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

    時間:2022-03-31 15:41: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

    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3、知道節(jié)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jié)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交流經驗。提問: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jié)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講述屈原的故事。教師借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fā)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觀看有關端午節(jié)慶祝活動的錄像,了解節(jié)日的民間慶祝活動。

      6、品嘗粽子。

      幼兒邊品嘗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關端午節(jié)的風俗見《教師資料手冊·科學社會》分冊)

      教學反思:

      教師要做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的了解傳統(tǒng)文化。

    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端午節(jié)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再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班里的劉彩萍從家里帶來了粽子,其他孩子圍著她轉,只聽見她說:“這是我媽媽自己包的粽子,不是買的,很好吃的。另一個說:“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又因為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做龍舟、賽龍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

      2、了解端午節(jié)有掛艾草以驅毒避蟲的習俗,有賽龍舟的習俗,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如:有關屈原的傳說等。

      3、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

      4、參與端午節(jié)活動,萌發(fā)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jié)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民俗民風。

      2.自制自玩龍舟。

      活動準備

      粽子,做龍舟的材料,賽龍舟的錄像或圖片。

      活動過程

      講講來歷:包粽子、看圖片、采艾草、制作、玩劃、學讀《過端午》(延伸)

      -------─→-------------─→?─→?─→?畫畫

      故事兒歌、生活、龍舟、龍舟、賽龍舟

      A、師讀兒歌、講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

      (1)師讀:五月五,過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老師講屈原的故事。

      (2)介紹端午節(jié)兩項主要慶祝活動:包粽子、劃龍舟。

      B、包粽子、看圖片

      (1)向幼兒介紹包粽子的材料,(粽葉,糯米,線)。示范包法,幼兒用紙片折“粽子”。

      (2)幼兒看圖片,引導幼兒體會粽子的獨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4)吃粽子時,我們習慣蘸蜂蜜糖,或者白糖,這樣吃起來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師出示艾草,讓小朋友們觀看。在我們農村地區(qū),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2)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D、制作龍舟

      (1)讓幼兒欣賞龍舟大賽的錄像和圖片,激起幼兒自制自玩的興趣。

      (2)制作龍舟。

      將布圍在用兩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貼上各種彩色紙條。

      畫一個龍頭,制作龍的頭飾。

      E、劃龍舟

      組織幼兒進行“龍舟大賽”。船頭的幼兒頭帶龍的頭飾,其余兒童排成一隊坐在龍舟里,按鑼鼓節(jié)拍作劃船動作。也可兩舟之間開展競賽,哪隊動作整齊哪隊為勝。

      F、延伸

      通過學念《過端午》,畫畫《賽龍舟》來增強過端午節(jié)的感受。最后,請小朋友們表演朗讀端午節(jié)的兒歌。:五月五,過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節(jié)社會課,我把這一節(jié)課的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萌發(fā)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引導幼兒通過學習以多種表現(xiàn)形式創(chuàng)造端午節(jié)氣氛。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也有一定的條理,首先我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幼兒的兒歌作為課題切入點,一開始就給幼兒創(chuàng)造美好的情境。在課堂中我設計了以多種形式表現(xiàn)端午節(jié)來開闊幼兒眼界,增加幼兒的學習熱情,比如,包粽子,做龍舟,劃龍舟等。

      2.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龍舟”的環(huán)節(jié)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動內容設計不全面,幼兒感受的過程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示范不夠;另外,幼兒視覺感受的第一資料.圖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點。這首兒歌簡潔押韻,瑯瑯上口,深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津津樂道的是吃粽子,賽龍舟,以及門上插起來的艾草。但是對端午節(jié)的來歷,對屈原這樣一個歷史人物并不感興趣。意識到孩子們的不足,我要給幼兒講述屈原愛國的故事,還要通過音像資料,圖片,加深孩子們對屈原的認識。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認知以及知識上的儲備,為孩子們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學計劃,促建孩子的發(fā)展。

    【中班社會端午節(jié)教案】相關文章:

    社會活動中班教案03-15

    中班小幫手社會教案03-30

    中班社會給蔬菜歸類教案03-30

    中班社會家鄉(xiāng)的龍舟教案03-30

    中班社會包粽子教案反思03-30

    中班社會跳方格教案反思03-30

    中班社會敬老同樂日教案03-30

    中班社會送寶寶教案反思03-30

    中班社會教案《打電話》03-29

    中班社會教案15篇03-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国产二区三区 | 日韩国际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色 | 综合高清亚洲国产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