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時間:2025-06-11 18:01:11 晶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千人糕》教案二年級(精選1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千人糕》教案二年級,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千人糕》教案二年級(精選13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識記,交流方法,游戲鞏固并正確讀寫生字。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投影畫面,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美食——千人糕。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復;標出自然段序號。

      2.我會讀生字。(多媒體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nén wèi mi jù n zh tián cài láo

      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1)讀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并向他學習。師生共同訂正:

      “甜”三拼音節,“菜”是平舌音,“汁”是翹舌音,“甘”是前鼻音,“能”為后鼻音。

      代表讀,開火車讀,齊讀。

      出示:

      o tè m zhè áo suàn xio shòu dí què yn

      糕特嘛蔗熬算銷售的確應

      (2)指名讀第二行生字,糾正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翹舌音。

      “應”:整體認讀音節,后鼻音。

      (3)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地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評價后再讀。

      3.再讀課文,初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義內容,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2)自由讀文,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師總結。

      課文寫了聽爸爸講千人糕的復雜制作過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讀一讀生字,并擴詞。

      2.這些生字,你們是怎么記住的?

      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艸+菜”是“菜”。

      減一減:“實”減掉寶蓋頭上的的兩個點,就是“買”。“熊”減掉“灬”就是“能”。“真”減掉“十”就是“具”。

      換一換:“葉”去掉“口”,換成“氵”,就是“汁”。

      猜謎語:“草橋飛云動”,是“勞”;“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組合學習生字,觀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他們寫正確、美觀?

      4.讓學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說,師適當補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課件: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能”;右邊的兩個“匕”,是先寫撇,再寫豎彎鉤。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橫。

      “勞”注意不要漏掉中間的“冖”。

      另外,“汁”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菜”上下結構,上窄下寬。“甘”是獨體字,橫基本壓住橫中線上。

      5.當小老師教,說說生字的筆順,教師范寫。

      6.學生書寫生字。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7.交流反饋,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說說好在哪里。

      8.游戲鞏固識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聲旁,學生根據形旁和聲旁組成生字。

      (2)“我指你認”。一個學生指生字,一個學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詞或句子。

      (四)課堂回顧,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千人糕的復雜制作過程,還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收獲可真不小。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課文講了什么。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質疑導入。

      1.檢查認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復雜的,到底有多復雜呢?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

      B討論:這句話是什么句式?誰能把這句話換個說法?

      (這句話是反問句。它可以改說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別。)

      C指導讀句子。

      讀出反問的語氣。

      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6-9自然段。

      (1)指名讀6-9自然段。

      這幾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讀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問:

      A種大米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種子、農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來的?

      (從甘蔗、甜菜中熬出來。)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賣出去?

      (包裝、送貨、銷售)

      E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6-9自然段。

      3.精讀第10、11自然段。

      (1)默讀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A比較詞語: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許多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許多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一張普普通通的白紙,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三)小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板書設計

      6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糖甘蔗甜菜農民

      熬糖鍋煤工人

      米糕包裝送貨銷售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2

      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通過媽媽的話,告訴我們:稱重陽糕為“千人糕”的道理,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2.通過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生活樂趣。

      三、教學構想:

      前面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朗讀,本節課重在內容的理解,知識的拓展,情感的遷移。本文寫的糕,實質重在理解“千人”,在教學時我注重把握課題的延伸,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結合本課,適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由重陽節的“千人糕”引發出去,了解其它的傳統節日,積累文化,向往美好,讓學生大膽地說。

      四、方法指導: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討論在說的時候,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誰能告訴我圖上的這個是什么?你見過嗎?

      (課件出示一個重陽節吃年糕的場景,畫面定格在年糕上。)

      誰又能用語言把它描述一下?

      剛剛你們說的是糕的形狀,顏色,還有其他方面嗎?

      (板書:形狀、顏色、米粉、甜、好吃),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是《千人糕》,它和我們平時吃的糕有不同嗎?讓我們一起從中找答案。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激活思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愿望)

      (二)初讀整合課文。

      1.師范讀第一節,指導學生朗讀。用適當的語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朗讀的愿望。老師先朗讀第一節課文,余下的由你們接著讀好嗎?

      2.生齊讀。

      3.生與生之間互讀課文一遍。

      (留給學生自己鍛煉、學習的機會,鼓勵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4.學生合上書本,師出示多媒體生字,指導學生朗讀。

      糕磨碾鍋礦騰紡紗煤重

      生依次讀

      生讀“重”為zhóng、chòng。

      重點強調重(chòng)陽

      5.小組長上講臺指著多媒體領學生朗讀二遍。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同學們剛剛表現地都很好,請同學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黑板上的“糕”與“千人糕”意思同嗎?老師相信你們會表現地更好,會找到問題的答案的。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迅速展開討論,師深入學生當作協助討論,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他們自己朗讀、討論、交流,自主閱讀,在讀中悟,互悟中讀,尋求問題答案)

      2.小組代表依次發言,師歸納。

      每個小組的代表來發言。(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探討,做“千人糕”需要哪些東西?

      是由哪些人做的?有多少人?

      所以課文把這個糕叫做……

      3.交流討論,總結,感悟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

      由此可見,這個千人糕,贊揚了什么呢?

      很好,實際上我們這篇課文正是通過寫千人糕,贊揚了工人叔叔和農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精神,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是很難吃上這香甜的“千人糕”的。(板書:千人糕)

      (把自己認為最能夠體現“千人糕”來之不易的地方多讀幾遍。讀給你的同組小朋友聽一聽。感情朗讀時,四人小組互聽互助,生與生在交流中,相互切磋,相互啟發,不僅學到了知識,密切了友誼,培養了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4.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閱讀,情感熏陶以及端午節的場景。

      1.多媒體展示粽子,了解相關的鏈接。(多媒體出示:端午節的情景,讓學生感受交流)

      哪位同學告訴這上面的是什么?你吃過嗎?

      我們一般在什么時候家家都會吃呢?

