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活動教案

    時間:2024-09-11 08:12:16 活動教案 我要投稿

    中秋節活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活動教案

    中秋節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活動準備:故事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2、感知理解為什么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

      3、欣賞故事,并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問。

      4、你還知道有哪些中國傳統節日?

      活動建議:

      孩子們對什么是傳統的節日了解不了,但知道中秋節是要吃月餅等,對《嫦娥奔月》的故事了解很少,通過學習了這節課,孩子們加深了認識。如果有碟片動畫就更加吸引孩子了。

      一、活動目標

      了解制作月餅的方法。

      了解月餅的起源時間。

      知道過什么節日要吃月餅。

      二、活動準備

      幾種各式月餅。

      制作月餅的視頻。

      三、活動過程

      一、各式月餅

      1、哇!有這么各式各樣的小餅這叫什么。

      2、還是小朋友們最棒,知道這是月餅,那你們吃過月餅沒嗎?

      3、小朋友們都吃過!誰能說說月餅好吃不啊?月餅是什么餡料的啊?

      4、你們吃過這么多樣式的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是從什么時候起源的嗎?

      5、月餅的起源:在北宋時期,在皇宮和民間都管月餅叫月團或小餅,在古代的`演變中到了南宋時期,才有月餅這個叫法。

      6、我們都知道古代就有月餅吃了,那什么時候必須吃月餅那?

      7、對!是過節的時候要吃月餅,那是過什么節。

      8、中秋節就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要吃月餅和賞月。

      二、制作月餅的方法

      1、小朋友都知道關于月餅的這么多知識了,那知不知道制作月餅要幾部能完成?

      2、不知道我們就應該知道對不啊?我們來看視頻了解。

      3、看完視頻小朋友們這回知道月餅的制作方法了吧!

      4、那我們在說一遍制作方法,從制皮、制餡、包餡、成型、飾面、烘烤六個部分。

      三、小結

      1、小朋友本課的知識都學會了嗎?

      2、那要考考小朋友們了。

      3、小朋友們回答得不錯,獎勵你們吃月餅好不?

      4、品嘗月餅。

      四、活動結束

    中秋節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對于中秋中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本次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讓孩子們初步感受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他們對民族文化起源的熱愛和了解。中產階級孩子的認知特點是具體而直觀的,所以這個活動通過聽故事、吃月餅、欣賞音樂,讓孩子對中秋節有了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習俗。

      2.體驗和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3.讓孩子們知道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的氣氛,一起慶祝節日。

      4.利用文章特點和諧音理論的祝福詞,體會人們相互關心的美好感受。

      5.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美好感覺。

      重點和難點:

      了解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和向往。

      準備工作:

      關于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個),多媒體。

      活動流程:

      首先,開始部分

      提問:

      1.孩子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

      一、基本零件

      1.展示圖片,讓學生看一看圖片中的人以及他們正在做什么。

      2.接下來,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孩子們認真聽。聽完后,請告訴他們為什么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3.老師宣布中秋節開始。首先,每個孩子邊聽音樂邊吃月餅。感受和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4.當音樂停止時,老師和孩子們再次說:“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孩子們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5.中秋節結束了。

      二、結尾部分

      孩子們今天玩得開心嗎?當他們晚上回家時,他們會和父母、祖父母一起賞月。

      活動反映:

      這個活動設計中的孩子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很多孩子很被動。因此,這類活動應該在中秋節前后舉行,以加深節日的概念,深化活動。

    中秋節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兒歌,嘗試遷移已有經驗,根據兒歌的句式創編兒歌的內容。

      2、在觀察、發現關于月亮的畫面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學習兒歌并嘗試創編。

      活動準備

      根據兒歌內容制作的幻燈片三幅。

      活動過程

      1、觀察第一幅幻燈片,發現和學習兒歌的第一句。(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逐一觀察畫面上不斷出現的樹、月亮和小鳥,用語言進行描述,并學習兒歌中的語言。)

      2、遷移對句式的感受和經驗,觀察第二幅、第三幅幻燈片,進行學習。

      3、觀看幻燈片演示,欣賞老師完整地朗誦兒歌。

      4、遷移已有經驗進行創編,體驗快樂。(教師在創編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按句式進行講述。)

      活動目標:

      1、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2、了解做月餅的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自我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實物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請食堂師傅準備好作月餅的面團、餡泥等材料,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

      活動流程:

      歌唱(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生談話:剛才我們唱了(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小朋友們你們吃過月餅嗎?(吃過)哪你們吃的月餅是什么形狀的?什么味道的?里面都有些什么?(冰糖、紅綠絲、花生米)等。

      2、出示不一樣造型月餅讓幼兒觀擦,問: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做一個香甜的月餅送給你最喜歡的人嗎?(愿意)此刻教師就來教你們做月餅。

      3、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后包餡,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將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來。

