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

    時間:2023-06-26 10:43:20 教案 我要投稿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歡迎大家分享。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1

      教學目標:

      1、簡要了解徐志摩、聞一多、穆旦等詩人的詩歌主張及其寫作背景。

      2、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音樂美,體會詩中濃郁的思想感情。

      3、采用總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的欣賞方法,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分析并理解《死水》中意想的象征意義、反諷手法及其繪畫美。

      3、把握《贊美》的情感基調和思想內容。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代詩歌的“意象美”

      教學重點:

      從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教學難點:

      從詩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詩的'藝術美。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主,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教學手段:

      配樂詩朗誦,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

      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第五節)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節(整齊)

      ④節奏:每節押韻、節節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1、[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如今我們品味著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2、找尋意象:這康橋以及它周邊的秀麗都是通過描寫景物感受的。

      [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云彩,金柳,艷影,青荇,潭水,長篙,星輝)

      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們都已超越了它們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戀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意象。

      3、總結意象: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們本身的自然屬性。這種“經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稱之為意象。

      五、比較閱讀

      與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較本詩的藝術特色。

      特點: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別離的詩,告別的是人,而此詩不是,告別的是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

      ②一般別離的詩,告別時會有千言萬語的囑托與叮嚀,或牽手頓足,或肝腸寸斷;而此詩卻從“輕輕、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個只著色不摹聲的寂靜環境,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③獨具特色的意象選取。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六、學生討論作鑒賞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了詩人濃濃的深情,情于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意象的選取也值得我們學習。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七、再次朗讀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八、遷移拓展。

      分析徐志摩詩《偶然》。其詩如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毋須歡喜,轉瞬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板書設計

      云彩 運思而成

      金柳 比喻

      風 艷影 依戀之情 寓意深刻

      光 青荇 擬人

      如 潭水 歡樂 形象

      畫 長篙

      星輝 離愁

      (客觀物象) + (主觀情意)= 意象

    再別康橋教案模板集合2

      教學目標:

      1、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

      2、學會抓住詩歌意象體會詩人情感

      3、體會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教學重點:

      1、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2、體會詩人淡淡憂愁的離別情緒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感情方式與個人體驗在詩歌中的融合

      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語

      徐志摩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開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為何對徐志摩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徐志摩的名作《再別康橋》,去探尋其中的奧妙吧!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康橋的圖片。

      三、簡單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

      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找學生個別朗讀,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生齊讀,進一步熟悉文本。

      五、整體感知

      (一)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1、提示學生:自古寫離別的詩歌數不勝數,請大家舉幾個例子。說明它們與本詩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同?

      明確:王 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 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啟發學生: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與徐志摩的這首詩對比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同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寫的是與人的離別,而本詩寫的是與物(康橋)的`離別,離別的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暄叮嚀的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詩人借助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事物,我們稱之為意象。詩人徐志摩是如何選擇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呢?這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2、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學生分組探討: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找出詩中的意象有哪些?這些意象具有哪些特色?它們是如何表達詩人情感的?

      明確:云彩

      金柳

      青荇

      天上虹

      笙簫

      夏蟲

      3、小結:

      本詩的美,美在寧靜,美在空靈。詩人告別康橋時,沒有喧囂的車馬,沒有凄切的寒蟬,也沒有叮囑的友人,只有大自然的云彩、金柳與青荇,靜靜的、悄悄的,詳和、柔美、飄逸,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籠罩著全詩的那份離愁也是淡淡的,在給人感染的同時,能帶你到夢里去。

      (二)從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詩歌。

      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明確:《再別康橋》在形式《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 回環復沓。首節和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筑美,是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8-02

    再別康橋教案03-21

    《再別康橋》教案02-02

    《再別康橋》教案06-22

    《再別康橋》的教案08-25

    再別康橋教案08-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8-29

    再別康橋教案及反思12-05

    《再別康橋》優秀教案02-13

    再別康橋優秀教案09-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国产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二区a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国产综合 | 思思re久久精品66在热线热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 | 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一二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