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教學設計

    時間:2025-07-09 15:06:39 小英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家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家樂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家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

      農家樂教學設計 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氣氛和農家生活的情趣,熟悉農村,熱愛家鄉。

      2、初步探索用圖示法理解并記憶歌詞,學會唱歌。

      活動準備:

      1、準備貼絨數卡1—8各一張

      2、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3、準備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1、歌曲,感受音樂旋律和表達的情緒。

      2、用圖示法理解記憶歌詞的方法。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景物。

      結合掛圖欣賞歌曲第一段,使幼兒進一步熟悉和理解歌曲內容。

      討論怎樣用1~4的貼絨數卡按順序在圖上把第一段的歌詞內容標出來。嘗試按剛才標注的順序演唱歌曲第一段。

      欣賞歌曲第二段,討論歌曲第二段的圖示法并用5~8的數字標注和演唱。

      3、與教師練習接唱歌曲c

      教師先與幼兒共同商量接唱的方法,再進行練習。如:教師唱1、3、5、7句,幼兒接2、4、6、8句,結束句合唱等,初次練習時,教師可用手勢幫助。

      4、幼兒分組有表情地接唱,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地進行接唱表演,分享與同伴一起歌唱的樂趣。

      活動反思:

      今天我開展的音樂歌唱活動《農家樂》,在活動前我預設了兩個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氣氛和農家生活的情趣,熟悉農村,熱愛家鄉。

      2、激發幼兒對音樂的喜愛。從今天的活動效果來看我的目標一沒有達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重點全部放在了學唱歌曲上,而忽視了對孩子們進行愛家長的情感教育。

      這首歌曲活潑歡快,歌曲簡單易懂,適合我們大班段的幼兒來演唱。但因為了解到現在大多數幼兒都生活在城市里對于農村生活的體驗較少,所以我在活動前就請家長們利用時間可以帶孩子們去體驗一下農村的生活,并在活動前利用每天的餐前準備讓幼兒欣賞一些關于農村生活的趣事。通過一系列的課前知識準備來豐

      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活動一開始,我用帶孩子們去郊游的方式提起幼兒的興趣,到達目的——農家時,在讓幼兒回顧這些天所看到關于農家的趣事,通過層層升入的方式,讓幼兒的學習興趣始終高昂,在結合圖譜讓學唱歌曲,最后讓幼兒把自己的情感及動作帶入到歌曲中。

      但是在活動中我也存在了一些不足,在經過與王老師的商討后,我覺得:

      1、教師準備的音樂伴奏太快了,導致孩子們在跟著旋律唱的時候,跟不上節奏。在出現這樣的情況后,教師應該及時進行現場伴奏,才不會讓孩子們清唱。

      2、圖譜可以先收起來,先讓孩子們來傾聽教師的范唱,從而初步感受歌詞,有一個思維的鍛煉。

      3、在學習歌詞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打節拍、跺腳等等聲勢教學,來引導孩子們感受歌曲的節奏,為學唱歌曲奠定基礎。

      4、歌曲視頻剪接好,并且在學習歌詞的時候可以結合視頻來開展,動靜結合效果會更好。

      通過今天的活動讓我明白了,只有幼兒喜歡的活動,才是生動的課堂。雖然教師教具能夠用心準備,但是如何讓教具發揮到最大的用處,應該更加認真的去思考。

      農家樂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美術四年級下冊第二課《農家樂》,本課的教學對象是農村場景,相對而言農村孩子對自然景觀較為熟悉,本課的學習是繪畫,剪貼,制作與活動的綜合體驗,通過不本課,即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又展現了他們對未來的愿望和憧憬,并體驗到活動的愉悅感。

      學情分析

      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并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參與為文化的傳承與交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與形象思維能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從而使學生形成最基本的美術素養。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農村的美景,引起學生對農村環境的關注。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創造出農民勞動的情景。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生活和藝術互動中,體驗畫畫過程的樂趣。

      難點:嘗試讓學生獨立構圖,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教學過程

      一、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聽過這首歌嗎?這首歌好聽嗎?

      生:聽過,好聽。

      板書課題。

      師:你們喜歡農村嗎?現在老師這里有幾張美麗的圖片,同學們想看嗎?

