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生字:理解“發現、麻煩、結結巴巴”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懂得不能產謊話,要做誠實的孩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瓦尼亞的撒謊過程;難點是展開想象,說出瓦尼亞及媽媽的心理活動。
三、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悠揚什么事?(板:瓦尼亞)
2.指名讀課文1、2段
3.說說不得兩段告訴我們什么?(板:偷吃了李子)過渡: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呢?我們接下去學課文3—5段。
(二)教學3—5段
1.聽錄音朗讀3—5段,思考: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后是怎么做的?
2.瓦尼亞在撒謊的過程中,臉色發生了不同的變化,自由朗讀課文,劃出瓦尼亞臉色變化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瓦尼亞聽了,嚇得臉色發白。讀句子,教學“蝦、嚇”,比較字形,理解字義。為什么瓦尼亞會臉紅了?后來又嚇得臉色發白呢?我們仔細來閱讀課文。
4.齊讀第3段。
(1)說說有幾句話,每句分別是講誰的?
(2)“發現”可以換成其他詞嗎?為什么?媽媽的話該怎么讀?
(3)瓦尼亞聽了媽媽和大家的話,心里會怎么想?
(4)為什么瓦尼亞臉紅了?比較我句子:瓦尼亞臉紅了。瓦尼亞臉紅得像大紅蝦一樣。
5.指名讀第4段
(1)從哪句看出媽媽知道李子是誰吃的?當時媽媽心里會怎么想?
(2)選詞填空:(出示投影片)
吞吃
誰要是把核()下去,那就麻煩了!
(3)想象一下會出現什么麻煩?
6.齊讀第5段
(1)為什么瓦尼亞會嚇得臉色發白?
(2)“結結巴巴”是什么意思?
(3)他最后說的話可以的看出什么?
(三)復習鞏固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當你做了錯事后,你該怎么辦?
(四)完成作業
《課堂作業》第5、6、7題。
五、板書設計
李子核
聞聞摸摸拿……塞
(偷吃了李子)
瓦尼亞臉紅了說沒有吃做了誠實的孩子
(不承認說謊)
臉色發白結結巴巴
六、教后感
本文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如果按通常的方法,問問答答,進行所為的分析教學,就會沖淡課文蘊含的教育,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上。多處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從學生的回答案中很自然地得出本課要做個誠實的'孩子的道理。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在讓學生聯系實際談所受教育的過程中,提高認識水平。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體會萬尼亞的心理變化,感受他誠實可愛的品質。
引導學生明白誠實是一種美德,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萬尼亞的心理變化和誠實品質。
難點:引導學生從萬尼亞的行為中感悟誠實的重要性,并能在生活中踐行。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問題引導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指名學生回答。
精讀課文
默讀課文,找出描寫萬尼亞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小組內交流,說說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萬尼亞怎樣的心理。
小組代表匯報,教師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萬尼亞從來還沒有吃過李子哩,所以他老把這些李子拿起來聞聞。他非常喜愛李子,很想吃。他老是圍著李子轉來轉去。”(體會萬尼亞對李子的喜愛和渴望)
“萬尼亞的臉紅得像龍蝦,他也說:‘沒有,我沒有吃。’”(通過比喻,形象地寫出萬尼亞撒謊時的緊張)
“萬尼亞一聽,嚇得臉色發白,說道:‘不,我把核吐到窗子外面去啦。’”(體會萬尼亞害怕的心理)
分角色朗讀爸爸和萬尼亞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深入探究
組織學生討論:萬尼亞為什么一開始撒謊,后來又說出了實話?
引導學生從萬尼亞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萬尼亞,當時心里會怎么想?