      2.介紹端午節的有關風俗習慣,并結合多媒體畫面,介紹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清明、中秋、重陽、除夕、春節等相關知識,學生仔細聽,不時提問。

      3.多媒體展示少數民族,國外的一些傳統節日,潑水節、圣誕節、復活節,學生作了解。(安排了一個遷移練習,目的在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祖國的文化。同時對其他節日產生興趣,學生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自己去閱讀,了解相關知識。)

      七、作業設計:

      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重陽節的課文,課后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一個個問題:希望你們能互相合作,查閱資料,向老師或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種傳統的節日,注意要講詳細、具體。(將閱讀延伸至課外,增長知識,培養閱讀習慣和方法)。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3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糕、特”等16個生字,會寫“能、桌”等9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的”的讀音。

      2.默讀課文,能借助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千人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3.能聯系自己的生活,舉例說說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

      1.自主識字,初步掌握用默讀的方式了解米糕制作的過程。

      2.能聯系生活實際,懂得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出示圖片:同學們,這是什么?(蛋糕)你們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嗎?(學生自由回答,師不予評價)

      2.今天,我們的小作者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份糕點,看看和我們平常吃的糕點有什么不一樣吧!(板書課題)

      3.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讀文識字,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講了些什么。

      2.標注自然段,畫出課后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3.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1)重點認讀:“蔗、汁”為翹舌音,“菜、算”為平舌音;“嘛”讀輕聲;“應”讀一聲;“的確”的“的”是多音字,讀“dí”。

      (2)出示圖片,幫助識記“甘蔗”和“甜菜”。

      4.指名朗讀各段,思考課前質疑的問題是否得到解答,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5.思考:這篇文章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通過父子的3次對話,爸爸告訴孩子,千人糕是很多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過渡:千人糕到底是怎樣做成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瞧瞧吧!

      三、學習課文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5自然段,想一想千人糕是什么樣的。

      2.分角色朗讀這幾段話。

      3.思考下列問題,從文中找出答案。

      (1)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2)出示: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

      指導朗讀:第一句讀出好奇、疑惑的語氣,第二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3)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呢?(需要很多很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做成的糕,互相討論)

      四、書寫指導

      1.學習“能、桌、味、買”四個生字。

      能:左下部的`“月”字撇畫要改為豎畫,右邊兩個“匕”字分寫上下格,下“匕”略大。

      味:右邊“未”字,上橫短,下橫長,注意與“末”字區別。

      買:起筆橫勾居上居中,末筆要寫成長點,而不是捺畫。

      2.學生練習書寫,師生共同評價。

      3.練習組詞說句子。

      4.查字典填空。

      “能”字用音序查字法應先查大寫字母,再查音節;用部首查字法應先查部首,再查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積累近義詞。

      好奇特別急忙

      2.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但是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我們還沒有找到答案,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研讀第6~11自然段

      1.指名讀第6~9自然段。

      (1)出示問題:千人糕是怎樣做成的?

      (2)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出示課本句子及千人糕制作流程圖:千人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

      (3)從千人糕的制作過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討論)

      (沒有工人叔叔和農民叔叔以及其他人的合作,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是很難吃上這香甜的“千人糕”的。)

      2.讀第10~11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1)比較詞語:平常——平平常常(“平平常常”比“平常”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2)指名說這句話的意思。(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3)練習說話。以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衣服、文具等)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共同勞動創造出來的。

      (4)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創造出來。

      3.齊讀課文,思考: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珍惜勞動成果)

      三、指導書寫

      1.學習“具、甘、甜、菜、勞”5個生字。

      2.學生互相交流寫字方法。學生提出難寫的字,教師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

      具:框內三短橫等長,注意不要漏寫。

      甘、甜:帶有相同的偏旁“甘”,都表示甜的意思。

      菜:上“艸”下“木”,中間是“爫”。

      3.學生寫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提示執筆和寫字姿勢。

      4.評議學生寫的字,學生積累本課喜歡的詞語。

      [教學板書]

      6千人糕

      [教學反思]

      《千人糕》一文的中心是贊美合作精神,讓學生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很多很多人共同勞動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呢?我首先從導入上設懸,讓學生帶著思考步入對課文的認識,基于這一點,學生能較快找出文章的中心,從而實現對文章的突破。在細節的處理上,我注重口語表達訓練,因為口語表達訓練是語文能力的外延,在讀中加以認識,在認識中加以理解,在理解后方有感悟。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4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想象千人糕的制作過程,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

      引導法、情景教學法

      四、學法:

      合作探究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讀。

      2、用你喜歡的詞語說話。

      3、說說千人糕一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課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來歷。

      1、小組合作,任務:

      (1)找出千人糕名字來歷的句子,用橫線勾畫出來,并分角色讀一讀。

      (2)用自己的畫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由許多人做出來的?你們能舉例說一說嗎?

      2、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成員匯報:

      生1:爸爸說:“是啊,大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想,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4、孩子們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5、師:米糕要做、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卻更復雜。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師: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樣做呢?

      生:種稻子需要種、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種出新鮮的甘蔗,再壓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種子、陽光、水、肥料……種出甜菜,再壓榨成汁。師:是啊!做一個米糕,需要這么多材料,需要這么多工序,需要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們由衷的發出感嘆:

      生: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師:孩子們再讀。

      三、深層探究,認識千人糕的真正含義。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義。

      (1)師:請孩子們看看這句贊美中的“千人糕”與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這個千人糕加了引號。

      師:同學們真聰明,真是觀察入微。那你知道為什么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號嗎?

      2、文前的千人糕。

      (1)請孩子們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線畫出來。

      (2)讀一讀,說說在孩子們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3)學生匯報: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說。

      B孩子想: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

      (4)師:從“一定”一詞看出孩子們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別大嗎?真的比桌子還大嗎?

      (5)生匯報。

      生1:從“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堅定。

      生2:其實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點也不大。

      師: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領悟。

      (1)師:那文末加引號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師引導學生說一說。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生2:是說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師小結。文前沒加引號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號的千人糕是指經過很多很多人制作出來的千人糕。是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華。

      1、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舉例說一說。

      2、學生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七、教學板書:

      6干人糕

      大米農民種的稻子加工

      糖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人種出來的

      米糕完成包裝、送貨、銷售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5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反復朗讀,能夠理解文章大意。

      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珍惜。

      教學重難點:

      生字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講解重點生字詞

      齊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讀課文,探究深意

      齊讀課文,情節分析

      小組討論,理解情感

      教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并結課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逐字稿

      同學們好,現在開始上課!

      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最喜歡吃的糕點是什么呀?小紅同學,哦,你最喜歡吃豆沙包,還有嗎?哦,有喜歡吃年糕的,還有喜歡吃月餅的,還有喜歡吃蛋黃酥的,那同學們你們吃過千人糕嗎?老師看到大家都搖了搖頭,今天呀我們就要一起學習一篇關于千人糕的課文,課文題目就是《千人糕》。

      跟老師一起讀課文題目《千人糕》,好,讀了這個題目大家有什么問題嗎?張三同學,千人糕是什么糕點呢?他好吃嗎?為什么叫千人糕呢?同學們的問題真多,老師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同學們帶著問題聽,邊聽邊想,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劃出來,先自己解決。

      老師讀完了,有不認識的字詞嗎?老師幫大家列在PPT上了,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學習。嗯,老師看到大家都抬起頭來了,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哪個小組給大家領讀一遍生字?嗯,一小組,好,二小組給一小組讀的生字組個詞!嗯,三小組同學不甘落后一直在舉手,三小組同學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記憶字形的竅門吧!哦,三小組同學說蔬菜的菜,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采花采,下面是他的讀音,因為蔬菜是植物所以是草字頭,所以兩者一結合就是蔬菜的菜啦!哇!根據三小組同學的描述我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的形。我們給愛動腦筋的三小組同學鼓鼓掌!

