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時間:2022-07-26 18:32: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1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1)知道酸和堿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2)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1)中和反應及其應用。(2)認識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學難點

      (1)中和反應的理解和應用。(2)酸堿性和酸堿度的區別。

      實驗儀器:試管.膠頭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實驗藥品:NaOH溶液.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鈣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試紙.紙巾.標準比色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前面我們學習了常見的三酸三堿,誰能正確書寫出它們的化學式。

      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獲取的信息思考回答問題

      你認為這些酸堿之間是否能夠發生反應。并寫出自己的猜測。

      讓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測結果。引導同學相互討論交流歸納板書所有猜測。

      板書: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學生書寫猜測結果,并相互討論。

      提問:通過什么現象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的確發生了?

      學生回憶思考回答。

      引導學生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無現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渾濁后者無現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無現象

      (以上各組反應都有熱量放出)

      問題:通過明顯的現象我們可以判斷反應已經發生,你對那些無明顯現象的怎么看?

      板書:無現象的可能1.發生反應

      2.反應了無明顯現象

      選派代表黑板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方案和簡單實驗流程。實驗結束后補充自己的實驗現象和結論。交流討論四組的實驗方案以及實驗的現象和結論并讓學生選擇最佳方案。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引導。(如果學生已經設計出用酚酞進行實驗,教師可重復演示。)

      演示實驗

      取小試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2滴酚酞(觀察顏色變化),向試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隨著稀硫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至溶液變成無色。說明氫氧化鈉已經發生了反應不存在了。

      板書: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動手實驗,記錄現象

      實驗后討論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討論如何用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設計實驗方案簡單書寫自己的實驗流程。

      根據自己的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并記錄現象分析結果。討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

      學生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的方程式書寫猜測中的所有方程式。

      觀察生成物在構成上的共同點:都是鹽。

      觀察反應的共同點:都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揭示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其實所有的酸和堿之間都能發生中和反應。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我們要借助無色酚酞觀察反應是否發生,而有些酸和堿反應是有明顯現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堿指示劑了。

      課件展示:演示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變化。

      H++ OH-=H2O

      在實驗完成后能將酸溶液或堿溶液直接倒進下水道嗎?應該如何處理呢?

      積極思考,利用所學的新知回答問題

      展示有關中和反應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系列圖片

      工業:如硫酸廠的廢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實驗室的廢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后排放

      農業:如經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產生的.堿,從而去除皮蛋的澀味

      如用含氫氧化鋁的胃藥治療胃酸過多,你會寫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學生練習: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蟲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蟻酸而感到不適,可涂堿性物質(如稀氨水)來緩解痛癢。

      提問:能涂氫氧化鈉溶液嗎?

      觀看圖片并不斷思索,尋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課堂小結:1.中和反應的定義和實質

      2.判斷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反應的實驗探究方法

      3.中和反應的應用

      作業布置:教材習題

      教學反思:聯系先前學習過的酸、堿都能與指示劑反應,使指示劑變色的知識,暗示、鼓勵學生想辦法證明NaOH和HCl這個反應的確發生了。最后讓學生完成該實驗設計,通過活動與探究讓學生歸納出該反應的現象和特點,能把學生的探究活動與“雙基”緊密結合,既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課程目標,又兼顧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較好的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在交流討論中獲得知識,同時體驗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的總結,由學生自我評價本節課的收獲,包括知識和方法情感上的收獲。一方面教師把一節課的知識小結交給了學生,同時亦鼓勵了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評與互評。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領會中和反應的實質,能夠從酸堿角度說明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驗證酸堿之間的反應,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化學實驗,增強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原理。

      【難點】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實驗】演示“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環節二:新課講授

      1.中和反應

      酸堿之間會不會發生化學反應?