     。3)將做好的月餅放入廚房內的蒸籠里蒸熟。

      4、幼兒自我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幼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引導幼兒做出各種各樣的不一樣形狀、不一樣花紋的月餅來。

      5、帶領幼兒邊唱:打月餅的歌曲邊把自我制作的月餅放入廚房的蒸籠里。

      6、師生一齊做著游戲等著欣賞自我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師講解:今班教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月餅卡片,你們想明白這些卡片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嗎?(發給幼兒每人一份,先讓幼兒觀察并大膽發言講一講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7、做游戲:(利用圖片進行二次分類)教師拿兩個紙盒做汽車,請幼兒先把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月餅裝到一輛車上,再把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月餅裝到另一輛車上,再請幼兒把大小不一樣的圓形月餅分別分給兩種小動物(小貓、小兔),再把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月餅分給(小熊、小鴨)。

      8、幼兒做練習:快把小豬商店的月餅裝上車,教師向幼兒交代清楚:月餅的形狀要與車身上的標志相同,再把月餅分別送到小動物的家里。

      9、將自我做的月餅帶回家。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里的內容

      (1)兒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

      (2)那指的是什么呢?(月亮)

      (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么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么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么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伙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并學會分享;

      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5、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6、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并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嘗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后環節:聽故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后,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后,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欲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活動教案4

      活動前言:玩具是小孩子們的新天地,現在的家中都是一個孩子,但是玩具卻是堆成了山,那么如何才能讓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玩具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玩個小游戲吧,讓我們學會如何給幼兒園找家!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愿意參與集體勞動。

      活動準備:

      1、會發聲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關心娃娃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才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么玩具走錯了家。

      游戲可重復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3、幼兒閱讀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圖上的小朋友早干什么?啟發幼兒用書本的知識來結局問題。

      主要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嘗,知道月餅有各種各樣的。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塊月餅(自帶、品種不一)。

      2.教師準備蘇式和廣式月餅,水果刀一把。

      [活動過程]

      1.自由觀察盤子里的月餅,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指導語:盤子里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么樣?

      2.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是有各種各樣的。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指導語:①仔細看看月餅里面是什么樣的?②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指導語:你還吃過什么樣的月餅,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4.品嘗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并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卜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后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么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里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后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爸星锕澰铝翆殞氁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里?你們知道月餅在哪里嗎?”

      三、教師示范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里?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里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么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墻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活動評價:

      孩子已經融入了主題,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還有圓圓的月餅,他們參與活動是快樂的,自由的。對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畫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拿起“月餅”就印滿了畫紙,似乎也過于投入自己的作畫游戲而忘記了還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著他們去碰觸。尤其在讓月餅“飛起來”時,讓雙手蘸上喜歡的顏色,印在圓圓的“月餅”上,讓孩子的快樂達到了高潮。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更加體會了目標為教學、為孩子服務的意識,什么才是適合孩子的,有利于孩子發展的,生成孩子喜歡的活動內容。教學內容是要我們去選擇的,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有意識的設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更好地為孩子服務。

      活動反思:

      一個完整的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能力的了解,設立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適合孩子才是正確的。在一個活動中,孩子獲得了什么發展是在老師的預設之內的,也有是預設之外的,這才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圍繞的中心,只有關注了孩子,才能發現活動的'價值。本次活動可以說是較完滿的,在幼兒示范印畫時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

      活動目的:

      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明白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發展幼兒的動手操作本領,體驗節日的歡樂。

      促進親子交流,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活動時間:

      9月15日16日(今年的中秋節在開學后的第一個周末,因為時間關系,孩子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不提議開展長時間大型的慶;顒)

      活動形式:

      班級團體活動

      活動資料:

      中秋月餅圓又圓(小班)

      1、活動準備:月餅、橡皮泥、玩橡皮泥的工具(瓶蓋、圓盒等)、月餅盒(或漂亮的小紙盒)、小卡片

      2、活動過程:

      聽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者兒歌,了解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的習俗是賞月、吃月餅。

      品嘗月餅。先觀察月餅的形狀、顏色,再觀察切開后的月餅,之后大家一同分享月餅。

      利用工具用橡皮泥制作月餅。引導幼兒將橡皮泥變圓、壓扁做成月餅的形狀,本事強的幼兒可嘗試包餡、或做簡單的裝飾。

      將幼兒的作品裝入月餅盒和小卡片一齊帶回家。

      卡片文字資料參考:

      3、注意事項:

      小班幼兒剛入園,情緒還不穩定,如不能開展團體活動,可分小組進行。活動過程中不強調幼兒的作品有多精致,能夠完成就好。

      幼兒的作品最好能裝到月餅盒里帶回家,小卡片用彩卡紙自制即可,小卡片資料由教師手寫效果更好。

      如果有條件,提議把孩子制作月餅的過程錄像或拍照,傳到網上或手機發送給家長看。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二、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5、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6、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7、老師小結。

