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

    時間:2022-10-25 09:36:48 教案 我要投稿

    虞美人教案錦集七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虞美人教案錦集七篇

    虞美人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感受李煜詞中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鑒賞李煜詞的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詞“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以誦讀與欣賞為主,課件融合朗讀、音樂、歌曲、圖片,構成優美的課堂情境。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背誦《相見歡》(2分鐘)

      讀:讓學生談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后聽配樂朗讀,是否合自己對詞的欣賞,發表看法。(8分鐘)

      欣賞:歌曲 跟唱(10分鐘)

      積累:訓練學生美讀并背誦 (5分鐘)

      鑒賞:讓學生選句欣賞 以“我認為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虛結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美好的時光匆匆而去,作者開篇奠定悲涼的基調,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樓遙望,東風吹面,月明之夜,故國何在?兩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傷懷涕泣。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故國的景物依然還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讓人悲上心頭,愁腸寸斷,唏噓不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句為千古名句,以浩蕩東流的長江比愁之深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點睛,反照全詞,亡國之恨達到高潮。

      拓展閱讀:選擇喜歡的一首詞,理解并積累(5分鐘)

      《浪淘沙》

      《相見歡》

      《烏夜啼》

      遷移訓練(5分鐘)

      古詩詞中寫“月”的語句:

      寫出蘊含愁緒的詩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自由花。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練習: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這種手法寫愁的名句再舉幾例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試問閑愁幾許,梅子黃時雨。

    虞美人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展階段和兩大流派。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4課時。

      (以下只選了李煜詞的教學步驟,其他6首詞的教學方法同此。)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

      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解說:激發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創新才是文學發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

      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將詞分成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認為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

      ┌─────────┬────────┬──────────┐

      │時期│主要風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約艷麗│溫庭筠、李煜、晏殊│

      ├─────────┼────────┼──────────┤

      │││蘇軾、柳永、秦觀、│

      │北宋中葉到南渡│婉約、豪放并舉││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壯懷高唱│辛棄疾、陸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張炎│

      └─────────┴────────┴──────────┘

      三、研習《虞美人》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涵。)

      ②內容與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注釋,并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涵,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④討論: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⑥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醉翁亭記》教案,《醉翁亭記》教學設計《藍藍的威尼斯》教案,《藍藍的威尼斯》教學設計《綠色蟈蟈》教案,《綠色蟈蟈》教學設計《楊修之死》教案,《楊修之死》教學設計《背影》教案,《背影》教學設計《幽徑悲劇》教案,《幽徑悲劇》教學設計《陶罐和鐵罐》教案,《陶罐和鐵罐》教學設計《紫藤蘿瀑布》教案,《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

      ⑦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常”?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⑧欣賞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4.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①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虞美人教案 篇3

    各位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黑龍江省雙城市兆麟中學的語文教師鞠海俠。我來自遙遠的北方,今天有幸來到江南,來到國際化的大都市上海,有幸與你們相識,我覺得這是我人生中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站在這里,想起了鄭愁予的幾句詩: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我不是歸人,我只是個匆匆的過客。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來闡述我的教學設計。

      一、我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

      《虞美人》是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詞七首》的第一首,作者是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詞在藝術結構和語言方面的成就影響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蘇軾、李清照等在內的許多宋代詞人,放在本課首位,既承上一課的唐詩,又引出以后的詞人,實屬必然。本單元是詩詞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探究詩詞的意境和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水平。《虞美人》一詞篇幅短小,僅有八句話,但卻蘊涵了豐富而深廣的情感!主要寫的是詞人從一國之君淪落為亡國之奴的人生境遇的改變,以致發出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和著血淚的悲嘆。

      2、學情分析:

      本詞雖是雙調,卻很短小,上下闋各28個字,學生對詞句的理解與把握并不難,但是要使學生對此建立深刻的認識并提高相應的鑒賞水平,并不容易。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準確的定位,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要有積極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學和合作學習。

      二、根據本課的內容和詩歌教學的鑒賞要求,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誦讀領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珍惜擁有,培養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感

      根據教學目標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體悟詞的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2、理解主旨句的豐富內涵,感受詞中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難點:對主旨句的深刻理解,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

      1、我想在教法上以激發興趣,問題導引,討論分析等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反復吟詠誦讀,在讀的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鑒賞;。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下,在集體的熱烈討論中,理解作者的情感,獲得新的認識。

      2、學法上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作者李煜的生平資料,并搜集有關《虞美人》的鑒賞性文字,以及李煜的其他詞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在探究文章的意境、語言和情感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3、采用多媒體電教手段,以誦讀與欣賞為主,課件融合朗讀、音樂、歌曲、圖片,構成優美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詩詞的熱情。

