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

    時間:2021-05-02 16:14:1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教案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科學教案3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以下是“托班科學教案”,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陰天是怎么回事。

      明白水蒸氣如何才能蒸發。

      活動準備

      利用自然天氣情況

      活動過程

      一、幼兒的疑問,引出活動。

      幼兒:老師外面為什么變得那么黑啊?

      師:因為外面陰天了啊!

      幼兒:老師外面為什么會陰天啊?

      師:這個你們就不知道了吧!老師講給你們聽。

      二、教師講解,陰天的形成。

      師:陰天是自然現象。陰天前當地高空氣壓降低,而地表面氣壓在升高。水蒸氣蒸發升至半空遇冷而凝結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幼兒:自然現象是什么意思?

      師:就是自然的形成,我們潑在外面的水,被熱熱的太陽曬到慢慢的蒸發到空中……

      幼兒:哦!就像我們洗干凈的手帕,晾在外濕濕的,被太陽曬干了,手帕的水也蒸發了。

      師:你們理解的很好哦!

      三、小結

      師:你們這回知道為什么會陰天了吧!就用剛才所學的,我來提問下你們好不好?

      幼兒:好!

      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2

      《饅頭發霉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能夠利用顯微鏡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探究物體發霉的基本條件,了解霉菌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霉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發現奧秘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2、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霉的饅頭、水果、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1.通過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在我們的生活中見過沒有?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霉的物品?

      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先請同學們用語言描述一下所見到的霉形狀。再用顯微鏡觀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畫在活動記錄紙上描述顯微鏡下霉的形狀和特征。(做好巡視和輔導)

      3.學生匯報、小結: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4.討論霉菌有生命嗎?怎樣證明呢?(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5.討論:根據生活中物體發霉的事例,探究饅頭在什么條件下會發霉。其他物體發霉的條件和饅頭發霉一樣嗎?

      6.討論:教材第9頁表,你認為除了表中列出的實驗條件外,還有哪些組合方式。請補寫在表格的下方。

      課堂小結: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嗎?物體發霉的條件有哪些?

      作業:每小組選擇一個組合條件做物體發霉的實驗。寫好實驗報告。

      第2課時

      一.復習

      1.霉是不是就會在食品上發生?在其他物品上會發生嗎?

      2.霉發生的條件有哪些?

      3.交流,根據實驗說明霉發生的條件和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有關。

      二.根據發霉的條件說明應該怎樣防止發霉

      1.隔絕空氣。

      2.保持干燥。

      3.高溫滅殺。

      4.低溫保存。

      三.教師輔導學生學習霉的功過。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藥品

      3.霉菌會使物品損壞

      4.霉變食品會危害人體健康。

      四.學習科學家發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結:應該怎樣防止有害的霉發生?應該創造什么條件讓有益的霉發生。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空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透明氣體,空氣確實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我們可以借助其他物體感覺到空氣的存在;空氣不但占據空間,還能流動。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感官可以感覺空氣的存在;運用實驗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氣;借助不可見物質對可見物質的“擾動”,可以觀察到不可見物質;在動手實驗前,對可能發生的現象作出假設,有助于我們研究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產生研究空氣的強烈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教學準備

      教師用:1個水槽,2個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學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簽。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教學流程

      導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覺空氣→實驗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空氣能夠流動→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楊利偉在神舟五號上拍攝的錄像,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

      (1)教師談話

      (2)播放多媒體,教師解說。

      師:這是楊利偉叔叔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拍攝的太空景色!這個藍色的的星球就是我們居住的地球!這美麗的地球,這神奇的太空,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2、提出問題

      教師指向地球的外沿。

      師:這層像霧,又像紗一樣的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

      學生發表自已的意見。

      師:對,是大氣層!我們居住的地球就是被一層大氣包裹著,大氣層里大部分都是空氣。有關于空氣的知識,你們知道哪些?

      學生自由發言。

      3、提示課題。

      師:今天就讓我們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來了解空氣。

      教師板書:了解空氣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覺空氣

      1、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感官感覺空氣的存在。

      (1)師:剛才有同學說空氣就在我們的周圍,現在大家就來看一看,看見空氣的什么了?

      生:看不見!

      師:用手來摸一摸。

      生:摸不著!

      師:我們的周圍是不是真有空氣?

      引導學生感覺空氣的存在。

      (2)師:空氣是看不見來又摸不著,要研究它可就難了。誰來想想辦法?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2、師生討論,演示用塑料袋抓空氣。

      師:要研究空氣首先得抓到空氣,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抓空氣?