      8、分享月餅。

    中秋節活動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傳統故事、傳統活動,知道中秋節歷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圓”的原因,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興趣,感受親情。

      2、正確對待中國傳統節日和外國節日,積極參與中秋節的文化娛樂活動,針對如何更好地慶祝中秋節的論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3、從不同途徑搜集節日的信息,對中秋節產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中秋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中秋月圓”的原因。

      2、體會節日背后的歷史含義和文化底蘊,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3、對民族傳統佳節產生進一步了解和參與慶;顒拥呐d趣。

      教學準備:

      搜集與中秋節有關的故事、民風民俗、名言佳句。

      活動安排

      1、活動主題:月到中秋分外圓

      2、活動對象:全班學生

      3、活動時間:9月xx號下午第二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節。時在夏歷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與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并稱四大傳統佳節。中秋節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兩漢時已具雛形,時在立秋日;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爸星铩币辉~,最早見于《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八月是作物收獲季節,慶豐收、賀團圓,“花好月圓人壽”便成了中秋節的主題。中秋節闔家團圓,月亮升起時,獻月餅、瓜果以祭月,古風延續至今

      圓圓的月亮象征著團圓,中秋節也是中華民族象征著團圓的傳統節日。所以,我們把圓月和中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二、聯系自己,暢談中秋感受:

      1、過渡:中秋節為什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人們為什么常借中秋節月亮最圓時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與親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們又是怎樣來慶祝中秋節的呢?帶著這些問題,繼續我們的探究學習。

      2、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給人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今天,就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將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現出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學生講述對中秋節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過節方式。)

      ①教師啟發引導:爸爸、媽媽為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贈送月餅,全家團聚。)

     、谒伎迹核麄優槭裁匆@么做?(表達一份孝心。)

      ③小組討論: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才能體現對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長輩,爭獲孝敬章)

      3、小結:你們的中秋節過得真有意義,令人難忘。

      三、了解來歷,感受中秋節悠久歷史

      1、師:課前,老師請同學們收集了一些關于中秋節的資料,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2、學生交流中秋節來歷。

      嫦娥奔月的`故事;唐明皇想念月宮;谷物豐收,人們拜祭;

      3、小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民間傳說很多,究竟哪個更準確,我們已無法證實了。但是,根據史書記載,唐朝初年,中秋節就成為固定的節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已成為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思考:每個月的農歷十五都有圓月,為什么把中秋節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說說你的想法,

      5、小結: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陽直射赤道),空氣中水汽較少,透明度較好,月亮便顯得特別明亮。又因為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

      三、了解習俗,感受中秋節的文化底蘊

      1、師:作為傳統佳節,中秋節有好多慶祝的方式。

     、僬f說全國各民族人民是怎么來慶祝中秋節的?

     、诎咽占降牟牧虾献鹘涣鳌

      2、有關中秋節的傳說故事;

      (1) 嫦娥奔月

      (2) 朱元璋起義

      (4) 月餅典故

      (5)傳 統 習 俗

      燈謎 吃月餅 燃燈 祭月賞月

      我們在這里歡聚一堂,遠在臺灣島的小朋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盡管我們現在各在一方,相信我們總有一天會團聚的,我們在這團圓佳節里給他們寫一封信吧!遙祝我們對他們的思念之情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天蓬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天蓬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天蓬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天蓬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天蓬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朱元璋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節活動教案6

      活動準備:

      《爺爺為我打月餅》兒歌PPT課件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活動過程:

      一、音樂欣賞:

      《爺爺為我打月餅》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們你們聽這首歌好聽嗎?那你知道歌曲里都提到什么了?(引導幼兒回答:歌曲里有提到八月十五、月餅等)引出課題

      二、了解八月十五的來歷

      1、提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聽到歌曲里提到月餅,那你們知道月餅在那天吃嗎?(八月十五)為什么呢?(因為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那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引導幼兒大膽回答)

      師小結: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節是我國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所以,每當此時,合家團聚,其樂融融。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2、你知道中秋節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嗎?(引導幼兒回答:中秋節是親人相聚、團圓的日子)

      3、那我們小朋友中秋節是怎么過的呢?(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教師出示過節圖片,讓幼兒了解師小結:我們全家團圓,吃月餅,并且還會在吃完飯后去五四廣場放孔明燈。

      4、了解3個不中種族的中秋習俗中秋節在中國是全民性的重大節日,不但我們漢族過中秋,侗族、壯族、朝鮮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但風俗各異。那么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少數民族過中秋是什么樣子的?(激起幼兒興趣)壯族:習慣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并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就會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侗族:則在這時讓青年人郊游、歡會,稱為"趕坪節"。第一天是蘆笙會,第二天對歌。小伙子都要化妝,向心上人表達情意。