      四、立足于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安排了如下教學步驟。

      導入——品味鑒賞——總結

      為了先聲奪人,打動學生,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導語。

      冰冷的月光,狹小的殿堂,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唐美麗的河山,凄清的曲調在夜色中回響,那是怎樣的無奈與憂傷。故國不在,江山不在,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用生命和眼淚澆灌了一朵最美的奇葩——“虞美人”。一首詞竟讓南唐后主李煜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到底是一首什么樣的詞呢,我們就來靜靜聆聽這首《虞美人》。

      播放徐小鳳的《幾多愁》,創設情境,醞釀氛圍,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詞的意境。(我們也來欣賞一下。)

      介紹作者,知人論世。李煜的一生,傳奇而浪漫,大起而大落。我設想將李煜的詞納入中國古代帝王詩歌文學這個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積淀的韻味和歷史的厚重感。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詳細介紹。讓學生把握他的生活經歷的兩個不同時期所帶給他的詞作內容和和風格的影響。尤其是他的七月初七的出生以及七月初七的死亡,這是一種宿命還是一種巧合,還有他的重瞳的傳說,他對佛教的信仰都會極大的調動學生了解走進李煜的熱情。我們更多地關注李煜,其實就是在關注他的作品。我覺得了解李煜的生平經歷是解讀他的作品的一把鑰匙。

      主體部分是品味鑒賞:

      我安排了這樣的六個環節:聽——讀——品——評——仿——背。

      這個過程基本上都是學生在活動,我們教師只起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新課標中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交流的平臺,通過三者的對話,實現語文閱讀教學本質的回歸。

      聽:同學先聽配樂朗誦錄音,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詩的意境。(我們也來一起聽一遍)

      讀:聽完朗誦錄音后,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可學生代表朗讀,也可分組競讀,或集體誦讀。提出具體誦讀要求,抓住一個“愁”字,要讀出悠遠、悲傷、無奈的味道。

      設計意圖: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有瑯瑯的書聲,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可以喚起學生的自我體驗,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

      品:品味感悟。在這一環節中,我想采用設問導思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問題的設計力求隨著文章脈絡的展開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地逐層深入,激發學生的思想情感,點燃他們的智慧火花。

      我先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你認為文中哪一句寫得最好?或你最喜歡哪一句?并說明理由。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

      估計大多數學生都會說是最后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由于學生個人的體驗和經歷不同,他們所喜歡的詞句也可能不盡相同。我也問過我讀初三的女兒,她說喜歡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我問為什么?她說和”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仍舊笑春風”相類似,桃花又開,人已不在,有點物是人非的蒼涼的味道。是啊,這在與不在之間。變與不變之間承載太多的酸甜苦辣,承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那就按照學生的回答靈活處理,體現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統一。

      如何理解全詞的主旨句呢?引導學生抓住這句中的情感性詞語標志,那就是“愁”,進而分析作者是運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種愁的。學生很容易分析出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將愁比作了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無窮無盡。

      為了加深對這句的理解,可引導學生回憶:這愁和《相見歡》中的哪句相同,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做到溫故而知新。

      再做深入的探討研究:那么作者究竟為什么而愁呢?也就是他的愁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小組討論探究。解決的辦法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知人論事,從作者的人生經歷去把握,二是從課文的內容提取信息,賞析前六句,爭取最大程度地走進李煜的內心世界。通過探討學生會發現李煜為什么而愁了,榮華富貴沒有了,故國家園沒有了,帝王江山沒有了,閱盡了人間冷暖,飽嘗了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愁“是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

      “以水喻愁,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引導學生探討其它寫“愁”的詩句,進行由此及彼的遷移拓展,與本課的主旨句進行比較,加深對作者的愁緒愁懷的理解。

      (1)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2)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

      (4)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學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獨特的欣賞角度。比如學生會舉出許多寫“月”的詩句,挖掘出“月”這個意象所沉淀下來的文化含義。

      評:用一句話評價李煜其人或其詞。可評價作為一個詞人的成功之處,也可評價他作為一個君王的失敗之處。讓學生展示他們搜集到的前人的評語,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肯定,讓學生品嘗到勞動后喜悅與快樂。學生搜集到的評語可能會有:做個詞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亡國之后成詞宗。”“亡國之音哀以思”學生也可會有自己獨到而精彩的評介,相信我們的學生,相信他們的實力。

      在這里引導學生從李煜身上吸取的經驗教訓:

      提示學生聯系《伶官傳序》中的“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許多同學由李煜會想到勾踐,比較二者作為亡國之君的不同。勾踐能"臥薪嘗膽"能夠"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成就復國大業,而李煜面對故國,只是日夕以淚洗面,只是用他溢滿憂傷的語言,詮釋了他難以名狀的痛苦,歷史將他變成一個棄兒,而他個人沉淪于苦痛無可自拔,最終死于自己心愛的詞.而李煜的成功,也恰恰是從他做亡國奴的那天開始的,可以說是亡國的代價,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麗愁緒依然籠罩著千年以后的我們。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詞牌"虞美人"的由來,當年項羽被圍垓下,四面楚歌,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后來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后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于虞姬的悲劇故事。

      由此,引導學生探討這樣一個問題:李煜與項羽同是末路王族,同有絕筆之作,《垓下歌》《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培養學生比較鑒賞的能力(略)

      在品味——評價這一環節中,抓好兩點,一是讓學生反復朗讀,二是關注重視學生個人的理解,個人的體驗,不求答案的統一,言之成理,言之有據即可.學生個人的理解和體驗雖然很粗糙很不成熟,但應該是我們教學的依據和歸宿。

      仿:如有興趣,學生可自填一闋《虞美人》。學會遣詞造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出格式和內容要求。

      格式:上下闕的字數以及每一句的字數必須與原文相同,內容可取材自己的生活感受,也可就地取材,以學習李煜詞作的感受為內容。

      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引路人,教師要放下架子,真正與學生一起分享成功與快樂,學習李煜的詞,又學填《虞美人》,此之謂,享受詞生活,提升藝術美。

      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學生齊背這首詞。

      最后是教師總結:

      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當我們的目光越過千年,我們看到了李煜用絕望與眼淚創造的美麗,看到了南唐后主用生命創造的輝煌!

      附板書設計:

      何時了——知多少

      往事之哀

      又東風——不堪回首,愁

      亡國之痛

      應猶在——朱顏改

      物是人非

    虞美人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說出本詞所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這種感情作出恰當的評價。

      2.能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教學設想

      1.本文是自讀課文,但是,卻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后所學的第一首詞作。較之以初中所學的三首詞(李清照的《如夢令》、辛棄疾的《西江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除了在背誦和把握全詞的思想感情外,重點應放在通過語言來品味詞中情景的況味,進一步分析詞的藝術特點、表現手法等,從而引發學生對詞章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潛心涵詠的誦讀習慣。

      2.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并不大。可以以誦讀為主線,結合評議,抓住詞義要旨,分組討論意境構成及藝術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3.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補充。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進行延伸閱讀。

      4.自制多媒體課件,渲染教學的情感氛圍,梳理知識要點。

      5.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能把聽到的內容在腦海里轉換為形象的畫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攝影師,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下面,讓我們開始——

      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請問,他是誰?

      明確: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敗的政治家。但在死神來臨之前,他卻用一個藝術家的天才敏感,領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個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國滅種的不幸命運。在死亡的召喚聲中,他沒有閉上眼睛,而是蘸著血,和著淚寫下了一曲曲凄涼如挽歌般的詩作,創造了審美世界的最后輝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心世界——

      二、讀

      1.學習課文先從誦讀開始。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然后評析誰朗讀得更好。

      2.評價朗讀。

      提示:入情入境的讀,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體: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時、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一江

      月——明——中——

      向——東——流——

      3.學生朗讀,試背。

      4.再請學生配樂朗讀。

      5.教師示范,加入朗讀比賽。

      6.評議師生朗讀優劣,齊讀。

      三、議

      1.問: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確:愁)

      2.那么,根據這首詞,再結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確: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3.那些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問問大家,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明確:

      ①意境的創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作者運用這么多意象,創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無窮無盡,無邊無際,豐盈而且沉重。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發的感情兼有了無邊無際的廣度和深度。

      ③對比

      春花秋月與往事的對比

      小樓東風與故國明月的對比

      雕欄玉砌與已改朱顏的對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載不動許多愁”。

      ④發問

      問天——問人——問自己,一唱三嘆。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

      四、小結

      這首詞前六句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自然與人生之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環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難平

    虞美人教案 篇5

      一、情景導入

      上節語文課我們具體分析了“20xx年高考新課標二試卷”的詩歌《殘春旅舍》,里面有一個題目是這樣問的“頷聯乃晚唐巧句,具體分析巧在哪里”。在詩歌鑒賞題里重點分析某個字某句詩的這種題型,我們稱之為煉字煉句。今天我們以煉字煉句作為解讀突破口,具體賞析有著雙重身份的詞人李煜流傳千古的名詞《虞美人》。

      二、 簡析作者

      1、身世 2、愛好 (PPT展示)

      3、詞風特點 :前期詞多表現宮廷男女愛情生活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

      4、語言特點: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記筆記)

      三、創作背景

      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兩年后他41歲生日時(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詞,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觸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飲所賜藥酒被毒死,該詞便成了后主的絕筆之作。

      四、 誦讀指導

      1、 找出每一句你認為需要重讀的字詞

      (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

      自己試著讀,明確讀出的感情基調——低沉凄迷

      2、 思考關鍵字詞有哪些?

