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時間:2023-09-27 13:05:21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感受計算與生活的聯系

      2、探索并掌握連加及加減混混合運算的知識,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并掌握連加及加減混混合運算的知識,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前面已經參觀了各種展覽和館區,媽媽決定帶領小紅去買幾種紀念品帶回家,他們出現了一點小問題,我們一起來幫幫她們好嗎?

      二、講授新課

      1、觀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們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幾種標本?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說出每種標本的價錢。

      2、提出問題

      小組合作。回答下面問題;

      媽媽想買什么標本?

      拿多少錢去買?

      大約還剩多少元錢呢?估計一下,

      還剩多少元應該怎樣計算的?

      3、全班交流

      師:哪個組員一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解答的?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怎樣進行解決

      學生可能出現: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導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得是什么?為什么要先算?能否將你們的兩個算式組成一個算式,

      小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書算式

      師:這些算式你覺得熟悉嗎?

      有連減,加減混合算式

      師: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樣列豎式?

      引導學生比較一下兩種不同的'算式,哪一種更好,為什么?對于第二種方法,則重點引導學生是用50元減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辦?怎樣列豎式解答?

      4、如果給你50元錢,你想要買哪些物品?還剩多少元錢?

      學生提問,集體解答,解答時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舉例連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先請學生說一說每個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練習第一題

      2、比一比,誰最棒!

      解答自主練習第二題

      3、看看誰有一雙孫悟空一樣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練習第二題

      四、小結

      這一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用自己的話表達圖意,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介紹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聽說啊,豆豆在家表現可好了,經常幫媽媽干家務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幫媽媽做什么事呢?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學習連加

      ⑴出示5只小雞在地上覓食的畫面

      問: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雞

      師:現在有多少只小雞?

      生:5只

      ⑵演示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的畫面

      師:誰能把剛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學們說說并能提出問題呢?

      ⑶邊演示生邊說

      師:原來有5只小雞,跑來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師:這時又跑來了1只,又該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師:這個算式跟我們前面學過的算式一樣嗎?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課題——連加

      3、學習計算順序

      師:這個連加算式應該怎樣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問:第二步為什么用“7+1”

      生匯報

      演示計算過程并小結連加的計算順序

      4、學習連減

      過渡語:剛才有8只小雞在吃東西,現在他們吃飽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雞的畫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雞,又跑了2只小雞的畫面

      ⑶學生根據看到的用自己的話說圖意

      ⑷根據圖意列算式

      師:原來有8只小雞,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該怎么表示(8-2-2)

      生匯報

      問:這個減法算式跟我們之前學過的減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匯報

      5、補充課題——連減

      6、學習連減算式的運算順序

      師:這個算式又該怎么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匯報

      小結連減的計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

      1、課本p72做一做

      2、練習十一第2、5、6題

      思考:3+5+()=10 10-6-()=2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它的計算方法是……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

      2、掌握連加、連減算式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連減。

      3、初步運用連加連減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直觀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學會用連加連減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牢記前兩個數計算結果,再和第三個數相加減。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1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開小火車)

      +3+4-2-4

      2——□——□10——□——□

      +4+1-3-5

      3——□——□8——□——□

      二、質疑激情

      師:小朋友的火車開得真快,那現在我們就坐著火車去小明家看看。我們的好朋友小明是一個非常愛勞動的好孩子。看,他在幫媽媽干活,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小明在喂小雞)

      三、自主探索,學習連加

      (一)觀察圖畫,列出算式

      1、引導觀察(課件演示小雞圖)

      師:仔細觀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2、交流匯報

      指名說一說

      師: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屏幕出現“5”、“2”、“1”)

      師:根據你看到的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只小雞?

      3、列式及讀法

      師: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

      生試著列出算式:5+2+1=(屏幕出現“5+2+1=”)

      師:你會讀這個算式嗎?(指名讀、集體讀)

      4、學習計算順序

      師:那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桌討論,說一說。(板書計算過程)5+2+1=8

      |____||

      7____|

      全班交流

      師:第二步是哪兩個數相加

      (二)理解含義?