      朝鮮族:其實朝鮮族和我們漢族差不多,但朝鮮族喜歡群慶,他們全家老小,或親朋好友,結群成隊地帶上美食、飲料、酒水、鼓樂器,到戶外去活動。所以每到節假日,你在廣場、公園、郊外等任何一個場所,都會看到身穿鮮艷民族服裝的人群圍成圈兒,載歌載舞,野餐聚會。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三、學習詩歌:《月亮婆婆過生日》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八月十五月正高,月亮婆婆過生日。

      甜月餅、紅柿子、蘋果香蕉紫葡萄。

      送給婆婆過生日,婆婆對著我們笑。

      四、活動延伸

      讓幼兒將詩歌回家說給家人聽,并和家人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

    中秋節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嘗試在面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達月餅的花紋、圖案。

      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面粉、月餅模具、帽子,桌布口罩音樂

      活動過程:一、中秋到,道中秋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敬老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吃月餅、賞月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二、看月餅,說月餅說說月餅的不同形狀不同--一般多見是圓形,還有方形,心形等等花紋不同--月餅上都有花紋,有的是圖案,有的還有文字餡兒不同--豆沙、玫瑰、鮮肉??制作方法不同(制作材料不同)--冰激凌、冰皮、廣式、蘇式?三、做月餅討論: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餅老師示范:先取適量的面團,在手中搓圓。用模具輕輕一壓,保持月餅表面光滑。取出塑料小刀,在月餅上刻上花紋。四、自由結伴選擇材料制作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范等幫助。(播放音樂)五、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六、活動延伸:把做好的月餅拿到食堂蒸熟,讓孩子們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

      教學反思:

      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腦、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創造力,同時也進一步增進孩子與家長的親子感情,有效促進了家園聯系。

    中秋節活動教案8

      目標:

      1、讓幼兒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并記憶歌詞內容,能在教師與伴奏的幫助下完成演唱。

      2、引導幼兒體驗并嘗試表現升入中班后的光榮感。

      準備:

      1、對幼兒進行升班教育,激發作為中班小朋友的光榮感。

      2、簡筆畫:天空中太陽咪咪笑,小鳥喳喳叫,地面上小朋友正高高興興地走進幼兒園大門。

      3、錄音帶一盤

      重點:

      熟悉理解歌曲

      難點:

      記憶歌詞

      流程:

      復習律動――新授歌曲――音樂游戲

      設計思路:《綱要》中指出我們要注重全面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和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給幼兒創造寬松的音樂環境,放開幼兒的手腳,讓每個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對音樂的感受之中。本活動結合升班教育,將音樂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形式,使幼兒對于歌曲的情感較易體會,再加上簡筆畫的出示,便于幼兒理解歌曲的含義,有利于記憶。

      過程:

      1、復習部分:建議復習律動《小手拍拍》。

      2、新授歌曲《我們是中班小朋友》。

      (1)介紹歌曲。教師:新的一學年開始了,我們升入了中班,成為光榮的中班小朋友,心里非常自豪。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新歌《我們是中班小朋友》。

      (2)教師范唱,幼兒初步熟悉歌曲。教師:請大家注意聽老師唱這首新歌。

      告訴老師這首歌叫什么名字,里面都唱了些什么。

      (3)教師再次完整范唱,并運用簡筆畫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并提示歌詞。

      出示簡筆畫后,教師邊指圖邊問:歌里到底唱了些什么呢?請大家再仔細聽一次,這次要邊看圖邊聽。

      (4)結合簡筆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按圖序學歌詞。

      教師:這首歌的第一句唱了什么?第二句呢?我們一起來念一遍……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大家有了哪些進步?變得怎么樣了?

      (5)幼兒學唱歌曲。教師: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跟老師輕輕地唱。

      (6)幼兒較難掌握和易忽視的句子要單獨練習。

      a.第一節既要唱出音的變化又要注意連貫,不能遺漏“4”。

      b.(17)―(24)小節為不完全重復,歌詞雖同為“我們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但這兩句在旋律上有差異。教師可用平穩和向上揚的手勢提醒幼兒唱準旋律。

      3、音游:一群小魚游來了

      要求:游動時小碎步的動作正確。

    中秋節活動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幼兒讀書時間發現幼兒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很感興趣,總是問這問那,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感受文學作品中的美,能用多種形式抒發自己的感情感受共同學習的快樂。

      2、通過講述和動手操作活動,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口語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用各種形式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錄音機、畫紙、畫筆、手工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趣

      1、幼兒隨音樂進入教室。

      2、出示電腦課件引起幼兒興趣,運用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

      二講解、示范

      1、豐富幼兒詞匯。感受月亮的美麗,說出描述月亮的詞匯有哪些?

