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與最樂教案

    時間:2022-10-17 17:05:03 教案 我要投稿

    最苦與最樂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苦與最樂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苦與最樂教案合集6篇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理清本文的結構,感受文章嚴密的論證。

      2、明確作者的觀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從論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論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責任的含義。引導學生樹立對家庭、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學習文章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2、領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苦樂觀的深刻內涵,理解責任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為了誰》引出“責任”這一話題。

      二、檢查字音(課件出示)

      三、出示學習目標(課件)

      1.明確作者的觀點,把握文章的脈絡.

      2.理解文章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3.理解責任的含義,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

      四、學習課文,整體把握

      (一)我是課堂小主人

      學習方式:學生根據所學課文的情況質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1、對字、詞、句的理解方面。

      2、從議論文的三要素考慮。

      3、從文章內容與結構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解決課文的重、難點

      思考: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觀點?

      2.作者是如何來論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盡責任?

      3.作者認為人生最大的快樂是什么?作者為證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語、俗語?

      4.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責任?

      (學生分析討論后,讓學生分組競賽回答)

      五、總結課文,梳理結構(課件出示)

      六、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文章的題目叫《最苦與最樂》,齊讀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別照應了“最苦”和“最樂”?

      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最樂

      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

      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維拓展:

      (一)我說你說明責任

      我看到很多同學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門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們把這種等待化為了一種責任;晚上放學回家,他們必然會準備好熱騰騰的飯菜,這是把對孩子的服務當成了一種責任:每天早上,他們又把洗凈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頭,這是把對孩子的關愛當成了一種責任。責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實體現在點滴的生活細節中。同學們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責任了嗎?

      作為我們中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責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請照仿例句說話。

      例句:責任是一絲不茍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責任是“

      (二)品嘗人生苦與樂

      討論:給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還是先嘗酸的?

      八、結束語

      九、作業:

      1、積累:

      請摘抄日常生活中與“苦、樂”相關的詞語、俗語、諺語。

      例:知足常樂、苦盡甘來、苦中作樂、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寫作:

      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選擇其中一種責任寫一寫你感受到的苦與樂

      十、板書設計

      最苦未盡責任與最樂盡責任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思路與文章的脈絡。

      2.學習作者如何講責任與未盡的苦處與樂處,讓學生理解人生的最苦與最樂,鼓勵學生勇于承擔責任,學習待人處世的正確態度。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掌握文章提到的責任的觀點,理清文章結構與脈絡。

      2.難點:理解責任的內容,了解人生的最苦與最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說苦樂

      1、談話導入新課。

      2、讀課題看看標題的組成有什么特點?

      二、自讀自悟

      1、介紹略讀方法。

      2、給出自讀提示,學生自讀學習。

      自讀提示內容:用換標題的方式理解文章

      《苦與樂》——結合課文內容找觀點

      《最苦與最樂》——結合旁批提示理清思路

      3、學生自讀學習

      三、互動質疑

      1、既然講的是苦樂,為何標題不是《苦與樂》?

      2、《最苦與最樂》能表現作者思想,為何標題不是《最苦與最樂》?

      教師圍繞自讀提示,引導學生交流探討,明確課文內容與結構。

      四、 點撥反饋 (結合實踐,談苦樂)

      1、結合學生實際,引導學生解讀文本。

      2、圍繞“你還覺得苦嗎?”談苦樂。

      五、感悟分享(補充資料,自主展示,說責任)

      1、根據課后閱讀提示明確“責任”。

      2、給出梁啟超的資料,感知“責任”。

      六、總結拓展(學生自主總結,教師引導拓展)

      談收獲,明責任。

      七、推薦作業。

      1、微作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自己對苦與樂的認識。

      2、作者是如何把責任與苦樂這么大的話題說的入情入理、讓我們感同身受?再讀課文,找一找你最喜歡的一個詞、一句話、一段文,試從寫作上分析一下(提示:可從修辭手法、論證方法、語言特點等方面入手)。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3

      一、課題釋疑理內容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最苦與最樂>。之前,大家已經閱讀了課文,我想先問問大家,發現課文標題的特點沒有?

      生1:是一個并列短語。

      生2:前后兩個詞語之間意思相反。

      師:像這樣的標題大家還見過嗎?

