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兼愛教學設計

    時間:2021-03-18 17:18:1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墨子兼愛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墨子兼愛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墨子兼愛教學設計范文

      墨子兼愛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實詞、虛詞和句式知識。

      2、能夠運用所學的實詞、虛詞及句式方面的知識,去閱讀淺易的文言文。

      3、體會兼愛思想內(nèi)涵,進一步思考其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說理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有一個成語“形容人的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它叫做——(墨)守成規(guī),它講的是戰(zhàn)國時墨翟善于守城的故事。墨子除了是一位善于守城的能工巧匠、軍事家,還是一位出身微賤的草根思想家、政治家,他杰出的思想就是“兼愛非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兼愛》這篇文章。

      請大家注意一個細節(jié),文章中是怎樣稱呼墨子的?

      ——“子墨子”。子是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如孔~。先秦諸~。子,放在人名前表示進一步的尊敬,翻譯過來就是“墨子先生”或“墨子老師”,“尊敬的墨子”,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兼愛》這篇文字是墨子的學生對墨子講學的整理記錄,不是墨子本人親自撰寫。

      二、“給墨子斷句”

      給文中2段文字斷句并翻譯。

      1.展示文字①: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diào)此由天下之害也

      請學生斷句并講出斷句的理由(排比句(三句),句式整齊:單句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同或相近)

      請學生指出翻譯的關鍵詞“篡”“賊”,并翻譯整句。

      教師點評:這段話講述的是墨子生活時代的“天下之害”,害就是“弊端”之意。

      2.展示文字②: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

      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zhàn)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diào)

      請學生斷句并講出斷句的理由(排比句,句式整齊,固定句式“愛……不愛……是以……”)

      請學生指出翻譯的關鍵詞“愛”“舉”“憚”,并翻譯整句。

      教師點評:在墨子看來,天下之害的根源是什么?(在于人們的“不相愛”,在于損人害人的自愛自利。)

      三、“學墨子說話”:

      ①請學生仿句:國家不(富強),社會不(安定),家庭不(和睦),我們就會(不幸福)。

      ②請學生仿句:現(xiàn)在有的人只知道向自然索取,卻不懂得回報自然,所以濫砍濫伐現(xiàn)象屢禁不止;只知道向社會要求(公平正義),卻不愿意(維護穩(wěn)定),所以各種違法違規(guī)事件經(jīng)常見諸報端;只知道向他人要求(奉獻犧牲),卻不能夠(從我做起)

      師生討論、指出這樣說話的好處:邏輯性強,由大到小,由集體到個人,由地位高的到地位低的;說理清楚,展開充分,車輪戰(zhàn)法;排比句式,句式整齊,說理有力而富有氣勢;“墨子式”表達。

      四、“找墨子句式”

      1.請學生在2、3、4兩節(jié)中查找類似“墨子句式”,朗讀、交流并翻譯

      文字③: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zhàn)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diào)

      文字④: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此何難之有

      文字⑤: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韋以帶劍,練帛之冠,入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為之也。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jié),脅息然后帶,扶墻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說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踐好士之勇,教馴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試其士曰:“越國之寶盡在此!”越王親自鼓其士而進之,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擊金而退之。

      2.師生討論、小結墨子說理的特點:鋪陳排比,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邏輯清楚,由國到家到身;舉例論證,形象生動。不足:有些地方重復,稍顯啰嗦。

      教師點評:語言質(zhì)樸平實,議論說理層層深入,邏輯性強,條理井然,有說服力。

      3.墨子的語言特點和說理特色已經(jīng)了解,但觀點還未理清。要想理清觀點,我們必須還要注意文中的一類句式——問句。

      找找文章的問句:

      ①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指出現(xiàn)象)

      ②然則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分析原因)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引出觀點)

      ④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怎么去做)

      這些問句在行文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將作者要表達的內(nèi)容逐步地引出。使整篇文字形成“生問墨答”的行文模式,議論深入,觀點清楚明了。

      (補充:《赤壁賦》中主客問答)

      五、探墨子思想

      那么作者一步一步究竟要引出什么中心觀點——“兼相愛,交相利”