      2、欣賞故事《嫦娥奔月》

      通過教師講解,讓幼兒知道月亮上沒有人,《嫦娥奔月》是一個美麗的傳

      說故事。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3、幼兒講述。引導幼兒想象,討論月亮上會有什么樣的故事?

      通過讓幼兒講術,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口語表達能力。要求幼

      兒能用連貫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幼兒,建立幼兒的自信心。

      三幼兒作業

      1、幼兒動手操作活動《月亮上的故事》。

      通過小組活動,讓幼兒運用不同形式感知月亮的美麗。

      教師要參與幼兒的活動同時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體驗共同學習的快樂。

      2、評價幼兒作品。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秋節活動教案10

      活動主題:

      “雙節同慶——家園共慶教師節 中秋之際賀團圓”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并知道9月10日是老師的'節日。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感受幼兒園的溫暖,老師的親切。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有關“雙節”的場景布置; 幼兒自備月餅;相關詩歌、故事、卡片制作材料等。

      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7日(星期三)

      活動內容:

      1、各班老師根據本班情況搜集有關教師節、中秋節的資料,引導幼兒了解中秋節

      及教師節的來歷及意義。

      2、家長在八月十五傳統節日期間,帶領孩子看望老人與親人團聚,晚上與家人

      一起賞月。

      3、品月餅,了解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

      4、手工制作根據各班情況進行:

      (1)孩子、家長制作感恩卡,共同感受老師的偉大與辛勞,引導幼兒懂得感恩 。

      (2)繪畫:提供水果圖片,供孩子繪畫之用。

      (3)泥工:橡皮泥,家長指導孩子做月餅。

      (4)美工:提供各色彩紙、膠水、繪畫筆,供裝飾節日的燈籠。

      5、欣賞兒歌如:《爺爺為我打月餅》、《老師親、媽媽親》等,體會節日的喜悅!

    中秋節活動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吃月餅,體會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月亮變化的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 ;

      3、為每一個孩子準備半塊月餅。

      三、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通過童謠《月姐姐》),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中秋節也叫團圓節,說說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答:如中秋節晚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放煙火、玩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等。 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3、看民間故事《嫦娥奔月》的視頻,讓小朋友了解這個有關中秋節的民間傳說,師生對故事進行討論。

      4、觀察月餅,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民俗、民間傳說《嫦娥奔月》和觀察并分享月餅三個方面讓小朋友認識中秋節,下面說兩點這次活動的不足:

      1、配合童謠《月姐姐》展示的月亮變化的圖片由一個個單獨的圖片改為電子版的圖片在幻燈片上進行演示,這樣更科學、更形象。

      2、此次活動中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意義體現不夠充分,在過程的第二和第三部分要注意處處滲透中秋節也叫團圓節這一認識。

    中秋節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了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幼兒體驗過中秋節的愉快,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圖片袋:月亮、兒童畫圖片、已剪好的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量。

      2。視頻:《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

      2。9月8日就是中秋節,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決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沒有穿上好看的衣裳?為什么?

     。2)師幼互動交流,知道月亮會從月牙狀慢慢變成月圓狀,又變到月牙狀。

      二、"月亮的色彩"

      1。師: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么呢?(賞月、吃月餅)

      2。教師出示月亮圖片,師幼一起賞月。(引導幼兒說一說月亮里都住著誰?)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師:剛才說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會吃月餅。(教師出示月餅念兒歌)

      2。中秋節里月兒圓,餅兒圓圓像月亮,香香的月餅嘗一嘗,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極啦!

      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餅)

      活動目標:

      1。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和爸爸媽媽一起品嘗月餅,感受集體過節的快樂。

      2。在父母的幫助下,利用瀏覽器瀏覽中秋節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節的信息,進一步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學習用左右鍵控制游戲,喜歡電腦這種學習工具。

      4、使父母認識到電腦不僅是孩子游戲的伙伴,也是孩子學習的伙伴,并可以通過因特網幫助孩子拓展獲得信息的渠道。活動準備:月餅、水果若干網絡教室。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家長參與)

      1。教師:各位家長大家好,感謝各位家長的參與。

      我們今天的活動共有兩塊內容,首先我們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網上查找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第二個活動是慶;顒樱g度中秋"。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班目前開展的主題活動是"歡度中秋",就孩子們收集到信息來看,大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口說的,也有一些有關中秋的圖片,內容不是很豐富。

      我們覺得網絡是一個資源豐富的信息庫,所以邀請大家陪同我們的孩子一起到網上去看看各個地方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向親戚朋友發送電子賀卡以示慶賀。

      讓我們的孩子感受中國傳統佳節的樂趣。家長們可以用幫助孩子們打字、讀資料的方法想孩子們介紹,也可以根據孩子們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歡度中秋"資料搜索

     。ㄒ韵掠杉议L與孩子共同參與)

      小朋友們,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今天的月亮最最圓,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

