樣的.關系?適時板書:擺繩短擺動快,擺繩長擺動慢。
在這個對比實驗中,改變的是哪一個條件?控制不變的條件是什么?
4.在研究“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重量有沒有關系”,要改變的是哪一個條件?控制不變的條件是什么?用鉤碼來作擺錘,你準備怎么改變擺錘重量?
5.師補充實驗要求(以PPT形式出示)。
要求實驗完成后,由記錄員負責把數據填入電腦表格中。
數據預測:你估計實驗中的數據會是怎樣的?
注意力集中2
6.學生實驗,師巡視指導,記錄員認真記錄數據。
注意力集中3
7.分析數據:這些數據能說明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嗎?
通過查資料知道: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也就是說三次的數據都應該相同?有些小組的實驗數據卻不一樣,是什么地方出問題了呢?
8.小組討論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可能與實驗材料、操作方法等因素有關)
9.集體交流:原因是什么?準備怎樣改進?
注意力集中4
10.學生再次實驗
第二種:不交流,直接讓學生再次實驗。
注意力集中5
11.第二次匯總數據,觀察分析:這些數據能說明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無關嗎?
11.請三個數據不一致的小組上來演示,大家?guī)椭艺以颉?/p>
12.:從剛才的幾次實驗中,你有什么收獲?
13.繼續(xù)探究:出示兩個擺(擺繩短但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猜測:你覺得它們在相同時間里擺動的快慢(次數)會一樣嗎?為什么?(一樣,因為兩個擺繩的長度一樣;不一樣,因為擺錘的長度不一樣。)
14.請兩生上來演示實驗,其他同學觀察,思考:要讓兩個擺的擺動快慢一樣,有什么辦法?
15.請兩生再次演示實驗,其他同學觀察,思考:有什么新發(fā)現?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感覺是會出錯的,深刻理解重復精確實驗的價值;感受探究單擺的快樂。
【教學重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難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教學準備】
學生自帶計時表(小組)、鐵架臺、長中短棉線各一、重中輕鏍帽各一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我們知道擺具有等時性,那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都一樣嗎?
2、師出示自制單擺問: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有關呢?
3、揭題:擺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用擺做實驗: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有關呢?(擺繩長度、擺錘大小等,如出現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
2、對擺繩長度、擺錘大小兩個因素,分別展開討論:
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要改變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保持不變?
3、學生小組實驗研究搜集數據。
4、集體匯報。問:擺的快慢與擺錘輕重有關嗎?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嗎?
5、小結。
三、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1、師: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什么樣的擺擺動的慢,什么樣的擺擺動的快,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2、閱讀課本P61下面的插圖和文字。讓學生進行推測。
3、師出示如圖的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
4、討論: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師引導:擺的長度并不等同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5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2、方法過程: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得到是需要反復測量的;認識到在試驗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對新問題有繼續(xù)研究的欲望。
二、教學重點:
經歷推測擺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并依次展開實驗研究,得到實驗結果的過程。
三、教學難點: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四、教學準備:
鐵架臺、記時器(手表)、線若干、鉤碼、記錄表格、教學課件
五、教學設計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1、伽利略的故事。(幻燈2)
2、復習舊知。(幻燈3、4)
(二)探究新知
1、板書課題(幻燈5)
2、學生預測(幻燈6)
生:a、可能與擺錘重量有關。
b、可能與繩子長短有關。
3、材料建議:(幻燈7)
為使單擺接近理想化,擺線選擇避免使用有一定質量的粗線,而選擇質量輕的細線;擺錘選擇,為減少空氣阻力對擺幅的影響,選擇體積小一些、質量大一些的鉤碼為擺錘,沒有鉤碼用螺帽也可以。
4、實驗方法,注意事項:(幻燈8)
比較測定15秒擺擺動的次數,在實驗時要保持其它條件不變,只改變我們要研究的條件,并多次測定保證實驗的準確。擺線要拉直,不能彎曲;擺幅不要超90度;輕輕放掉擺錘不能用力送,要自然釋放;如果擺錘碰到障礙物時(如鐵臺),要重新開始;注意觀察擺的快慢,并及時記錄次數。
5、操作方法:(幻燈9)
用手指夾住擺錘,將擺線拉直慢慢抬高(不能過高)。檢查擺線與橫桿是否垂直;松開雙手,使擺自然擺動,擺錘擺動必須嚴格控制在一個豎直平面內振動
6、實驗分工:
記錄員1名,計時員1名,計數員1名,操作員1名,匯報員1名,器材員1名。
7、實驗一:(幻燈10)(幻燈11)
師:我們研究擺的快慢是否與擺錘重量有關,那么保持不變的條件是什么?要改變的條件又是什么?