      1.中心觀點提出背景介紹: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的大轉(zhuǎn)型時期。這時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舊的政治、經(jīng)濟秩序乃至社會倫理秩序漸趨崩解,而新的政治經(jīng)濟秩序和社會倫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一切都處在迅速的變更中。到處充滿著大國攻小國、大家篡小家、強凌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的不合理現(xiàn)象。甚至出現(xiàn)下層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慘狀。墨子認為天下的一切災難,人間的一切邪惡,包括盜竊、殺人、戰(zhàn)爭、怨仇、嫉恨、詐騙等等違法犯罪現(xiàn)象都是不相愛帶來的惡果。

      2.聯(lián)系全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交相利”?

      文中的話“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

      具體表現(xiàn):“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zhí)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即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愛、互相使對方得利。

      這里特別要重視墨子對“弱、寡、貧、賤、愚”這些底層百姓的重視。

      引用:“這么多年來,我同情那些最頑劣、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不容的人,我時常記得老師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關懷是最有力量的。——林清玄”

      3.學生問題合作討論:這種“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和“自愛”“自利”矛盾嗎?它和孔孟所提倡的“仁愛”完全一致嗎?

      參考:“兼相愛”并不否定自愛,而是把自愛與相愛結合起來。“交相利”也不是鄙視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與互利兩不偏廢。“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在這種愛意融融的相互義務性關系中,天下才能實現(xiàn)和諧、富足。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益處、互利、謀利等,似乎并無特異之處。但是,一旦將利與愛聯(lián)系起來,使利成為愛的助力、佐證而不是對立面,那么利就獲得了非同尋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揚自愛自利,也不斷然否定自愛自利,而是講求“兼”“相”“交”,提倡同類項之間(君臣、父子、家國等)的互攝、協(xié)調(diào),這才是“兼相愛、交相利”的精要。從而,利不是狹隘的自私、計較、得失,不是應該任意貶低、排拒、批判的對象,而是可以借助、肯定、擁有的現(xiàn)實利益,具有更為開闊的胸襟與氣勢。

      孔孟亦有類似觀點。孔子“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區(qū)別:墨家主張的兼愛是無差別、無親疏、無遠近的愛,而儒家主張的仁愛是有差別的,儒家主張禮不下士人。

      4.學生問題合作討論:“兼愛”的思想可謂是墨子為當時的亂世開出的靈丹妙藥,它在當時的社會有效嗎?

      參考:由于墨家是站在弱勢群體的角度,客觀地反映了身處貧困與戰(zhàn)亂的人們的愿望,因而它成為戰(zhàn)國時期一大學派。但是,這種“兼愛”的學說在封建等級社會難以施行,且墨子所處的時代正值春秋末戰(zhàn)國初,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此時所出現(xiàn)的社會動亂并不是墨子所簡單樸素理解的各方不兼愛,“交相惡”引起的,根本的則是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這種兼愛的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理想主義,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5.教師問題討論:今天我們重讀《墨子》的《兼愛》,其“兼相愛,交相利”的思想,對于我們的生活有沒有指導意義?

      參考:有。比如我們與父母之間、與同學之間、與老師之間就應該相親相愛。大家都希望別人愛自己。但往往第一步是最難的,就是我們先要愛別人。要想別人怎么對待你,首先你得怎樣對待別人。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和諧。人應該從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狹中超脫出來,由此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總結:2500多年前,墨子親眼目睹了當時社會的不合理現(xiàn)象,提出了一系列為廣大平民利益而著想的解決社會危機的方針和措施,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綿延不絕的源頭。直到今天,他的“兼愛”思想仍對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特蕾莎曾說:“愛不能單獨存在,它的本身并無意義。愛必須付諸行動,行動才能使愛發(fā)揮功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兼愛人生,攜手共行!