      爸爸媽媽今天會幫助我們了解許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小朋友想知道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都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到網上去查,還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向親戚、朋友送上中秋節的電子賀卡。

      三、資料展示

      教師利用液晶投影儀展示家長們搜索到的資料。教師展示老師搜索到的資料。

      下面我們先一起來唱一首歌《爺爺為我打月餅》。

      面讓我們一起來團團圓圓過中秋,品嘗月餅和水果,欣賞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

      欣賞活動

      活動中請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神秘的月亮。"啟發幼兒講述節前、節后月亮的大小變化。

      網絡游戲:嫦娥奔月

     。ㄓ米笥益I控制嫦娥的移動去接住樹上掉下來的月餅,每接到10個月餅嫦娥就往上升一階,直到爬上月亮。如果不小心接到炸彈,嫦娥就要掉到地上,重新開始。)

      射日賞月:傳說中月亮里有一只小兔子,它在干什么呢?森林里的小兔子想模仿月亮里的小兔子,它想的對不對呢?

    中秋節活動教案13

      活動內容:

      認識中秋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活動重、難點:

      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

      活動準備:

      1、月餅圖片。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播放月餅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見到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嫦娥奔月》。

      三、結束部分

      品嘗月餅

    中秋節活動教案14

      (一)活動目標:

      1. 了解中秋節的由來、民族傳說和中秋節的過節習俗。

      2. 通過吃月餅讓學生喜愛并記住這個節日。

      3. 畫出你心中的中秋節。

      (二)活動準備:

      學生通過詢問父母等查詢方式,了解一些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三) 活動過程:

      1.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要說一首兒歌,請你們來猜一猜。

      2. 迎佳節,慶豐收,歌舞表演樂融融;月餅香,月餅甜,全家歡樂大團圓

      這首兒歌中說到的“佳節”,是什么節?中秋節!

     。ò鍟┲星锕澋膩須v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中秋節的傳說嗎?

      師:今年的中秋節準備是怎么過?

      師: 同學們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過中秋節。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我們這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班級里的同學就像親兄弟姐妹一樣,今年的中秋節,我們全班一起過,好不好? 師:你們知道別的地方的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嗎?我們可以學習一下。(學生把收集的資料在班上交流)師:過中秋節,我們要吃什么?(月餅)

      師:我們不但要吃月餅,在吃之前,我們要先來明白一個道理,我們這個班級是一個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里面,有好東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還是先給別人吃呢?你想給誰吃?

      師:我們不光要送出月餅,還要送出我們的祝福,送出我們的親情,在贈月餅時,要對對方說一句祝福的話并做一個令人感到親熱的.動作。平時你用什么動作表達自己和別人的親熱?(擁抱、握手、敬禮等。學生每說一種,教師就和他示范給同學們看。)

      師:現在我們可以下位子去向這個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擁抱他,并對他說一句祝福的話。我會給大家發月餅、放歌曲。但是,呆會兒音樂一停,我們就要坐回座位。(全班活動,教師同時發月餅,放音樂)

      師:我們的中秋節快要過完了,最后,讓我們來許下一個中秋節的心愿吧,(全班閉上眼睛許愿)誰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訴大家? 課后延伸:把心愿告訴爸爸和媽媽并畫出你心中的中秋節。

      一年級《我們的節日》活動資料

      一. 資料簡介:

      [中秋節的由來]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

      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 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說起中秋的來源,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

      [中秋習俗]: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二. 活動建議:

      1.跟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在內容的設置上由淺入深。主要從中秋節的風俗習慣入手,讓學生初步了解中秋節,通過嘗一嘗月餅,畫一畫學生心中的中秋節等動手操作活動,來激發學生對民俗節慶課的興趣。

      2.建議讓學生可以回家做適當的準備,通過詢問父母等查詢方式,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3.在課后拓展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將自己對中秋節感興趣的內容和習俗的了解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畫一畫心中的餓中秋節,教師把學生的作品挑選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進行展示。

    中秋節活動教案15

      活動名稱:

      小班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

      2.學習中秋節歌謠、小故事等文化知識

      3.體驗制作月餅、賞月的歡樂氛圍

      活動內容:

     一、 了解中秋節(10分鐘)

      教師給孩子們講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讓孩子們了解中秋節的重要意義和文化內涵。

      二、 學習中秋節歌謠(10分鐘)

      教師給孩子們唱中秋節歌謠,讓孩子們認識中秋節歌謠的旋律和節奏,并引導孩子們一起哼唱。

      三、 制作月餅(30分鐘)

      教師給孩子們介紹月餅的制作過程,并帶領孩子們動手制作月餅,讓孩子們參與制作,體驗制作月餅的歡樂氛圍。

      四、 賞月活動(20分鐘)

      教師帶領孩子們到室外,欣賞月亮的美麗,讓孩子們感受到中秋節的節日氛圍,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孩子們講解有關月亮的知識。