教師總結:萬尼亞一開始撒謊是因為他太想吃李子,怕被批評;后來說出實話是因為他害怕爸爸說的吃了核會死。這體現了他內心的矛盾和掙扎,也說明他本質上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情感升華
提問:你喜歡萬尼亞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表達對萬尼亞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從誠實的角度進行評價。
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事情,是怎么做的。
教師教育學生要向萬尼亞學習,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因為誠實是一種美德,能讓我們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萬尼亞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誠實面對。
作業布置
把《李子核》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寫一篇短文,說說自己對誠實的理解。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深入理解課文中爸爸的教育方法,體會其巧妙之處。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對誠實的話題進行深入思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爸爸的教育方法,體會其對萬尼亞產生的影響。
難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誠實的意義,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過程
回顧舊知
提問學生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讓學生說說上節課學習后對萬尼亞的初步印象。
聚焦爸爸的話
出示爸爸說的話:“你們要是誰吃了李子,這可很不好,不是怕你們吃,怕的是李子里面有核,要是哪一個不會吃,把核也吞下去了,那他過一天就會死的。我怕的是這個。”
引導學生思考:爸爸真的是擔心孩子們吃了李子核會死嗎?他為什么要這么說?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
教師總結:爸爸這樣說是為了用一種巧妙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說實話,既沒有直接指責,又能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承認。
角色扮演
請學生分別扮演爸爸、萬尼亞和其他孩子,表演課文中的場景。
表演結束后,讓扮演萬尼亞的學生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其他學生評價表演是否生動,是否準確表現出了人物的情感。
拓展討論
提出問題:如果爸爸直接問誰吃了李子,結果會怎樣?
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比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產生的不同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當我們發現別人犯錯時,應該怎樣用恰當的方式指出?
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選代表發言。
情感體悟
再次引導學生思考萬尼亞最后哭了的原因,除了害怕,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學生交流后,教師總結:萬尼亞哭可能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撒謊不對,感到羞愧,也可能是因為感受到了爸爸教育方式中的愛和寬容。
讓學生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進一步強化誠實的重要性。
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爸爸教育方法的巧妙和誠實品質的可貴。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要冷靜思考,用恰當的方式解決,同時始終堅守誠實的原則。
作業布置
背誦課文中自己認為最精彩的段落。
寫一篇日記,記錄自己身邊關于誠實或不誠實的一件小事,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從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對故事中的情節和人物行為進行合理質疑和評價。
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思考如何避免類似萬尼亞的錯誤行為,提升自我約束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培養批判性思維。
難點: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學方法
問題驅動法、小組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四、教學過程
問題導入
提出問題:在《李子核》這個故事中,你覺得誰的行為最值得關注?為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引出本節課對人物形象深入分析的主題。
人物分析
再次默讀課文,要求學生從萬尼亞、爸爸和其他孩子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小組內分工,分別負責分析一個人物,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找出相關語句,并討論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行為動機。
小組代表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全面、客觀地評價人物。例如,對于萬尼亞,不僅看到他偷吃和撒謊的行為,還要理解他作為孩子對美食的渴望以及最后誠實的一面;對于爸爸,肯定他教育方式的巧妙,同時也可以思考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對于其他孩子,分析他們在這件事情中的表現和態度。
批判性思考
組織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提出問題:你認為故事中的情節合理嗎?有沒有什么地方你覺得可以改進?
學生可能會提出如萬尼亞為什么一開始不向媽媽要李子吃,爸爸的話是否會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心理壓力等問題。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全班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批判性思維。
聯系生活
展示一些生活中孩子犯錯的案例,如考試作弊、偷拿別人東西等。
讓學生分組討論:這些行為和萬尼亞的行為有什么相似之處?如果你是當事人,會怎么做?如果你是老師或家長,會如何處理?
