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時間:2025-06-13 16:51:06 晶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蘇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模板(通用1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模板(通用17篇)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65、66頁。

      教材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對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認識。本節(jié)課教材首先呈現(xiàn)三個學生身邊的生活物品——數(shù)學書、黑板、三角板,用紅線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讓學生直觀認識直角;通過“比一比,認一認”、“折一折,畫一畫”等多種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直角銳角鈍角的特點,加強對這三種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例,經(jīng)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直角的過程,直觀認識直角,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會借助三角板辨認直角、銳角、鈍角。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直角、銳角和鈍角,會借助三角板判斷三種角。

      教學難點:

      掌握直角、銳角和鈍角的畫法。

      教學準備:

      課件、三角板、卡紙、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圖形王國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呀?

      生:角。

      師:你都知道哪些關(guān)于角的知識呢?

      生1: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guān),與角的張口的大小有關(guān),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畫角方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邊。

      師:看來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課件出示圖片。

      師: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你能找出它們里面藏著的角嗎?(學生觀察并指認。)

      課件演示從圖中抽離出直角。

      (讓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物品上描出直角的過程。)

      教師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認識直角

      (1)認識直角符號。

      (2)肢體語言表示直角。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樣子嗎?你能用身體做出直角嗎?請學生上臺展示。

      2、判斷直角

      方法一:直觀判斷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認。

      (設(shè)計意圖:教師重點示范方法,通過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這是對直接觀察的一種驗證,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嚴密性與準確性。)

      3、找一找直角。

      師:我們的教室哪里還有直角?說一說。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測量,得出結(jié)論:所有的直角一樣大。)

      4、用活動角擺直角。

      5、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6、感受三種角的大小關(guān)系。

      師:如果將這三種角按大小排隊,怎么排?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可以從大到小排列,也可以從小到大排列,最后集體交流。)

      三、游戲延伸

      游戲要求:說出老師用活動角變出的角的名字。

      (1)判斷銳角。

      教師用活動角做出銳角,并逐漸變大,但仍然是銳角。

      得出:銳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判斷直角。

      變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這么大。

      (3)判斷鈍角。

      教師操作,得出結(jié)論:鈍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動手操作。

      1、用紙折出三種角。

      2、畫三種角。

      (教師示范,學生獨立完成,巡視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

      五、總結(jié)思考。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

      課本第66頁第1、2題。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2

      教材分析:

      “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表內(nèi)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內(nèi)容的安排上,注重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內(nèi)容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強對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認識。

      學情分析:

      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以表內(nèi)除法知識作為基礎(chǔ)來進行學習的,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jīng)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shù)學思考過程。

      教學目標:

      1、通過設(shè)計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shù)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guān)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今天的草莓特別新鮮,我買了一些準備分給大家。你認為怎樣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1、6個草莓,每人分2個,可以分給幾人?誰來分一分?

      2、怎樣列算式?

      3、如果不是6個草莓,而是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誰來分一分?怎樣列式?

      4、7個草莓,每人分2個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給3人,這余下的1個又不夠再分給一人,剩下的這個數(shù)在數(shù)學上就叫余數(shù),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數(shù)。

      5、帶有余數(shù),我們就叫它有余數(shù)的除法。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就是《有余數(shù)的除法》。

      三、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如果每人分4個草莓,8個草莓,9個草莓?10個草莓?11個草莓?12個草莓?分別可以分給幾人?你們會分嗎?有沒有信心?好,現(xiàn)在咱們就拿起手中的學具代替草莓分一分。

      2、生動手分。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講評。

      4、你能將下面5個算式分類嗎?

      8÷4=2(人)

      9÷4=2(人)……1(個)

      10÷4=2(人)……2(個)

      12÷4=3(人)

      11÷4=2(人)……3(個)

      5、觀察每道題的余數(shù)和除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四、精講點撥

      (約8分鐘)

      1、為了分清余數(shù)和商,我們要在余數(shù)和商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shù)除法。

      2、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五、測評總結(jié)(約12分鐘)

      1、達標練習

      (1)完成課后“做一做”。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練習十四第1題。

      (3)()÷6=5……()

      2、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3、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四第2題。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8~39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角”“邊”“頂點”“直角”的認識,熟悉比較角的大小。力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方法實現(xiàn)大小的比較。

      2、新課的導入。在比較中提示一種角比直角大,還有一種角比直角小,從而揭示出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力求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導思想。在運用板書畫一畫,學生讀一讀的方法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認識、理解。

      3、實踐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的形成過程,從判斷推理、尋找發(fā)現(xiàn)、到小組合作的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的實踐練習,在充分展示學生個體的優(yōu)勢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在合作的'過程中考察學生任務(wù)、時間的合理統(tǒng)籌。

      4、整個過程體現(xiàn)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究的樂趣。充分體現(xiàn)生活數(shù)學、快樂數(shù)學。

      教學重點:

      1、認識銳角和鈍角,并理解與直角的關(guān)系。

      2、在認識理解的基礎(chǔ)上,能夠動手折疊或正確的畫出銳角和鈍角。

      3、圍繞生活,通過比賽的方式,鞏固理解銳角和鈍角。

      教具準備:三角尺,紙張

      學具準備:學生三角尺,紙張

      教學過程:

      一、引導入課,復習舊知。

      1、復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回憶關(guān)于角的知識。

      出示角。根據(jù)圖例回答這是一個(角)

      角是怎么組成?請你在圖上填出“邊”“頂點”“邊”

      出示直角。這是一個什么?(直角)

      除了這些,你還知道了哪些知識?小組討論匯報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兩組:一組是移動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組是移動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組可請學生指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3、比較銳角和鈍角的大小(注意,此處不揭示出兩個角的概念,只當作兩個普通的角出現(xiàn))。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較。

      二、自主探究,導入新知的學習。

      1、出示上海楊浦大橋的情境圖,請大家認真觀察,在這幅圖中,你們能找出角嗎?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憶的方式,進一步的加深對新知的認識理解。并進行板書。

      ①一個是銳角,一個是鈍角。(板書“銳角”和“鈍角”)

      ②說一說銳角與直角的關(guān)系。(在銳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小”);在回憶鈍角與直角的關(guān)系。(在鈍角的下方板書“比直角大”)

      ③按照學過的方法請學生分別在“銳角”和“鈍角”字樣上方板演兩個直角。

      ④根據(jù)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筆在一個直角上畫出銳角,在另一個直角上畫出鈍角。以加深對銳角和鈍角的理解。

      ⑤讀一讀,加深記憶。并在練習本上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教師巡視。

      ⑥搶答。教師根據(jù)銳角和鈍角概念的不同說法進行提問。活躍課堂氣氛。

      例:A、銳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三、鞏固實踐階段,將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相聯(lián)系,實行小組活動教學,在合作中完成。

      1、引導學生動手操作。

      (1)請大家用事先準備好的紙片折出一個直角。

      (2)請在大家再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3)請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出一個銳角、一個鈍角和一個直角。

      2、自由活動:找一找!

      老師帶我你們?nèi)バ『}數(shù)募摇G?小海龜?shù)募叶际怯晌覀儗W習過的圖形組成的,有銳角,鈍角,還有直角。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銳角?哪些角是鈍角?并說出原因。

      3、出示兩道判斷題:(課件板演比較的方法)

      A、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銳角?B、下面圖形中哪些角是鈍角?

      4、寫有“最”的方形寶盒。

      出示兩部分的內(nèi)容。(課件板演)

      A、用角描述圖形。如:紅領(lǐng)巾是有2個()和1個()組成的。

      B、用同樣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個直角組成的。(小組自由發(fā)言,限制發(fā)言的時間為1分鐘)

      5、小組合作完成三部分內(nèi)容,限制時間。關(guān)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任務(wù)、時間的合理統(tǒng)籌。

      A、拼一拼。把小組內(nèi)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銳角和大小不等的鈍角。

      B、畫一畫。以固定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和鈍角,

      C、折一折。用紙張折出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

      四、總結(jié),深化階段。

      ①小組內(nèi)講解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角是鈍角?

      ②體會,在我們做早操時,經(jīng)常有兩臂的運動,想一想,兩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時是銳角,什么程度時是鈍角,什么時候又是直角。

      五、課堂練習作業(yè)p39第1、2、3題,小組校對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zhuǎn)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zhuǎn),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應(yīng)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感知旋轉(zhuǎn)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zhuǎn)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么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說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xiàn)象我們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于旋轉(zhuǎn)。

      二、感受旋轉(zhuǎn)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zhuǎn)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么樣旋轉(zhuǎn)的。

      4、給旋轉(zhuǎn)按不同的旋轉(zhuǎn)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jié):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zhuǎn)動的叫作順時針轉(zhuǎn)動,而跟它相反的轉(zhuǎn)動叫逆時針旋轉(zhuǎn)。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zhuǎn)。讓你手里的東西旋轉(zhuǎn)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zhuǎn)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zhuǎn)美,創(chuàng)造旋轉(zhuǎn)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么樣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2、用旋轉(zhuǎn)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案。

      全課總結(jié):

      教學反思: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說電扇是旋轉(zhuǎn)現(xiàn)象,還有的學生說水龍頭是旋轉(zhuǎn)現(xiàn)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zhuǎn)動是平移現(xiàn)象,打開或關(guān)閉水龍頭時是旋轉(zhuǎn)現(xiàn)象。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5

      目標確定依據(jù)

      1、課程標準相關(guān)要求:

      能運用數(shù)及數(shù)的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以生活中常見的“每份同樣多”的實例合活動情境,讓學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結(jié)合具體的實例嘗試平均分。

      3、學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學生不是很了解,但學生對“每份同樣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是很困難,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分一分,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

      學習目標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jié)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評價設(shè)計

      1、學生嘗試分糖活動,完成對目標1的評價。

      2、學生分一分,并獨立完成課堂練習題,完成對目標2的評價。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shù)纳矸菡f二(1)班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游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并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游食品好嗎?我們先來分糖。

      (1)學生用6個小○表示,嘗試分一分。

      (2)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3)匯總分的結(jié)果后告訴學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4)讓學生再次分一分,這次要求把6個糖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看清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書第8頁“做一做”第2題。

      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讓學生用12張正方形卡片代替楓葉,擺一擺。擺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學例2,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9頁例2提出: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jié)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9頁“做一做”。讓學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獨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務(wù)。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的第1題。

      (1)回憶: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斷:哪是平均分,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練習二的第2題。

      動手在線上畫圓,然后填空。

      3、練習二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jù)題意準備學具卡片。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風車”。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風車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wù)。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jié)果。

      四、歸納總結(jié)。

      1、請學生回憶: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知識?