生:擺幅大小和擺線長度不變,改變擺錘重量,重復觀測原重量,2倍重量,3倍重量的擺錘15秒內擺擺動的次數是否相同。
8、實驗二:(幻燈12)(幻燈13)
師:我們研究擺的快慢是否與擺繩長度有關,那么保持不變的條件是什么?要改變的條件又是什么?
生:擺幅大小和擺錘重量不變,改變擺繩長度,重復觀測原擺繩長,2倍擺繩長擺錘15秒內擺擺動的次數是否相同
。ㄈR報結果:
學生根據自己填寫的報告單,把本組測量的數據在全班展示。
。ㄋ模、得出結論:
1、提問: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幻燈14)
2、推測:這兩個擺每分鐘擺動次數一樣嗎? (幻燈15)
3、師演示實驗。
4、小結。(幻燈16)
。ㄎ澹⒖偨Y:
1、本節(jié)課大家學到了什么?
2、師提問學生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⒄n后延伸:
1、練習設計:(幻燈17)
同一個擺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 )
擺動次數與( )無關,與( )無關,與( )有關。
擺線越( ),擺動越( );擺線越( ),擺動越( )。
2、知識應用:
小明家的擺鐘走慢了,應該把擺長怎樣調一下?
。☉摪褦[長調短一點,讓它擺快一點。)
3、鼓勵學生:(幻燈18)
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的快慢與
擺錘重量有關 擺線長短有關
。ā粒 (√)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 16
【教材說明】:
本課是研究擺,學生對擺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日常生活中與擺相關的事物,如秋千、拳擊沙袋等,其次,前一課了解的鐘擺和自制單擺,學生對擺的運動特點,擺的各部分名稱(支架、擺線、擺錘、擺幅)以及操作擺有了初步的了解。
這一課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實是課的導入。通過兩個問題“不同的擺自由擺動的快慢一樣嗎?”與“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引出問題。幾幅卡通畫其實是對今天活動的猜測,也是對前一課活動的提示和提升。圖中一個小男孩說:好像跟擺繩長有關,男孩提出這個觀點,說明他是經過觀察的。因為學生制作的擺擺錘的重量是相差不多的,但擺線的長度是有差異的。圖中的一位小女孩說:可能與擺錘的重量有關吧。這個觀點也反映了大多數學生原有認知的。邊上一位男孩說:與擺的幅度也有關系的。也代表了一些學生的想法。但圖中另一位男生提出了:根據以前的觀測,擺幅大小對擺的速度影響不大,一則,部分的排除了前一位同學的看法,一則表示他把上一節(jié)課觀察到的現象與這節(jié)課聯系了起來,是思維發(fā)展比較超前學生的代表。在“機械鐘擺”中,學生觀察了不同擺幅的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是一樣的,所以這位學生就提出了“與擺幅沒有多大關系”的觀點。也有一位同學提出:我們還是做實驗觀察一下吧,提示所有的爭論最終都要靠實驗來驗證。
第二部分是用擺做實驗,第一個問題是“擺錘的重量是否影響擺的次數”,要讓學生知道在這里哪個是變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問題),哪些是不變量,對無關因素我們要進行控制,從而保證所要研究問題結果的精確性。在這里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擺繩和擺幅,這里我也讓學生明白,控制不變量,是在我們實驗的'環(huán)境下力所能及的盡可能的控制不變量,還有如擺動的方向,擺錘的大。ń榻B擺錘的選擇),每一次人不要湊得太近,最好同一個人控制擺錘的擺動等。第二個問題是“擺繩的長度是否影響擺的次數”。因為有前一個實驗作基礎,所以這個實驗的設計相對較簡單。但這個實驗有兩次學生自己操作改變擺線長短,這樣,對學生操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學生在做完以上兩個實驗后,進行的是對這兩個實驗的討論和分析,用了三個遞進的問題“擺的快慢與繩長有關嗎?與擺的重量有關嗎?什么樣的擺擺動得快,什么樣的擺擺動得慢,我們是怎么知道的?”這三個問題其實學生通過實驗是不難得出結論的,關鍵是對學生所獲得的數據進行有理有據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學生再去思考,就不難得出結論了(擺的擺動快慢與擺錘輕重無關,與擺繩長短有關,同一個擺中,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第三部分教材是,討論兩個擺的擺動快慢情況,它們的擺繩長短一樣,但擺錘的長短不同。通過實驗觀察,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內心矛盾(擺繩長一樣,為什么擺動速度還會不一樣呢?),要讓學生明白,影響擺擺動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擺的擺長,而不完全是擺繩,擺繩只是擺長的一部分,真正的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同時這一塊教材,也是為下一課《做一個鐘擺》作準備的。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擺的擺動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過程與方法:
推測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有關。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擺的擺長對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對實驗的結果進行
分析,并且根據進行預測。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初步意識到精確測量結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復測量的。
認識到在實踐中細心觀察發(fā)現新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對新問題有繼續(xù)研究的欲望。
【教學重點】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的擺繩長度對單位時間內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教學難點】
進行改變擺的擺錘重量、擺的擺繩長度對單位時間內擺的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研究。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的材料:每小組一個計時器、一個單擺裝置(鐵架臺、帶掛鉤棉線)、重量相同螺帽三個、研究擺錘重量和研究擺繩長短的記錄表各一份。
教師準備的材料:演示一套(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不同的單擺兩個(一個擺繩長,擺錘重,另一個擺繩短,擺錘輕)、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創(chuàng)造情景,導入新課。)
1、(師出示單擺)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擺”,誰來說說擺的各部分名稱?怎樣算擺動一次?我們上節(jié)課通過實驗知道了擺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誰來幫大家回憶一下?你能具體解釋一下嗎? (擺的等時性)
2、再出示一個不同的擺,一個擺繩長,擺錘重,另一個擺繩短,擺錘輕。同時擺動它們,觀察兩個擺擺動的快慢。
3、雖然我們已經知道同一個單擺具有等時性,為什么兩個不同的擺,它們的快慢一樣呢?今天我們將學習《擺的研究》,來研究不同的擺為什么它們的快慢不同?(板書課題)
二、用擺做實驗
1、推測:擺的快慢你覺得與什么因素有關系呢?
