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小學三年級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22 18:45:1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年、月、日》小學三年級教學設計

      一、素材解讀

    《年、月、日》小學三年級教學設計

      1、素材的選取。年月日方面的知識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我們幾乎天天在與時間打交道;說它陌生,是因為它非常抽象,尤其對兒童來講,它看不見、摸不著,反映的是時間與空間之間的變化現象,而不是反映兒童非常熟悉的物的特征,如探究立體圖形的特征,可以借助于各種常見的立體紙盒,通過拆拼與組合進行活動。教材尊重這一客觀事實,以“走進天文館”為線索,通過買票與觀看科幻片兩個活動進行學習,實現了學習內容與生活事實的有機結合。

      2、本單元的情景串。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依次是:

      二、單元知識分析

      1、知識基礎。

      一年級下冊:下雨了--學看鐘表(會認讀整十、半時,知道“快幾時了”“幾時剛過”)

      二年級下冊:新千年第一縷陽光--時、分、秒的認識(會認讀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1分=60秒,會用兩種方式表示鐘面上是幾時幾分)

      2、教材的地位。有三點:

      是鐘表認識的繼續;

      是年月日知識學習的開始階段與結束階段;

      是今后解決問題的重要基礎。不僅是解決生活中問題的基礎,也是解決數學中問題的基礎。

      3、知識構成。共設有2個信息窗,每個信息窗的學習內容如下:

      信息窗1:二十四時計時法;

      信息窗2:年月日知識的學習。

      三、單元教材解讀

      (一)信息窗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作為走進天文館的第一個活動,教材選擇從買票活動入手,通過天文館售票口呈現出的時間信息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的學習,符合生活中的的實際狀況。

      2、情景圖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現了天文館一天放映節目的時間表信息及天文館每天開館時間的信息。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例題。

      例題一:15:00是幾時?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

      例題二: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有多長?學習時間的計算。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對兒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要認真分析。除了上述所說的知識基礎以外,學生在運用時間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過程中積累了好多經驗,也從中獲得了一些知識,如在收聽廣播節目預告及觀看電視節目預告中知道了19點是通常所說的晚上7點等,這些是開展學習活動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也是分析學生所不可或缺的。

      (2)要幫助學生梳理數學語言,如:15:00是下午3時,晚上7:30是19:30。

      (3)學習材料準備:鐘表或鐘表模型。

      (4)教學目標:是什么--什么是24時計時法;為什么--時針每天轉兩圈,每天轉24小時;怎么做--明確什么時候加12,什么時候減12。

      (5)要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詞語。如“開館”既:每天打開天文館門的時間是8:30,每天關閉天文館門的時間是16:30。

      (6)語言的梳理:24時計時法:在用24時計時法來表述全天的所有時間,不用再說明是早上、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幾時);普通計時法:要說明是上午幾時、下午幾時、晚上幾時等。

      (7)建立二十四時計時法的表象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實現教學向深層次發展、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價值的重要體現。表象建立目標的體現,不是通常所說的能夠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轉換,這只是學習知識性目標的體現,而是在此基礎上能夠把二十四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所表述的時刻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如看到或聽到16:30,馬上就能聯想到是下午4:30,馬上就能想到是下午放學的時間。另外,表象建立的過程可以有效地實現知識性目標的實現,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脫離了表象的建立過程,要實現知識性目標,就只能靠大量的練習來實現,這一點教師要有清醒的認識與理解,否則就可能使教學陷入低效率的惡性循環之中。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例題一:15:00是幾時?學習二十四時計時法。

      猜想--探究--梳理--應用。

      猜想:猜想既引導學生知道情景中的8:30、9:00、10:30都是上午的時刻;15:00、15:45、16:30都是下午的時刻,并會用下午幾時幾分來表述出來,既把下午的時間也既學生生疏的二十四時計時法用學生熟悉的普通計時法來表述出來,也就是知道15:00、15:45、16:30在一天中的位置。

      探究:利用鐘表幫助學生完成從8:30--16:30的撥針操作活動。

      注意:考慮到例題只進行一個時刻的探究就來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的總結與梳理是不行的,所以把情景中的所有時刻都讓學生來表述。另外要及時進行板書,用它作為總結梳理的原材料:

      開始

      今日放映

      結束

      24時計時法

      8:30

      9:00

      10:30

      15:00

      15:45

      16:30

      普通計時法

      上午

      8:30

      上午

      9:00

      上午

      10:30

      下午

      3:00

      下午

      3:45

      下午

      4:30

      梳理:一是給出兩種計時方法的名稱,既24時計時法、普通計時法。二是梳理24時計時法的計時方法,可以再指導學生進行撥針操作,引導學生發現下午時刻的表述,不再是0、1、2......時這樣來計時,而是從12時開始往后計時的,既13、14......這樣來計時,也既每天的時間的計時,是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方法。像這樣的計時方法就是24時計時法。通俗地來講,普通計時法是采用從0時到12時、然后又從0時到12時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是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方法。二十四時計時法的模型可以用下面的鐘表來抽象:

      以上教學要把握的目標是:初步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知道每天時刻的表述在鐘表上是怎樣轉動的。既初步給學生一個24時計時法的表象。至于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轉換是下一個環節要做的工作。

      應用:進行專項訓練,既進行二十四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轉換。然后通過對比分析總結梳理:一是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時間,在普通計時法的基礎上加上12,反之就要減去12;二是在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午及晚上的時間時,不用再說是下午還是晚上,在用普通計時法表示時間時,要說明是下午幾時或晚上幾時。