      2、教師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后,每份分得同樣多。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分橘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讓學生正確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讓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趣導入

      昨天,我們幫小熊分了蘋果,大家還記得我們是怎么分的嗎?今天小熊又要請客了,它家里只有14個橘子,它想每盤放4個,可不知道放幾盤,你能幫助它解決這個難題嗎?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其豎式的計算方法

      學生試著自己列豎式后,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zhì)疑。因為有除法算式做引導,估計學生不會出現(xiàn)余數(shù)大于除數(shù)的現(xiàn)象,如果有的`話,就直接拿來當作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樣本,解決余數(shù)不大于除數(shù)。然后教師做小結(jié)。

      2、完成“試一試”,體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師小結(jié):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三、應(yīng)用遷移,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用豎式計算。

      9÷4 21÷5 14÷3 19÷6

      4、釘一件上衣需要5個扣子,現(xiàn)有23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四、總結(jié)

      1、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書設(shè)計:

      分橘子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

      14÷4=3(盤)……2(個)

      答:14個橘子可以放3盤,還剩2個。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100以內(nèi)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能運用數(shù)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xiàn)100以內(nèi)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進位的方法。

      新課教授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第11頁主題圖。問: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為什么?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子。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3.小結(jié)。今天學的內(nèi)容有什么特點?你能給這種算式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4.完成練習二第3題學生看圖,了解題意。再列豎式計算。學生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

      5、總結(jié)算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總結(jié):要把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設(shè)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算理。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yīng)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學生匯報并說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訂正,指兩道題說說計算方法。

      [設(shè)計意圖]: 通過練習學生能更為熟練地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板書設(shè)計

      略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8

      一、觀察物體(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jīng)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guān)系。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過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學生講故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同一頭大象會出現(xiàn)不同的結(jié)果呢?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物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木頭大象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學坐在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圖像從這些圖片中找出來,放到自己的面前。

      著重討論側(cè)面的不同點。先說你坐在幾號位,再說說你看到的是木頭大象的哪一面,選的是哪張照片?這兩張照片都是側(cè)面,這兩個側(cè)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通過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出本課的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親身實地的觀察,更加清楚直觀學習本課。)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四個同學當中誰站起來看到的和圖片上的一樣?

      (4)請小組長把大象和照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根據(jù)照片,判斷拍照角度。

      (1)小兔子和小猴子給兔博士的家各拍了一張照片,請大家猜猜這兩張照片分別是誰從哪個角度拍攝的?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同學們做的太好了,現(xiàn)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放著一個茶杯,請你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這個茶杯,并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jié)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觀察實物,使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空間相象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2.經(jīng)歷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形狀的活動,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guān)系。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正確辨認從不同側(cè)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出示餅干盒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下面三幅圖是誰看到的?

      二、探究體驗

      1.活動一:觀察長方體找圖片(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情景有時不一樣)。

      (1)觀察找照片: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擺了長方體,四位同學坐在

      不同的位置,請從你的位置仔細觀察,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用圖畫出來。

      (2)匯報:請一小組的同學上臺匯報。

      說說你看到的是長方體的哪一面,畫的是哪種圖?

      這兩張照片都是側(cè)面,這兩個側(cè)面有沒有什么不同呢?

      (3)討論:老師這兒還有一張圖片(從上面拍的),討論一下,這是從哪個角度拍的呢?

      (4)和它們對著的三個面是什么樣的?

      (5)請小組長把長方體和圖片收到抽屜里。

      2.活動二:觀察正方體和球

      每個小組的學生從前面、側(cè)面、上面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圖形,畫下來。

      (2)學生匯報交流。

      3.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一題。

      (2)學生獨立完成第二題,小組之間交流方法。

      (3)獨立完成第三題,教師指名回答。

      四、課堂總結(jié)

      看來我們在觀察物體時應(yīng)該從多個角度、全方位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細節(jié),才能比較準確。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9

      一、情境引入

      1、今天是我們的一位好朋友的生日,想知道他是誰嗎?

      2、(電腦出示:淘氣)讓我們一起來唱首生日歌吧!聽聽淘氣有什么話要對我們說吧。

      3、板書課題:生日。

      二、探究新知

      1、統(tǒng)計前的準備活動

      (1)今天是幾月幾日?(10月16日)原來淘氣是10月出生的,我們班有誰也是10月份出生的?