      我們學會了生字,那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課文里大家是不是還認識了,請大家齊讀課文,老師聽一聽哪一組讀得最流利!開始!

      一小組同學聲音很洪亮繼續加油!二小組同學要注意字音,三小組同學很有感情!

      同學們都讀完課文了,還記得剛剛的問題嗎?接下來,我們慢慢去探索。首先,老師問問大家,故事里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呀?對,是爸爸和孩子。那我們就分角色朗讀課文,一起探索剛剛的問題!男生讀爸爸,女生讀孩子!老師讀旁白。

      我們先讀第1-3自然段。同學們,看來課文里的孩子和大家問了一樣的問題,什么是千人糕,那什么是千人糕呢?夏明同學,哦,就是很多人一起做才能做成的糕點。同學們,大家平時吃的糕點是誰做的呢?哦,是媽媽做的,媽媽一個人做出來的嗎?是呀,平時我們在家吃的糕點媽媽自己就做好了,那這個千人糕要一千人做才能做好,是什么樣子呢?大家發揮想象力想一想!哦,張三同學說一定很大!還有同學說一定工藝很復雜!那一定是一塊很特別的糕點!

      那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繼續朗讀第四第五自然段!千人糕是一塊很特別的糕點嗎?哦,不是,那是什么呢?哦,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孩子發現爸爸說的千人糕其實就是一塊米糕,大家想想孩子這時候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李四同學,哦,疑惑,還有嗎?哦,憤怒,以為爸爸騙了自己。

      那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繼續朗讀第6-10自然段,看看爸爸是怎么解釋的。爸爸是騙孩子的嗎?哦,不是。那爸爸是從哪方面解釋千人糕的呢?哦,從他的做法。哪位同學給我們說說千人糕里是怎么做的呢?哦,就是把大米磨成粉然后放糖。那這些材料有什么特別的呢?誰來給我們說說,王五,哦,大米是要經過無數的農民伯伯一點的一點勞動得來的,糖也需要很多人一步一步的制作才能完成,這里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那同學們知道千人糕為什么叫千人糕了嗎?請大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哦,因為這塊小糕點里凝聚著許許多多勞動者的辛勤勞動呀!同學們,我們再回頭想想,剛剛大家說自己平時吃的糕點是媽媽一個人完成的,真的`是這樣嗎?哦,不是的,還有哪些勞動人民呢?

      小紅,你說說,哦,你喜歡吃的蛋黃酥就更麻煩了,農民伯伯還要養雞、種紅豆、再把紅豆磨成紅豆沙,還有面粉!黃油!呀你這個不止是千人糕是好幾千人糕了!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大家學習到了什么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然后派個代表說說!

      一小組同學舉手了,我們先請一小組同學說!哦,自己平時吃的糧食都來之不易,需要很多人付出辛勤勞動!還有嗎?二小組,哦,我們應該珍惜糧食。還有嗎?三小組,哦,我們不能只看實物的表面,還需要深入思考,剛剛大家以為自己吃的糕點都是媽媽一個人做的,其實不是呀!

      大家總結的都非常好!通過這篇課文,我們一定要珍惜手中的食物,這里面是千千萬萬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

      那除了糧食,還有哪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是經過很多人的勞動得來的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寫成200字的小短文,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

      下課!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6

      —、文本教學解讀

      《千人糕》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課文通過一對父子的對話,說明了一塊普通的糕點是很多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告誡人們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課文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展開,主要由人物對話組成,課文配有多幅插圖,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言語表達的重要憑借。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3項:

      1.識寫生字。

      本課16個生字要求會讀,9個生字要求會寫。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有了些識字量,具備了一些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結合上下文、聯系已識生字和生活經驗等多種方式自主識字。

      文中出現的一些多音字是本課的讀音難點,如:好奇、磨成粉、種稻子、種子、的確、應該。教學時可先將多音字歸類出示,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掌握音義對應關系,從而在具體的語境中據義定音。

      在識記生字時,可根據字形字義的特點巧妙理解字詞的意思,豐富學生的字詞積累。在理解“的確、銷售”時,可找它們的近義詞“確實、出售”來理解;“糕、粉、糖、蔗、菜、汁”均出自文中事物的名稱,可在學生認識事物時指導識記,將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熬”字是“火字底”,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插圖來理解,通過觀察插圖,了解熬糖需要的工具有木鏟、大鍋等,在熬制的過程中需要加熱,不斷攪動。將課文與插圖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認識文中出現的事物,積累運用文中的字詞。“買”和“算”可展示這2個字的字形演變,激發學生的識記興趣;“嘛”識記字形時可與“磨”進行比較,強化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鼓勵學生去發現,讓主動學習成為習慣。文中分別在兩個不同的語境中出現詞語“特別”,可讓學生反復讀句子,聯系已有積累,嘗試用“設想中的近義詞”來“更換”的方法理解,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結合課后的習題“讀一讀,記一記”,可設計“生字開花”的游戲,引導學生積累生字擴展的新詞,豐富詞匯量,為三年級的習作奠定基礎。

      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能”字筆畫較多,學生可用個性化的方式記字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每個部件,提煉書寫要領:左窄右寬下齊平,右邊兩“匕”下稍寬。“具”是獨體字,極易寫錯,教學時可結合要領口訣“具中三短橫,間隔要均勻”來提醒強調。“味”是左右結構,字形簡單,學生可用加一加,記一記的方法識記。“桌、買、菜、勞”都是上下結構,教學時注意指導學生先找準這些字的中心點,再分別指導上下兩部分的寬窄注意點。“甘”和“甜”在字形上有關聯,“甘”是“甜”的組成部件,教學時重點指導兩豎的長短和位置,在此基礎上再寫“甜”。

      2.朗讀課文。

      這篇文章內容形式以人物對話為主,朗讀的目標應定位在指導讀出人物的語氣上,通過朗讀對話想象體會人物心理,讀出不同的語氣。

      朗讀課題后,讓學生帶著問題“什么是千人糕?”初讀文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做到文通字順。讀文后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并指導朗讀長句。

      指導學生讀出人物的語氣時,應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提示語和不同的標點,想象人物心理,辨析比較對話中的.語氣助詞,使學生讀出相應的語氣,并在語境中鞏固積累語氣助詞,在今后的表達和習作中正確運用語氣助詞,通過辨析“嘛”和“嗎”,了解“嗎”大多用于疑問句后,而“嘛”大多用于肯定句后。通過比較朗讀文中的句子,了解“吧”用在句末,可表示提議的語氣,也可表示疑問、猜測的語氣。在準確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之后,再進行分角色朗讀。