      結合圖,說說算式5+2+1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個別說、同桌說)

      (三)揭示課題

      師:今天學的加法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有3個數,2個加號

      小結:像這樣,我們把3個數以后甚至有4個數、5個數連著加起來的算式叫連加(板書課題:連加)在計算的時候,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算出得數(可以把這個得數記在腦子里,當然我們還不熟練,可以把答案寫在下面),然后加上第三個數,最后算出來的才是這道題目的答案。

      (四)動手操作

      小朋友們都會說會算了,不知道能不能擺一擺再算一算呢?

      要求:先擺4根,再擺3根,最后再擺1根(你能算出一共有幾根嗎?)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動手操作,擺小棒,然后列出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3+1=8

      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_______|

      7________|

      四、自主探索,學習連減

      1、引導觀察

      師:就在剛才我們學習連加的時候,小雞吃飽了,我們看一看,發生了什么事?(課件演示)

      2、交流匯報

      指名說一說

      師: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3、列式及讀法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8-2-2=

      誰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這個算式:8減2再減2

      4、計算、理解含義

      怎樣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同桌說一說8–2–2=4

      全班交流板書:|____↑

      師:第二步是用哪個數去減?6______↑

      結合圖,說說算式的含義(指名說)

      5、小結并補充課題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把幾個數連著加起來的算式叫做連加,你能給這個算式起個名字嗎?(根據學生回答補充板書:連減)在計算的時候,先把前面兩個數相減,算出得數,然后用算出來的數去減第三個數,最后算出來的才是這道題目的答案。

      6、動手操作

      師:那接下來再請小朋友們擺一擺

      要求:擺好10根小棒,先拿掉3根,再拿掉5根

      師說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動手操作,擺小棒,然后列出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0–3–5=2

      說說你是怎么算的。|____↑

      7______↑

      五、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你能用它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1、出示燕子圖

      ①仔細觀察,指名說圖意

      ②學生列式計算

      2、出示跳繩圖

      ①學生看圖說圖意,列式計算

      ②指名回答

      3、出示汽車圖

      學生獨立解決,交流匯報

      4、交流生活實例

      請學生交流生活中連加連減的實例并解決。教師可適當引導(如:老師一共有8個小蘋果,先獎掉了3個,又獎掉了2個,還剩幾個?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六、拓展提高

      師:今天這節課上大家都學得很認真,掌握得很不錯,老師想獎勵小朋友們去超市選購自己最喜歡的三樣物品。算一算一共要付多少錢?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連加、連減是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并且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又完全相同,因此,把連加、連減兩個內容安排在一節課內教,學生不僅能夠接受,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習的遷移。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連減算式的含義和運算順序。

      2、能比較熟練地口算連加、連減式題。

      3、初步感知連加、連減算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主題圖、動物卡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

      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組題中的第一題與第二題有什么關系?

      學生口算后交流。

      導入新課:大家不但會算,還能找出它們的關系。今天我們就要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本領。

      二、學習連加

      1、演示,引出算式。

      a.出現5只在地上覓食的小雞。問:院子里有幾只小雞在吃東西?(主題圖中出現“5”)

      b.出現跑來的2只小雞和又跑來的1只小雞。

      指導觀察:現在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主題圖中出現“2”、“1”)

      問:要算出一共有幾只小雞,應該怎樣列式?(主題圖中出現“5+2+1”)

      要求學生結合板書上的算式說說算式的含義。

      2、學習計算順序。

      問:這個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組討論后匯報,并說出計算順序。

      b.根據學生敘述過程,板書演示,在算式“5+2+1”中標明計算順序。

      問: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3、揭示課題。

      a.問:今天學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連加)

      b.引導學生總結連加計算的'運算順序。

      同桌討論。

      交流匯報:計算連加式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把得數記在腦子里,然后再加第三個數。

      三、學習連減

      1、演示(邊演示邊提醒學生注意觀察)。

      a.草地上出現8只小雞。問:現在有幾只小雞?在算式中填數。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讓學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數。

