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1-03-31 16:15:42 教學設(shè)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shè)計編寫工作,教學設(shè)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huán)節(jié)。寫教學設(shè)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范文(精選3篇)

      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1

      (一)教學目的

      1、知道什么是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慣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3、通過慣性現(xiàn)象,向?qū)W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慣性球、慣性小車和木塊。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二、慣性

      教師:從牛頓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叫做慣性。也可以說物體有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這里提出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三、慣性現(xiàn)象

      教師:一切物體都有慣性。下面我們做幾個表現(xiàn)物體具有慣性的有趣實驗。

      1、慣性小球?qū)嶒?/p>

      我們把一個小球穩(wěn)穩(wěn)地放在小木片上,用彈簧片迅速地把小木片彈出去,注意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演示)

      小木片彈出去后,小球落在了原處。

      大家都知道這是由于小球有慣性。但是如何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解釋這個現(xiàn)象呢?

      我們用慣性解釋物理現(xiàn)象,必須抓住慣性的實質(zhì)。慣性的實質(zhì)是物體有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所以我們必須認清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tài)。以小球為例,木片被彈出去之前,小球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球由于有慣性,還應保持原有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小球落在原處。簡言之,物體原來是什么狀態(tài),由于有慣性,它要保持什么狀態(tài),這是解釋慣性現(xiàn)象的關(guān)鍵。

      2、鋼筆帽的慣性實驗。

      教師示范:拿一個小紙條放在桌邊上,在紙條上壓一個立著放的鋼筆帽,將紙條迅速抽出,鋼筆帽不倒。

     。▽W生操作)

      教師提問:請大家解釋當紙條抽出時,筆帽為什么不倒?

     。▽W生回答,教師講評)

      鋼筆帽是靜止的。當紙條迅速抽出時,由于筆帽有慣性,還要保持靜止狀態(tài),所以筆帽不倒。

      3、剎車時的慣性現(xiàn)象

      教師:我們在小車上立一個木塊,使小車和木塊一起運動,小車突然停住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ㄑ菔荆⒄垖W生解釋,教師講評)

      教師:剎車前木塊和小車一起運動。剎車時,木塊底部和小車都停住了,但是由于有慣性,木塊上部還要保持向前運動,所以木塊向前傾倒。

      這個實驗再現(xiàn)了汽車緊急剎車時乘客向前倒這一普遍現(xiàn)象。

      4、汽車起動發(fā)生的慣性現(xiàn)象

      教師:請大家解釋汽車起動時乘客為什么向后傾倒?

     。▽W生回答:教師講評)

      四、學生練習

      1、章后習題1

      (教師講評從略)

      2、章后習題4

      (教師講評從略)

      3、習題3

      (教師講評從略)

      4、習題2

     。▽W生答)

      教師:飛機投擲物體前,被投擲物跟飛機一起運動。投擲物離開飛機后由于慣性仍要向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墒潜煌稊S物受重力作用,它向前運動的同時還要向下落,物體的實際下落軌道是一拋物線。所以必須提前投擲。

      飛機速度越大,高度越大,提前量也應該越大。飛機投彈也遵循這個規(guī)律。

      5、節(jié)后練習4

     。▽W生答)

      教師:跳遠運動員起跳前經(jīng)過了一段距離的助跑,踏跳時具有較大的水平向前的速度。由于人有慣性,踏跳后還要向前繼續(xù)用較大的速度運動,這樣可以跳的更遠些。事實證明,跳遠運動員都是短跑好手就是這個道理。

      五、學生閱讀“汽車剎車之后”

      教師:從閱讀材料可知,汽車的停車距離等于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之和。如果你是一位汽車司機,應該注意怎樣防止發(fā)生交通事故?