      課后習題要求默讀課文,說說米糕的制作需經過哪些勞動。二年級的學生在默讀時,還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轉換成意義,大部分學生仍然需要依靠小聲朗讀才能領會。所以在指導學生默讀時,不能只建構空中樓閣,可先讓學生從句子入手,出示句子,“孩子說:‘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還加了糖。’”要求學生不出聲,從這句話中找一找米糕用什么做成的。接著通過增加句子的練習告訴學生:不讀出聲就知道文章的意思,這就是默讀。教師先讓二年級學生對默讀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隨后再讓學生默讀整段,完整地說一說米糕制作過程中需要的勞動。如此降低要求和坡度,更符合低年級默讀能力形成的規律,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默讀能力。

      3.活學活用。

      千人糕的制作涉及許多人的勞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時可能很難講清楚,教學時可借助多種策略幫助學生。首先學生默讀相應段落,結合課文語句,說說千人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制成的,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將短文中兩處“……”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補充。文章配有多幅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接著讓學生借助課文中的插圖再說一說,并在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說說還需要哪些勞動。隨后再將思維導圖引人課堂教學,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引導學生形象直觀地了解米糕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的勞動,幫助他們更加清晰地說出制作米糕需經歷的勞動。

      課后第二題要求學生舉例說說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經過的勞動,可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成員合作繪制思維導圖,最后借助思維導圖清晰地對身邊事物進行舉例闡述,也可讓學生以第一人稱“我是某某某(物品)”,談談某一物品是怎樣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通過舉例讓學生發掘平常事物的不尋常,從而懂得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二、教學活動設計教學目標:

      1.正確識記16個生字,學寫“能、桌、味、買、具、甘、甜、菜、勞”9個漢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對話,想象體會人物心理,借助語氣助詞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并在朗讀中積累運用語氣助詞。

      3.學習默讀,借助插圖,聯系上下文了解米糕制作需要的勞動。

      4.繪制思維導圖,舉例闡述米糕在制作過程中需要哪些勞動,懂得珍惜糧食及與人合作。

      教學時間:

      2課時教學過程:

      板塊—讀課文,正讀音,巧記生字詞

      1.讀課題,認識“糕”字。

      (1)出示糕點圖片,看圖說話:你用什么方法記住“糕”這個字?提示:“糕”是一個形聲字,右邊“羔”字表讀音左邊“米”字表意思,說明糕點與糧食有關,利用形聲字的特點來幫助記字形,可以讓我們記得更牢。

      (2)出示生字:糖、粉,用上剛才的方法記一記這2個生字。

      (3)讀了課題有什么想同的嗎?預設:什么是千人糕?怎么做成的?

      2.自讀課文。

      出示自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做到文通字順。

      3.識記字詞。

      (1)正確認讀多音字。

      出示詞語:好奇種稻子種子的確應該。提示:這些多音字還有什么讀音?能組個詞嗎?

      (2)認識事物,巧記生字。出示詞語:甘蔗汁、甜菜汁。

      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么發現?你能根據偏旁記住這里面的生字嗎?

      預設1:這些詞語都是事物的名稱,糖就是用甘蔗汁和甜菜汁做出來的。

      預設2:“蔗”和“菜”都是“草字頭”,說明它們與草本植物有關。

      預設3:“汁”是一種水,所以它的偏旁是“三點水”。

      (3)書寫生字“甘、甜”。

      ①出示,觀察這2個字,說說發現。

      教師補充:“甘”和“甜”都是“甜”的意思。甘,外面部分表示口和舌,里面加一短橫,整個字形表示用口、舌品嘗美味。平時我們在交流的時候大多用“甜”字。

      ②當“甘”作為“甜”字的一部分,書寫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提示:“甘”字來到“舌字旁”,兩豎靠近橫穿插。

      板塊二讀對話,解詞語,認識千人糕

      1.剛才有同學問什么是千人糕,讀了課文找到答案了嗎?

      預設1: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做成的糕。

      預設2:千人糕是平常吃過的米糕。

      提示: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很多很多人平常

      2.出示第1至第5自然段,品悟人物語氣,讀好對話。

      提示:同學通過讀爸爸和孩子的對話認識了千人糕,那怎樣讀好他們的對話呢?

      (1)抓提示語,想象心理,練讀對話。

      從提示語“好奇地問”和“急忙嘗了嘗,笑了”,猜猜孩子在想些什么,你能讀出他內心的想法嗎?

      (2)抓標點符號,體會語氣,練讀對話。提示:根據不同的標點讀出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

      (3)揣摩語氣助詞,讀好對話。

      ①出示:

      一天,爸爸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來吃千人糕吧。”

      孩子想: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這兩句中都有語氣助詞“吧”,讀一讀,分別表示怎樣的語氣?

      提示:第一句中“吧”表示提議的語氣,第二句中“吧”表示疑問、猜測的語氣。

      ②出示:

      孩子急忙嘗了嘗,笑了:“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

      爸爸說:“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這糕是怎么做成的嗎?”辨析“嘛”和“嗎”,這2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放在對話里語氣一樣嗎?提示:“嘛”在這里表示很明顯,事理就是如此;“嗎”表示疑問的語氣。 3.理解“特別”。出示:一定特別大。

      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

      這兩個句子中都有“特別”一詞,意思一樣嗎?

      提示:有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意思不同,我們可以結合句子的意思,用換近義詞的方法理解。

      4.識寫生字“買”。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提示:出示:買,本義為用網兜裝貝,到市場購物。

      5.分角色朗讀對話。

      提示:同桌分別扮演爸爸和孩子的角色,讀出對話中不同的語氣。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7

      一、課文簡析。

      本文是一篇哲理小故事,通過爸爸給孩子講述"千人糕",讓孩子明白了"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的道理。通過簡單的對話向我們揭示了勞動成果來之不易的主題,教導孩子們應該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懂得感恩。

      二、生字及筆畫(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好奇: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特別:格外、十分。難道:表示揣測的語氣。味道: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甘蔗: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甜菜:二年生草本植物,甜菜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至紡錘狀,多汁。是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包裝:是指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的技術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銷售:指以出售、租賃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行為。的確:真實,確實,實在,果然,果真。

      五、近義詞。

      味道——滋味、平時——平常、特別——十分、好奇——新奇、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確——確實