      3、交流。

      a.說說“8-2-2”的含義。b.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小結并補充課題。

      四、鞏固練習

      1、第72頁“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種學具擺一擺,再填數計算。

      2、練習十一的第1、2、5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3、練習十一的第3、6題。

      a.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

      b.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五、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教學反思:

      相對算式含義的理解而言,連加、連減的口算常有一些學生感到有點困難。分析原因,除了學生初次接觸兩步計算不習慣之外,主要還是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憑短時間記憶進行第二步口算時發生障礙。為此,本課的鞏固練習,在“先操作再計算”和“看圖計算”之后,安排了“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的專項練習,著重訓練學生記憶第一步計算的得數,這是很有針對性的。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5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會在家做家務嗎?你平時會幫爸爸媽媽做些什么呢?(生自由發言)

      師:小明是個特別愛勞動的小朋友,星期天在農場幫爺爺喂雞的時候遇到什么問題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視頻導入)

      二、觀察比較,探究新知

      1.(PPT課件演示教材第65頁動態小雞圖1)學生仔細觀察。

      師:小明是個勤快,有孝心的孩子, 小雞也想和我們交朋友,在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多名學生說圖意)

      生: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了2只小雞。(貼教具)

      根據你看到的,你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師:誰能將圖片所表達的意思完整說一遍?

      生:原來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了2只小雞。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

      師:要知道一共有幾只,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學生嘗試獨立列式。

      ············································(1)

      師:很好!我們繼續觀看,又來了幾只小雞?(1只)

      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雞呢?如何列式?

      ···········································(2)

      師:5,2,1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5代表原來有5只小雞,2表示后來的2只小雞,1表示最后來的'1只小雞。

      師:真不錯!那我們仔細觀察一下第(2)個式子與第(1)個式子有什么不同呢?

      生:原來學的是2個數相加,現在是把3個數相加,第(2)個式子比第(1)個式子多一個“+”號

      師:觀察的真仔細!那第(2)個式子取什么名字比較好呢?

      (板書: 連加)

      師:(出示“”):這個算式讀作:

      生:學生齊讀算式

      師:那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教師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

      板書:

      三、自主探究,掌握方法

      1. (PPT課件演示教材第65頁動態小雞圖2)學生觀察圖片。

      師:接下來小雞又會發生什么事呢?請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

      生:原來有8只小雞,走了4只小雞

      師追問:這4只小雞是同時走的嗎?(不是,是先走了2只,再走了2只)

      師:誰能完整將這幅圖的故事說給大家聽(指多名學生說)

      生:原來有8只小雞,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還剩多少只?

      8-2-2 師:怎么列式?

      師:8,2,2各表示什么?

      生:8表示原來一共有8只小雞,第一個2表示先走了2只小雞,第二個2表示又走了2只小雞。

      師:這個式子與我們以前學的減法式子有什么不同?

      生:這個式子多了一個“-”號和一個數字

      師:那我們給這個式子取個名字,叫什么呢?

      (板書:連減)

      師:式子怎么讀呢?

      生:?

      師:我們學習了連加的計算方法,那連減怎么計算呢?

      生:

      師:對比連加連減,想一想:1)連加連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它們在計算的時候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說)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呢?

      生:連加連減(同時板書課題)

      師: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

      五、數學文化

      師:你們想不想了解數學文化呢?(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高斯在不到10歲的時候就解出1+2+3+4……+97+98+99+100=?想知道他是怎么解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視頻。

      六、思考題

      你能用下面的算式編一個故事嗎?運用“原來……,先……,又……,現在……”等詞語。

      9-3-2=?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直觀理

      解連加、連減的計算含義、正確地掌握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掌握連加、連減計算的方法,能正確地計算10以內的連加、連減

      計算。

      初步學習用連加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連

      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把第一步計算結果記再腦子里,再參與第二步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0根小棒、實物圖形卡片。例題圖片,10個三角形片,復習用連加口算卡片。每個學生準備10個三角形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小明是一個愛勞動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幫媽媽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教材65頁情境圖)

      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說明:在引入這個環節,我用一個小動畫和圖片來呈現主題圖。)

