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1-10-15 10:00:23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幼兒通過參加體驗和端午節相關的知識競賽、趣味游戲、品嘗美食等活動。

      3、幼兒進一步豐富對端午節的理解認識,掌握端午節的相關傳統活動和習俗。

      4、引導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的感情,大班孩子主動關心弟弟妹妹,彼此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與弟弟妹妹一起感受體驗,快快樂樂過端午節。

      5、感受到節日的快樂。

      6、讓學生了解節日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搜集端午節的資料并布置環境

      2、師幼共同準備端午知識競答題、龍舟拼圖、端午食品頭飾等

      3、師幼共同準備才藝展示節目

      4、端午美食

      活動建議

      教師將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先匯合一起,教師先出示粽子,引出端午節的話題。

      (1)大班、小班幼兒混合編成以端午食品命名的5~6組,交代活動規則和要求。

      (2)你們知道什么是端午節嗎?在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

      教學反思

      本次幼兒園大班端午節活動,大班的孩子們將去到小班,和弟弟妹妹一起過端午節。本次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小班孩子和大班的孩子一起交流認識端午節、一起學習了解端午節傳統、一起感受端午節的氣氛、一起品嘗端午節的美食!對于這次活動的開展,也是幼兒園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之間建立互幫互助的情感!

      幼兒園大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知道《天鵝之死》是圣桑寫的;感知大提琴演奏發出的渾厚的聲音。

      2、通過音樂感知生命的意義,教育兒童熱愛生命。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

      活動由來及設計的思路:

      孩子喜歡各種動物,他們總是把動物作為活動的主角,動物的各種聲音為他們帶來全新的感受,走進動物的世界去聆聽,會使人感到與大自然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本班結合音樂教研,設計了主題活動軌跡:聲音知多少?

      (一)生活與聲音。

      (二)動物與聲音。

      (三)美麗的樂音。

      環境布置:

      1、主題軌跡。

      2、天鵝組圖。

      活動準備:《動物狂歡節》中《天鵝》的音樂。

      重點:

      1、感受大提琴的聲音特質;

      2、知道天鵝是美麗的、圣潔的以及對生命的追求和向往。

      難點:

      1、理解《天鵝之死》的音樂;

      2、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隨音樂自編動作,從而大膽表現音樂。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欣賞一支大提琴演奏的曲子,叫做《天鵝之死》之,是"的"的意思.就是說天鵝的死亡.當大、中班的幼兒聽到老師說天鵝之死時,幾乎同時發出"啊!?",言外之意:天鵝死了?天鵝怎么死的?音樂還有表現死亡的?

      分析與措施:他們壓根就沒想大、小提琴的區別是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而小班的幼兒依然是上音樂課時的高高興興的快樂樣子。老師讓幼兒大膽發言。

      老師播放幻燈片.片一:在寧靜皎潔的月色下,一只白天鵝憂傷地抖動著翅膀,在湖面上徘徊,(大提琴奏出抑郁的旋律)白天鵝被獵人打傷了,傷的很厲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片二:但她渴望重新振動翅膀飛向天邊。

      片三:她輕輕地抖動翅膀,艱難地站立起來,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飛起來,離開湖面。她渴望活下來,生命在呼喚著,她奮力與死神拼搏.片四:她終于奇跡般地展翅旋轉飛翔起來了,生命的光輝重新閃現。

      片五:但由于她的傷實在是太嚴重了,白天鵝慢慢地、緩緩地彎屈身體,倒在地上,漸漸地合上雙眼,她渾身發出一陣陣顫栗,似閃電掃過她全身。

      片六:最后,她在顫抖中竭盡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遙遙指向天邊,她多想活下去。然而,死神降臨她身上,她慢慢地閉上雙眼,默默死去了。

      老師邊放幻燈片邊講述著天鵝的故事,全班安靜極了,鴉雀無聲.孩子們瞪大眼睛,認真地看著,認真地聽著.小班的幼兒也漸漸的不笑了.當幻燈片放完,全班一片靜寂.幾秒鐘之后,突然,華锎小朋友(大班)站起來大聲說:"那個獵人太壞了,一定要讓警察把他給抓起來."焦宇洋小朋友(中班)也表情嚴肅的說:"我媽說天鵝是高貴的,是國家保護動物."分析與措施:現在的孩子知識面很寬,天性又很善良。老師表揚了他們。