      例題二: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有多長?學習時間的計算。

      猜想--探究--拓展--升華。

      猜想:估計學生可能有兩種答案,8時與9時。9時是從8:30作為起點,把它看作1開始數的,這種數的方法與數天數的方法混在一起;8時是正確答案,說明學生已經具有了“時刻之間的間隔就是時間”的觀念。這個階段不能要求學生都能回答正確。

      探究:活動一:撥一撥:引導學生在鐘表上從8:30開始撥起,一直撥到16:30。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從8:30到9:30經過了1時,既發現了經過了1、2、3......11、12個大格,經過了60個小格,時間是60分鐘,也就是1時,這個階段是探究的關鍵;有了這個基礎,下面的探究就會順利進行,引導學生通過撥動鐘表上的表針發現:從9:30到10:30是1時,從10:30到11:30是1時......所以從8:30--16:30經過了8時。

      活動二:畫一畫:畫一畫既“變曲為直”,引導學生把時針在鐘表上的轉動轉變為直線,既課本上的表述方式。

      拓展:把情景中幾個節目之間的放映時間進行探究,同樣也要經歷估算、撥一撥、畫一畫的探究過程。

      升華:既用數學算式的計算方式進行升華,引導學生發現:16:30-8:30=8時等。可以用豎式表示:

      (二)信息窗2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聯系上一個信息窗及本信息窗呈現出的情景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是在觀看《奇妙的星空》科教片。以我們人類生活的太陽系為模型,通過情景中呈現的公轉與自轉的時間信息來抽象年月日的時間規律。

      2、情景圖中的信息。

      公轉:繞太陽化轉一周的時間,水星約是88天,地球約是一年,天王星約是84年......

      自轉: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23時56分4秒,大約是1日。

      3、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計了3個例題。

      例題一:一年有多長?學習平年、閏年。

      例題二:關于月的知識,你知道些什么?學習月的知識。

      例題三:你知道哪些有關日的知識?學習1日=24時。

      4、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1)尊重學生已有的年月日知識。雖然年月日的知識是非常抽象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已經具備了相關的知識,這是學習的重要經驗基礎。如果學生不具有這樣的經驗,教學只能是灌輸式,所以教師要在正確估計的基礎上提前布置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積累相關的經驗。

      (2)教學的基本方法--歸納法。年月日作為計量地球公轉與自轉的時間單位,這方面的知識是有規律可循的,要通過年月日時間規律的歸納與探究,梳理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提供探究材料,通過對材料的對比辨析進行歸納,這就是歸納法。

      (3)教材分析:“合作探索”部分的三個例題,分別是學習一年有多長、學習月的知識、學習有關日的知識,從中不難發現,它是延著年、月、日的知識體系而編排的。其中,例題二是教學的重點內容,并在學生的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它學習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對整個內容的學習質量。

      在例題二的探究過程中,教材分別用了四塊內容,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上面的兩部分屬于探究,而下面的兩部分其實是總結與梳理的內容。

      (4)教學的層次性:從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教材中的三個例題雖然都屬于“合作探索”,但這里的探索必須劃分層次,否則就會使教學陷入無序的狀態之中。

      5、例題教學的具體闡釋

      例題一:一年有多長?學習平年、閏年。

      在引導學生充分表述的基礎上進行概括,既概括:一年有12個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366天。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一年有365天的年份是平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是閏年。

      例題二:關于月的知識,你知道些什么?學習月的知識。

      按照“猜想--探究(驗證)--反思--升華”的程序進行教學。

      猜想:引導學生把了解到的有關月的知識進行表述: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還了解哪些?這其實就是教材例題二中左上角部分的教學。

      探究(驗證):為學生準備不少于5年的相鄰年份年歷卡,如果考慮到年歷卡準備不方便,可以用掛歷或年歷來替代。教師要準備如下所示的表格,以備學生匯報交流時用。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歷卡,看從中能發現什么?

      伴隨著學生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把學生發現的各個年份中每個月的天數填寫完整。

      年份

      天數

      月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1

      2

      29

      28

      28

      28

      29

      28

      28

      28

      29

      28

      28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66

      366

      366

      閏年

      閏年

      閏年

      反思:利用上述的表格中的材料,引導學生發現隱含在其中的規律,既:

      (1)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每月30天;2月份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年份是29天。

      (2)每年天數的計算: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年份,計算每年的天數是多少。通過數據說明:閏年的2月是29天。并引導發現每4年中有一個閏年。

      (3)閏年的判斷方法:一是根據二月的天數的判斷;二是根據每年的天數來判斷。

      (4)引導發現公歷年份與數字4的關系,既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都是閏年。并補充: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升華:利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每月的天數。

      例題三:你知道哪些有關日的知識?

      教學中要注意:一是要利用鐘表幫助學生梳理“時針走兩圈,正好是1日”,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幫助學生建立1日的表象的過程,是把1日的定性的描述與鐘表的定量的刻畫聯系起來;二是要利用表針的撥動給學生清晰的“一日”的概念,既“從今天零時到明天零時正好是1日”;三是1日與1時之間的關系,既“1日是24時”。

    【《年、月、日》小學三年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年、月、日”教學設計01-08

    年、月、日教學設計03-22

    年、月、日 教學設計04-09

    《年、月、日》教學設計05-24

    《年 月 日》教學設計09-02

    《年、月、日》的教學設計11-03

    小學語文《日》《月》教學設計12-05

    《日》《月》教學設計02-25

    《年、月、日》教學設計及評析11-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婷婷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国产 | 伊人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福利网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