      (2)你是10月份出生的,那你知道你出生的月份屬于什么季節(jié)的呢?

      指名學生說:你是幾月出生的,屬于什么季節(jié)?

      (3)我們來看一看,你們出生的季節(jié)剛才你們說對了嗎?

      出示課件:四個季節(jié)的圖片(并說明哪幾個月是什么季節(jié))

      (4)現(xiàn)在你們知道自己的生日屬于什么季節(jié)了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說完后坐直。看哪個小組最先完成。

      (5)老師要看看誰是亮眼睛,看好了。我們請春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夏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秋季過生的'同學舉手;請冬季過生的同學舉手。猜一猜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最多。

      (6)大家的說法各不相同,怎樣才能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有什么好辦法知道?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舉手數(shù)一數(shù)、舉不同顏色的卡片、分排站立、畫正字等)

      2、經(jīng)歷統(tǒng)計活動

      (1)6人小組合作統(tǒng)計

      師:同學們的辦法真多!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做一次調(diào)查。那調(diào)查應(yīng)注意什么?來看看小組合作的要求吧!

      (幻燈)

      (2)小組活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中調(diào)查一下,并完成統(tǒng)計圖。

      (3)全班匯總

      師:剛才老師看了同學們在小組的表現(xiàn),真積極!下面我們一起完成大的統(tǒng)計圖好嗎?請各小組長匯報你們組的統(tǒng)計結(jié)果,說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統(tǒng)計的。

      (4)驗證數(shù)據(jù)

      師:這是剛才大家每個大組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老師根據(jù)你們的統(tǒng)計繪制出這張班級統(tǒng)計圖。請小朋友們先來數(shù)一數(shù)在春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夏季、秋季、冬季過生日的有幾人呢?

      師:那你們算一算,我們一共統(tǒng)計了多少名同學?再看一看,今天來這里上課的同學有多少人?說明在統(tǒng)計時有沒有多余的?有沒有遺漏的?看來,同學們在統(tǒng)計時非常認真。

      3、觀察統(tǒng)計圖,拓展思維

      (1)說一說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統(tǒng)計圖,現(xiàn)在你知道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的同學最多了嗎?從圖中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

      (2)師:誰愿意和老師做朋友?誰能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過生日?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理由。

      (3)師:老師也有生日,你們猜猜老師的生日可能在哪個季節(jié)呢?生猜。鐘老師12月份過生日,是什么季節(jié)呀?(冬季)對了,老師是冬季過生日的,根據(jù)統(tǒng)計圖我們可以猜測出最有可能的結(jié)果,但是這個結(jié)果不一定是準確的,就像猜老師的生日一樣。

      三、拓展應(yīng)用

      1、這個統(tǒng)計圖是怎么得來的呀?說一說。

      2、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統(tǒng)計呢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0

      教學內(nèi)容:第16頁和第17頁例1,練習三第1~4題。不退位減

      教學目標:

      1、由實際情境引出計算問題,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yīng)用意識。

      2、借助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不退位減的.筆算算理,明確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哪一位減起,并能夠正確計算。

      3、體現(xiàn)計算方法多樣化。

      4、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5、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明確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哪一位減起的問題。

      教、學具:

      磁板、圓片。生:數(shù)位板,圓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怎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與導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8年的奧運會在哪里舉行?有4個城市提出了申請,經(jīng)過國際奧委會成員投票,你看,這些城市各得了多少票?北京贏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相信到了那一天,我們國家將會更加強盛。我們小朋友想不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進行愛國主義和好好學習的教育)

      三、新授

      1、提出問題

      根據(jù)4個城市的不同票數(shù),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1)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 56-22(板書)

      (2)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 56-18(板書)

      (3)北京比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 56-9=47

      (4)多倫多比巴黎多多少票? 22-18(板書)

      (5)多倫多比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 22-9=13

      (6)巴黎比伊斯坦布爾多多少票? 18-9=9

      ……此外還有一些加法題。

      2、教學例1

      北京比多倫多多多少票? 56-22等于多少?

      可以怎樣計算?

      (1)50-20=30,3-2=4,30+4=34,用口算。

      (2)可以筆算

      用豎式怎樣算?先用圓片擺一擺。

      A: 拿出數(shù)位板,用圓片表示56,再從去掉22,觀察還剩多少?

      一生到前面擺,邊擺邊說。

      B:試著列出豎式來。說一說列豎式要注意什么?(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可以從個位減起,也可以從十位減起)

      5 6 5 6 5 6

      — 2 2 — 2 2 — 2 2

      43 4

      四、練習

      1、練習三第1題

      先用圓片擺一擺,再列豎式計算,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2、第2題

      填在書上集體訂正。

      3、第4題

      說說圖意。

      樹上有32個桃,摘了11個,還剩多少個? 口頭列式。

      五、課堂

      在寫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三第3、4題。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1

      教學內(nèi)容: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09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二十一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簡單的推理過程,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初步獲得一些簡單的經(jīng)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進行推理。

      3、在簡單推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shù)學表達的能力。

      4、使學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yīng)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經(jīng)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jīng)驗。

      教學難點: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及數(shù)學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猜一猜”,初步感知推理

      1、猜村長年齡

      師:青青草原正在舉行運動會,你想?yún)⒓訂?可是我們要先取得入場券,村長想考考你呢。課件出示:你能猜出我的年齡嗎?生亂猜。

      師:這樣能猜出來嗎?給大家一個提示:條件1:兩個答案:72歲,83歲。生:猜(答案不一)師:猜得準嗎?