      生3:本冊還有一篇課文《重復與變化》。

      師:大家覺得這樣的標題好嗎? 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夠引起讀者對內容的思考,思考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師:它們之間是有一定的關系,如果我們將這個題目改為“樂從苦中來”,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寫苦與樂的關系的。

      師:那就改成“苦與樂”,可以巴? 生7:也不行,改后的題目太寬泛了。作者談的不是一般的“苦與樂”,而是苦與樂的典型情況,也就是“最苦”和“最樂”的事。

      生8: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最苦和最樂的事各是什么。

      師:作者認為最苦與最樂的.事到底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盡責任,最樂的事是盡了責任。

      師: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證據嗎?

      生10:第l段開頭寫到“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種未來的責任”。第3段開頭寫到“自然責任盡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師:看來最苦與最樂的事都與責任有關系。(板書:未盡――責

      任――攝苦;盡一責任――最樂。) 看來題目不能改了,改了與文章內容不太相符。那將題目改成“最樂與最苦”,總可以吧?

      生11:還是不能改,因為文章的順序是先寫最苦,后寫最樂。 師:除了順序原因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12:一般說先苦后甜,先寫苦,再寫樂,符合人們的思維規律。 生13:這種“最苦”,一般的人不容易體會,放在前面寫引入注意些。 師:俗話說,快樂易寫,痛苦難描,所以作者將“最苦”先寫,重點寫。那文章到底哪些地方寫“最苦”,哪些地方寫“最樂”呢?

      生14:第l、2段寫最苦,第3段寫最樂。

      師:第4、5兩段是在寫什么呢?(生概括不上來。)請同學們一起將這兩段文字再默讀一遍吧! 生15:進一步論述人應該勇于承擔責任,不能逃避責任。

      師:這與課題有關系嗎?

      生16:這是對文章中心論點的深化,道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 二、文本解讀觸心靈

      師:通過大家對文題的審讀,我們基本了解了課文內容,但是這不算讀懂了課文。真正讀懂課文還得走進作者的思想,走進作者的情感,從文中讀出自己的影子來。怎么讀出自己的影子來呢?比如老師讀“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這句話,就想到我今天上這節課,這么多老師來聽課,給了我壓力,我就有了一種責任。要是我推掉這節課,身體可能會輕松些,但是我就會擔心其他老師們會怎樣評價我,也許就有人。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4

      教師寄語: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

      學習目標:

      1、掌握重點字詞,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論證方法

      3、理解并體會語言流暢凝練的語言風格

      4、從小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和正確的苦樂觀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所認為的人生中最苦與最樂的事。

      二、明確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大抵()契()悲天mǐn()人

      2、解釋下列詞語

      如釋重負:

      悲天憫人:

      任重而道遠:

      3、梁啟超,代資產階級者者、者。字,號別號。1895年赴北京參加會試,隨康有為發起"",著有《》

      4、請把下列語句和出處連接起來

      古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

      俗語無入而自得

      孔子任重而道遠

      孟子如釋重負

      曾子君子有終身之憂

      5、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意,并依此給課文劃分段落

      是最苦,是最樂,人生應,而不應。

      四、精讀課文,討論研究

      1、作者把苦樂與責任聯系起來,提出了自己的苦樂觀。他是怎樣論述苦樂與責任之間的聯系的?結論是什么?

      2、找出文中的設問句,說說作者提出了哪些問題,他又是怎樣回答的。

      3、朗讀第①②段,劃分每段層次,概括層意。

      4、找出文段中所運用的論證方法。

      五、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日子;一生應盡的責任沒有盡,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談談這句話給你的啟示。

      2、用課文中的話將句子補充完整,并談談句子的特點和作用。文中還有這樣的語句嗎?請找出來。

      ,到夜里頭便是過的苦痛的日子;,便死也帶著苦痛往墳墓里去。

      六、課堂

      1、學生自我

      我的收獲

      我的不足

      2、師生共同

      七、當堂訓練

      1、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②到了長城,責任自然壓在我的肩頭上,如何能逃躲。()

      2、指出下列句子的論證方法

      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

      3、文中"最苦"指,"最樂"指,中心論點是。

      4、讀罷,作為當代中學生,你認為自己目前應擔負的責任是什么?你準備怎樣去完成?

      5、結合課文,怎樣理解孔子的"無入而不自得"?