      二、操作探索,學習新知

      (一)學習連加

      1、引導觀察。

      請同學們觀察,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小明在喂5只小雞,接著出示跑來2只小雞,停頓一下,最后出示跑來1只小雞)

      2、交流、匯報。

      ①問:你看到了什么

      小組交流。

      ②學生匯報。(學生可能說:小明在喂5只小雞,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共有幾只小雞也可能說有5只小雞在吃米,跑來3只小雞,共有幾只提醒學生,跑來的.小雞分2次,引導學生說出算式:5+2+1、

      (說明:在這個環節,我通過小動畫將情境圖的圖意清晰明了的呈現的學生,很清晰的看到小雞是分成兩撥跑來的。)

      教師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一樣嗎3只是一起跑來的嗎(不一樣)

      3、揭示課題:像這種算式我們叫“連加”。(板書課題:連加)

      4、探究“連加”計算的順序方法。

      問:5+2+1=8,你是怎樣算出數的

      ①小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組匯報。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數出來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來3只,加上原來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種方法,學生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③教師總結計算順序和方法。(板書5+2+1=8)

      (二)學習連減

      出示教材65頁掛圖。

      問:先有幾只雞

      ①老師移動2只雞,表示走了。

      問:走了幾只還剩下幾只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 — 2、

      ②老師再移動2只,表示又走了2只雞。

      問:又去掉幾只還剩下幾只

      (說明:在這個環節,通過小動畫來呈現小雞吃飽后跑走的過程,讓學生清晰明了的理解圖意。)

      ③問:誰能說一說這剩下的4只雞是怎樣算來的

      問:那么也就是說是幾減幾再減幾

      隨著學生回答,老師在8—2的后面接著寫“—2”。

      ④師:這道題是從1個數里先去掉一個部分后,再去掉一個部分,也就是連續去掉兩個部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連減。(板書:連減)

      ⑤師:算式讀作8減2再減2、

      ⑥師:連減的算式怎樣算呢誰能根據連加的計算順序,說說這道連減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計算過程。

      ⑦指名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⑧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幾根

      列算式說得數。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將書上算式補充完整。

      2、擺好10個星星,先拿走5個星星,再拿走3個星星。還剩下

      幾個星星。

      將書上算式補充完整

      1、教材66頁練習十四第2題。

      分步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圖意,將算式補充完整。

      2、練習十四的第1題。

      學生先說題意,再填在書上,指名學生說,集體訂正。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第66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

      要求: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填空并計算。

      4、練習十四的第5題。

      說一說各題應把哪個數記在腦子里。

      直接說出各題得數。

      四、課堂總結

      1、引導學生小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連加、連減計算的運算順序。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并提出注意的問題。

      【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9—4—2=3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7

      教學設想:

      連加連減是在教學10以內加、減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加、減法的意義,進一步熟練加、減法的口算,學習解決稍復雜一些的實際問題,并滲透加減兩步計算的運算順序,為后面學習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做好準備。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冊,連加連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知道連加連減的含義和運算順序。學習有關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的算法。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初步感知連加連減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非常高興能與孩子們共同學習!孩子們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出示口算課件

      師:孩子們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個口算小能手!仔細觀察這四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匯報:每組題目,兩道口算題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數接著加或者減。

      今天我們就運用這樣的.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好嗎?

      二、創設情境,初步體會

      1、教學例題

      (一)教學連加

      師:上周末,老師去了一趟農場,在農場里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華華。你們想認識他嗎?展示圖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雞。

      師:華華是個熱愛勞動的好孩子。你們想不想像他一樣?(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1)出示喂小雞的情景課件,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1:5只小雞在吃食,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雞)誰會列式?口頭

      操作2:又來了1只。

      師:這下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剛才的畫面?

      生:華華喂5只小雞,跑來了2只,又跑來1只。

      師:你表達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雞由幾部分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雞?誰會列式?

      (生說,教師板演5+2+1=8)

      你會讀這個算式嗎?(5加2再加1等于8。)(帶讀)

      板演:5+2+1=

      師:5+2+1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加法算式一樣嗎?