      出示條件2:我不是72歲。師:那我是幾歲?誰來猜?生:83歲。

      師:確定嗎?你是怎么想的?生:不是73歲,就是82歲。

      2、驗證——出示圖片

      師:真厲害!恭喜你們?nèi)〉萌雸鋈?/p>

      師:很好,我們剛才在游戲中順利地猜出了村長的年齡。對于剛才的游戲,你有什么想說的?生:不能亂猜

      師:對,這說明在猜的時候我們不能漫無目的地隨便猜,而要根據(jù)所給的條件來猜。像這樣根據(jù)已經(jīng)知道的條件,逐步推出結(jié)論的過程,在數(shù)學上稱為推理。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

      3、揭示板書課題:數(shù)學廣角——推理

      二、探索新知

      師:歡迎你們進入運動現(xiàn)場。喜羊羊它們正在玩猜一猜的游戲,我們一起加入吧。

      1.呈現(xiàn)問題

      教師用課件動態(tài)呈現(xiàn)“有語文、數(shù)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喜羊羊、懶羊羊和美羊羊三個各拿一本”。再分別出示懶羊羊和喜羊羊的話,最后出示問題。

      2.理解題意、分析問題

      師:誰能大聲讀題?找一學生大聲讀題。

      師:聲音真響亮。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觀察,從題目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有語文、數(shù)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喜羊羊、懶羊羊和美羊羊三個各拿一本”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到底他們?nèi)齻分別拿是什么書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生在學習單上記錄,師搜集不同方法。

      學生活動,匯報

      師:誰想說說你的想法?請你說

      預(yù)設(shè)1:生:因為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所以小麗只可能拿數(shù)學書或品德與生活,又因為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shù)學書,所以小麗拿的是品德與生活書。師:你的思路真清晰,誰還想說?請你來。師:你真了不起,說得很完整。你們聽明白了嗎?

      師:剛才你們在記錄方法,我發(fā)現(xiàn)了這種方法,你能說說你的思路嗎?生講解連線法,師投影展示方法。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簡潔,明了)以后我們在推理過程中也能用連線法幫我們解決問題

      展示完后,貼黑板上。

      師:我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我還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種方法,能告訴大家怎么想的嗎?師:你們可真棒!想到了兩種方法,陳老師也忍不住想把我的方法展示給你們。師展示列表法,師生共同完成。

      師:為什么幾位同學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中都從:“懶羊羊拿的是語文書”開始?生:因為懶羊羊說他拿的是語文書,所以語文書就是懶羊羊拿的了。

      師:也就是說我們在推理的過程中能確定的先確定。你真了不起。師適時板書:能確定先確定。

      師:你憑什么條件確定喜羊羊拿了品德與生活書?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為喜羊羊說:他沒有拿數(shù)學書,語文書已經(jīng)被懶羊羊拿走了,所以他拿的是品德與生活書了。

      師:也是說我們在推理的過程中能排除的先排除。板書:能排除的先排除。

      3、總結(jié)推理過程

      師:同學們可真了不起,推理時,我們一般先找到最關(guān)鍵的條件,由這個條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個的結(jié)論,這個結(jié)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推理,實際推理時,方法很多,邊閱讀邊思考是推理的好方法,連線和列表法能讓推理過程簡潔、直觀,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三、應(yīng)用提升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觀看跑步比賽吧。1.跑步比賽:

      師:誰能大聲讀題。(找三生分角色讀題)。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交流結(jié)束后,學生匯報

      師:誰能給他們排排名次?你是怎么想的?(生說)。師引導生有序的進行推理。2.喝飲料

      師:為了慶祝這次運動會,機器羊請小羊羊們喝飲料呢。生齊讀題后,拋問題:你能猜出他們分別喝的什么飲料嗎?找2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二名學生分享完想法后,師課件展示連線法。

      3.幫小羊們排隊

      師:運動會結(jié)束了,小羊們要合影留。你知道他們是怎么排隊的嗎。找生先讀題。師:請你仔細讀題,認真分析。拿出學習禮包,同桌合作幫小羊們排隊。排好的坐姿表示。學生排序的時候,一生上臺排序。找生分享想法。

      4.興趣班

      師:剛才同學們參加運動會開心嗎?你們在運動會上有什么收獲?2生說。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會用到推理。我們學校這學期組織了足球、航模、和電腦興趣小組,淘氣、笑笑和小明分別參加了其中的一項。笑笑不喜歡踢足球,小明不是電腦興趣小組的,淘氣喜歡航模。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淘氣、笑笑和小明分別參加了哪個興趣小組嗎?請你仔細讀題,認真思考,把用表格推理的過程補充完整嗎?請同學們拿出學習紙,在上面完成你的推理。四全課總結(jié)