      (三)師:這段音樂是音樂家圣桑寫的,演奏樂器是大提琴,大家感受一下大提琴發出的聲音.(反復播放前8小節)師:你覺得大提琴發出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四)請幼兒欣賞芭蕾舞《天鵝之死》,同時老師朗誦幻燈片的解說詞。

      (五)請小朋友隨天鵝之死的音樂,把美麗的天鵝、受傷的天鵝、 渴望活下去的天鵝表演出來。

      (六)請陳老師(業務院長)表演《天鵝之死》,同時老師第三次講天鵝的故事。

      (七)師:請小朋友們像陳老師那樣,勇敢的大膽的隨著音樂,表演《天鵝之死》。

      小朋友認真看著陳老師的表演,聽著天鵝之死的故事。

      分析:他們通過感官的看和聽,進一步加深了對天鵝之死的音樂的理解。

      措施:當陳老師隨音樂舞蹈起來,同時用眼神、手勢,示意幼兒舞動起來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離開了自己的座位,在音樂的伴奏下開始了天鵝之死的表演.孫家雯(中班)把兩臂高高身舉起,表示天鵝想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老師用眼神對表演的幼兒給予贊美。

      (八)師:小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動物?

      大班的哥哥王潤盟說:"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老師問:"哥哥說的對不對呀?"弟弟妹妹一起說:"對!"分析與措施: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基本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老師繼續引導幼兒愛護大自然。

      變化與延伸:

      (1)制做《天鵝湖》圖畫。

      (2)剪紙――天鵝。

      (3)涂色――月夜天鵝湖準備:

      (1)蘭色電光紙或瓦棱紙。

      (2)蘭色皺紋紙若干。

      (3)白棉花一包。

      (4)黃電光紙。

      (5)膠水。

      (6)紅水彩筆。

      (7)黑水彩筆。

      幼兒園大班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視頻(屈原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2.各種形狀的粽子(長的,棱角的,扁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與幼兒交流,說出端午節的名稱和日期。

      每年農歷的五月初五中國有一個傳統節日,叫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舉行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2.與幼兒一起探討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1)與幼兒一起欣賞故事——《端午節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農歷的五月初五,因此確定這一天為端午節。

      (2)交流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帶香囊或五彩線。提示幼兒可用語言表達、圖片繪畫、動作表演等方式表現這些習俗。

      二、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1.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

      師: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組織幼兒觀看教師教學資源,了解端午節各地風俗,獲得更多有關端午節的經驗。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一位著名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對于幼兒來講還比較陌生,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傳統節日是尊重和熱愛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現。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濃厚的節日內涵,初步激發幼兒愛國主義情感,我設計了以上活動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4

      設計意圖:

      進入冬季,我園細致有效的“冬防安全教育”活動拉開序幕。我們大班組圍繞“平安快樂每一天”這一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從食品衛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運動安全、游戲安全等方面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安全問題,從小會保自己,更加健康的成長。《我是安全小衛士》健康教育活動以幼兒一日生活為基礎,通過分組競賽的形式勾起孩子們強烈的參與熱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幼兒的危險行為再現于屏幕之上,吸引幼兒目光的同時,警醒他們,反省自我,樹立安全無小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遠離危險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萌發學做安全小衛士的積極情感。

      2.反省自己的日常行為,知道安全重于一切,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3.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展示自我,增強團隊意識。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通過分組競賽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提高自救自護能力。

      難點:警醒自我,監督他人,遠離危險。

      活動準備:

      1.幼兒情感經驗準備:基本的安全健康知識。

      2.教師準備:課件、紅五星若干、評比板、安全小衛士徽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最近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討論了許多有關安全方面的話題,小朋友們可真棒,不但認識了許多安全標識,也了解緊急求助電話怎樣使用,還知道了在生活中很多東西比較危險我們要遠離它。今天,老師就想請小朋友來一場“安全知識在我心”競賽活動,看看誰是真正的“安全小衛士”。