      生:不一樣,(不一樣在哪?)以前學的是有一個加,現在學的是有兩個加。

      師:像5+2+1這樣的加法算式我們叫它做連加。(板書:連加)連加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一個新知識。這道算式該怎樣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強調:第二步是由哪兩個數相加?

      (學生說,老師板演)

      (2)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理,再用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地三個數,算出結果。

      2、教學例題

      (二)連減教學

      (1)連接上面的情景課件,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動畫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師:誰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剛才的畫面?

      生:華華原來喂8只小雞,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師:你表達得很精彩,真棒!

      師:草地上還剩幾只小雞?(2只)誰會列式?

      (生說,教師板演8-2-2=4)

      師:8-2-2=4與我們以前學習過的減法算式一樣嗎?

      生:不一樣,以前學的是有一個減,現在學的是有兩個減。

      師:像8-2-2=4這樣的減法算式,你們可以給它起個名字嗎?

      生:連減。

      師:你們給它起的名字與數學家起的名字是一樣的,你們真像個小小數學家。

      師:像8-2-2=4這樣的減法算式我們叫他做連減。(板書:連減)連減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第二個新知識。

      那么,該怎么運算呢?生同桌交流,匯報:板演

      (2)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減起來的算式,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理,再用記在心里的得數減去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三、鞏固深化

      1、做一做:65頁最下面第一題:先根據圖意思擺好小棒,邊同桌討論,邊把算式寫完整。

      65頁最下面第二題,看圖列式說圖意。不擺。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可以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

      2、課外延伸

      ①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②口算比賽:連加連減(直接說得數)

      3、完成練習十四第1、2、3、4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連加算式表示什么?連減算式呢?怎樣計算連加連減?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8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在鮮明具體的教學環境中自主探索、交流,初步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及運算順序。

      2.幫助學生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3.培養學生看圖觀察能力及對數的初步探索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看圖懂意,掌握連加、連減的順序。明確整體與部分的相對性。

      【課型】

      新授課。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木棒、小花。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老師拿了9朵小花(8朵紅色、1朵藍色)面帶微笑的走進教室。

      師:同學們,老師左手有2朵小紅花,右手有6朵小紅花,小朋友們數一數,現在老師手里一共有多少朵小紅花啊?

      生:8朵,2+6=8。

      (老師再拿出1朵藍色的小花。)

      師:老師手里還有1朵藍花,現在我們一起來做答題游戲,答對多的那組可

      以獲得這朵藍色的小花!

      (老師呈現課件)

      師:那我們現在就開始答題比賽。(兩組同學開始搶答)

      師:我們的答題比賽結束了,祝賀獲勝的同學,另一組同學也要加油啊!下面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這四組題,看每組的`兩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第一個算式的結果出現在第二個式子中。

      師:回答的真棒!還發現其它的了嗎?

      生:前兩組兩個算式都是加法,后兩組兩個算式都是減法。

      師:同學們答的都對,我們要善于觀察、發現問題。下面我們根據這個問題開始今天的新課《連加連減》。

      二、學習新知

      (一)情景導入,揭示連加含義。

      師:爸爸、媽媽帶小明去了農場,小明很喜歡喂雞。(呈現課本第65頁第一幅情景圖的前一部分)他在地上撒了些米,馬上就有5只小雞過來吃,小明很開心。快看,又跑來了2只,現在一共有幾只小雞?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1:5+2=7。

      師:很好!我們繼續看!(呈現課本第65頁第一幅情景圖的后一部分)又跑來1只小雞,現在一共有多少只雞呢?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1:7+1=8。

      生2:我媽媽還教過我,可以列成5+2+1=8。

      師:真不錯!你還會這樣列式呢!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位同學的方法是我們熟悉的,用了兩次加法計算,求出了小雞的總數。第二位同學列出的算式也求出了小雞的總數,這個算式是把3個數加起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連加。

      (二)探究連加的計算方法。

      師(出示“5+2+1”):這個算式讀作“5加2加1”。

      學生齊讀這個算式。

      師:5+2+1怎么算呢?同學們想一想,和同桌討論一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這個算式。)

      師:誰來說說這個式子怎么算的?