      師:同學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很快就要過去了,在這節(jié)課里,學到了哪些知識?生1:學到了利用排除法來判斷事情。生2:學到了利用表格來進行推理。……

      師:同學們,推理的數(shù)學思想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經(jīng)常會用到,比如:生活中的警察叔叔利用推理破案,數(shù)學上的找規(guī)律等。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也要簡單推理下,找到關(guān)鍵的條件,能確定的先確定,能排除的在排除,使我們的問題簡單化。

      板書設(shè)計:

      數(shù)學廣角--------推理

      能確定的先確定,能排除的再排除。

      語言描述法連線法懶羊羊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

      方法一:方法二:小羊排序圖片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2

      單元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對乘法的第一次系統(tǒng)了解、認識。教材在編排上緊緊抓住新舊知識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通過學生熟練而喜愛的游戲等活動,首先給學生呈現(xiàn)出幾個相同加數(shù)求和的情況,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從而建立乘法的意義于頭腦之中。大體可以分為兩個層次:

      一、以學生的活動情況提供同數(shù)相加的情況,引出乘法運算;

      二、進一步溝通同數(shù)相加與乘法的聯(lián)系,說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教材結(jié)合具體的`事例,激發(fā)學生操作、觀察等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加深對乘法的理解和認識。

      單元教學要求:

      1、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

      2、認識乘號、因數(shù),會讀寫乘法算式。

      單元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

      2、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單元課時安排:(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3

      教學分析:

      教材首先讓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為什么他們說的數(shù)不同?”這一問題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形成厘米的長度表象。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的度量單位的重要性。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量線段的長度。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學會用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感悟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量一量我們的課桌面有多長。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4、質(zhì)疑:為什么大家得到的結(jié)果不一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我們的測量結(jié)果相同呢?(用同一種測量工具)看來,只有在測量時使用同一種測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測量結(jié)果。你知道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嗎?(課件出示:尺子)對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來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

      二、嘗試感悟,探索新知。

      1、認識尺子。

      請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細觀察,尺子有些什么?

      師小結(jié):尺子上都有長短不同的線(刻度線),都有一些不同的數(shù)字,0刻度,還有cm兩個英文字母。其實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做單位。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尺上指

      1厘米有多長呢?誰來猜一猜。(點擊課件,出示“1厘米”) 生:從0到1。

      師:對了,這就是1厘米。(課件出示)除了這一段,你還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嗎?

      師:(小結(jié))我們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的距離叫做一大格,(板書: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板書:1厘米)也可以寫作1㎝(板書:1㎝)。

      其實,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這個我們以后來認識。

      (2)用手比

      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給同桌看。

      你能不能像老師這樣,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比劃得正確嗎?用尺子去檢驗一下。

      輕輕地把尺子移開,手指不要動,觀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覺怎么樣?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把它記在腦子里了嗎?

      (3)生活中找

      睜開你的眼睛,找一找我們生活中有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嗎?

      師:現(xiàn)在,老師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注意聽清楚,這個圖釘?shù)拈L大約是1厘米。我們的食指寬度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學生說一句獎勵一個貼畫。(田字格的邊長,橡皮的厚度,數(shù)學書的厚度,文具盒的厚度--)

      3、認識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嗎?3厘米呢?4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長度,教師巡視指導。歸納出: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板書)

      4、學習用厘米量。

      (1) 先讓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長。讓學生說出答案。

      師:究竟誰量得對呢?請同學們來看看老師量的。 (2)教師邊示范邊講解:“量時,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對準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對著尺上的刻度幾,這根小棒就是幾厘米。現(xiàn)在這根小棒的右端對著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長。”

      (3)學生再用正確的方法測量一次。

      (4)判斷。

      課件同步,出示幾種不同的測量方法,包括正確的和錯誤的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那種測量方法對。

      (5)小結(jié):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板書)

      三、練習

      四、總結(jié)師: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五、板書

      認識厘米

      從0刻度到1刻度的長度是1厘米。

      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4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45-46頁

      教學目標:

      1、a組學生能在經(jīng)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線段的條數(shù),會畫線段。

      2、b組學生在a組學生的基礎(chǔ)上,能更進一層地認識到線段的由來,知道每兩點就能畫出一條線段,尤其是四個點能畫六條線段。

      3、c組學生在b組學生的基礎(chǔ)上,能更深層次地理解線段有長有短,并能通過折知道線段的長短。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的兩個端點

      教學過程:

      一、新授

      1、比較紅、黃短線的長

      師:①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根線,一根是彎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線比較長?

      ②小朋友意見這么多,誰說的才是對的呢?有什么辦法來比較出這兩根線的長短呢?

      生:把彎的拉直就好了。

      師:他的意見好不好?那老師就拈住這根線的兩頭,拉直了貼在黑板上,把黃線也貼在黑板上。

      現(xiàn)在兩根線都是直直的了,誰來說說哪根線更長呢?

      生:不能比較

      師:那有什么辦法讓我們一眼就看出哪根線長?