      五、整體感知,了解內容

      1、 你認為全詞的詞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的?

      華清中學第二屆教學新秀第一輪賽教語文課堂實錄春花秋月 往事

      小樓東風 故國明月

      雕欄玉砌 朱顏

      六、品析鑒賞,感受藝術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名雖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生命已經絕望之時,“春花秋月”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什么?即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物質上:錦衣玉食、后宮佳麗、一國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

      精神上: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

      4、 “朱顏”的含義是什么?

      后宮佳麗的容顏,

      詞人的容顏,

      國家的容顏。

      5、 改變的僅僅是“朱顏”嗎?“改”

      朱顏 (貌美如花到容顏衰老) 地位 (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 心情 (歡樂自由到愁思綿延)

      6、前六句里,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明確:不變的“外物”巨變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你覺得這句話寫的好嗎,好在哪里?明確:以水喻愁,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晝夜不舍,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七:寫法鑒賞——“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不如李煜詞境界闊大,氣象超邁。李煜之后:“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不如李煜詞流暢自然、明白如話、眼界闊達八、小結本課

      法國作家繆塞: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虞美人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掌握有關詞的文體知識。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3、學會選擇恰當的意象來寫愁。

      4、學會用積極態度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如何通過詞眼來分析課文。

      3、通過對比,探討積極的人生觀。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把主動權教給學生,通過學生討論,老師總結的形式完成)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見歡》引出新課(全班同學一起背誦,并板書名句,然后板書新課題)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是作者降宋后所寫,通過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無限愁思,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如有人會唱就唱一遍),要注意節奏和情感。

      朗讀此詩,抓住一個“愁”字即可,要讀出幽怨、悲傷、無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同學們喜歡這首詞嗎?(必須說明原因)最喜歡哪一句?(也必須說明原因)你認為全詞最關鍵的應是哪一個詞?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詞眼。

      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眼:愁

      四、既然詞眼是“愁”,就請同學們讀一遍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的愁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可從作者的背景和詞中的內容提取)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詞人對故國的深切懷念。

      李煜的“愁”:(學生討論,然后請兩位同學上來板書)

      師:這些層層疊疊的“愁”鋪天蓋地而來,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來把抽象的“愁情”寫得如此生動呢?

      1:選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兩次出現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現懷念故鄉,思念親人等主題有關。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

      2:結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3:虛實結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在的愁苦,前虛后實。

      師:很好。我看除了對比(“雕欄玉砌”的“在”和“朱顏”的“改”作對比)、比喻、虛實的運用外,作者的發問也很有特色。

      先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

      再問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層層疊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啊?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至。

      板書:①意境的創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③對比。(“宇宙的永恒不變”和“人生之短暫無常”作對比)

      ④發問

      其實,全文除了“愁”字以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總結:這首詞通過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無限愁思,借以表達他的亡國哀思。

      五、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這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常”?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六、名句欣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這是一種化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則的話,它就無法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他的讀者。

      尼采說:“在所有文學作品中,我尤其喜歡那些用血寫出來的文字。”

      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陳毅的《梅嶺三章》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寫的)

      的確,平庸的心靈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產生平庸的藝術,而那些偉大的藝術只會在絕望的心靈里誕生。

      我們可能不會絕望,我們可能不會寫出驚人的篇章,但是,熱愛生活比一切都顯得重要。讓我們熱愛詩歌熱愛生活吧!

      七、請同學們在記憶中搜索有關寫愁的詩詞名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發三千丈,緣愁是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的長度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辛棄疾《鷓鴣天》)——愁的動感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愁的無緒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狀(或體積)

      八、評價李煜(或我看李煜)

      (一)從職業上看,他既是國主,又是詞人

      1、成功的詞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敗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華、沉浸于聲色犬馬、不務正業,從他作

      品的內容可體現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現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后期主要表現他的思鄉之情、亡國之恨,而這種“情”,這種“恨”又主要體現在對過去生活的懷念)。

      (二)勾踐與李煜

      同是亡國之君,他們兩人的做法卻大相徑庭。

      勾 踐:反省自己,制定策略,臥薪嘗膽,東山再起

      李 煜:留念過去,縱情聲色,胸無大志,被賜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踐還想當國王,李煜選錯了職業。這是由人生觀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將選擇什么樣的人生觀?