      五、 互動游戲(10分鐘)

      教師設計有趣的中秋節互動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中秋節的歡樂氛圍和團圓之情。

      六、 結束語(5分鐘)

      教師總結活動內容,讓孩子們回顧活動時所學習到的中秋節文化知識和體驗到的.樂趣。同時,鼓勵孩子們在中秋節期間和家人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

      活動材料:

      月餅材料、月餅模具、歌謠教材、中秋節相關圖片等。

      實施方法:

      教師以輕松愉快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參與活動,營造出濃郁的中秋節氛圍。在活動中注重孩子們的積極性參與,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學習到中秋節的文化知識。

    中秋節活動教案16

      《月兒圓圓,月餅甜甜》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并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活動準備:

      1.大蘿卜切片做印章。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么的?”(賞月,吃月餅)

      2.展示成品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月亮在這里呢!月亮飛到天上去了!”

      “中秋節月亮寶寶一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里?你們知道月餅在哪里嗎?”

      3.教師示范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里?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里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5.想象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么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6.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墻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食用。

    中秋節活動教案17

      活動目標:

      ⒈學習用橡皮泥制作月餅。

      ⒉喜歡參與泥工活動,初步建立玩橡皮泥的常規。

      活動準備:

      ⒈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圓形瓶蓋若干。

      ⒉收集各種月餅盒。

      活動過程:

     、逶嘛灥觊_張

     、毙∨笥阎乐星锕潌?中秋節要吃什么(月餅),我們來做月餅送給爸爸、媽媽和你喜歡的人好嗎?我們一起來制作月餅吧! ⒉出示“月餅”禮盒,師幼一同觀察月餅。

     、持星锕潱铝翀A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上面會有一些美麗的花紋,有的還有漂亮的圖案。

      ㈡做月餅

      ⒈介紹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惨龑в變禾剿髯鲈嘛灥姆椒ǎ合胍幌搿⒃囈辉嚕鯓影严鹌つ嘧儓A。

     、硞別幼兒示范探索的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團泥,按壓等方法。

     、丛试S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餅:用手掌壓或用工具壓,然后用圓形瓶蓋扣在泥餅上,按壓成圓形;把泥直接填充到圓形瓶蓋或者模具里并用手指按壓,然后用手指在圓形泥餅上壓出各種花紋。

     、祩別指導,鼓勵不愿動手的幼兒大膽嘗試,指導幼兒想辦法把月餅盡量做得圓一些。

      幼兒園小班美術《中秋節》活動優秀教案二:中秋節真快樂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墻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嘗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顒咏M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游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一:嫦娥奔月

      羿是神話傳說中遠古時最的射手,曾經為人間除了許多兇禽猛獸,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個明月當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從王母娘娘那里要來的長生不老藥。嫦娥吃下藥以后,身子突然輕飄飄地飛了起來。她身不由己地飛出了窗口,越飛越高,升上了夜空。飛啊飛啊,一直向月亮飛去。到了月宮,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間。她叫玉兔為她搗藥,想吃些能降落人間的靈藥,回到羿的身邊?墒怯裢脹]有搗成靈藥,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宮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這個故事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補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時候人們中秋拜月的對象。

      故事二: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像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像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庇质俏逄爝^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像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兒園小班美術《中秋節》活動優秀教案三:中秋節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活動形式:

      班級集體活動活動流程:

      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說說自己所帶的食品。

      附: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中秋節活動教案18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5、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嫦娥奔月》

      活動過程:

      一、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二、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三、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四、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1、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2、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3、老師小結。

      教育目標:

      1、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2、了解做月餅的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分。

      活動準備:

      實物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做月餅的面團、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電飯鍋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坐好聽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2、教師進行提問:你們吃過什么形狀的月餅?它們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是什么餡的?

      3、出示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讓幼兒進行觀察,然后提問:“小朋友你們愿意做月餅嗎?現在老師教你們做月餅。”

      4、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后包餡,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幼兒制作將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來。

      教師巡回指導,教幼兒團、壓、捏、刻、印的技能,并引導幼兒做出不同形狀的月餅。

      5、將月餅放入電飯鍋的蒸籠蒸熟。

      6、做游戲,等待月餅蒸熟,利用圖片進行二次分類:請幼兒先把大小不同的月餅找出來放在一個籃子里,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并放到另一個籃子里,再請幼兒把大小不同的圓形月餅分給兩個小朋友,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餅分給另外兩名小朋友。

      7、大家一起品嘗自己制作的月餅,(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

    中秋節活動教案19

      活動時間: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點整

      活動目標:

      1.通過中秋知識競答的形式,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一起過中秋,共同分享節日的快樂,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的體驗。

      3.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視頻《月亮姑娘做衣裳》、爺爺為我打月餅、中秋月兒圓

      2.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收集關于中秋節的知識,(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等等)