師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板書:擺錘的重量、擺繩的長度等。如出現擺的幅度這個因素,可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的實驗。)
師:這些只是我們現在的猜測,還得找證據證明。
2、下面我們就從擺繩長度、擺錘重量兩個方面,分別對擺的快慢進行研究。 (板書:擺的快慢 擺錘的重量 擺繩的長度)
。ㄒ唬└淖償[錘重量的實驗
1、改變擺錘重量的實驗討論:
(1)為了證明擺錘的輕重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系,這個實驗可以怎樣來操
作?
。2)學生回答后繼續(xù)追問:①改變的是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盡量保持不變?
②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可以根據記錄表來回答)
2、出示記錄表。師述: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顆螺帽,我們就以15秒為時間界限,分別測三次,看看最后能發(fā)現什么?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溫馨提示。(投影出示)準備好了嗎?靜悄悄的開始,比比哪組效率高!
3、學生實驗、填寫記錄。(師巡視指導,作好記錄)
4、數據反饋、匯報小結。(展示每個小組數據,談談我們的發(fā)現: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
5、看看自己小組的數據,支持這一結果的小組舉手!如不支持,拿出來分析。 現在我們可以確定的說:擺的快慢與擺錘重量有關嗎?(板書:無關)
(二)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
1 、改變擺繩長度的實驗討論:
。1)為了證明擺繩長度與擺的快慢到底有沒有關系,這個實驗又可以怎樣來操作?
(2)學生回答后繼續(xù)追問:①改變的是什么條件?哪些條件需要盡量保持不變?
②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可以根據記錄表來回答)
2、師述:大家看記錄表,老師已經給大家的擺繩在10cm、20cm、30cm處做好了記號。我們還是以15秒為時間界限,分別測三次,看看最后能發(fā)現什么?在開始之前,我們再來看一下溫馨提示。(投影出示)
3、學生實驗、填寫記錄。(師巡視指導)
4、數據反饋、匯報小結。(展示每個小組數據,談談我們的發(fā)現: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
5、看看自己小組的數據,支持這一結果的小組舉手!如不支持,拿出來分析。 現在我們可以確定的說: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同一個擺,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板書:有關長 慢 短 快)
三、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
1、師:通過剛才的兩個實驗,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了嗎?
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度有關嗎?與擺錘的重量有關嗎?
2、閱讀課本P61下面的插圖和文字。你覺得它們擺的快慢會怎樣?
3、師出示如圖的兩個擺,擺繩長度一樣,擺錘長度不一樣,演示實驗。(分別記30秒兩次。)
4、討論: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了嗎?又產生了什么新的問題?
5、師可根據學生時實際情況進行引導:雖然這兩個單擺的擺繩一樣長,但是他們的擺長卻是不一樣的。其實,擺的長度并不等同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指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課件出示P61圖片,紅色線條指出兩條擺長。)(板書:擺長≠擺繩長
6、小結:擺的快慢與擺長有關,擺長越長,擺的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的擺動越快。關于擺長的研究,我們下一節(jié)課將進一步探究,大家有興趣嗎?
【板書設計】 擺的研究
擺錘重量——無關擺繩越長,擺速越慢
擺的快慢擺繩長度——有關擺繩越短,擺速越快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擺研究教學設計09-20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06-18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精選15篇)11-19
擺研究教學設計10篇08-12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通用14篇)07-02
《擺的研究》教學設計(通用16篇)10-11
《擺的研究》教學反思07-31
擺的研究的教學反思07-22
擺教學設計08-27
《擺的秘密》教學設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