      教師:車速不能太快,十次事故九次快。駕駛車輛應該精神集中,這樣叮以縮短反應時間和減小反應距離。司機應保證汽車的剎車機件的性能良好,縮短制動距離。下雪、下雨天尤其應減速慢行。

      我們同學騎自行車也應如此。不騎快車、精神集中、車閘要靈。

      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慣性是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知識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又與實踐知識緊密相聯(lián)。明確慣性概念,理解慣性現(xiàn)象,既是學習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乃至整個力學的基礎(chǔ),又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途徑。慣性是一個抽象的科學概念,在教學中還應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2、教學目的

      1)知道慣性現(xiàn)象,知道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2)會解釋簡單的慣性現(xiàn)象

      3)知道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的區(qū)別

      3、重點、難點

      慣性是物體固有屬性的理解,用慣性解釋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有關(guān)現(xiàn)象。

      二、教學思路

      本課題按照"展示現(xiàn)象→分析思考→整理擴展→鞏固應用"的模式展開教學。通過教學程序的設(shè)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慣性實驗的新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慣性概念的建立和應用,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1、觀察抽象 建立概念

      概念是從具體事例、實驗事實中抽象出來的,只有首先為學生提供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從中抽象出本質(zhì)特征,形成概念。

      為此,在引出慣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慣性球、抽紙條等實驗,學生看到:當突然抽去底下物體的時候,上面的物體能保持原位不動,這個結(jié)果出乎學生的意料,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的性質(zhì)。既然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的性質(zhì),那么運動的物體又有什么性質(zhì)呢?

      舉例:離開槍口的子彈失去了推力,還能繼續(xù)前進。演示:運動的小車突然停止,車上的`木塊繼續(xù)前滑。兩個事例表明:運動的物體有保持原來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的性質(zhì)。

      小結(jié):靜止的物體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運動的物體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性質(zhì)。進一步歸納得出:任何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叫做慣性。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慣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慣性的概念。

      2、虛擬想象 強化概念

      虛設(shè)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謬結(jié)果,用反面的荒謬啟迪人們對正面真實的認識,這就是虛擬情景。

      對于慣性,學生常有疑問:物體真的有慣性嗎?對此,教師引導發(fā)問:"假如某一時間地球上的物體突然失去了慣性,這對我們生活的世界將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引起學生的想象和討論。

      正在進行比賽的運動場上,所有的球離開球拍后,因沒有慣性而無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至跳遠、跳高等運動項目都將無法進行。

      離開槍口的子彈,因沒有慣性無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開槍者自己的眼前。美國霸權(quán)者最先進的核彈,如果正用來打擊別國,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滅亡。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zhuǎn),離開地面的人因沒有慣性而不會隨地球一起運動,當他重新落回地面時,將落在原位置的西邊。假如一個中國人離開地面數(shù)小時,當他降落到地面時,或許已經(jīng)站在加拿大的國土上。

      許多物理現(xiàn)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對其中隱藏著的科學真理難有深刻的理解。虛擬情景以其"虛"、"謬"、"奇"的特點,與真實世界形成強烈的反差,使人虛中見實,無中見有,從反面看到真實的直觀,從而加深了對客觀世界真理性的認識。

      3、比喻聯(lián)想 深化概念

      慣性是一切物體的固有屬性,在任何情況下,物體的慣性都始終存在。學生卻提出這樣的問題:"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那么,當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即做變速運動或曲線運動)時,它的慣性豈不消失了嗎?"要消除這樣的疑問,無論用理論的推導或?qū)嶒灥淖C明都是困難的。然而我們卻可以用下面的比喻來解除疑問。每個學生都有閱讀的本領(lǐng),但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在閱讀,即使在勞動,閱讀的本領(lǐng)照樣存在;每個人都有睡覺的習性,但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在睡覺,即使在學習,睡覺的習性仍舊存在。同樣的道理,物體有慣性,即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即使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做變速運動或曲線運動),它的慣性也同樣存在,只不過沒有直接表現(xiàn)出來罷了。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不管這個物體在做什么運動,是否受到力的作用,物體的慣性始終存在。

      4、對照比較 辨別概念(慣性 慣性定律區(qū)別)

      比較是物理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對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不同知識進行比較,可以區(qū)別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使知識系統(tǒng)化,加深理解和記憶的效果。學生容易把慣性和慣性定律混淆起來,兩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可列表對比如下:

      區(qū)別:1、前者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后者是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2、前者在任何情況下都存在,后者只有當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才遵守

      聯(lián)系:慣性定律是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物體慣性的直接表現(xiàn)

      5、實例分析 應用概念

      從具體事例中抽象出慣性概念,這只是實現(xiàn)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實現(xiàn)認識上的第二次飛躍。應用慣性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1)汽車突然開動、剎車、轉(zhuǎn)彎時,車內(nèi)乘客的倒向如何?

