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

    時間:2022-02-21 13:32:48 教案 我要投稿

    桂林山水教案匯總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匯總8篇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布置大家課前收集、閱讀了有關描寫祖國自然景觀的文章,想一想:哪處景色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出來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播放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出示掛圖,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3.導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問:“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自讀交流,感悟語言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后,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2.組織交流,各自談體會。

      3.結合學生的感受,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1)觀察圖畫、投影或錄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體課件,先后配樂展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問: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呢?(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的靜、清、綠。(3)齊讀課文,提問:漓江的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點呢?(1)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同時配樂教師范讀;或用多媒體課件,先后播放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樂朗讀課文。(2)自由練習朗讀,然后組織朗讀比賽,結合賽前提建議、賽后評議,教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3)指名配樂朗讀。

      5.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師由“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導讀課文。或者多媒體課件展示游客乘竹筏暢游桂林山水的動畫,同時出現文字。(1)引導學生質疑。(2)引導朗讀、感悟、解疑。重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3)再讀第四自然段,引導讀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質疑,拓展延伸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來。

      2.分小組交流,然后小組代表匯報小組內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3.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利用集體交流,即時解決;二是存疑,第二課時相機解決;三是引導學生閱讀有關課外書籍(如為什么桂林的山會如此奇特)。

      4.布置作業:(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在書上畫下來,抄在本子上;(2)閱讀有關描寫“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摘抄下來;(3)閱讀其他有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整體導入

      1.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也走進這連綿不斷的畫卷,暢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選擇,品讀課文

      1、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反復誦讀,邊讀邊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2、教師組織集體讀議交流,結合學生的朗讀,相機品賞,抓住重點指導品讀二、三兩個自然段。

      品讀第二自然段。(1)朗讀這段的第二句話,然后根據學生收集的資料,引進其他有關描寫漓江的片斷。(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以下三點: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靜”;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綠的純凈可愛。(3)出示掛圖,放映投影片或錄像,以“漓江真美啊!”作為總起句,引導學生發揮想象說段寫段。(4)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怎么背下來,然后指導背誦。

      品讀第三自然段。(1)朗讀課文的第二句話,然后引進有關描寫桂林的山的資料。(2)比較閱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想象的豐富,用詞之精妙。(3)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并選一座山峰,發揮想象說話。(4)比較二、三兩段,找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感悟比較襯托的寫法并注意分號的用法,然后指導背誦第三自然段。

      三、朗讀全文,整體背誦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怎樣描寫桂林山水的。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贊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兩段分別描寫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靜、清、綠的特點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最后將桂林的山水聯系起來,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畫。)

      2.練習背誦。

      3.提示線索,全班背誦課文。

      四、轉換角色,運用語言

      1.同學們,桂林山水如此美麗,大家都很喜歡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贊美桂林山水。

      喜愛書法的同學可以把贊美的話寫在書里的插圖上,也就是題詞,別忘了簽名;喜歡說說的同學可以選擇圖上象鼻山這一景點,練練怎么做導游;喜歡創造的同學可以給桂林設計旅游廣告詞。

      2.組織交流,選派代表匯報,師生共同評點。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預設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優美風景,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培養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學會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會讀“啊”的變音,理解峰巒雄偉、奇峰羅列等詞語的意思。

      【學習過程】

      一、欣賞音樂、圖片,揭示課題

      1、學生欣賞音樂《我想去桂林》,試問:那位歌手為什么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們去過桂林嗎?看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嗎?老師這里有桂林山水的圖片,想不想看呀?

      2、學生欣賞配樂圖片,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美感。

      師:美嗎?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或幾句話來贊美一下這幾幅圖或其中一幅圖嗎?

      3、揭題,板書課題:

      過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們的腦子里就出現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話中的故事那樣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來,文學家以膾炙人口的詩句吟詠它,繪畫家以使人迷戀的丹青描繪它,攝影師以令人神往的鏡頭記錄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和作者一道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好嗎?