      這個辦法好不好?好,我們就把這兩根線的一頭對齊,現(xiàn)在你能比較出來嗎?

      對啊,紅色的線從這里開始(點一點),到這里結(jié)束,黃色的線從這里開始到這里結(jié)束了?到這里結(jié)束(點一點),所以黃色的線比紅色的線長。

      2、揭示線段概念

      象這樣直直的,有長有短的線,我們把它叫做線段。(板書:線段)齊讀線段

      (指著線)現(xiàn)在誰來說說哪條線段比較長,哪條線段比較短。

      3、直觀判斷

      師:(出示較長的線段)

      小朋友,老師這里還有一條綠色的`線呢,你們看這是不是線段呢?為什么?怎樣可以讓它成為一條線段?

      師:這是不是線段?不管這些線段位置怎么變,但它們都是線段

      4、舉例得出線段表示法

      師:其實在我們的周圍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作是線段,看我們數(shù)學書封面的這條邊從這點開始直直的到這點結(jié)束也是一條線段,你能跟老師一樣也來找找看嗎?同桌一起找。

      學生舉例:注意讓學生用手摸摸找到線段,并比較一下長短,剛才我們找到的許多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那這些線段都是一樣長嗎?

      師:看來線段不僅是直直的,而且有長有短。那象剛才同學們找到的很多物體的邊,比如課桌面的邊,窗戶的邊我們能把它拿下來象毛線一樣貼在黑板上嗎?

      所以我們畫線段來把它邊式出來:因為線段是直直的,所以要先畫一條直直的線,又因為線段有長有短,所以我們要在線段開始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從這里開始。再在線段結(jié)束的地方點上一點,表示線段到這里結(jié)束。這兩點就叫做線段的兩個端點。

      5、畫線段

      師:老師剛才畫了一條線段,你能象老師一樣也畫一條嗎?畫線段除了要用到鉛筆,還要用到什么?為什么要用直尺?如果我們身邊沒有沒有帶直尺,那你還能利用其它工具來畫嗎?

      生練習畫線段

      展示:

      1、請你說說你利用什么工具來畫的?

      2、說說他畫得怎么樣?

      強調(diào):

      一定要畫直,并且別忘記點上兩個端點。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5

      教學目的:

      1、結(jié)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3、結(jié)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知道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關(guān)鍵:

      結(jié)合教材提供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體驗、交流活動中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樹葉、長方形紙一張。

      學具準備:卷尺、小棒、彩筆、直尺、長方形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圖片)問:

      (!)這些花壇是什么形狀?

      (2)如果有3只甲蟲以同樣的速度分別繞花壇走一周,你們猜哪一只先到?

      2、學生觀察、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體演示,思考:為什么(3)號先到?

      教師指出:看哪只甲蟲先到,要比較花壇的周長。(板書:周長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1)你認為周長是什么意思?能舉例說明嗎?

      (2)如果花壇是圓形,你知道它的周長嗎?

      (3)(出示樹葉)誰能指出這片樹葉的周長?(課件演示螞蟻運行圖)

      2、視覺再次感知(課件演示):

      (1)多個圖形的`周長。

      (2)辨析:螞蟻圖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學生用彩筆描44頁和45頁題1圖形邊線,教師巡視,指學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數(shù)學課本封面的周長嗎?你還知道那些物體的周長,和同桌說一說。

      (3)量一量:用卷尺測量自己的頭圍和腰圍,把測量結(jié)果記錄下來,小組交流。

      4、周長的概念: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三、鞏固練習

      1、口算花壇的周長。

      師:(出示花壇圖片)你們能想什么辦法,知道這三個花壇的周長?

      電腦顯示出各邊長度,學生逐一口算出周長。

      2、45頁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度量計算,接著在小組內(nèi)交流,集體訂正。

      四、實踐活動

      (1)擺小棒:(課件出示圖形)你能移動小棒把下列圖形變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嗎

      ?動手操作,小組交流,代表發(fā)言。

      (2)想一想:(45頁第3題)每小題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怎樣想的?

      五、全課小結(jié)

      六、思維拓展

      撕紙活動:

      1、先看課件演示,師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紙。

      2、想一想:這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為什么?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6

      教學目標:

      1、理解5的乘法口訣,能運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2、經(jīng)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知道口訣的來歷,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5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難點:口訣的運用。

      準備:手掌圖

      教學過程:

      一、編口訣。

      1、連加計算手指數(shù):

      (1)我們?nèi)巳硕加幸浑p巧手,每只手上都有幾個手指?(板書:5 1個5)

      (2)兩只手有幾個手指?就是幾個5?(板書:10 2個5)

      (3)再多一只手呢?就是幾個5?4只手呢?5只手呢?(板書:15 3個5;20 4個5;25 5個5)

      小結(jié):剛才我們用連加的方法,很快算出了幾個5是多少。上兩節(jié)課我們學了乘法,你會用乘法來計算嗎?2、用乘法計算手指數(shù):

      (1)1個5,用乘法怎樣計算?2個5呢?2個5得幾,你是怎樣知道的'?(指連加結(jié)果)3個5呢?4個5,5個5呢?(生匯報,師板書)

      (2)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算式的得數(shù)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用彩筆標出得數(shù)的個位)

      小結(jié):根據(jù)剛剛連加的結(jié)果,我們又很快得出了乘法算式的結(jié)果。那是不是我們以后每次計算乘法前都要先做一次連加才能知道結(jié)果呢?(對呀,這樣多麻煩啊!那有沒有一些好的辦法呢?或:你知道古人想到了什么辦法嗎?)