      學生說一說

      師:哪一個方法能夠讓我們更方便的研究空氣?

      引導學生說出用塑料袋來抓空氣。并讓一個學生演示一下。

      3、引導學生用感官來了解空氣。

      (1)師:有了空氣,我們可以用身上的哪些感官來了解空氣?

      學生說一說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師:老師現在用你們教的方法來感覺空氣。

      教師演示

      師:老師感覺不到空氣!看來還不行,得再想想辦法!

      師生討論得出在袋子上扎一個孔,讓空氣吹出來,再來感覺。

      師:老師現在試一試,看這個辦法靈不靈?

      教師演示

      (3)學生用塑料袋抓空氣,并用感官感覺空氣。

      ①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②學生用塑料袋抓空氣,并用感官感覺空氣。

      ③學生做記錄。

      ④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4)教師小結

      三、實驗探究空氣占據空間、空氣能夠流動

      (一)、實驗一、紙的奇遇

      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水槽、一個透明的杯子、舊報紙。

      1、教師談話

      師:同學們剛才表現得真好,老師太高興了!老師打算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歡迎嗎?

      2、師生合作演示,學生猜測

      (1)教師找一個小朋友當助手。

      (2)教師拿一小張舊報紙。像真正表演魔術一樣,向學生前后展示這張紙,并拿到學生的座位前,讓學生摸一摸,再把紙放入水中。

      師:紙放在水里,會濕嗎?

      學生回答后,讓小助手撈上來給學生看一看!

      (3)教師又拿出一張紙交給小助手讓他像真正表演魔術一樣,向學生前后展示這張紙,并拿到學生的座位前,讓學生摸一摸,證實這的確是一張普通的舊報紙。

      教師接著拿起杯子,把杯口朝向大家晃動幾下,然后,教師讓小助手把紙捏成一團,用力塞入杯子的底部,教師檢查后,對小助手說:請把透明的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按入水底。

      緊接著,讓學生猜測紙會濕嗎?

      師:大家猜一猜紙會濕嗎?

      學生猜測

      2、小組合作動手實驗

      (1)教師提出實驗要求

      (2)小組動手實驗、討論、做記錄

      (3)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3、學生匯報交流。

      4、師生小結,得出結論

      師:水沒有碰到紙,所以紙自然是干的。為什么水進不到杯子里?

      學生回答

      教師邊演示邊小結: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到杯子里有一大段“空”著,杯子的這一部分地方被空氣占據了,所以水就不能進去,杯中的紙自然就不會濕了。

      師:紙放到水里,居然不濕,我們來給這個實驗起個名字吧!就叫紙的奇遇,(師板書)從這個實驗中我們知道空氣占著地方,也就是說空氣占據空間(師板書)

      5、實驗延伸

      師:如果讓你接著做這個實驗,你還會怎么做?

      生說一說

      (二)實驗二、誰趕走了杯子里的水

      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個水槽、2個透明的杯子。

      1、教師創設問題情境

      (1)教師拿一個杯子放進水里,讓杯子裝滿水,舉起來問:大家來想想辦法,可以用什么東西把杯子里的水趕走?

      (2)學生發表各自意見

      2、教師演示

      教師把一個杯子斜著放進水中,使杯中灌滿水,用另一只手把第二個杯子倒過來,直立著按入水中。

      在水下,把兩個杯子靠在一起,傾斜第二個杯子,使第二個杯子的氣泡跑進第一個杯子。

      3、學生實驗

      (1)老師提出實驗要求。

      (2)學生實驗、討論、做記錄。

      (3)學生匯報

      (4)師生交流

      (5)教師小結

      師:看不見的空氣在能看見的水里流動,形成氣泡,這樣我們就看到了空氣,這是科學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見的東西,我們能借助看得見的東西看到它,科學真得太有趣了,對不對?

      四、總結

      1、出示兩幅空氣污染的對比圖片,教育學生從小要知道保護環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播放課件《潛水艇的沉浮原理》,讓學生回去尋找空氣在這里發揮的作用。

    【有關科學教案3篇】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 有關《磁鐵》課件02-28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中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大班科學教案及教學反思 有關《影子游戲》課件02-07

    《花》大班科學教案02-28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02-28

    【精選】科學教案范文10篇02-28

    【熱門】科學教案匯編八篇02-27

    關于科學教案范文5篇02-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一线久久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片 |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的成年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