      【教師實驗】將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沒有明顯實驗現象。

      【教師引導】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溶液混合之后,視覺上沒有變化,無法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需要通過明顯的.實驗現象來證明發生了實驗。

      【提出問題】怎樣利用實驗桌上現有的鎂條、石蕊試液、酚酞試液來設計實驗呢?如何才能看到明顯的實驗現象來證明酸和堿發生了反應呢?

      【學生回答】

      ①鎂條與鹽酸反應劇烈,若加入堿后反應程度減緩,則證明發生了反應。

      ②在堿中加入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變為無色,則證明發生了反應。

      ③在堿中加入石蕊試液,溶液變藍,再向其中加入酸,若溶液變回紫色,則證明發生了反應。

      (學生分組根據自己設計的實驗來完成實驗,觀察現象總結結論。)

      【教師引導】請小組代表來描述實驗現象以及得到的結論。

      【學生回答】

      小組①:鎂條放入鹽酸中有大量氣泡生成,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氣泡產生的速度減慢,證明氫氧化鈉和鹽酸發生了反應。

      小組②: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氫氧化鈉溶液變紅,再向其中加入鹽酸,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使溶液不再呈堿性。

      小組③: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氫氧化鈉溶液變藍,再向其中加入鹽酸,溶液由藍色變回紫色,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

      【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實驗現象均證明了酸和堿之間可以發生反應。那么從微觀的角度如何來解釋呢?

      【播放視頻】播放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微觀動態視頻。

      【提出問題】觀察三個化學方程式,發現了什么共同點?

      【學生回答】都是酸和堿生成一個化合物和水。

      【教師講授】氯化鈉、氯化鈣、硫酸鈉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化合物叫做鹽。鹽在水溶液中能解離出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2.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提出問題】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能否舉出幾個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案例?

      【學生回答】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其酸性。

      ②在印染廠的堿性廢水中加入硫酸進行中和。

      ③人被蚊蟲叮咬后,蚊蟲在皮膚內分泌出蟻酸,涂上堿性物質可以減輕痛癢。

      ④用“胃舒平”可以緩解胃酸分泌過多造成的胃部不適或消化不良。

      環節三:鞏固提高

      解釋課堂開始前的“紅酒變白酒,白酒變紅酒”的魔術實驗原理。

      解析:“紅酒”為加了酚酞試液的堿,向其中加入“神奇液體”酸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導致“紅酒”的紅色褪去,變成了“白酒”。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布置作業:預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了解pH試紙的用途。

      四、板書設計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并掌握測定溶液酸堿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質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設計實驗比較不同濃度同種酸和同種堿的酸堿性強弱程度,體會到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2.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物質pH的測定,掌握測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測定溶液酸堿度—pH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

      在坐標系中表示酸堿度的變化情況

      四、教學準備

      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酚酞試液、不同濃度的兩瓶硫酸溶液、不同濃度的兩瓶氫氧化鈉溶液、橙汁、白醋、潔廁靈、洗潔精、洗發水、護發素、石灰水、自來水、pH試紙。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1、提出問題:洗發時,用過洗發劑后再用護發劑,這樣對頭發有保護作用。你能解釋這是為什么嗎?

      學生閱讀教材,了解pH在生產、生活及生命活動中的意義,聆聽老師講解。

      根據實驗測得的洗發水和護發素的pH,思考、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

      從教材、實驗中獲取信息,并能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體會到化學于生活。

      2、提出問題:分別往pH=13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鹽酸,試著畫出pH隨著鹽酸加入量的關系圖。

      老師巡視并指導學生畫圖。

      學生畫出之后,標出A、B、C三點,引導學生分析A、B、C三點所示溶液中溶質的成分。

      3、追問:稀釋酸溶液或者堿溶液,pH與加水量的`關系圖是怎樣的?