      (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找出作者游覽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饋:

      ⑴ 檢查生字、新詞。

      ⑵ 指名分段讀課文。

      (再思考作者游覽桂林后感受)

      ⑶ 交流反饋:

      (課件出示最后一段內容)

      三、欣賞圖片,感悟文本

      1、自讀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 思考: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再次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繪桂林山水的特點的。找出相關句子,喜歡的可以多讀幾遍。

      ⑵ 反饋:

      (板書:奇、秀、險;靜、清、綠)

      2、圖文結合,欣賞文本之美:

      ⑴ 思考:桂林山水真有這樣的特點嗎?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你能從這些圖中感受到嗎?感受到哪些特點?

      (結合課件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⑵ 反饋: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羅列、開態萬千,想像:還會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現在哪里?理解:翠綠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為什么說桂林的山“真險”,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⑶ 練習:

      給圖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讀)。

      3、寫法揣摩,仿寫練習:

      ⑴ 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問:這里,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作者在描繪桂林山的特點時,寫法上你們有沒有新的發現?)

      (把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險等與眾不同的特點)

      ⑵ 仿寫:

      這種寫法好嗎?你們也游過不少地方吧?你們能用這樣的方法寫一段話嗎?

      四、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背誦第3段。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一、審題聽讀,初步把握整體

      揭示課題后,稍作討論,讓學生審題得知:本文要描寫“山”景、“水”景,而此“山”此“水”位于“桂林”;緊接著便可以情境化語言“帶領”學生閉目靜聽課文錄音,借此“游賞”桂林山水,聽讀“游賞”完畢,讓學生稍作回味后,教者歸納:

      ①跟隨導游——課文錄音,我們觀賞了桂林山水的秀姿美態,由衷產生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②導游——課文先總括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此引起我們的游賞興致;接著分別讓我們“看”了瑰麗的漓江水和秀美的桂林山;從而使我們具體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最后將山水相融,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山水畫卷。

      這便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了課文內容和段落結構。

      二、看圖自讀,具體探索內容

      首先出示掛圖(或揭示課本中的彩圖)。

      然后讓學生按下列要求(出示思考題)邊看圖邊讀文:

      ①仔細看圖,觀察發現桂林山水的特點;

      ②圖文對照,找出文中與畫面直接對應的語句;

      ③仔細讀文,找出文中概括漓江水、桂林山特點的字詞以及具體描繪這些特點的語句;

      ④賞圖品文,體味這些語句在反映桂林山水特點上的精妙貼切。

      這樣圖文對照,看圖幫助了讀文,讀文引導了看圖,促進了觀察力與理解力的相輔相成、同步發展,而一些富有表達力的重點字、記號、句等“雙基”因素也在學生自品和教者點撥中得到落實。

      三、擇要引讀,深入理解重點

      此前,學生已“理智”地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特點,這里專將直接描寫這些特點的語句提取,引讀欣賞,強化重點:

      引:(身臨其境般讀第一節后)啊,果然名不虛傳!看,漓江的水真靜啊——

      齊:靜得……

      引:漓江的水真清啊——

      齊:清得……

      引:漓江的水真綠啊——

      齊:綠得……

      引:(讀完該節末句)再看,桂林的山水真奇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秀啊——

      齊:(略)

      引:桂林的山真險啊——

      齊:(略)

      至此,教者再以導游身份深情贊美地誦讀末節。

      以上引讀過程還可以由男生引讀、女生齊讀和女生引讀、男生齊讀的方式重復進行。

      四、辨析分讀,直觀發現寫法

      首先略作啟發,讓學生把第二、第三節都分為兩層。

      接著指名兩學生(或指兩組、或分男女)對每節都各讀一層,有意識地顯示出漓江水與大海、西湖的對比關系以及桂林山與泰山、香山的對比關系。

      然后讓學生從分組朗讀中直觀發現這一對比手法對桂林山水美景的襯托作用,體現了“甲”字。

      最后仍以對應分讀方式,將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揭示出來,體會它們的形象性、生動性,從而理解“畫卷”的深刻含義。

      五、回味賞讀,全面升華情感

      在以上內容、結構、語言特色都已分析就緒的基礎上,根據已形成的整體板書指點學生全面回顧課文,然后身臨其境,以真切的情感進行欣賞性的朗讀,寄贊美之情、愛戀之心于每詞每句之中。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波瀾壯闊”“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圖和反復朗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難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傳視頻,請學生認真觀賞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寫這樣美景的?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結合注釋、工具書自行閱讀全文,并劃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3、帶著生字詞齊讀課文,說一說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三)細讀課文,深入領悟

      1、文章描寫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樣的,請用文中的一句原話來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為什么說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寫的?