      二、幼兒分組,了解競賽規則。

      1.幼兒自主分組,教師指導建議:

      (1)師:既然是競賽活動,那請小朋友先選擇隊組成員,分成兩組,準備參賽。

      (2)討論組名,展示交流。

      2.教師介紹競賽規則:

      幼兒根據課件圖片顯示的內容,找出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并說出其中的危害性,應該怎么做,積極發言并回答正確的幼兒可以為本組贏得一顆紅五星。競賽結束,哪組的紅五星最多哪組獲勝,組員可獲得動漫卡通小花一朵以作獎勵。

      另:“安全小衛士”由老師和小朋友根據競賽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情況,推選兩名,并為其佩戴徽章。

      三、幼兒開始安全知識競賽。

      1.出示課件,幼兒觀看,搶答。(了解安全行為的重要性)

      (1)手摸電源插座。

      (2)手伸進門縫里,腳站在門檻上。

      (3)鞋帶松了。

      (4)玩打火機。

      (5)剪紙時用剪刀指別人。

      (6)畫畫是用鉛筆指別人。

      (7)用手觸碰仙人球。

      (8)坐椅子時翹起椅子腿。

      2.幼兒交流認知,受到啟發教育。

      安全無小事,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遠離危險平安快樂每一天,!

      四、宣布比賽結果,頒發“安全小衛士徽章”。

      1.數紅星,宣布獲勝的一組進行表揚。

      (鼓勵另一組不要灰心,表現也不錯,還要繼續加油!)

      2、評選“安全小衛士”2名,帶徽章。

      (評選標準:競賽中積極發言,安全知識點講解清楚,且平時在園行為規范,安全防范意識強。)

      全體幼兒和老師共同評選,佩戴徽章。

      五、活動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競賽活動,老師收獲了一份欣慰,為小朋友獲得了那么多的安全知識而欣慰;收獲了一份感動,為小朋友團結一致,努力為本組爭取榮譽而感動,希望在今后的時光里,每一位小朋友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成長!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安全偵查員,尋找幼兒園其他地方有什么安全隱患,記下來,與老師、小朋友們一起

      幼兒園大班教案5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6、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活動重難點:、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活動時間: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二、活動過程

      1、討論你對元宵節還知道那些內容?

      (吃元宵、猜燈謎、逛廟會等)

      2、你還想知道有關元宵節的那些內容?

      小組討論制定研究課題方案

      3、交流課題研究方案

      (1)、元宵節的來歷

      (2)、元宵節的歷史發展

      (3)、各地元宵節的習俗

      (4)、有關元宵節的詩詞對聯

      4、小組修改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小結

      第二三課時

      一、導入

      通過你們的調查研究,你們一定取得了不小的收獲,我們用兩節課的時間來分享你們的收獲。

      二、活動過程

      1,交流元宵節的來歷

      一說,元宵節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呂而設,因為平息呂氏之亂是正月十五; 二說,元宵節是人們為慶祝一年中的第一次月圓之夜而設,又稱上元節;

      三說,元宵節起源于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2,交流元宵節的歷史發展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漢就存在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日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地區到全國各地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命名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

      3、交流元宵節的習俗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后第一個重要節日,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于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4)、元宵節舞獅子

      (5)、元宵節猜燈謎

      (6)、元宵節踩高蹺

      (7)、元宵節祭門、祭戶

      (8)、元宵節走百病

      (9)、迎紫姑

      (10)、逐鼠

      4、交流元宵節的詩詞

      詩詞兩首關于元宵的:

      詞之首:《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詩之首:《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游妓皆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三、完成課本p3表格

      第四課時

      一、活動內容展示與評價

      1、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2、你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

      二、完成p4表格

      三、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6

      活動內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停靠。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的景色? 你是從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大班語言領域活動:反義詞

      大班語言領域活動:反義詞

      一 活動目標

      1、對實物,圖片的觀察比較,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2、發展幼兒思維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 、學會正確運用反義詞

      二 活動準備

      1實物:娃娃,書,糖,藥

      2多媒體課件

      三 活動過程

      1、通過實物引導幼兒理解反義詞的含義

      (1)出示寶貝盒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寶貝盒,里面住著很多對好朋友,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摸寶貝。