      生:喜歡,想看。

      播放(課件):欣賞美景

      展示農村美景的圖片。

      1、教師介紹這四幅圖片,重點從圖片中的造型,顏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來介紹。為學生分組評述作品時提供一個范例。

      2、學生進行欣賞和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景物以及喜歡他的原因。

      3、學習后的匯報和工作。要多鼓勵和表揚發言的同學。

      二、巧設活動,快樂學習

      活動一,畫出自己心中的.農村。

      活動二,舉辦以美麗的農村為主題的小畫展。

      三、拓展教學內容,暢談學習收獲

      引導學生從農村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農民畫家以真誠,樸實的情感,描繪出一幅幅反映勞動,生活的作品。他們的畫構圖飽滿,形象夸張,色彩強烈,畫面熱鬧,他們用畫筆表現出我們的新時代,新生活,真了不起。

      小結:許多同學剛才都能用線和形表達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希望你們平時多留意觀察身邊的景物,畫出一些更好看的美術作品。

      四、布置作業:

      農家樂教學設計 3

      音樂家海頓的小故事

      教學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音樂家海頓的一些故事。

      教學重難點:了解音樂家海頓的小故事。

      教學過程:

      一、忠君愛國的心聲1791至1795年間,海頓兩次去英國倫敦,他受英國國歌《神佑我王》的啟發,很想寫一首奧地利國歌,表示他對王室的忠心。17奧地利對法作戰,更促成了他寫作國歌。海頓的朋友斯維吞把他的想法告訴了當時的奧地利首相沙勞,沙勞命詩人豪什卡寫了“上帝保佑法蘭茨皇帝”的歌詞。海頓在17的1月把它譜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羅地亞民歌為基礎的。

      1797年2月12日是奧地利國王法蘭茨的生日,這首國歌在維也納國家劇院和各地的大劇院同時演唱。海頓在這一年晚些時候所作的《C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6之3)中,又把這首國歌的曲調,用作第二樂章變奏曲的主題,這部作品因此被稱為《皇帝四重奏》。海頓在垂暮之年,特別是在法國軍隊炮轟維也納城的日子里,常常懷著深情在鋼琴上演奏這首歌曲,從中得到安慰,可見他對這首國歌的摯愛。如今,這首莊嚴的國歌已不再屬于奧地利了,而成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歌。

      二、剃刀換得四重奏1787年11月,倫敦出版商勃蘭德到維也納訪問海頓,那時海頓還住在埃斯特哈茨。勃蘭德就趕到那里去見他。當時海頓正在刮胡子,因為剃刀不好用而大發牢騷,聲言愿意把自己的四重奏換一把好剃刀。勃蘭德聞言,當即趕回寓所,取來他自己的剃刀送給了海頓,換得了海頓新寫的一部弦樂四重奏——f小調,作品55之2,世稱《剃刀四重奏曲》。

      三、白發老人18,74歲的海頓還寫了一部未完成的弦樂四重奏。寫完行板和小步舞曲兩個樂章后,他感到力不從心,無法寫完這部四重奏,就用他的合唱曲《白發老人》的開頭幾小節的曲調作為結束:“精力一去不復返,我已經衰老!”他對友人說:“這是我最后的兒子,和我還是很相像的。

      四、學生談談自己聽完后的感受。

      五、教師小結

      農家樂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1、聆聽《豐收鑼鼓》《快樂的農夫》

      2、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蘋果豐收》

      教學目標

      1、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組成常識。

      3、選擇合適的音組填空,為旋律創作活動做鋪墊練習。

      教學重、難點:城市孩子對農村生活的理解對樂曲風格上的把握。

      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

      這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表現了我國農民的勞動生活和喜獲豐收的歡樂情緒。樂曲吸取了我國民間吹打音樂的素材,充分發揮了民族打擊樂器豐富多采的表現功能,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時代特點。樂曲由多段旋律和鑼鼓部分組成,在調性和情緒上形成并置對比,又因主部主題旋律頻頻穿插其間而顯得前后呼應和統一。全曲可分四個部分。

      2、《快樂的農夫》

      這是德國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創作的一首鋼琴小品,選自作曲家的《少年鋼琴曲集》。這套鋼琴曲集是作曲家為大女兒瑪麗過10歲生日而寫的。這首樂曲情緒開朗,音樂語言簡潔,彈奏技巧簡單,旋律音調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這首樂曲的標題僅是對音樂情緒的提示,而與“農夫”則沒有必然的聯系。