每組選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給予點評和引導,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學會正確面對誘惑,避免犯錯,同時當犯錯時要勇敢承認并改正。
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成果,強調在閱讀和生活中要多角度思考問題。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錯誤,不斷提升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
作業布置
寫一篇小論文,對《李子核》中的某個觀點或情節進行分析和評價,字數不低于 300 字。
觀察自己身邊同學的行為,發現有類似不誠實行為時,嘗試用合適的方式提醒對方。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故事中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通過拓展活動,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創編與誠實相關的故事,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寫作能力。
強化學生對誠實品質的認同,將誠實觀念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故事情感,開展拓展創編活動。
難點:將誠實品質真正融入學生的行為習慣中。
三、教學方法
情境體驗法、創意寫作法、情感熏陶法
四、教學過程
情感回顧
播放一段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閉上眼睛,回憶課文中萬尼亞從偷吃李子到承認錯誤的整個過程。
讓學生說一說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感受到了哪些情感,如萬尼亞的渴望、緊張、害怕、羞愧,爸爸的關愛、智慧等。
情境體驗
創設一些與誠實相關的情境,如在商店買東西時多找了錢、不小心弄壞了別人的東西等。
請學生分別扮演情境中的角色,表演自己會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表演結束后,讓其他學生評價其行為是否體現了誠實,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故事創編
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以誠實為主題,創編一個新的故事。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中的場景等方面入手。
學生進行寫作,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寫出獨特的故事。
選取部分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讓作者朗讀自己的故事,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給予評價和建議。
情感升華
組織學生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誠實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不誠實又會有什么后果?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創編的故事,暢所欲言,進一步深化對誠實重要性的認識。
教師展示一些因誠實而獲得成功或因不誠實而遭受失敗的真實案例,通過對比,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誠實的價值。
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的活動內容,強調誠實是一種珍貴的品質,它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情況,都要堅守誠實,做一個讓自己和他人都尊重的人。
作業布置
將自己創編的故事整理完善,制作成一份手抄報,在班級內展示。
每天記錄一件自己身邊發生的與誠實有關的事情,可以是自己做到了誠實,也可以是看到別人的誠實行為,一周后在班級內分享。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對比閱讀相關文本,加深對誠實主題的理解,拓寬閱讀視野。
通過開展辯論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更加堅定對誠實的信念。
制定誠實行動計劃,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實際行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開展對比閱讀和辯論活動,制定誠實行動計劃。
難點:確保學生能夠將誠實行動計劃切實執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
對比閱讀法、辯論教學法、實踐指導法
四、教學過程
對比閱讀導入
給學生分發一些與誠實主題相關的短文,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等。
讓學生快速閱讀這些短文,然后與《李子核》進行對比,思考這些故事在主題、情節、人物等方面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巡視并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給予指導。
小組代表發言,分享對比閱讀的'結果,教師總結歸納,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誠實主題的理解。
辯論活動
提出辯論話題: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誠實是否是可以接受的?
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正方觀點為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不誠實”,反方觀點為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不誠實是可以接受的”。
學生分組進行辯論準備,收集資料,組織語言,推選辯手。
開展辯論活動,正反雙方辯手依次發言,進行激烈的辯論。其他學生作為觀眾,可以在自由辯論環節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觀點。
辯論結束后,教師進行點評,肯定雙方的優點,指出不足之處,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誠實與特殊情況的關系,強調誠實是基本原則,但在處理問題時也需要靈活運用智慧。
制定誠實行動計劃
引導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具體行動來做到誠實?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紙上寫下自己的誠實行動計劃,如每天對家人說一句真話、不隱瞞自己的學習成績、撿到東西及時歸還等。
邀請部分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計劃,其他學生可以提出建議和補充。
教師對學生的計劃進行整理和完善,形成班級的誠實行動計劃,并張貼在教室顯眼位置,鼓勵學生互相監督執行。
課堂總結
總結對比閱讀和辯論活動的收獲,強調誠實是一種寶貴的品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該盡力堅守。
鼓勵學生按照制定的誠實行動計劃,從身邊小事做起,將誠實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作業布置
寫一篇讀后感,結合對比閱讀的文章和課堂辯論的內容,談談自己對誠實的新認識。
每周對自己的誠實行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總結,記錄自己的進步和遇到的問題,下周一在班級內交流。
【李子核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李子的核》說課稿10-10
語文李子核教案03-31
李子核閱讀答案參考09-17
《棗核》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6-02
《白楊》第二課時的教案設計10-04
《麋鹿》第二課時教案設計09-12
《學步》第二課時教案設計05-13
《鳥語》第二課時教案設計07-15
《鸕鶿》第二課時教案設計10-22
《泉水》第二課時教案設計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