      2)勻速向前行駛的汽車里的乘客,向外跳車時,向哪個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分別向前跳遠和向后跳遠,哪一次跳得更遠?

      4)在勻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向外擲石子,以相等的速度分別向前和向后擲出,哪一次擲得更遠?

      5)在勻速、加速、減速向前行駛的車廂里的乘客,豎直上跳,當他落下時,分別落在原位置的哪一側(cè)?

      上述各例,從慣性知識的單一應用,到慣性與速度知識的綜合應用,從簡單的勻速問題到較復雜的變速問題,層層深入,步步提高。在分析講解中,引導學生掌握解答慣性問題的思路與方法,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慣性知識的透徹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小結(jié)

      1、慣性的概念,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2、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qū)別

      慣性是自然界中的物體所具有的一種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表現(xiàn)為物體總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慣性定律是一條客觀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說明了正是由于物體具有慣性這種性質(zhì),所以當沒有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因此,慣性和慣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物體具有的一種性質(zhì),后者是物體在不受力時遵循的一條客觀規(guī)律。

      四、作業(yè)

      準備錘頭和錘把,通過實踐分析:(1)把錘頭固定在錘把上,有幾種方法?(2)把錘頭從錘把上卸下來,有幾種方法?并加以解釋。

      板書設(shè)計

      一、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迅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

      2、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

      一切物體: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

      任何情況下:是否受力、是否運動、運動快慢、勻速變速

      二、慣性現(xiàn)象

      三、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qū)別

      慣性:物體的性質(zhì)。沒有任何條件,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慣性定律:在不受力條件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中學物理《慣性》教學設(shè)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慣性現(xiàn)象,知道任何物體在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2、會解釋簡單的慣性現(xiàn)象

      能力目標:

      1、通過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運用慣性知識解釋現(xiàn)象,進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情感目標:

      通過慣性應用與防止的教學,向?qū)W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從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出發(fā),給出慣性的概念(注意慣性和慣性定律的區(qū)別);然后從生活經(jīng)驗的角度,提供一些慣性現(xiàn)象來說明無論運動的物體或靜止的物體都具有慣性,既幫助學生認識慣性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通過對交通事故的分析,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慣性現(xiàn)象的危害,還提高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最后通過“想想議議”的討論,可使學生加深對慣性概念的理解。

      教法建議

      1、要重視實驗教學,突出現(xiàn)象教學

      慣性現(xiàn)象很多,由于實驗的特點是比較簡單,可操作性強,所以有些實驗可采用并進式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可活躍氣氛,提高興趣,同時還訓練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驗的能力。如讓學生用自己的鑰匙和一張紙條在課桌邊上動手做慣性實驗。有些演示實驗,可讓學生登臺表演。

      2、通過教學訓練物理語言和表達能力。

      可以慣性小車演示實驗為例,讓學生解釋木塊往后倒和往前倒的原因,訓練如何運用知識解釋問題。慣性現(xiàn)象的分析可參考以下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明確研究對象是哪一個物體或同一個物體的哪兩個不同部分。

      (2)弄清楚研究的物體原來處于什么狀態(tài)?(運動還是靜止)

      (3)什么原因是物體或同一物體的某一部分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

      (4)由于慣性,研究對象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于是出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還可參考典型例題示例中的部分內(nèi)容)

      3、易出現(xiàn)的錯誤想法如下,要注意糾正。

      (1)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

      (2)慣性是力,即慣性力

      (3)不受力有慣性,受力無慣性

      (4)靜止有慣性,運動無慣性

      4、可補充的慣性實驗(可當堂演示,也可制作成錄像片)

      (1) 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紙板,紙板上放一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雞蛋豎直落入杯中,并沒有沿水平方向運動。表明原來處于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此實驗比較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宜作為引入課的實驗。

      (2)小車上的圓柱體

      (3)煙圈實驗演示氣體的慣性

      (4)車上投籃實驗演示運動物體的慣性

      教學設(shè)計示例

      教學重點:

      1、解釋慣性現(xiàn)象

      2、任何物體任何狀態(tài)下都有慣性

      教學難點:慣性大小與運動快慢無關(guān)