      (2)請幼兒觀察比較老師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說出高矮,長短。

      師:像高矮,長短這樣意思相反的詞叫做反義詞。

      教師與幼兒以摸寶貝的方式,利用實物,各種器官,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如娃娃,引導幼兒說出大小;如書,引導幼兒說出厚薄;如聽拍手速度,引導幼兒說出快慢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什么反義詞。

      4、利用幻燈片圖片,玩游戲“找相反好朋友”。并讓幼兒用反義詞正確表達

      5.師幼互動游戲“和我說的做的不一樣”,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6.帶小朋友出去找反義詞。

      師:總結:小朋友們,只要我們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我們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義詞,那現在老師帶你們出去找反義詞,看哪個小朋友找到的反義詞最多。

      幼兒園大班教案7

      活動目標

      1、簡單了解紅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方法。

      2、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能夠做到患傳染病時主動在家隔離治療。

      活動重、難點

      重點:簡單了解紅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預防方法。

      難點: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能夠做到患傳染病時主動在家隔離治療。

      活動準備

      1、大眼睛胸飾兩個;紅色顏料

      2、教學ppt。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出示課件圖片。

      教師出示課件圖片,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教師:圖上畫的是醫院,醫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點滴,因為他們得了傳染病。

      2、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隨著春天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各種傳染病也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你們知道什么是傳染病嗎?(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傳染病有紅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以紅眼病為 例,演示"傳染" 。

      請兩名幼兒(A 、B)戴上大眼睛胸飾,教師用紅色顏料充當肉眼看不到的紅眼睛細菌(或病毒) ,涂抹在A幼兒胸飾的"眼睛"中,以此假設A得了 "紅眼病",B幼兒"眼睛"健康;A用手揉"眼睛"將細菌(或病毒)帶到自己的手上;A和 B手拉手玩游戲,將細菌(或病毒)傳染到B的手上;B 在不經意的時候,用手摸了"眼睛" ,紅眼病細菌或病毒(即紅色顏料)就這樣傳染到 B 的"眼睛"里,B被傳染得上了"紅眼病"。

      小結:紅眼病主要是通過手的接觸來傳染的,所以小朋友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請幼兒A和 B去洗手間洗手) 。

      引導幼兒了解水痘、 腮腺炎、 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水痘:在發病初期,飛沫傳播;皰疹潰破,會感染健康皮膚;患病期間,還會通過衣物、用具傳播。

      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經過飛沫傳播。

      手足口病:經皮膚、物品用具傳播。

      (3)引導幼兒討論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討論:得了傳染病的小朋友應該怎么做才能不傳染給別人?怎樣才能快點好起來?

      小結:得了傳染病的小朋友要回家隔離治療,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不到親戚朋友家串門, 咳嗽、打噴嚏時用手絹、紙巾或用胳膊肘捂擋住口鼻,外出時戴口罩。

      傳染病會傳播病菌,那你們怕不怕被傳染?雖然傳染病很容易傳播,但是,如果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能很好的預防傳染病。現在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覺得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預防傳染病?

      幼兒討論、講述。

      教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小結:傳染病流行季節,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不去病人家里,避免與患病的人接觸;家中有人患傳染病,要勤開窗通風、講衛生、勤洗手,勤曬被祿,毛巾、水杯、餐具等專用;多參加戶外運動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有的傳染病也可注射疫苗預防。

      活動延伸

      1.播放一些宣傳預防傳染病的科普動畫,讓幼兒通過更生動形象的方式了解各種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以及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2.家園同步,幫助幼兒養成講衛生,毛巾、水杯、餐具等物品個人專用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教案(通用7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除夕教案(通用5篇)01-12

    幼兒園小寒大班教案01-04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12-18

    幼兒園大班期盼寒假教案(通用5篇)12-21

    幼兒園大班小寒優秀教案01-05

    幼兒園大班小寒節氣教案01-04

    幼兒園大班社會除夕教案01-12

    幼兒園大班繪本教案01-10

    幼兒園大班慶元宵教案01-10

    大班春節教案(通用6篇)01-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国产日韩a欧美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专区 | 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