      (3)揭示課題:乘法口訣。

      3、編5的乘法口訣

      (1)古人是怎樣編口訣的呢?請看,先編1個5,就先寫“一五”,1個5是5,就在后面寫上“得五”,口訣就是“一五得五”。齊讀。

      “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這句口訣其實是由兩個乘法算式總結(jié)出來的,所以就可以用來計算這兩個乘法算式,也就是一五得五對應(yīng)著:1×5=5 5×1=5。

      (2)根據(jù)2×5=10和5×2=10,你會編出口訣嗎?板書:二五一十(得數(shù)滿10了,為了簡便就不寫“得”字。)

      誰知道“二五一十”表示什么意思?它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

      (3)你能根據(jù)剩下的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嗎?打開數(shù)學書p52,自己試一試。

      (4)教師巡視指導,集體訂正。(指名板演)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寫成了“五五二五”。

      (5)小朋友真不錯!5句口訣都編完了。齊讀一遍。

      仔細觀察一下這5句口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口訣前半句表示幾個5,后半句是得數(shù)。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相差5。……)

      再齊讀口訣。

      二、記口訣。

      談話:剛才我們學古人編出了5的乘法口訣,那你準備怎樣記住這5句口訣呢?1、學生自己讀讀背背。

      2、(你覺得哪句最容易記,哪句最難記?)老師有一個疑問,5句口訣中我4句都記熟了,但“三五”是多少我總是忘記(把“十五”擦去),怎么辦呀?3、對口令:

      (1)大家都記熟了嗎?敢不敢跟鄒老師對口令?(2)同位對口令。

      4、補充口訣:

      一五xx

      三五xx

      五五xx

      四五xx

      二五xx

      5、齊背口訣。

      三、用口訣。

      談話:乘法口訣我們背熟了,可以用來做什么呢?1、利用板書:

      (1)把某些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擦去,讓學生說說得幾?怎樣想?2×5 5×1 3×5 5×5 4×5(2×5=10,想:二五一十)

      (2)“四五二十”除了可以計算4×5,還計算哪個乘法算式?“三五十五”可以計算哪兩個乘法算式?“一五得五”呢?2、邊做邊說口訣。

      5×3= 1×5= 5×2= 5×4= 5×1= 5×5= 4×5= 2×5= 3、看圖列式:

      ?元4、列式解答:

      (1)每頭大象運2根木頭,5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2)每只小兔拔5個蘿卜。

      3只小兔拔xx個。

      4只小兔拔xx個。

      5只小兔拔xx個。

      四、總結(ji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學得開心嗎?出示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猜一猜老師會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 17

      教學要求: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減法習慣中需要隔位退的情況,并能熟練的進行計算,注意把計算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jié)合。

      教學重點: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減法習慣中需要隔位退的情況

      教學難點:熟練計算,注意把計算知識和解決問題相結(jié)合。

      教學過程:

      一.揭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復習被減數(shù)的中間或末尾出現(xiàn)0的情況。

      (板書課題:練習)

      二.計算方法的練習

      1.口算。

      300+600160-90180-90

      120-40320-20480-80

      40+5110-60170-80

      2.完成練習八第4題第一橫行。

      1)生練習,指名板演。

      (師提醒學生要看清運算符號。)

      2)集體訂正,說說每一題的計算過程。

      1)指名歸納總結(jié):怎樣計算千以內(nèi)的減法?怎樣計算千以內(nèi)的加法?筆算加法與筆算減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八第5題。

      1)學生自己讀題填空。

      2)核對答案。

      3)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匯報。

      2.完成練習八第6題。

      得數(shù)大約是幾百?連一連。指名匯報。

      3.完成練習八第7題。

      1)生自讀題。

      2)指名說題意:小燕比小新矮15厘米,大朋比小燕高24厘米。

      3)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體訂正。

      5)指名說解題思路。

      5.練習八第8題。

      1)生自己讀題,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

      3)五年級、四年級訂了多少?你有辦法知道嗎?

      4)學生自己計算后匯報。

    【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最新】相關(guān)文章:

    最新感人淚下的句子精選06-26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小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上和下03-02

    小學五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8-09

    最新《1和許多》數(shù)學教案10-25

    最新大班的數(shù)學教案詳案07-14

    學習二年級下語文08-12

    二年級下分類成語09-28

    最新三下鄉(xiāng)實踐總結(jié)范文07-28

    最新人教版六下數(shù)學教學設(shè)計01-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亚洲欧美vt一区二区 | 揄拍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老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