      六、反義詞。

      平平常常——超乎尋常、特別——一般、好奇——冷淡、的確——也許

      七、多音字

      1.的:

      de(好的)。

      dí(的確)。

      dì(目的)。

      dī(的'士)。

      2.應:

      yìng(應答)、(應付)。

      yīng(應當)、(應該)。

      3.好:

      hǎo(好人)、(好事)。

      hào(好奇)、(好色)。

      八、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爸爸告訴孩子今天要吃千人糕。第2自然段,孩子好奇什么是千人糕?第3自然段,爸爸告訴孩子千人糕要很多人才能做成。第4自然段,孩子猜想千人糕一定很大。第5自然段,孩子看到的千人糕和平常的米糕是一樣。第6自然段,爸爸問孩子“千人糕怎么做成的?”引出下文。第7~9自然段,通過講述千人糕的三道工序,進一步說明了千人糕的來之不易。第10~11自然段,孩子明白了“千人糕”名字的來歷。九、練習

      給下列詞語注音:學習、桌子、難道、味道、就是、加工、種子、農具、甜菜、勞動經過選詞填空。(填序號)①勤勞②疲勞

      ⑴.每天早晨,______的村民都在地里干活。⑵.他一天一夜沒有休息,看上去很______。

      ①平常②經常

      ⑴.這就是我們______吃的米糕。⑵.雷鋒叔叔______到學校里給二年級的同學講故事。

      3.、默讀課文。借助插圖,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要經過種植水稻、收割水稻、把大米磨成粉、種植甘蔗、加工制作糖等勞動做成的。

      4.我們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經過了很多人的勞動,舉個例子說一說。

      我們穿的衣服,需要農民伯伯種植棉花,工人采摘棉花,紡織工人再紡織成線,用線織成布匹,再裁剪縫制成衣服。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8

      一、教材分析:

      《千人糕》通過媽媽的話,告訴我們:稱重陽糕為“千人糕”的道理,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關心自然,熱愛生活的熱情。

      2.通過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生活樂趣。

      三、教學構想:

      前面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進行朗讀,本節課重在內容的理解,知識的拓展,情感的遷移。本文寫的糕,實質重在理解“千人”,在教學時我注重把握課題的延伸,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找出全文的中心,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過程中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勇于發表自己的觀點,結合本課,適當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由重陽節的“千人糕”引發出去,了解其它的傳統節日,積累文化,向往美好,讓學生大膽地說。

      四、方法指導: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討論在說的時候,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導入。

      誰能告訴我圖上的這個是什么?你見過嗎?

      (課件出示一個重陽節吃年糕的'場景,畫面定格在年糕上。)

      誰又能用語言把它描述一下?

      剛剛你們說的是糕的形狀,顏色,還有其他方面嗎?

      (板書:形狀、顏色、米粉、甜、好吃),可我們今天學的課文是《千人糕》,它和我們平時吃的糕有不同嗎?讓我們一起從中找答案。

      (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給學生表達的機會,激活思維。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愿望)

      (二)初讀整合課文。

      1.師范讀第一節,指導學生朗讀。用適當的語氣,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有朗讀的愿望。老師先朗讀第一節課文,余下的由你們接著讀好嗎?

      2.生齊讀。

      3.生與生之間互讀課文一遍。

      (留給學生自己鍛煉、學習的機會,鼓勵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4.學生合上書本,師出示多媒體生字,指導學生朗讀。

      糕磨碾鍋礦騰紡紗煤重

      生依次讀

      生讀“重”為zhóng、chòng。

      重點強調重(chòng)陽

      5.小組長上講臺指著多媒體領學生朗讀二遍。

      (三)研讀課文,朗讀感悟。

      1.同學們剛剛表現地都很好,請同學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黑板上的“糕”與“千人糕”意思同嗎?老師相信你們會表現地更好,會找到問題的答案的。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迅速展開討論,師深入學生當作協助討論,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他們自己朗讀、討論、交流,自主閱讀,在讀中悟,互悟中讀,尋求問題答案)

      2.小組代表依次發言,師歸納。

      每個小組的代表來發言。(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探討,做“千人糕”需要哪些東西?

      是由哪些人做的?有多少人?

      所以課文把這個糕叫做……

      3.交流討論,總結,感悟文中所要表達的內容。

      由此可見,這個千人糕,贊揚了什么呢?

      很好,實際上我們這篇課文正是通過寫千人糕,贊揚了工人叔叔和農民叔叔以及所有人的合作精神,沒有他們的辛勤勞動,我們是很難吃上這香甜的“千人糕”的。(板書:千人糕)

      (把自己認為最能夠體現“千人糕”來之不易的地方多讀幾遍。讀給你的同組小朋友聽一聽。感情朗讀時,四人小組互聽互助,生與生在交流中,相互切磋,相互啟發,不僅學到了知識,密切了友誼,培養了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4.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閱讀,情感熏陶以及端午節的場景。

      1.多媒體展示粽子,了解相關的鏈接。(多媒體出示:端午節的情景,讓學生感受交流)

      哪位同學告訴這上面的是什么?你吃過嗎?

      我們一般在什么時候家家都會吃呢?

      2.介紹端午節的有關風俗習慣,并結合多媒體畫面,介紹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清明、中秋、重陽、除夕、春節等相關知識,學生仔細聽,不時提問。

      3.多媒體展示少數民族,國外的一些傳統節日,潑水節、圣誕節、復活節,學生作了解。(安排了一個遷移練習,目的在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祖國的文化。同時對其他節日產生興趣,學生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會自己去閱讀,了解相關知識。)

      七、作業設計:

      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重陽節的課文,課后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解決一個個問題:希望你們能互相合作,查閱資料,向老師或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紹一種傳統的節日,注意要講詳細、具體。(將閱讀延伸至課外,增長知識,培養閱讀習慣和方法)。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10 千人糕

      米粉 米 稻子 農民

      米糕 鍋、煤 .工人

      布 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0 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 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 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 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 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 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 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 提醒讀準邊音“勞”。

      B 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給下列生字加上音節。

      ( ) ( ) ( ) ( )

      鍋 重 嗎 廠

      ( ) ( ) ( )

      制 勞 碾

      二、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師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有關知識。

      (3)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 出示: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怎么說是千人糕呢?

      B 討論:這兩句話是什么句式?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誰能把第一句話換個說法?

      (兩句話后面都是問好,但第一句話并不表示疑問,它可以改說成: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話表示的是疑問。)

      C 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語氣讀,第二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D 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2、3兩個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A 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B 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二句話,媽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C 指導讀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們應該怎樣讀?(用肯定的語氣)

      教師范讀,指名讀。

      D 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三句話。

      指名讀句子,這句話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

      (這句話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e 小結第2自然段。

      這段話告訴我們,做糕需要米粉,米粉來得不容易。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A 我們蒸糕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鍋、煤、布)

      B 鍋、煤、布是怎么來的?

      C 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外,還有哪些人的勞動?