      學生合作畫出圖像,然后分析A、B、C中溶質成分。

      A點溶質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B點溶質只有氯化鈉,C點溶質有氯化氫和氯化鈉。

      學生畫出稀釋酸堿溶液的圖像。

      將化學知識與數學知識結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1.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pH。

      pH<7為“酸性” ph="/">7 為“堿性”。

      2.測定pH的方法

      3.改變溶液酸堿度的方法:加水或加酸、堿溶液

      4.酸堿度在生產、生活及生命活動中的意義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4

      教學目標

      1.熟記pH和溶液酸堿度、酸堿性的關系;

      2.會使用pH試紙測溶液的pH;

      3.了解溶液的酸堿度在實際中有重要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區分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溶液的酸堿度的表示法——pH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1-6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溶液的酸堿度。指示劑只能檢測溶液的酸堿性,而不能檢測溶液的酸堿度。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的范圍通常在0~14之間。

      2.酸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當pH<7時,ph越小,酸性越強;當ph>7時,pH越大,堿性越強。

      【跟蹤練習】

      1.以小組為單位,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賽,看誰能很快記住酸堿度與pH之間的關系。

      2.某溶液的pH=3,則該溶液呈酸性。蘋果汁的pH在2.9-3.3,在蘋果汁中滴入石蕊試液,顯示的顏色是紅色。

      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強的是(D)

      A.pH=14 B.pH=7 C.pH=1 D.pH=0

      4.將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氯化鈉分別溶于水后,再滴入紫色石蕊試液。

      (1)氧化鈣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藍色。

      (2)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紅色。

      (3)氯化鈉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顯紫色。

      學習指導二: 使用pH試紙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2-63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只能精確到個位。

      2.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度的方法?(簡記:一放、二滴、三色、四照、五讀)

      【小組討論】

      1.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伸入待測溶液中會帶來什么后果?

      2.測量溶液的酸堿度時,將pH試紙潤濕會帶來什么后果?用潤濕的pH試紙檢測酸溶液或堿溶液的`酸堿度時,pH會怎樣變化?(最好用圖表)

      3.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還是使用干燥的pH試紙?

      【教師點撥】

      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這些氣體不能使試紙顯示不同的顏色,只有這些氣體溶于水后,生成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才能使pH試紙變色,我們才能判斷該氣體是酸性或堿性氣體。所以用pH試紙檢驗酸性或堿性氣體時,pH試紙用蒸餾水潤濕再用。

      【跟蹤練習】

      有一食品包裝說明書中注明防腐劑是苯甲酸,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強,下列對苯甲酸性質的推測中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濃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學習指導三:了解溶液的酸堿度有重要的意義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63-6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廚房清潔劑呈堿性,因為里面含有NaOH。廁所清潔劑呈酸性;草木灰溶液呈堿性,溶質的化學式K2CO3。

      2.正常雨水的pH約為5.6,酸雨的pH<5.6。

      3.相互之間說一說溶液的酸堿度的重要意義。

      【跟蹤練習】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對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的酸堿度進行了測定,他們對每種待測液都做了三次測定,然后取平均值,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小偶然誤差。

      分析測定結果,發現各類洗發液的pH差別較大,約在7-9之間,護發素的pH均略小于7。同學們聯想到洗發、護發的程序,決定探究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的影響。

      提出問題:溶液的酸堿度對頭發有什么影響?

      設計實驗(1)收集某人的5束頭發,分別放入不同pH溶液的燒杯中,靜置約30分鐘。(2)將各束頭發取出,用紙巾吸干液體后觀察并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結論:堿性溶液會損傷頭發,中性、酸性溶液對頭發的影響不明顯。

      分析交流:洗發時使用洗發液和護發素的順序是先用洗發液后用護發素,原因是降低堿性洗發液對頭發的傷害。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相關文章: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案03-12

    《酸和堿中和反應》說課稿12-22

    酸與堿的教案11-07

    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初中化學教案08-30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8-26

    常見的酸和堿說課稿11-03

    酸與堿的教案優秀11-07

    常見的酸和堿教學反思10-17

    常見酸和堿教學反思11-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自在线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 | 在线观看网站深夜网址 | 一区二区性爱视频大全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