      生:先算5+2=7,再算7+1=8。

      老師重復,邊說邊在算式上標出運算順序。

      (三)情景導入,揭示連減含義。

      師:過了一會兒,有2只小雞走了。(呈現課本第65頁第二幅情境圖的第一部分)同學們,還剩下多少只雞呢?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1:8-2=6。

      師:真棒!我們繼續看!(呈現第二幅情景圖的最后一部分)看,又有兩只小雞走了。現在一共剩下多少只小雞?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1:6-2=4。

      生2:老師,這個我媽媽也告訴我了,還可以列成8-2-2=4。

      師:真不錯,這位同學課前都做好了預習,同學們要向他學習啊!現在我們來看看,第一位同學的方法是我們熟悉的,用了兩次減法,求出了還剩下的小雞數量。第二位同學列出的算式也求出了最后剩下的小雞數量,這個算式是把3個數減起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連減。

      (四)探究連減的計算方法。

      師(出示“8-2-2”):這個算式讀作“8減2減2”。

      學生齊讀這個算式。

      師:8-2-2怎么算呢?同學們想一想,和同桌討論一下。(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這個算式)

      師:誰來說說這個式子怎么算呢?

      生:先算8-2=6,再算6-2=4。

      老師重復,邊說邊在算式上標出運算順序。

      三、課堂小結

      談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課后作業

      第66頁練習十四第2、3、6題。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鼓勵在具體、鮮明的情景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2、能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

      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學方法

      情境演示、啟發式教學法、實踐操作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老師手持兩束氣球進教室,一手:藍黃藍紅;一手:紅藍紅紅。

      師:今天老師特地帶來了一些氣球,獎給表現最好的小組。特別是上課聽得認真,發言積極響亮的同學。這些氣球漂亮嗎?誰告訴大家有幾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

      師肯定學生的說法,給予鼓勵。

      機動方案:

      (1)生說出加法算式,則教師板書如上,提出3+1+4這個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一起來研究的。

      (2)生沒有說算式,則引入喂小雞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學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1:5小雞在吃食,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雞

      誰會列式?口頭

      操作2:又來了1只。

      師:這下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生:又來了1只……。

      誰會列式?生說,教師板演? 5+2+1=8

      該怎么運算呢?生同桌交流,匯報:強調加了幾次。

      你會讀這個算式嗎?5加2再加1等于8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理,再用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地三個數,算出結果。

      (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當作小雞來擺一擺,說一說嗎?)

      3、練習;

      做一做:左邊第一題:先根據圖意思擺好小棒,邊同桌討論,邊把算式寫完整。

      (二)連減教學:

      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直接出示書上的連減圖片:讓學生看圖同桌說說圖意。請學生上臺來指著圖說說。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4只。

      列式:8-2-2=4,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讀讀這個算式;8減2再減2等于4。

      練習:做一做,右邊一題,看圖列式說圖意。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可以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

      5、小結;像這樣連著減的算式叫連減……。

      三、鞏固深化:

      完成練習十四第1、2、5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的:

      1、掌握兩步計算的正確計算方法

      2、初步體會計算的變化,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算和計算能力

      3、通過操作,培養學生數感和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小雞,這是什么?

      你認識小雞嗎?

      如果讓你來養小雞,你會怎樣做?

      二、合作探究

      小明家也養了小雞,咱們到他家去看看吧?

      1、(出示課件)

      看圖上畫有什么?

      師:小明家是養雞專業戶,他們家養了很多雞,他的父母靠知識和科技養雞終于辦起了這個大型養雞場,小明今年才7歲,卻已經懂得了幫父母的忙經常會幫著喂小雞。你瞧,(課件出示5只小雞,引導學生說出:小明喂了5只小雞)說說圖上畫有什么?

      課件動畫播放:又來了2只,現在呢?誰能說出圖意?

      引導學生說出最后又來了1只小雞。

      師:對于這題應該怎么列式呢?