      教具:裝有水的杯子、硬紙板、雞蛋、紙條、木尺、棋子、錄像、電視

      教學過程:

      一、實驗新課

      方法1:用新奇實驗引起學生興趣

      [演示實驗]

      1、 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紙板,紙板上放一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雞蛋豎直落入杯中,并沒有沿水平方向運動。

      結(jié)論: 原來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zhì)。

      2、勻速運動的電動車上面小球落下,恰好進入下面的球籃。

      結(jié)論:原來運動的物體,具有保持勻速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

      方法2 :用學生可操作實驗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實驗]指導學生自己完成撤紙條的實驗,打棋子實驗(此實驗可由學生參與演示)。

      結(jié)論:物體具有保持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

      二、新課教學

      1、 什么是慣性。

      方法1:對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可討論分析理解慣性的概念和慣性定律的內(nèi)涵。在用方法2中的問題檢驗其理解情況。

      老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可引導:用“惰性”比喻“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惰性”,這種“惰性”的表現(xiàn)就是不愿意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只要不受外界力的作用,就能很明顯的表示出它的“惰性”;如果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改變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只不過沒有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它的“惰性”,但它的“惰性”仍不會改變。即:慣性與是否受力無關(guān)。

      方法2:由于慣性是個比較抽象,難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過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慣性保持的是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速度)。

      例:下列各問中的物體的慣性如何體現(xiàn)?

      1)靜止在桌面上的書?(體現(xiàn)在保持靜止)

      2) 正在以10m/s速度運動的汽車?(體現(xiàn)在保持10m/s速度勻速運動)

      3) 一個正在加速的汽車,某時刻的速度是5m/s。(雖然車做加速運動,此時的慣性體現(xiàn)在保持5m/s的速度,只不過后來沒保持住。)

      2、慣性現(xiàn)象

      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小實驗或錄像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觀察慣性現(xiàn)象,實驗選擇要注意具有代表性。

      [錄像]煙圈實驗

      簡介灑水槍,水離開槍后還能繼續(xù)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慣性,(下落是由于受重力改變了運動狀態(tài))。

      由上面實驗分析得出:

      “固、液、氣”---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靜止、運動”---任何情況都有慣性

      結(jié)論: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

      3、慣性現(xiàn)象的分析

      方法1 :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分析。

      [演示]慣性小車實驗

      引導學生分析木塊為什么向后倒和向前倒。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做車時慣性的表現(xiàn),安全帶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分析引導學生簡單總結(jié)分析慣性現(xiàn)象的一般步驟:

      確定研究對象——明確研究對象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受力情況——研究對象由于受力運動狀態(tài)改變情況——慣性的具體表現(xiàn)。

      方法2:學生舉出慣性現(xiàn)象并進行解釋。

      對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可請學生自己選擇上面做過的慣性實驗或列舉的其它慣性現(xiàn)象進行描述,互相補充,總結(jié)出分析慣性現(xiàn)象的一般步驟,并用此步驟再分析其它問題。

      4、慣性現(xiàn)象的應用與防止

      請學生舉出實例。

      三、小結(jié)

      1、慣性的概念,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2、慣性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qū)別

      慣性是自然界中的物體所具有的一種性質(zhì),這種性質(zhì)表現(xiàn)為物體總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而慣性定律是一條客觀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說明了正是由于物體具有慣性這種性質(zhì),所以當沒有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因此,慣性和慣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前者是物體具有的一種性質(zhì),后者是物體在不受力時遵循的一條客觀規(guī)律。

      四、作業(yè):閱讀教材

      板書設(shè)計:

      探究活動

      【課題】通過實驗探究或體驗慣性現(xiàn)象,理解物體的慣性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shè);制訂計劃與設(shè)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1、坐在汽車里,體驗當汽車靜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駛、速度增加(汽車啟動)、速度減小(剎車)、轉(zhuǎn)彎等時刻的感覺。

      2、準備錘頭和錘把,通過實踐分析:(1)把錘頭固定在錘把上,有幾種方法?(2)把錘頭從錘把上卸下來,有幾種方法?并加以解釋。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可以沒有結(jié)果。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午夜三级中文在线 | 亚洲中文字视频 | 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无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精品区一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