      D 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三自然段。

      E 小結第三自然段。

      3、精讀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萬人勞動的成果呀!

      A 比較詞語:普通 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B 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 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D 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得到。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 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勞:( )( )( )( )( )

      普:( )( )( )( )( )

      接:( )( )( )( )( )

      制:( )( )( )( )( )

      2、填空。

      (1)“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這句話的意思是

      。因為 ,所 以說是千人糕。

      (3)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

      五、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同桌練習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引導自學生字字形。

      要求: 找出形近字。

      找出難寫難記的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哪些字與我們學過的字有點像?

      重 童 米 木 嗎 媽 廣 廠 加 功

      (2)指名說哪些字筆順難把握。

      制 重 普

      3、指導書寫。

      制:左寬右窄。

      接、嗎:左窄右寬。

      重、廠、米:要居中寫。

      三、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兩遍。

      2、讀一讀,再抄寫。

      重陽 勞動 需要 笑著說

      中午 制造 還要 接著說

      3、比一比,再組詞。

      木( ) 馬( ) 廣( ) 功( )

      米( ) 媽( ) 廠( ) 加( )

      4、照樣字寫詞語。

      普通 普普通通

      ( ) ( )

      ( ) ( )

      ( ) ( )

      ( ) ( )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10

      一、認識提示語

      我們先看《千人糕》這篇課文中的三句語言描寫的句子:

      1.孩子急忙嘗了嘗,笑了:“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您給我買過。”

      2.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看,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3.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

      我們觀察這三句話中的提示語:

      第一句中的提示語:孩子急忙嘗了嘗,笑了

      這是孩子在說話之前做的動作和表情,動作是“急忙嘗了嘗”,表情是“笑了”。

      第二句中的提示語: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

      這是爸爸在說話之前做的動作,動作是“拿起面前的糕”

      第三句中的提示語: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

      這是孩子在說話之前的情況,孩子說話之前的情況是“聽了爸爸的話”還“仔細想了想”

      從以上三個句子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說話之前,我們可以交代一下說話人當時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我們稱為提示語。

      二、提示語可以寫一些什么內容呢?

      1.提示語可以寫說話者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

      提示語為動作——

      小柳樹低下頭,說:“說我不會結果子唄……”

      提示語為神態——

      小棗樹溫和地說:“你雖然不會結果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會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

      提示語為心理活動——

      小柳樹實在忍不住了,就問小棗樹:“你怎么不說我呀?”

      2.提示語也可以介紹當時的情況,說話者狀態,周圍環境,說話動機等

      “以后會怎么樣呢?”他在與世隔絕的簡屋里問。

      裁縫師傅看到她變得圓圓的,像一只圓盤,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

      他氣得咬牙切齒:“你太可惡了!”

      三、寫提示語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1.為了情節的緊湊,提示語中可以不帶“說”字

      小馬跑到河邊,剛剛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來:“怎么?你不要命啦!”

      2.有些句子可以猜測到說話的人,就可以省略提示語

      他對第一個坐下的同學說:“現在你看看那楊桃,像你平時看到的楊桃嗎?”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個。”

      3.根據情節需要或為了表達的多樣化,提示語可以在前,可以在后,也可以在中間

      提示語在前——

      川川認真地問:“這上面有字嗎?”

      提示語在后——

      “讀這本巖石書有什么用呢?”川川總愛刨根問底。

      提示語在中間——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興地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讀懂這本最大的‘書’!”

      4、提示語最容易犯的兩種錯誤

      寫提示語的時候,孩子很容易犯的兩種錯誤:

      一種是所有的提示語都是“小明說”“小紅說”這種類型;

      請看下面的對話:

      媽媽說:“孩子,你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

      我說:“我考了90分。”

      媽媽說:“不錯,有進步,繼續努力!”

      我說:“謝謝媽媽!”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很枯燥乏味啊!

      另一種是為了寫提示語而亂用與表達內容不相關的詞。

      媽媽端起碗,吃了一口飯說:“孩子,你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

      我夾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一邊吃一邊說:“我考了90分。”

      媽媽又喝了一口湯,擦了擦嘴說:“不錯,有進步,繼續努力!”

      我又夾了一塊肉,津津有味地吃著,說道:“謝謝媽媽!”

      這樣的對話描寫,是不是覺得怪怪的。不是所有語言描寫的提示語都要帶上一大串詞語,提示語出現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容易理解說話者表達的意思。

      四、提示語訓練

      (一)提示語位置訓練

      1.例:小明興奮地叫道:“我們班終于勝利了。”

      “我們班終于勝利了。”小明興奮地叫道。

      老師關心地問:“你的身體好點了嗎?”

      ()

      2.例:“我家的小貓真可愛!”我對媽媽說。

      我對媽媽說:“我家的小貓真可愛”

      “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動你了。”媽媽搖搖頭,回答說。

      ()

      3.例:媽媽對我說:“我今晚要加班,不回家吃飯了。”

      “我今晚要加班。”媽媽對我說,“不回家吃飯了。”

      “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在哪里?”阿姨溫柔地問。

      ()

      (二)提示語內容訓練

      1、請填上表示動作的提示語

      ():“今天的天空真藍!”

      ():“媽媽,你手上的皮膚好粗糙啊!”

      2、請填上表示神態的提示語

      ():“終于考到一百分了!”

      ():“我怎么這么倒霉!”

      3、請填上表示心理活動的提示語

      ():“對不起,我錯了。”

      ():“媽媽,謝謝你!”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自主識記,交流方法,游戲鞏固并正確讀寫生字。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悟積累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第一課時

      (一)投影畫面,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美食——千人糕。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為什么叫做“千人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要求:

      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復;標出自然段序號。

      2。我會讀生字。(多媒體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nénɡ wèi mǎi jù ɡān zhī tián cài láo

      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1)讀第一行生字:同桌互讀。同桌讀有困難的地方幫助他糾正,讀得好的`地方表揚他并向他學習。師生共同訂正:

      “甜”三拼音節,“菜”是平舌音,“汁”是翹舌音,“甘”是前鼻音,“能”為后鼻音。

      代表讀,開火車讀,齊讀。

      出示:

      ɡāo tè mɑ zhè áo suàn xiāo shòu dí què yīnɡ

      糕特嘛蔗熬算銷售的確應

      (2)指名讀第二行生字,糾正以下幾個生字的讀音。

      “算”是平舌音,“蔗、售”是翹舌音。

      “應”:整體認讀音節,后鼻音。

      (3)檢查評價。誰能大膽、響亮地讀給大家聽?指生讀。

      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評價后再讀。

      3。再讀課文,初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義內容,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什么?

      (2)自由讀文,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師總結。

      課文寫了聽爸爸講千人糕的復雜制作過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讀一讀生字,并擴詞。

      2。這些生字,你們是怎么記住的?