      3、《趕圩歸來啊哩哩》

      這是一首具有濃郁的西南地區民族風格的歌曲。4/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調為素材,旋律流暢明快、活潑,歌曲生動地描繪了彝族農家姑娘在趕集歸來的路上,嬉戲歡笑、愉快歌唱的歡樂場面。歌曲以節奏貫穿全曲,襯詞“啊哩哩”不僅增強了歌曲的民族風格特點,而且使歌曲的情緒表達更為熱烈。

      4、歌曲《蘋果豐收》

      這是朝鮮影片《金剛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為4/4拍,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曲調明快活潑、熱情奔放,表現了在蘋果豐收的季節里姑娘們喜摘蘋果時歡樂的勞動場面。

      課時安排: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從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2、了解民族管弦樂隊的組成常識。

      教學過程:

      一、聆聽《豐收鑼鼓》

      1、導入:人們在喜慶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鑼打鼓來慶賀。中國的鑼鼓經世界聞名,非常有中國特色。中國管弦樂器也有別于西洋管弦樂器。

      2、欣賞樂曲第一部分。

      設問: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么一個場面?你從音樂聲中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

      3、欣賞樂曲第二部分。

      設問: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對比,情緒上有什么變化?

      4、聆聽全曲。

      (1)看著書上的譜例,隨著音樂的發展,舉手指出、示意是第幾段?

      (2)合著音樂的速度和情緒,作模仿該段主要樂器的演奏動作。

      (3)出示相應的民族管弦樂隊的圖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模仿演奏的動作,三結合立體的'欣賞全曲,把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想像都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音樂中去。

      5、師生交流(有時間可允許再復聽一次)。

      6、小結:豐收的喜悅場面是非常熱烈的。感受從豐收中獲得勞動成果的歡樂。

      二、主題創作活動

      1、圍繞著“歡慶”的主題自由命題,創作一段音響(音樂)。

      2、課前提出創作要求,如大家自帶些自制的樂器等。

      3、對有樂器演奏能力的學生,鼓勵他們把家里的樂器帶來自己創作旋律,伙伴們配上打擊樂等去表現該主題。

      4、此項創作活動旨在學生的參與,不求規范、正統、只要能反映出主題的情緒就應給予鼓勵。因此創作的過程是重要的,而創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評價對象,當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音樂中體驗農業豐收帶來農家樂,從而促進社會的安定與發展。

      2、通過旋律天空練習,讓學生對音樂旋律進行有初步的理性認識

      教學過程:

      一、聆聽《快樂的農夫》

      1、初聽全曲。

      2、設問:這首鋼琴獨奏給你什么感受(快樂?雄壯?悲傷?)。

      3、學唱主題4小節。

      4、為這主題4小節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別按書上節奏用拍手與拍腿為主題曲調伴奏(教師彈主題)。

      (2)一半學生唱主題,一半學生分二聲部用拍手與拍腿伴奏(交換一次)。

      5、復聽全曲。

      全班為鋼琴獨奏曲伴奏。

      同學拍手(高聲部)、拍腿(低聲部)

      6、小結:簡介樂曲背景。

      二、“選擇合適的音組填入空白小節”練習

      1、這一練習的目的有兩個:

      (1)從填空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組成流暢曲調的感性認識。為學生自己的創作活動作鋪墊。

      (2)這一練習,也是音樂語言的結果,感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是識譜的訓練。

      2、熟練地把譜唱好,并進行試填入。

      3、在反復地唱完整曲調中,判斷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練習成果,并進行評價。

      5、小結:把最佳的練習展示、試唱,并進行表揚。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學會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調的風格。

      教學過程:

      表演《趕圩歸來啊哩哩》

      1、解題:“趕圩”,在彝族地區就是趕集,“啊哩哩”是襯詞,是當地人民常用的襯詞,表示很高興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趕集回來很高興。

      2、聆聽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調的風格及姑娘們邊唱邊跳的歡樂情緒)。說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樣的情緒?集體朗誦一遍歌詞。

      3、放慢速度學唱歌曲旋律

      4、加進歌詞,用歌曲應有的情緒演唱歌曲。

      5、排練打擊樂與人聲,然后再加上音高樂器為歌曲伴奏。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發揮其特長,合作和諧,表演好《趕圩歸來啊哩哩》,表現彝族同胞的農家樂。

      第四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用輕快、和諧的聲音演唱合唱歌曲《蘋果豐收》,體會果農豐收后的喜悅心情

      2、初步感受朝鮮族音樂風格

      教學過程:

      表演《蘋果豐收》

      1、引入:通過前邊的學習,大家一定對新農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們今天要來感受一下朝鮮族的果農們在豐收后的喜悅心情(范唱欣賞)

      2、在范唱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效果后,放慢速度學習歌譜與歌詞。先慢后快。

      3、學習第一樂段,四個樂句,每句2小節。把每個樂句分組,一個小組,規定時間2分鐘自學,然后四個樂句接唱,能接上的為勝者(慢速度)。教師重點指導不能接唱的小組,集體幫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應達到的速度。同樣是競賽,跟不上速度唱錯為敗者。從競賽中激發學習學譜的積極性。

      4、第二樂段的學習分高低聲部進行。把全班分為二部分,各承擔一個聲部。教師先分別示范兩個聲部的曲調;然后各聲部由組長帶領先自學,教師巡視,重點指導低聲部。(同樣先慢速度學唱) 5.合成時,由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句接二聲部合唱,因第一樂段的最后一個音“do”就是低聲部開始的音高,這樣幫助低聲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歡樂的情緒。

      7、配上伴奏。

      8、請幾個學生伴舞(朝鮮舞基本動作)。

      9、完整地表演朝鮮人民蘋果豐收時的歡樂情景。

      農家樂教學設計 5

      活動活動:

      1、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氣氛和農家生活的情趣,熟悉農村,熱愛家鄉。

      2、初步探索用圖示法理解并記憶歌詞,學會唱歌。

      3、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音樂旋律餓表達的情緒。

      2、探索用圖示法理解記憶的歌詞的方法。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景物。

      (2)結合掛圖欣賞歌曲第一段,使幼兒進一步熟悉和理解歌曲內容。

      (3)討論怎樣用1-4的貼絨數卡按順序在圖上把第一的歌詞標出來。

      (4)嘗試按剛才標注的順序演唱歌曲第一段。

      (5)欣賞歌曲第二段,討論歌曲第二段的圖示法并用5-8的數字標注和演唱。

      3、幼兒與教師練習接唱歌曲。

      4、幼兒分小組有表情地接唱,教師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地進行接唱表演,分享與同伴一起歌唱的樂趣。

      教學反思:

      本課的亮點在于圖片導入,一下子就直觀的讓學生體會到農家樂熱鬧和快樂的場景,還有讓學生表演勞作時的動作,也加強了學生的'認知,給下面繪畫起了鋪墊作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播放范畫,大部分同學都去臨摹范畫。改進方法:應給學生看一些優質的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印象深的、感興趣的場景畫下來。

      農家樂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復習歌曲《豐收的節日》和《蘋果豐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過欣賞《豐收鑼鼓》和《打豬草》,了解民族樂器,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二、重點難點:在音樂中體現“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三、課前準備:鋼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豐收的節日》

      1、聆聽歌曲《豐收的節日》。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師矯正不準確的地方。

      3、分組唱、男女唱、個人唱。

      4、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

      二、復習歌曲《蘋果豐收》

      1、聆聽歌曲《蘋果豐收》。

      2、跟琴演唱歌曲,老師矯正不準確的地方。

      3、分組唱、男女唱、個人唱。

      4、用打擊樂器給歌曲伴奏。

      三、欣賞《豐收鑼鼓》

      1.聆聽全曲。

      (1)看著書上的譜例,隨著音樂的發展,舉手指出、示意是第幾段?

      (2)合著音樂的速度和情緒,作模仿該段主要樂器的演奏動作。

      (3)出示相應的民族管弦樂隊的圖片,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模仿演奏的動作,三結合立體的.欣賞全曲,把學生的聽覺、視覺、動覺想像都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音樂中去。

      2.小結:豐收的喜悅場面是非常熱烈的。感受從豐收中獲得勞動成果的歡樂

      四、聆聽《打豬草》

      1、初聽《打豬草》,介紹歌曲的背景。

      2、在聽《打豬草》,說一說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表達的情緒有什么不同?第二樂段中兩件不同樂器的交替出現,描繪了什么養的情景?

      五、小結

    【農家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農家樂》教學設計08-12

    農家樂教學設計及反思08-06

    農家樂11-25

    農家樂計劃10-16

    農家樂作文07-14

    農家樂作文06-29

    農家樂趣作文11-15

    農家樂方案10-03

    農家樂作文【經典】07-23

    [精品]農家樂作文08-0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V乱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精品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 色爱综合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