      6、請寫出二到三則有關"責任"的名言。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1. 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2. 學習本文講道理進行論證的方法。

      3. 品味、學習本文凝練輕靈流暢親切富含哲理的語言風格。

      二、 教學方法

      活動式教學法,運用“實話實說”的活動形式組織課堂學習。

      三、教學課時 2課時

      四、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學習 激趣解題

      1.老師提問:你覺得最快樂的事是什么?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2.有關作者梁啟超的知識,你了解多少?

      (二)、初讀課文 感知內容

      1.默讀課文兩遍,查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并在文中畫出表明作者觀點的句子 。

      2.師生交流討論。

      (三)、 研讀課文 品析交流

      1.老師事先把學生分成六個組,教師設計好關于課文1—3段的6個問題,并把它們分別寫在紙條上,各組派一個人抽簽選定問題。 2.學生品讀1—3段,思考討論問題的答案。

      3.設計的問題是:

      ①第一段開頭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你能仿照這種句式仿寫一兩句嗎?

      ②文中第三段說“人生 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你怎樣理解這句話?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嗎?為什么?

      ③文中第三段說“大抵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對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能舉個自己感受過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嗎?

      ④在這幾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一句?找出來,簡單賞析一下。

      ⑤課文寫最苦的內容寫了兩段,為什么寫最樂的內容只寫了一段?

      ⑥讀了這三段內容,你有什么疑問?提出兩三個來。

      4.各組選派一個人做“實話實說”活動的嘉賓,老師做節目主持人,其余學生做觀眾。開展實話實說活動。

      活動操作要領:教師(主持人)依題號順序提問,抽到本題的嘉賓先答。如果答案不完整或有不同意見,其他嘉賓和觀眾可以發言補充或爭鳴討論。教師做相機點撥,掌握控制好討論交流的話題走向。做到既避免冷場又不可任由對話偏離話題。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老師提問,全班學生思考: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有哪些論據?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②前三段寫的什么內容?

      2.集體討論問題①②

      (二)、研讀課文 品析交流

      1.教師組織分組、抽簽、定問題。

      2.學生根據抽到的問題,品讀課文相關內容。

      3.設計的問題是:

      ①前三段已經講清了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第四五段還有必要寫嗎?為什么?

      ②舉例說明“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這句話的道理所在。

      ③找出文中的設問句,說說它們有什么作用?

      ④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

      ⑤以“梁啟超,我想對你說……”作為開頭,寫一段300字的短文。

      ⑥背誦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3句以上。

      4.各組選派一個人做“實話實說”活動的嘉賓,老師做節目主持人,其余學生做觀眾。開展實話實說活動。

      5.操作要領同上。

      (三)、總結學習內容,布置作業。

    最苦與最樂教案 篇6

      知識目標

      1、在掌握有關議論文知識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文章流暢而又凝練的語言。

      能力目標

      1、領會作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2、學習課文在論述過程中展現中心論點的寫法。

      情感目標

      樹立對家庭、社會、國家、自己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對人生觀的思考,對責任的思考

      教學難點

      訓練嚴密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大人們告訴我:黃連最苦。現在,我告訴你們:出去旅游最樂。同學們,你們也來說說,什么最苦,什么最樂。(學生暢所欲言)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言,它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二、作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廣東新會人。早年求學于廣州學海堂。1889年中舉人。1891年至1894年從康有為受學于廣州萬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參加會試,隨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次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主張“變法”“育人才”“開學校”“變科舉”等。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中學總教習,宣傳民權平等學說和變法主張。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以六品銜辦京師大學堂、譯書局。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先后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堅持立憲保皇,介紹西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

    【最苦與最樂教案】相關文章:

    最苦與最樂教案08-28

    最苦與最樂 教案教學設計12-06

    最苦與最樂教案13篇09-01

    最苦與最樂教案(精選10篇)04-05

    精選最苦與最樂教案三篇07-17

    最苦與最樂教案八篇06-07

    最苦與最樂課文教案03-25

    《最苦與最樂》教案設計08-17

    《最苦與最樂》說課稿11-13

    《最苦與最樂》說課稿12-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A级免费看片 | 日韩.欧美.亚洲.另类.国产 | 天天看片影院国产 | 五月天手机福利视频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不卡 | 在线看r级电影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