      板書:5+2+1

      為了計算準確,可采取分步計算的方法,也就是先算5+2=7,再算7+1=8

      步驟如下:

      5 + 2 + 1 = 8

      2、(出示課件)

      為了區別先走的我們通常都用線劃掉來表示,師示范

      ○○ ○ ○

      ○○ ○ ○

      表示再次去掉可以用虛線框起來

      ○○ ○

      ○○ ○

      板書算式:8-2-2

      想一想:這題應該怎樣計算?

      小組討論后匯報解法。(若有生說先算2+2就把8-(2+2)的'算式寫出來以之對比。

      8 – 2 – 2 = 4

      6

      2、練習:p73頁的做一做右圖

      獨立看圖,說出圖意

      三、練習:第74頁的第5至8題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根據同學的年齡特點,通過同學生活中饒有興趣的情節,讓同學聯系情節的發展過程,建構連加連減的運算模式。感受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樂趣。

      學生已經掌握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對生活中感興趣的情節發展有初步的分析能力。教材將連加、連減一并進行教學,有利于連加、連減的對比,掌握運算順序;還有利于鞏固 10 以內的加減計算,為下一課加減混合計算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連加、連減雖然不是加法和減法單元的教學重點,但卻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一知識的自身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充分引導學生聯系具體情境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運算順序,掌握計算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情境多觀察、多討論、多表述,在多樣的活動中深入領會并掌握知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連加、連減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體會“加上,再加上”,體會“減去,再減去”。 在具體的情境中并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2.在觀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的算法。

      3.初步感知用連加連減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運用連加連減,理解多樣化的計算方法中的`一種或幾種。

      教學難點:要記住第一步口算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師:黑板上是我們前面學過的加、減法的題,請同學計算出答案

      3+2 5+1 6+4 9-3 6-1 5-5

      2、編題

      師:昨天給大家留了一個小作業,根據算式編一個小故事,你能從黑板上選擇一個算式編一個小故事嗎?

      生說一個加法一個減法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

      師:老師也帶來一個小故事,仔細看(出示圖)

      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喂食)

      有幾只小雞?(5只)

      原來有5只小雞(板書“原來)

      現在呢?(課件演示)(來了2只)(板書“來了”)

      繼續看圖,現在又來了幾只?(又來了1只)(板書“又來了”)

      為了區分開,我們在這里加“先”,先來了,又來了

      看圖自己試著說一說這三句話,如果你想不起來,可以看看黑板(學生自己說)

      找同學來說(多找幾人)

      2、嘗試列示

      師:你能用個算式來表示這幅圖的意思嗎?(5+2+1)

      5、 2、 1各表示什么?

      每來一次我們就用什么連接?(加號)

      換個圖你還會嗎?

      3、出示小狗圖

      師:請同學們看圖,仔細想一想(只看不說話)

      誰能用三句話說一說?(原來有1只小狗,先來了4只,又來了2只)

      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一共有多少只?(板書“一共有”))

      你能給同桌說一說這四句話嗎?(同桌互說)

      誰來給大家說一說?(幾人說)

      你能寫個加法算式嗎?(1+4+2)

      1、 4、 2各表示什么?

      4、出示燕子圖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都非常好,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你們敢挑戰嗎?

      請看大屏幕,這是一幅靜態圖,你看懂了嗎?(出示燕子圖)

      誰能指一指那些是原來的?有幾只?

      哪些是先飛來的?有幾只?

      哪些是又飛來的?有幾只?

      (出示大括號和問號)讓我們求什么?(一共……)

      同學們一起來說四句話

      誰能列算式?(3+4+2)

      5、認識“連加”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3幅圖列出了3個算式,和以前的一樣嗎?(不一樣,這是3個數加起來的)(你真善于觀察)

      這些算式里都有2個加號,我們把這樣的式子叫做連加,是把幾部分合起來(三部分)

      像這樣的算式你們會算嗎?你會哪一個就給同桌說哪一個。(同桌互說)

      6、學習算法

      師:你會哪個就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誰想來試試?(一生說5+2+1)

      我怎樣算就好算了?