      3、請同學朗讀第2段,并說一說水有何特點?是如何描寫的?這樣寫有怎樣的效果?

      4、前后桌4人為一小組,思考桂林山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并說一說語言表達的妙處。

      5、學生代表發言,教師小結。游玩在這樣美麗的山水中,真讓人 。

      (四)研讀課文,拓展延伸

      1、分小組朗讀全文,注意體會情感

      2、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樹立“教是為了學”的觀念。再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目標 :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種獨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象。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 新課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入手”學課文。

      揭示操作步驟: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

      (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關鍵詞理解句意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總寫桂林山水“甲天下”,接著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點,最后總結總體感受。

      三.熟讀課文

      1.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內容引入新課

      學生自由談上節課的收獲

      二.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1.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文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點:靜、清、綠。

      (3)運用多種方式,讀出感情。

      2.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自學第三節

      思考: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并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習重點句,領會意思和作用。

      1.生讀第四節找出重點句,聯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開朗讀比賽,再次領略意境,領會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課前組織教學:你到過哪些地方旅游過呢?

      一、欣賞錄象,導入新課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出示課件。

      (桂林山水風光錄象)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齊讀:

      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容?

      (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

      ⑴ 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⑵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里?

      2、根據學生的發現,隨機學習:

      ⑴ 桂林水的特點:靜、清、綠。

      ⑵ 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⑶ 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① 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贊美漓江水得思想感情。

      指導朗讀:你認為該怎么讀?試讀,指名讀,齊讀。

      感情朗讀課文第2句話。

      ② 填空練習,體會寫法:

      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得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 )。

      先填空,再體會所填內容,哪些寫法值得我們學習?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漓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

      引讀整句話。

      ③ 課堂練習,照第2句樣子說句子:

      公園里的花香( )。

      校園里干凈( )。

      樹林里的空氣清新( )。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

      (配上音樂畫面)

      4、總結:

      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

      (每人發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學生自主學習。

      2、交流討論:

      你有什么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⑴ 寫作方法上:

      (比較簡單,學生大多能發現)

      泰山 桂 奇

      林 秀

      香山 山 險

      ⑵ 理解詞意:

      (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如:奇峰羅列

      拔地而起各不相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栽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4、配樂有感情齊讀第3自然段。

      5、總結。質疑問難,開拓思維。

      6、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

      四、 作業

      1、作業本⑴第4題。

      2、根據板書試背2~3自然段。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大 海 靜……

      水 清……

      西 湖 綠……

      (美)

      泰 山 奇……

      山 秀……

      香 山 險……

    桂林山水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樹多)。

      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 (桂樹多)桂林位于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讀課文,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2.理解詞語: “波瀾壯闊”

      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3、 出示:真靜啊 真清啊 真綠啊真奇啊 真秀啊 真險啊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小結邊板書)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文章的重點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這部分,、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別有哪些特點?

      過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2、品讀漓江的水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漓江的水的靜、清、綠的? (指名一人讀)

      (1)、找依據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2)、找依據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說話訓練:

      假設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現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觀察,這個“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寶貝有關系。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塊寶玉一樣,綠得晶瑩、綠得圓潤。誰能讀出這種美?

      (4)、把三個特點連起來讀,感受排比句的特點。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小結: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6)集體有感情朗讀第二段。練習背誦。

      3、自讀桂林的山,練習背誦。

      剛才,我們了解了桂林的水,接下來讓我們再來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它的“奇”“秀”“險”的。(課件)快速瀏覽這段話,和第二段比較一下,看看你發現了什么?結構基本相同,簡直像第二段的孿生姐妹。那這一段用不用集體學了?那就請同學們自己朗讀第三段,一邊朗讀一邊品味,看看能不能用你生動的朗讀把山的特點表現出來?