      鼓勵學生多種方法識字:

      加一加:“口+未”就是“味”,“舌+甘”就是“甜”,“艸+菜”是“菜”。

      減一減:“實”減掉寶蓋頭上的的兩個點,就是“買”。“熊”減掉“灬”就是“能”。“真”減掉“十”就是“具”。

      換一換:“葉”去掉“口”,換成“氵”,就是“汁”。

      猜謎語:“草橋飛云動”,是“勞”;“要知甜不甜,快去用舌舔一舔。”是“甘”。

      3。自由組合學習生字,觀察一下上面的生字,想一想怎樣才能把他們寫正確、美觀?

      4。讓學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生自由說,師適當補充。

      出示生字的田字格課件: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能”;右邊的兩個“匕”,是先寫撇,再寫豎彎鉤。

      “具”上面不是“且”,要多一橫。

      “勞”注意不要漏掉中間的“冖”。

      另外,“汁”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菜”上下結構,上窄下寬。“甘”是獨體字,橫基本壓住橫中線上。

      5。當小老師教,說說生字的筆順,教師范寫。

      6。學生書寫生字。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7。交流反饋,展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說說好在哪里。

      8。游戲鞏固識字。

      (1)“找朋友”。出示形旁和聲旁,學生根據形旁和聲旁組成生字。

      (2)“我指你認”。一個學生指生字,一個學生在文中找含生字的詞或句子。

      (四)課堂回顧,教師小結

      這節課,我們了解了千人糕的復雜制作過程,還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收獲可真不小。下節課,我們再一起學習課文講了什么。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12

      妙析教材

      課文通過爸爸的話,告訴我們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學情分析

      學生可能都吃過米糕,但對米糕的制作過程比較陌生。因此,學生讀課文時會有新奇感。對于本課所滲透的情感熏陶學生可能不易體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

      教學建議

      借助插圖,引導學生了解米糕這種平常食物的來之不易,再通過舉例進而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都像千人糕一樣來之不易,進而讓學生明白: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5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說出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過程與方法】

      1.借助插圖,小組合作,了解米糕的制作過程。

      2.通過閱讀,感悟一樣東西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重點難點

      重點

      1.識記生字,正確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說出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難點

      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小黑板。

      學生: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或食品的制作過程。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會認15個生字,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重點難點

      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

      引導學生質疑,知道米糕是怎樣來的。

      三、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千人糕。

      2.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四、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

      學生討論:千人糕是什么糕?

      2.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1~4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糕、特。(指名認讀)

      B.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D.想想這幾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分組交流——全班反饋)

      (2)試讀第5、6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嘛、買。(指名認讀)

      B.指名試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

      C.想想這幾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分組交流——全班反饋)

      (3)試讀第7~9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粉、糖、蔗、汁、菜、熬、算、銷、勞。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蔗、算。)

      B.指名試讀句子。

      C.想想這幾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4)試讀第10、11自然段。

      A.提醒讀準“的、確、應”,其中“的”是個多音字,在“的確”一詞中讀“dí”。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C.想想這幾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師生交流。

      五、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會寫字,學生觀察字形。

      要求:(1)找出易寫的字。

      (2)找出難寫難記的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哪些字與我們以前學過的字有點像?(指名說)

      (2)指名說說哪些字的筆順很難把握。

      (教師重點講解“能、甜、菜”的筆順。)

      3.指導書寫。

      能:注意右部的筆順。

      甜:第一筆是撇。

      菜:下部“采”是8畫,不要將中間的點與豎連成一筆。

      4.學生范寫,教師巡視、指導。

      5.展示交流。

      六、梳理板書

      千人糕1~4吃千人糕前的對話。5、6千人糕不是孩子想象中的那樣。7~9米糕是怎樣做成的。10、11米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

      第二課時

      一、課時目標

      1.朗讀課文,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二、重點難點

      重點

      朗讀課文,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難點

      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三、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

      2.認讀詞語。

      特別銷售勞動米糕的確

      應該甘蔗甜菜汁熬糖就算

      四、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1~4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孩子想象中的千人糕和爸爸說的千人糕是不是一樣的?

      2.精讀第5、6自然段。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導讀句子。

      A.出示: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

      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

      B.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讀出疑問、好奇的語氣,第二句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C.指名試讀,齊讀。

      (3)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精讀第7~9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三個自然段分別是誰說的?(孩子和爸爸)

      (2)討論:孩子認為米糕是怎樣做成的?

      (3)指名讀第8自然段,這一自然段說了什么不容易?(大米種出來不容易)

      (4)自讀第9自然段,數一數,爸爸一共說了幾句話?說了哪幾個方面的意思?

      (四句,糖的來源、熬糖所需的原料、熬糖時所需的工具、米糕做好后的包裝、送貨、銷售。)

      (5)教師范讀,指名朗讀。

      (6)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外,還有哪些人參與了制作米糕的.勞動?(學生自由說)

      (7)讓學生借助插圖,試著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4.精讀第10、11自然段。

      (1)默讀第10、11自然段。

      (2)出示句子:

      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

      A.嘗試刪去“的確”可以嗎?

      (不可以,“的確”強調了名副其實。)

      B.指名說說對這句話的感悟。

      (一塊平常的糕,都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5.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五、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總結。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做到。

      六、梳理板書

      千人糕

      大米←農民:種子、農具、肥料、水糖糖來源:甘蔗、甜菜熬糖:工具、水后期:包裝、送貨、銷售來之不易共同勞動。

      七、教學感悟

      本課教學中,我帶領學生初讀、精讀課文,圍繞關鍵問題“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探究感悟,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語文課、情感課。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 13

      教學目標:

      1、認識16個漢字,會認會寫9個字學習新的偏旁部首正確讀寫有關詞語。掌握多音字“的”的用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

      1、認識16個漢字會認會寫9個字學習新的偏旁部首正確讀寫有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同學們看到題目的時候,你想說些什么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嘗一嘗這個“千人糕”好不好?

      2、齊讀課題《千人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讀一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在講些什么?

      2、聽范讀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注意字形,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4、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5、努力把文章讀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生字認讀,讀準字音

      1、課文同學們已經讀熟了。現在課文中的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走出來了,你還認識它們嗎?