      九、課堂作業:

      ⑴熟讀、背誦。

      ⑵找一個你認為最能表現“愁”的意象,寫一篇作文(課堂上如有時間就先談談自己的構思)

      十、教學反思:

      文學作品主要以寫人為主,寫人的作品又是以寫情為主。李煜是一個情感豐富的詞人,他的詞主要體現了一個“情”字。這首詞是以寫“愁情”為主的成功之作,教學時,不僅要分析詞人是怎樣使抽象的“愁”形象化,還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知道對“愁”的描寫是多樣化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選擇的角度不同,“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學會借助自然景物表達自己的情感。

      使用勾踐的事例,主要是想教會學生對待生活須持的一種積極的態度。生活的無助,學習的艱難,事業的失敗,病痛的折磨,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氣。在困難面前,我們不能像李煜那樣,只會借梧桐,借江水來抒發自己的無奈,而要學勾踐,臥薪嘗膽,打敗吳國,奪回天下,永遠把生活的主動權操縱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強者。

    虞美人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通過把握詞中意象的特征,鑒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2、能力目標

      學習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手法。

      3、情感目標

      感受李煜詞中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學習思路:

      整首詞的學習以“讀”、“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意象特征的整體把握從而更好的深入探尋作者的內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詞的感情。

      學習過程:

      一、品味鑒賞:

      1、讀詩悟情(是什么):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朗讀語調

      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尋愁因:(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達:(怎么樣/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賞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小結:

      二、聯想比較:

      1)都是東流水,試比較《虞美人》的結句與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別》中的“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的表情達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絕命詞,《垓下歌》與《虞美人》的風格有何不同

      三、“愁”句集錦:

      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3、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成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4、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李煜)

      四、遷移運用:

      1、仿照例子,自擬一個描寫對象,寫一組句子,要求所寫句子使用夸張、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這滿山遍野的桃花,開得熱火朝天,驚天動地,是一一幅立體的畫,一首無聲的詩,把青春揮灑得淋漓盡致。

      2、片段練習:以“李煜,我想對你說”為題

      附頁:

      一、關于李煜:

      1李煜能詩文、善書畫、通音律,尤以詞聞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寫宮廷享樂生活、男女戀情,風格柔靡。后期則描寫了思鄉之情,亡國之恨以及對昔日生活的懷念,表現出濃厚的感傷情緒,在題材與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寫艷主的窠臼。相傳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詞,李煜被宋太宗賜酒毒死,所以本詞也就成了他的絕命詞。

      二、關于詞的知識:

      1、詞興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種和樂可唱,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2、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可分為上下兩段,叫“片”或“闕”

      3、詞牌名:虞美人:相傳虞美人花與美人虞姬有關。楚漢相爭,西楚霸王兵敗烏江,聽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出重圍,便勸所愛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意追隨,拔劍自刎,香銷玉殞。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了一種鮮紅的花,后人把這種花稱作“虞美人”。后人欽佩美人虞姬節烈可嘉,創制詞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為曲名,訴一縷衷腸。“虞美人”因以逐漸成為詞牌名

      三、前人評價:

      1、前人憑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的確,作為“好聲色而不恤國政”的亡國之君,李后主確實可悲可嘆,但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詩章確實難尋其右……

      2、唐圭璋《李后主評傳》指出:"他身為國主,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亡國,繁華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因為他一人經過這種極端的悲樂,遂使他在文學上的收成,也格外光榮而偉大。在歡樂的詞里,我們看見一朵朵美麗之花;在悲哀的詞里,我們看見一縷縷的血痕淚痕。"

      3、王國維《人間詞話》:“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四、相關連接:

      1)垓下歌

      力撥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金陵酒肆留別(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虞美人教案】相關文章:

    《虞美人》教案08-24

    《虞美人》教案09-06

    《虞美人》教案范文06-30

    《虞美人》教案范文08-25

    《虞美人》的教案示例11-28

    《虞美人》教案的范文11-28

    《虞美人》優秀教案07-18

    虞美人教案教學設計07-29

    《虞美人》 教案教學設計12-06

    虞美人 教案教學設計12-0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色国内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444kkk在线观看 | 午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 中国AV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