      墨子兼愛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積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實詞、虛詞和句式知識。

      2·技能目標

      能夠運用所學的實詞、虛詞及句式方面的知識,去閱讀淺易的文言文。

      3·情感目標

      體會兼愛思想內(nèi)涵,進一步思考其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多義詞義項的歸納和墨子思想的理解、說理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預習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查找資料,了解墨家思想的特點,及其與儒家思想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先讓學生看課本“引入話題”部分。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的大轉(zhuǎn)型時期。這時周天子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舊的政治、經(jīng)濟秩序乃至社會倫理秩序漸趨崩解,而新的政治經(jīng)濟秩序和社會倫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一切都處在迅速的變更中。到處充滿著大國攻小國、大家篡小家、強凌弱、眾暴寡、詐謀愚、貴傲賤的不合理現(xiàn)象。甚至出現(xiàn)下層人民被迫“易子而食”的慘狀。就是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里,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和“國際”和平主義的倡導者誕生了——他就是墨子。墨子親眼目睹了當時社會的不合理現(xiàn)象,提出了一系列為廣大平民利益而著想的解決社會危機的方針和措施,成為我們民族精神綿延不絕的源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著真理和理想而不懈地奮斗和努力。墨子的精神,直到今日讀來,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啟迪力量,因此,讓我們敞開心扉再次走進墨子的偉大思想王國吧!

      二、墨子生平及思想簡介(用提問法介紹)

      墨子姓墨名翟。他是一位哲學家,是墨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學派不僅是一個思想文化團體,而且還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綱領的社會團體。墨家集團興盛時人數(shù)多達數(shù)百人,他們不僅是墨子的忠實信徒和墨家學說的傳播者和執(zhí)行者,而且還直接參與社會活動,如楚國欲攻打宋國時,墨子就派學生禽滑厘帶領300多人保衛(wèi)宋國。墨家集團的成員人人皆可“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是一支非常能戰(zhàn)斗的隊伍。

      墨子又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史上與孔、孟、老、莊齊名的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沒有脫離生產(chǎn)勞動。他和他的弟子們始終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立足現(xiàn)實,崇尚和平,以自苦利他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偉大的社會實踐家,曾周游列國,廣收門徒,施教四方,為了天下勞苦大眾的利益嘔心瀝血。

      墨子與魯班還是兩位同時代的著名的科學家和發(fā)明家。

      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①兼愛非攻。所謂“兼愛”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xiàn)強執(zhí)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xiàn)象,是因為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②天志明鬼。宜揚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點。

      ③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認為,國君是國中賢者,百姓應以君上之是非為是非。他還認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尚賢是要求君上任用賢者而廢抑不肖者。

      ④節(jié)用。節(jié)用是墨家非常強調(diào)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欲。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古代大禹一樣,過著極為儉樸的生活。

      三、熟讀課文,糾正學生不正確的讀音。

      四、學習重難點字詞句

      1·通假舉要

      既以非之(“以通已)

      天下之難物于故也(“于通迂”)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辯通辨”)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要通腰”)

      教馴其臣(馴通“訓)

      破碎亂行(碎通萃”)

      貴必敖賤(敖通傲”)

      2·古今異義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古義:用來……的,拿來……的;今義:因果關系的連詞。)

      士聞鼓音,破碎亂行(古義: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亂;碎,通萃,聚集;今義:破成碎塊。)

      害人者,人亦從而害之(古義:從,跟從,跟隨。而,連詞來;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

      3·一詞多義

      以不相愛生(因為)

      以 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用)

      人以見于君,出以踐于朝(連詞,表并列)

      之 是以仁者非之(代詞它”)

      此何難之有焉(助詞,賓語前置標志)

      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助詞的)

      惡 惡人者,人亦從而惡之(厭惡)

      昔者晉文公好士之惡衣(壞的,不好的)

      獨 今諸侯獨知愛其國(惟獨,只)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獨自)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難道)

      4、串解課本中其它重要詞語。

      五、學生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熟讀課文。做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檢查學生熟讀課文情況

      二、看題目及課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愛,交相利”?

      即不分親疏厚薄地互相關愛、互相使對方得利。

      三、在墨子眼中,“天下之害”有哪些具體體現(xiàn)?

      見課本第一段。

      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用什么方法可以消除?

      墨子認為天下的一切災難,人間的一切邪惡,包括盜竊、殺人、戰(zhàn)爭、怨仇、嫉恨、詐騙等等違法犯罪現(xiàn)象都是不相愛帶來的惡果。而要改變社會,包括調(diào)解社會矛盾和由亂變治等,即要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五、墨子這種看法是否正確?