      四、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桂林,欣賞這迷人的風光(配樂播放一組桂林山水圖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過渡:百聞不如一見,作者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出由衷的贊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

      這哪里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一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自肺腑地由衷贊嘆——(齊讀)

      2、 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這一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

      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

      小結:這是一種修辭方法,就叫“引用”。(板書:引用)可是自己寫文章,為什么要引用別人的話啊?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3、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

      課文中還能發現這樣的例子嗎?( “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

      課文并沒有說“王正功說,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說“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樣說嗎?

      作者、讀者、游客、詩人、中國人、外國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4、課文小結:

      古語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夠走進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五、課外拓展,加深感悟

      這美妙的仙境讓我們如癡如醉,難怪歷來的文人墨客都愿不吝筆墨地大加贊賞,我們來聽聽著名詩人賀敬之是怎樣稱贊桂林山水吧!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欣賞了如此迷人的桂林山水后,我們不由得為它的美景所折服。用“人面桃花相映紅,樹陰照水愛晴柔。楓葉紅于二月花,紅妝素裹更妖嬈。”來形容桂林山水是再合適不過了。難怪乎,古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感情朗讀,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方式寫話。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第一句話是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第一)

      本課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下面我們就來觀賞桂林的山是什么樣的山,水是什么樣的水。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學生單獨讀課文,并請同學回答:這一段講了什么?(漓江的水)(板書)(老師讓該同學自我評價,讀得好不好?)

      2、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言(一邊觀賞影片,一邊進行。)

      (1)作者一開始就直接寫漓江的水嗎?(沒有),先寫什么?(大海西湖)為什么這樣寫?(對比)(板書)相比較:結果是什么?(還是漓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贊嘆的口氣,后半句用驚奇、驚訝的語氣)

      (2)漓江的水這么迷人,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特點)

      a:靜(板書)靜到什么程度?(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b:清(板書)清的怎么樣?(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c:綠(板書)綠成什么樣子了?(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出示卡片,討論:什么是翡翠?無瑕又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什么句?(玉石;沒有斑點;比喻句)

      (3):真靜啊……都用了三個真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真清啊……(熱愛、贊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組什么句式?(排比句)

      真綠啊……強調漓江水的特點,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贊嘆的感情來。(讓學生輕聲讀、找感覺)(板書:對比、排比、比喻;熱愛、贊美)

      (4):指導背誦(圖畫法、串連法)

      (5):小結:這樣的水只有漓江有:看!作者觀察的多么仔細呀!表達的多么生動具體呀,同學們不妨也學學他的這種表達方法,相信會收獲不少。

      (二):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桂林的山

      1: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寫桂林的山。

      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可適當動筆操作畫出直觀圖)

      2:指導朗讀(驚奇的語氣)

      3:指導背誦。

      三、總結

      多美的山呀!奇、秀、險,再加上又靜又清又綠的水環繞其中,中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整整83公里,一路如此,蕩舟其中,就像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除了桂林,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像長城、故宮等等;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要想建設祖國,為中華民族爭光,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

      這樣靜、清、綠的水,繞著這樣奇、秀、險的山,讓人領悟的是桂林擋不住的誘惑。同學們,讓我們懷著無限的向往齊讀《桂林山水》。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2、3題。

    【桂林山水教案匯總8篇】相關文章:

    【精華】桂林山水 教案4篇02-14

    【實用】桂林山水 教案三篇02-13

    【必備】桂林山水教案四篇02-12

    【推薦】桂林山水 教案三篇02-12

    精選桂林山水 教案8篇02-12

    桂林山水 教案范文八篇02-09

    【精華】桂林山水教案三篇02-08

    桂林山水教案范文5篇02-06

    桂林山水 教案合集7篇02-05

    【精選】桂林山水 教案四篇02-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日本免费爽视频 | 久久综合视频97 | 亚洲精品大全寸在线看片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