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31 22:50:40 林強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

      《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2、能正確表示兩個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拼圖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轉和翻折等活動,來感知兩個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學習,認識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圖形,認識生活和數學的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2、在通過觀察、實際操作來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礎上,形成理性認識,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教學難點

      正確尋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難點突破

      通過拼圖、對三角形進行平移、旋轉、翻折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圖形變換中的對應元素的變化規律,以尋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點、對應邊、對應角。

      課前準備:

      課件、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出示學習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

      二、直觀感知,導入新課

      教師演示一些全等的圖形的課件,讓學生直觀感知圖片并尋找每組圖片的特點。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全等形

      我們給這樣的圖形起個名稱----全等形。[板書:全等形]

      教師讓學生們想生活中還有那些圖形是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及相關對應元素的.定義

      教師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兩個能完全重合地三角形。定義全等三角形: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板書課題:12.1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及表示

      把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轉后,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

      歸納:旋轉前后的兩個三角形,位置變化了,但形狀大小都沒有變,它們依然全等。

      以多媒體上的圖形為例,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元素

      (1)對應的頂點(三個)---重合的頂點

      (2)對應邊(三條)---重合的邊

      (3)對應角(三個)---重合的角

      歸納:方法一---全等三角形對應角所對的邊是對應邊,兩個對應角所夾的邊是對應邊;方法二:全等三角形對應邊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兩條對應邊所夾的角是對應角。

      另外:有公共邊的,公共邊一定是對應邊;有對頂角的,對頂角一定是對應角。

      .用符號表示全等三角形

      抽學生表示圖一、圖二、三的全等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歸納: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

      4.小組活動合作升華

      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擺圖形

      小組合作完成位置不同的三角形,寫出它們的對應邊,對應角。強調其他小組學生說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注意傾聽,能夠分辨出對錯來。

      三、鞏固練習

      四、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習題,學生做鞏固練習。

      五、小結:本節課都學到了什么

      六、作業:

      必做題課本33頁習題第1題、2題.

      選做題課本第34頁第6題。

      《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 2

      設計理念

      教師由過去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引導學生在自學文本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開放的、面向實際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嘗試、探索、思考、交流與合作中培養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營造一個平等的、和諧的、寬松的良好氛圍進行學習。同時,教師注意點撥引導,發揮學生“一幫一”合作學習的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

      認知分析:學生已學過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初步掌握了簡單說理的方法,為學習全等三角形的有關內容作了準備。

      能力分析: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個別學生在理解、應用上還須借助老師、同學的幫助,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同伴的幫助,也會有所收獲。對于一小部分基礎薄弱、自學能力稍差的學生要提供賞識性評價教學策略,給予個別關照以及適當的精神激勵,讓他們逐步樹立自尊心與自信心,從而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情感分析: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夠均衡,有待加強;少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尚需通過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來加以帶動。

      基于以上分析,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與互相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研究,并最終學會學習。

      知識分析

      學生已學過線段、角、相交線、平行線以及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初步掌握了簡單說理的方法,為本節學習做好了準備。同時本節的學習可以豐富和加深學生對已學圖形的認識,為學習其他圖形知識打好基礎。特別是平移、翻折、旋轉前后的圖形全等是運用全等形的概念得出來的,從而起到鞏固新概念的作用。另一方面,掌握這一結論,對學生的某些情況下確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有幫助。

      教學目標:

      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能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能用符號正確地表示兩個三角形全等;能夠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建構過程,經歷觀察、操作、探究、歸納、總結等過程,獲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尋找對應變和對應角的方法。

      2、在圖形變換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集合直覺。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觀察、發現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實際操作中獲得全等三角形的體驗;在探究運用全等三角形性質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教學難點

      掌握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的尋找規律,迅速正確的指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題的教學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以“引導發現,合作探究”教學法為主,輔之直觀演示、討論交流,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交流,動心關注。

      學法指導

      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盡可能地增加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本課的教學,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嘗試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學習。

      教學資源

      借助PPT軟件展示引例及變式訓練題組,增大課堂容量,吸引學生眼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

      在本節中,學生同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操作、相互啟發、促進、交流,教師適時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評價方式為:

      (1)課堂提問;

      (2)練習反饋;

      (3)在本節中,學生同教師和其他同學共同操作、相互啟發、促進、交流,教師適時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評價方式為:

      (1)課堂提問;

      (2)練習反饋;

      (3)展示。既有學生的自評,又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互評,力求在評價中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使其逐步養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一張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重疊在一起能重合嗎?

      (2)如果把這些圖形疊合起來,會怎樣呢?

      (說明: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圖形稱為全等形)

      (3)把全等圖形用線連起來: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1)結合學生回答及章前圖引出本章內容,板書課題。

      2、出示問題(2)和(3),在學生思考并回答的基礎上引出并板書節課題。

      3、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注意力并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

      【學生活動】

      1、按照要求依次進行觀察猜想、操作確認。

      2、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參與對同伴表現情況的評價。

      【設計意圖】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圖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問題(1),引導學生從圖形的形狀與大小的角度去觀察圖形。圖形全等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和聯想;引導學生進一步聯系生活,激發探究的欲望。

      【媒體運用】

      依次出示三個問題;動態展示相關問題的解答過程及結果,節時增效

      二、誘導嘗試,探究新知

      1、全等三角形概念教學

      自學課本2-3頁思考2以上的內容,(自學時間5分鐘)回答下列問題

      (1)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請舉例說明

      (2)用硬紙板檢驗下列各圖中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試用符號語言表示。若不全等,請說明理由。

      (3)把兩個全等三角形疊放在一起,__________叫對應頂點,_____________叫對應邊,__________________叫對應角。

      (4)如圖1,若△ABC≌△DEF,則AB的對應邊是.AC的對應邊是.BC的對應邊是;∠A的對應角是.∠B的對應角是.∠C的'對應角是.

