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教案

    時間:2021-07-03 14:47:44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教案

       【教材簡析】  

    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教案

           本課是一年級《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七課,也是本單元的最后一課,要求學生能運用前面學到的探究方法對空氣進行初步的研究。使學生發展自己在認識物體方面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建立科學探究的信心,激發學生對物質世界研究的興趣。

      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個活動:1.收集一袋空氣,并進行觀察;2.將空氣與水和木塊進行比較;3.記錄空氣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過程。通過三個活動,一方面使學生認識空氣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科學觀察、描述、記錄的方法,為今后繼續研究物體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經過本單元前6課的學習,學生從關注周圍的物體開始,逐漸學會用適當的詞匯描述周圍的事物,逐漸形成描述物體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對物體的認識和理解。學生已經學會了對物體輕重、形狀等屬性的描述,在本單元卡站了對水這一物質的探究,掌握了通過比較認識物體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課將試著讓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研究方法,用科學詞匯從不同方面描述另一類物體“空氣”的特征。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2.與木塊、水相比,空氣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1.進一步運用感官,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空氣的特征。

      2.空氣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觀察和描述的。

      科學態度目標

      1.發展學生對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2.意識到可以利用所學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空氣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與其他物體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難點:通過本課的研究使學生認識到雖然空氣是看不見的,但是課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

      【器材準備】

      學生準備: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燒杯或塑料杯、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單(用于單元知識總結)。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導入:回想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總結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進行對比觀察的方法。

      2.提問:回憶一下,在本單元中我們學過哪些描述物體特征的科學詞匯?

      (教師出示前面幾節課的班級記錄單)

      設計意圖:用曾經在本單元中學過的描述物體特征的科學詞匯,如顏色、氣味、輕重、形狀、是否透明、是否流動等來研究今天的主題——空氣。

      二、探索

      (一)指導學生收集一袋空氣,并進行觀察。

      (教師出示一個空燒杯或一個空玻璃杯,讓學生觀察)

      1.提問:老師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沒有嗎?再想一想。

      設計意圖:用身邊的事物對學生的前概念進行探查,同時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2.教師引導:你們真聰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邊盛滿了空氣。

      (板書:空氣)

      設計意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空氣雖然是看不見、總被我們忽略的,但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我們離不開空氣

      3.教師提問:你認為空氣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用本單元學過的方法認識它吧!(引導學生說出“空氣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很輕”……)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4.提問。

      (1)要想研究空氣,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設計意圖:首先使學生意識到研究需要有明確的方法(但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只是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用提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同時在學生交流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2)空氣在空中我們怎么研究呢?

      設計意圖:將問題縮小,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

      (3)我們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把它“逮”住呢?

      設計意圖:問題更加具體!通過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更有指向性,便于實現學習目標。

      (4)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塑料袋兒,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辦法了嗎?

      設計意圖:問題指向到一個具體的方法。使學生的研究落實。

      (5)我們“逮”到了空氣,你將怎樣用學過的方法去觀察空氣的特征?

      設計意圖:研究材料的問題已經解決,下邊的問題指向我們研究的目標——觀察空氣的特征。

      (二)指導學生將空氣與水和木塊進行比較;

      1.提問.

      (1)可以用什么感官來觀察空氣?

      學生可能會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顏色”“形狀”“是否透明”用鼻子“聞”等。

      (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眼睛、鼻子、手,同時進行聞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導:本單元我們曾經研究過什么物體呀?

      設計意圖: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使學生回憶之前研究過的專項——“水”。也暗暗地提示學生回憶研究水時用的研究方法

      (3)大家還記得,水有哪些特征嗎?

      設計意圖:問題具有直接指向性,讓學生思考“水專題”的研究方法。

      (4)我們從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

      (5)我們研究水的時候,是將水與哪些物品進行比較研究的?

      (6)現在,你能把空氣與水和木塊,再進行比較研究嗎?看一看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交流觀察到的信息,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發現。

      設計意圖:通過空氣與水和木塊的比較研究,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空氣的流動性、沒有固定的形狀。教師要用關鍵詞,將補充的方法呈現在班級記錄單上。

      2.描述并記錄空氣的特征.

      (1)提問:還記得在第一課和第五課的時候,我們使用過的'記錄單嗎?

      設計意圖:記錄單的再現,使學生對本單元的研究方法進行了回顧。經歷從木塊到水,再到空氣的科學觀察歷程,初步感受科學觀察的方法。繼續加強培養說和聽的習慣

      (2)小組內討論,怎樣描述空氣的特征。

      (3)說一說:你是通過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特征的?

      學生:“用眼睛觀察空氣是透明的、無色的、跟水是一樣的” “跟水對比,水是流動的,打開袋子,空氣就跑了,說明空氣也是流動的”等。

      (4)班級集體論證:“空氣有什么特征”“我們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我看見這袋空氣是透明的,跟水一樣”“我聞不到空氣的氣味”“我摸不著空氣”等。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節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的總結。

      (5)提問:“在本單元中,我們從哪些方面認識了物體”“可以用哪些詞匯描述它們的特征”

      設計意圖: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分類描述。在組織學生討論的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補充班級記錄單。這節課也是本單元的小結課,學生將回顧他們在本單元的研究活動,總結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體的特征。在本單元,學生主要是通過對物體進行觀察和比較,學會從不同的方面、多個外部特征對物體進行描述

      三、小結

      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棒,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我們還學習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希望同學們今后能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去觀察其他的物體

      設計意圖:提醒學生進行科學學習方法的整理,持續培養科學學習習慣。

      【板書設計】

      空氣

      無色

      無味

      透明

      氣體

    【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教案】相關文章:

    我們周圍的物體教學設計范文12-15

    教案我們周圍的空氣06-12

    我們周圍的標志教案07-06

    我們周圍的空氣教案02-15

    我們周圍的材料教案02-25

    我們周圍的空氣教案課件05-12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案課件05-16

    大班綜合活動我們周圍的環境教案10-23

    《我們周圍的空氣》教案設計范文11-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理论片国产 | 伊人成国产中国 |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 | 伊人久久大杳蕉综合牛牛 | 日韩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