      墨子因不明了社會治亂的根源,從而提出不分王公大人與萬民的階級差別,都要兼愛“同利的主張。但由于時代的限制,他沒有意識到人民的力量。所以此種主張只是一種善良的幻想。

      六、你對“兼相愛,交相利”有何看法?也可以談談它給你的啟迪。

      有的人在人家休息時間或安靜學習時大聲談論,有的人為了求快,打飯或看病時喜歡插隊。這些人就屬于那種自愛而不知道相愛的人。人應該從只知道自愛而不知道相愛、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的偏狹中超脫出來,由此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七、墨家思想與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從歷史進程看,儒學早于墨學。墨子曾學習于儒門,接受過孔子思想的訓練,后來深感儒家厚葬浪費財物而貧民,服喪時間太久傷害身體而妨礙工作,于是反叛儒家自立門戶,墨子的許多學生也是如此。如曾一度受業(yè)于孔子的大弟子之一子夏,后來師從墨子,并成為墨家學派的著名人物。由此可見,墨家學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從儒家學派分化出來并與之相對抗的學術團體。

      兼愛:墨家主張的兼愛是無差別的,而儒家主張的仁愛是有差別的。打個比方說,墨家認為大家都是地球上的人,應該互相愛護;愛別人和愛父母應當是同等的。而儒家認為我是中國人,我更愛中國人;我是雷州人,我更愛中國人中的雷州人。墨家認為,儒家對“禮”的看法是:陌生人踩了你的腳,陌生人要道歉;那么最賢能的王公大人們踩了你的腳呢?你爹踩了你的腳呢?他們卻沒有必要道歉——因為王公大人們比你賢能,你爹是你的長輩,是你的親人。(儒家主張禮不下士人)墨家對此予以了揭露與批駁:王公大人們不是最賢能的人嗎?他們憑什么不還禮呢?不講禮難道還是賢能的人?那么儒家的“禮”也就是有階級的禮,虛偽的禮、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禮了吧!再者,你爹對你來說不是比陌生人要親嗎?那么他為什么反而可以不還禮了?難道是生疏的人才有必要講禮,親人反而可以不講禮了?這樣的禮不是顛倒的嗎?

      非攻:反對現(xiàn)行戰(zhàn)爭。(儒家支持賢能君王發(fā)動戰(zhàn)爭,支持“仁義”的大國兼并小國,主張“賢”人消滅“不肖”之人)

      節(jié)葬:反對厚葬,活著的人還有不溫飽的,那么為什么還要在死人身上花費那么多呢?反對為了死人而折磨活人。(儒家特別鄙視這個主張,認為墨家鄙視祖先,是野蠻人)

      節(jié)用:反對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繁文縟節(jié),反對增加百姓不必要的負擔。認為越是賢能的人,越是王公大人,越應當節(jié)儉。(儒家認為物質(zhì)的使用與尊貴是成正比例的。)

      非命:認為沒有什么天命,命運是由我們自己掌握的。宿命論是剝削階級的遮羞布,是他們?yōu)榱怂麄冐澙窔埍┑墓串敹幙棾鰜淼摹腋挥校瑸槭裁茨兀课矣刑烀D愀F,為什么呢?因為你命當如此。(儒家不管你怎么做都不會改變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變)

      非儒:反對儒家的親疏尊卑之別,儒家根據(jù)死者與當事者的親近程度劃分了服喪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要求你服喪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理她。

      墨家與儒家還有許多方面不同,大家可以去查找這方面的資料。

      七、寫作特點

      1、平實質(zhì)樸少文采。但其中流露出的偉大的智慧和崇高的救世精神,卻是異常震撼人心的。

      2、層層深入,邏輯性強,條理井然。

      3、善于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如最后一段。

    【墨子兼愛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墨子的故事08-14

    教學設計范文03-03

    墨子經(jīng)典名言名句大全04-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13

    《觀潮》教學設計范文11-04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2-25

    離騷教學設計范文10-29

    小蝸牛教學設計范文01-04

    杜甫《月夜》教學設計范文07-29

    杜甫《絕句》教學設計范文10-3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i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不卡 | 在线看免费网站黄 |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