      (5)你能結合以上練習總結找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的一般規律嗎?

      a、有公共邊,則公共邊為對應邊

      b、有公共角,則公共角為對應角

      (對頂角為對應角)

      c。最大邊與最大邊(最小邊與最小邊)為對應邊;最大角與最大角(最小角與最小角)為對應角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提問:

      (1)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有什么關系?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有什么關系?

      (2)如圖1,△ABC≌△DEF,請指出圖中相等的線段和相等的角。

      【教師活動】

      1、出示自學提綱,提出要求,組織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相機板書全等形的、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對應元素找尋規律

      3、結合學生回答,用課件動態展示相關問題的答案。

      【學生活動】

      1、按照要求自學課本內容,解答相關問題。

      2、同桌合作完成問題(2),動手操作并互相討論、探索,感知對折、旋轉、平移的兩個三角形仍然全等。

      3、獨立完成問題(3)—(6),相互交流。

      【教師活動】口頭提出問題,課件演示疊合過程,相機板書性質。

      【學生活動】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觀察演示過程,總結歸納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參與對同伴表現情況的評價。

      【設計意圖】

      1、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分析、總結出圖形變換的本質,加深對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3、通過層層深入的設計問題,讓學生一步步撥云見日,最終能找出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對應邊;

      【媒體運用】

      出示自學提綱;動態展示相關問題的解答過程及結果。

      【設計意圖】學會符號語言,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媒體運用】

      呈現性質的圖形及符號表示形式,增強直觀性

      三、變式訓練,鞏固新知

      (一)選擇填空

      1、△ABC≌△BAD,A和B、C和D是對應點,如果AB=5cm,BD=4cm,AD=6cm,那么BC的長是()

      (A)6cm(B)5cm

      (C)4cm(D)無法確定

      2、在上題中,∠CAB的對應角是()

      (A)∠DAB (B)∠DBA (C)∠DBC (D)∠CAD

      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

      (二)解答下列各題

      3、如右圖,已知△ABC≌△DEC,B和E,A和D是對應頂點,說出這兩個三角形中相等的邊和角。

      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

      4、如圖,△ABC≌△DEC,CA和CD,CB和CE是對應邊,∠ACD和∠BCE相等嗎?為什么?

      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

      【教師活動】

      1、課件呈現問題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組織相互評價、矯正,并呈現解答過程。

      [課件展示]1、依次展示問題。2、結合學生回答相機展示

      巡視指導,師生互動,啟發學生分析探索充分條件。

      分組討論,發表意見。

      【設計意圖】

      本環節安排了兩個梯次練習,其中題組一為概念辨析,旨在鞏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及對應元素的確定方法;題組二是解答題,旨在檢查學生能否從較為復雜的圖形變換中檢索出簡單圖形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全等三角形對應元素的尋找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性質的認識,又可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媒體運用】

      呈現問題及及部分答案,驗證學生解答過程,提高練習的時效性。

      四、綜合歸納,延展深化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還有什么疑問嗎?

      【教師活動】

      先引導學生自主小結的基礎上,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小結: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系統化;讓學生在交流中共享,在反思中提升。

      【媒體運用】再現本節知識要點。

      五、推薦作業,補充升華

      必做題:

      習題12.1 1,2,3;

      選做題:

      1、已知⊿ABC≌⊿DEF,且∠A=52,∠B=31,ED=10cm,∠F=∠C,求∠F的度數與AB的長;

      2、已知⊿ABC≌⊿DEF,⊿DEF的周長32cm,DE=9cm,EF=12cm,且∠E=∠B,求AC的長;

      3、盡量畫出兩個全等的三角形所拼接的圖形,并嘗試尋求這兩個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頂點、對應邊、對應角。

      【教師活動】

      課件展示作業題

      【學生活動】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業,及時彌補

      【設計意圖】

      為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不同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作業層推薦、分類要求。

      【媒體運用】PPT課件呈現選做題。

      六、板書設計:

      課題

      一、概念

      1、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

      二、方法

      1、全等三角形表示:⊿ABC≌⊿DEF

      2、找對應元素的規律:

      a、公共邊整體優化縣域初中數學推導型概念課有效性策略研究對應邊

      b、公共角對應角(對頂角為對應角)

      c、大邊(角)對大邊(角);小邊(角)對小邊(角)

    【《全等三角形》數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二數學全等三角形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26

    數學《全等三角形性質》教學反思02-11

    數學全等三角形教案12-30

    數學全等三角形教案03-20

    《全等三角形》的教學反思03-09

    《全等三角形》教學反思11-06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說課稿02-20

    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教學設計(通用6篇)05-17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案設計02-28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學反思04-2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最新成免费人久久精品 | 亚洲青涩天堂六月天在线视频 | 亚洲夜夜性夜综合久久 | 亚洲性久久久影院 | 亚洲综合国产欧美在线 | 亚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