      剛才這個同學是先把哪兩個數合起來了?(5+2)(師板書)

      他先算了誰?(5+2)等于幾?(7)

      誰來完整的說一說先算什么?(先算了5+2=7)多找幾人說

      同桌互相說一說先算了什么?再找人說(板書“先算”)

      再算什么?(兩生說7+1=8)(板書“再算”)

      誰能完整的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人說、全班說、幾人說)

      7、鞏固算法

      師:如果把這兩句話用到第2個題中,你會說嗎?

      先算什么?(先算1+4=5)再算什么?(再算5+2=7)(板書)

      同桌互相說。小組說(其他同學帶著任務聽,看誰說的好)

      3+4+2=這個能說嗎?

      全班一起說,師板書

      8、指導算法

      師:為了方便計算,老師用尺子把大家先算的數畫了下來,仔細看,都是先算什么?(前兩個數)

      也就是先算5+2、 1+4、 3+4,這些都在你的那個方向?(左)

      所以可以說從哪往哪算?(從左往右,板書)

      9、練習

      師:下面咱們來練習一下

      出示練習題,說過程。3+4+1 2+2+4 4+3+2

      7+2+1 6+4+0 5+0+3

      注意把話說完整

      10、學習連減

      師:剛才咱們學習了連加,同學們學習的非常認真。現在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我們回到一開始的時候,小雞吃食兒,有幾只小雞?(8只)(板書:有 )

      小雞吃飽了,你看怎么了?(課件出示:先走了)

      先走了幾只?(3只)

      再走了幾只?(2只)

      還剩幾只?

      誰能完整的用4句話說一說這幅圖?(一生說)

      能列算式嗎?(8-3-2)

      11、出示猴子摘蘋果圖

      師:猜一猜小猴子要干什么?(摘蘋果)

      樹上有幾個蘋果?(10個)

      先摘了幾個?(學生跟著課件數:6個)

      又摘了幾個?(2個)

      還剩幾個?

      怎樣列算式?(10-6-2)

      12、出示小汽車圖

      師:這又是一個有難度的圖,靜態的圖,你能看出誰是走的嗎?(車頭朝右)

      走了幾次?(兩次)

      先走了幾輛?(4輛)

      又走了幾輛?(2輛)

      還剩幾輛?

      誰能列算式?(8-4-2)

      13、認識連減

      師:這三個算式和連加很像對不對?但是有不一樣的地方(都是減法)

      沒錯,算式里是兩個減號,我們把這樣的式子叫做連減

      計算方法和連加也很像,連加是從哪往哪算?(從左往右)

      連減也是從左往右算

      請同學們嘗試算一算這三個算式

      左邊兩第一題,中間三組第二題,右邊兩組第三題

      匯報。

      三、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先計算出第一步的答案,用第一步的答案加或減第三個數就可以了。大家學會了嗎?

      那老師考考大家。出示:3+4+2、9-1-2

      請大家計算在練習紙上

      【教學反思】

      《連加連減》這一課,為了讓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和方法,教學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幾個空間:

      空間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我將書上靜態的例題,用課件以喂小雞這一故事情節呈現,變成一個動態的過程,通過跑來2只小雞,又跑來1只小雞,讓學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過小雞吃飽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讓學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這樣既讓事情發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識的連續性,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之后給學生更多的情境圖,從動態圖到靜態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訓練學生理解能力。

      空間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畫面的意思

      在看懂圖的基礎上,我沒有直接讓學生列出算式,而是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將看到的情景以小故事的形式講出來,既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最主要的是學生在講的過程中對連加、連減的含義理解的更深刻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空間三:教方法,熟記運算順序

      為了解決連加、連減時,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得數,或者由于看不見第一步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這一難點,在教學時我教給了學生一個好方法,主要是通過在第一步算式下畫橫線來確定運算的順序,然后記下第一步的得數,用第一步的得數再接著往后算,從而解決了這一難點。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05-15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05-02

    《連加連減》數學教學反思11-17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15篇05-15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15篇)05-15

    連加連減教學設計15篇02-10

    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教學設計07-04

    《連加、 連減》教學反思10-04

    連加、 連減教學反思04-02

    《連加、連減》教學反思08-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大片 | 在线人成免费视频69国产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Aⅴ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91 | 亚洲成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