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拱形》教學反思參考

    時間:2021-06-12 09:01:5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找拱形》教學反思參考

      1、導入雖較有趣味性,但是過渡到后面的圓頂形與拱形的聯系時,有些生硬。

    《找拱形》教學反思參考

      當我拋出問題:“圓頂形和拱形有什么相似之處?”時,有學生回答:“都能抵抗彎曲”、“都有弧形”、“有拱形”,此時,就可以此作為下一環節的切入口,“有幾個拱形呢?”由此引出之后的實驗:逐漸增加拱形個數,比較其與圓頂形承重能力的聯系。

      2、不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回答,作為契機,開展下一個教學環節。

      當我提問:“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有哪些條件我們必須保持不變?”時,有學生回答“抵住拱足的力量要相同”,此時,我只是簡答地點評:“是的,但是我們這節課中都沒有使用拱足”。學生的回答其實非常好,他將之前幾節課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了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之中,我此時應該著重表揚這個學生的學習運用能力,并向其他同學強調“我們在之前研究拱形時,已經知道抵住拱足的力量不同,會使得拱形的承重能力發生改變,因此,實驗過程中,我們應該控制抵住拱足的力量相同。但是,老師這節課在拱足兩邊都不加重物,其實,也是保持了抵住拱足的力量相同,都為零。”這樣一來,即有針對性地表揚了發言的學生,也強化了其他同學對于控制此變量的認識。

      3、學生的參與度不夠,主體地位的體現不明顯。

      本節課中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是“實驗一:比較一個拱形與兩個拱形疊加成的材料的承重能力”,以及“礦泉水瓶中所蘊含的科學道理”。其他環節中,雖然還有一個牽手向后退的游戲,但大部分時候,課堂設計都有些“霸道”的嫌疑。例如:探究三個拱形組成的材料的承重能力時,我采用的是教師投影機下演示,此環節可以改為有請一名學生上臺做實驗,這樣可以減少課堂上“灌輸”的成分,真正做到學生占有主體地位,而老師起主導作用。其他在嘗試捏半個乒乓球與整個乒乓球的過程中,也是如此。課堂應是學生的課堂,教師不應因為害怕學生出錯而減少學生的動手時間,減弱他們的主體地位。

      4、語言方面有些字詞還欠穩妥。

      比如“端倪”等詞,對于六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有些詞語并不屬于他們的已有認知范圍之內。突然冒出“文鄒鄒”的詞語,反而會使學生感到困惑與不解。

      5、做實驗之前未對實驗內容作出明確性的指示。

      研究“拱形數量與承重能力的關系”時,只是在之前有簡單的提及,實驗開始時,并為作出明確的指示,也未在課間上有所提示,不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實驗。

    【《找拱形》教學反思參考】相關文章:

    《找拱形》教學設計與反思06-24

    關于找拱形的教學反思07-02

    找拱形教案及反思10-11

    《找拱形》教學設計08-06

    《找拱形》教學設計范文07-03

    《拱形的力量》教學反思范文07-01

    小學生《找拱形》教學設計06-21

    找顏色教學活動及反思參考06-23

    數學找拱形課后總結11-21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阿v天堂2019国产 | 久久精品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亚洲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亚洲成综合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