      2、出示生字指讀:糕、特、嘛、買、糖、蔗、汁、菜、熬、算、銷、售、勞、的、確、應。

      3、注音領讀。

      4、重點認讀:特、的、確、應、汁。

      (1)比較認知“特”和“確”: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由偏旁加上學過的舊字組成的,比較容易識記。(出示謎語幫助識記生字。)

      (2)“的”字強調音節是“dí”,還有一個讀音“de”。要注意區分開,在文中的詞語“的確”中讀第一個音節。

      (3)“應”字強調音節是“yīnɡ”,還有一個讀音“yìnɡ”。要注意區分開,在文中的詞語“應該”中讀第一個音節。

      (4)“特”字也是左右結構的字。出示謎語,幫助理解生字。

      (5)出示圖片幫助識記生字“甘蔗”和“甜菜”。

      5、猜謎語。

      寺旁有頭牛——特

      加水十次——汁

      石頭一角——確

      6、開火車讀準字音。

      四、情景朗讀,感知文本

      導學:同學們看到題目的時候,你想說些什么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嘗一嘗這個“千人糕”好不好?一起來學習《千人糕》。

      1、一天爸爸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來吃千人糕吧。”(把句子讀通順。)

      2、“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問。(想一想如何才能讀出“好奇”的語氣。)

      3、“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真好奇啊!這到底是什么樣的啊?)

      4、孩子想: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哦。這句話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

      5、爸爸端來一塊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時吃的糕沒有什么兩樣。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孩子急忙嘗了嘗,笑了:“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mɑ)!您給我買(mǎi)過。”(到底是什么回事呢?)

      6、爸爸說:“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這糕是怎么做成的嗎?”(很想知道,你呢?)

      7、孩子說:“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還加了糖(tánɡ)。”

      8、爸爸說:“是啊,大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朗讀時注意頓號的停頓時間。)

      9、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xiāo)售(shòu),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láo)動。”(注意把長句子讀通順、流利。)

      10、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想想,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bǎi)在我們面前。”(大家的力量!)

      11、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爸爸,這糕的(dí)確(què)應(yīnɡ)該叫‘千人糕’啊!”(原來是這樣!,流利,讀通順哦!)

      五、課堂展示

      1、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

      這就是平常吃過的米糕嘛!

      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B、討論:

      這兩句話是什么句式?

      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C、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第二句要用肯定的語氣讀。

      2、小組推薦優秀小選手分角色朗讀課文。

      3、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說說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千萬人合力得來的,讓我們心懷感恩吧。(播放音樂:感恩的心)

      六、學寫生字

      課文同學們讀得真美。現在我們拿出小手來寫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寫得很好。

      1、出示生字:能、味、買、具、甘、汁、甜、菜、勞。

      2、指導學生觀察寫法,板書筆順。

      3、打開“優教學生字”,講解生字的意義與寫法。

      重點學習:“味、具、汁、勞”的注意要點。(預設:“具”三橫不要少一橫。“味”注意“未”上橫短,下橫長。“汁”想一想其它“氵”的字。“勞”注意偏旁下面沒有一點。)

      4、學生臨習生字。

      七、鞏固練習

      1、打開“基礎訓練—《千人糕》”,一起來闖關吧!

      2、完成配套練習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出示本課生字,學生認讀,出示拼音練讀。

      2、給生字組詞,開火車組詞。出示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詞語,大家搶讀,美讀,大聲讀,體會語言的美好。

      4、復習生字,出示形近字組詞,大家進行開火車。

      5、出示多音字、同音字,進行訓練與積累。

      6、學習生字,說一說同一個偏旁的字有什么特點。

      7、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二、課文賞析

      (一)品讀第1—4自然段。

      導學:同學們看到題目的時候、你想說些什么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嘗一嘗這個“千人糕”好不好?一起來學習《千人糕》。一天,爸爸對孩子說:“今天我們來吃千人糕吧。”“爸爸,什么是千人糕?”孩子好奇地問。

      “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回答。

      孩子想:這糕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tè)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

      1、你在這些文本中讀到了什么?

      2、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到的呢?

      3、“千人糕”是什么呢?我也很好奇,小朋友們,你好奇嗎?

      4、為什么用“很多很多”呢?

      5、在孩子的想象中,“千人糕”是怎樣的呢?

      (二)課堂展示

      觀察一下標點符號的用法。

      A、提示語在前面,加:“”

      B、提示語在中間,加“”,“”

      C、提示語在后面,加“。”

      (三)品讀第5—9自然段。

      爸爸端來一塊糕,那糕看上去跟平時吃的糕沒有什么兩樣。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孩子急忙嘗了嘗,笑了:“這就是平,吃過的米糕嘛(mɑ)!您給我買(mǎi)過。”

      爸爸說:“是的,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你知道這糕是怎么做成的嗎?”

      孩子說:“是把大米磨(mò)成粉做的,還加了糖(tánɡ)。”

      爸爸說:“是啊,大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農具、肥料、水……”

      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zhè)汁(zhī)、甜菜(cài)汁熬(áo)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suàn)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xiāo)售(shòu),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láo)動。”

      1、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

      2、試著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3、平常吃過的米糕為什么就叫做“千人糕”了呢?

      4、“那糕看上去跟平時吃的糕沒有什么兩樣”這個是什么意思呢?

      5、觀察一下標點符號的用法。

      6、頓號用途:分隔同類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單字、詞語或短句,當中的停頓較逗號短。

      7、用上“就算……還得……”說一句話。

      8、用上“要有……還得有……”說一句話。

      9、仿照例子寫句子。

      AABB:平平常常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四)品讀第10—11自然段。

      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想想,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bǎi)在我們面前。”(大家的力量!)

      孩子聽了爸爸的話,仔細想了想,說:“爸爸,這糕的(dí)確(què)應(yīnɡ)該叫‘千人糕’啊!”

      1、“才”,說明了“千人糕”制作的不易。

      2、想一想“經過”的意思,并用上“……經過……”說一句話。

      3、的確:確乎,確實。試著說一句話吧!

      4、為什么叫它“千人糕呢”?

      三、交流分享

      1、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通過大家合作得來呢?(播放音樂:眾人劃槳開大船)

      2、句式訓練。

      例:

      看到“千人糕”,我想到了農民、稻谷、大米、甘蔗汁、包裝……

      看到“衣服”,我想到……

      看到“鉛筆”,我想到……

      四、中心點擊

      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五、鞏固練習

      打開“閱讀訓練—《千人糕》”,一起來闖關吧!

      六、作業布置

      1、寫會本課生字。

      2、把積累的好詞好句子寫到小本本上。

      3、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寫在“我的小本本上”。

    【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二年級】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千人糕》教案06-26

    二年級語文下冊《千人糕》教學反思(精選17篇)02-28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千人糕教案及反思(精選6篇)03-13

    二年級下冊《千人糕》教學反思范文(通用13篇)03-07

    《千人糕》教學設計08-28

    《千人糕》教學反思08-25

    《千人糕》教學反思07-29

    千人糕教學設計08-12

    千人糕教學反思10-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特黄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专区 | 最新国产在线理论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片 | 综合国产精品2022 | 日本一区二区人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