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5 10:52:4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學習對象的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動,喜歡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童話故事。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或其他的數學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一年級的學生基本上已經會數數到20,也已經認識11~20的數,知道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教學內容的分析:

      本單元主要使學生掌握20以內的大小和11—20各數的說法和寫法。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在整個數的'學習體系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內數的認識的延續,又是100以內乃至更大的數的認識的基礎,同時又為學習20以內的加、減法做好準備。

      教材的編寫注意貫徹《標準》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正式教學數數前,教材先給出一幅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的生活情景圖,在這幅情景圖中,一個老師帶著學生過馬路,馬路上還有一些騎自行的人及一些樹,使學生在已學過10以內數的基礎上數出圖中人物和物體的數量。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能夠正確、迅速的讀11—20各數。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師:老師這里有一幅圖片,你們看看,認識嗎?

      演示教師帶著學生過馬路圖

      生1:是我們在過馬路。

      生2:放學了,老師帶我們過馬路。

      師:對,就是你們。隊伍排得可真整齊。我們學校的門口就是一條馬路,車來車往,小朋友們上學時也要和老師帶著時一樣,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過。既遵守了交通規則又安全。

      2、觀察:圖中有什么?有多少?

      3、導入新課:生活中常常會碰到物體個數超過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

      二、新課展開

      1、數數

      ①、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棒,請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來數一數,

      ③你猜對了嗎?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讓自己和別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體交流:總結出好方法。

      ⑥、數出10根小棒,十個一是(),捆成一捆,一個十是()。

      接著數到20根,同桌互數,指名數。

      ⑥、怎樣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體有多少。

      2、數的組成

      擺小棒,說說是十幾,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①指名說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說后交流。

      ③、13-18各數任選一個跟同桌說一說,再交流。

      ④擺19說一說再添一根有幾個十是幾根。

      3、數的順序

      ①看直尺上的數,從0讀到10,再從10讀到20

      ②提問: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還是小?17比14大還是小?你發現了什么?

      ③指名數數,從七數到十三,從十二數到二十,從十八倒數到九。

      ④P87練習十四,連一連,看看會有什么驚喜?

      三、鞏固延伸

      1、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東西可以用十幾來表示?

      2、比一比誰翻得快

      找出數學書第8、12、17、20頁。介紹好方法,現在往前翻還是往后翻,再翻幾張,為什么?數出10張,看看有多厚,再數20張,看看有多厚。

      四、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教學反思】

      11~20各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的教學,筆者認為應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并把這份經驗作為教學的起點。在這節課里,學生已基本上能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讀數,數的順序和大小,因此確定這節課重點輔導直觀地了解11~20各數都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以及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建構新知識起著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我校學生中午由路隊長帶領下排隊回家,每天放學,班主任老師老師領著他們排隊出校門,穿過馬路,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小學一年級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節課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擺小棒)進行學習活動,促進獨立思考以及在小組中的合作與交流。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平時我發現我班學生在翻書時速度較慢,一頁一頁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還是往后。學了20以內數的順序后,讓學生翻翻書,根據數的順序來確定往哪邊翻;體驗一下10張、20張的厚度增強數感來確定大概還要翻多厚,增快翻書的速度。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1-20各數的認識說課稿11-04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1篇04-23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4-22

    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4-22

    《認識毫升》教學設計04-03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直角”教學設計04-04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3-31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自己》教學設計12-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 综合视频中文字幕 | 综合欧美精品日韩专区 | 亚洲欧洲精品国产二码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