      3.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小問答

      4.盤子若干

      活動流程:

      各位家長好,感謝大家能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明天就是中秋節了,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之前也讓家長和孩子們了解了相關中秋節的知識,知道了月亮在中秋節這天是最圓的,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個故事感受月亮形狀的變化。

      流程一: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師總結:在一個月的時間里,月亮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知識有很多,下面就來考考我們家長和小朋友,來個"中秋知識問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稱什么節?(b)

      a月餅節 b團圓節 c故鄉節 d詩人節

      2.中秋節又可以稱為什么?(a)

      a仲秋 b月夕 c秋節 d追月節

      3.在哪個朝代中秋節才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饋贈親友的禮物 c節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是誰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吳剛伐的是什么樹? B

      a槐樹 b桂樹 c柳樹 d楊樹

      7.以下哪個不是中秋節傳說? D

      a嫦娥奔月 b吳剛伐桂 c玉兔搗藥 d迎濤神說

      8.中秋節在亞洲其他國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節也叫感恩節。

      a 日本 b 韓國 c 新加坡 d 馬來西亞

      9.在古代月圓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歡離合 b天氣的好壞 c兇吉的象征 d身體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是描寫中秋節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蘇軾《水調歌頭》 b 蘇軾《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棄疾《太常引》

      游戲三 《猜燈謎》

      1. 老師提前將若干燈謎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

      2. 請寶寶們站在教室中間,告訴寶寶們在教室內去尋找燈謎(并拿一個寫有燈謎的卡片,讓寶寶進行觀察,知道去找什么樣子的卡片)

     。1)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月亮

     。2)中秋歸來---八歸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開---花好月圓

     。5)明月照我還---歸有光

     。6)舉杯邀明月---賞光

     。7)舉頭望明月---當歸(藥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媽媽的手中,請爸爸媽媽去猜燈謎,用時最短的家庭獲勝。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兒圓》、親子表演

      為了慶祝中秋節,我們小朋友學了一首新歌,一起來唱給爸爸媽媽聽。

      老師還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媽媽也學習了新的兒歌和歌曲,歡迎大家到前面來表演。

      流程四:親子制作月餅

      我們中秋節必吃的一樣食品就是月餅,下面老師帶來了許多顏色形狀都很特別很漂亮的月餅,請大家一起欣賞,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著做出來,當然也可以發揮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餅。

      流程五:月餅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

      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

      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問題:

      1.月亮姑娘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為什么三次都沒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變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大班幼兒已經有多次中秋節慶祝的體驗,對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開展中秋節慶;顒樱⒅氐氖亲層變毫私庵星锕澋挠嘘P知識,以及感受現代中秋節所特有的藝術性。

      小百科: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活動教案20

      教育目標

      1.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以及一些關于中秋節的習俗。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并在活動中感受節日的熱鬧氛圍。

      3.通過學習,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思維能力。

      學習目標

      1、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接觸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習俗,并對之感興趣。

      2、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表現的情趣,知道月亮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和透明的玻璃上都會出現映像。

      3、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知道月亮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時圓時缺,培養幼兒愛科學、愛探索的的情感。

      4、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知道3、4、5表示的數量,培養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能力。

      5、欣賞有關月亮的文學作品、音樂作品,感受作品的有趣和奇妙。

      6、發動幼兒、家長一起收集有關中秋節風俗習慣的資料,培養幼兒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7、通過猜想和畫"月亮上有什么?"來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并讓幼兒講述自己圖畫的內容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環境布置

      1、展示幼兒在節前觀察月亮、繪制出的"月亮變化冊"。

      2、在語言去投放相關月亮知識的圖書。

      3、懸掛燈籠,水果圖案營造熱鬧的節日氣氛。

      家長工作

      1、家長幫助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并提供給大家分享。

      2、為這次主題活動準備一些月餅盒。并與幼兒一起做一個燈籠,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3、督促幼兒節前節后連續觀察月亮,并記錄月亮的變化。

      4、關注主題活動的進展,及時協助主題活動的展開。

      5、有時間帶幼兒在有月亮的夜晚賞月。

      學習內容第一周

      活動實例活動一

      中秋的來歷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知道為什么要過中秋節,什么時候開始過中秋節。

      2、幼兒能夠通過多種渠道來收集資料,并學會分享交流資料。

      活動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以及一些中秋節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那些節日嗎?

      二、向幼兒介紹中秋節,包括時間,來歷。

      1、教師請幼兒介紹,并請其他幼兒傾聽從中知道了哪些,與別人有哪些不同。

      2、教師介紹自己的材料,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三、擴展幼兒經驗,并介紹中秋節的習俗,讓幼兒了解更多。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中秋要吃什么嗎?

      師:除了吃月餅,我們還干什么呢?

      四、教師像幼兒介紹獲取資料的方法。

      師:"呀,小朋友了解那么多知識,那你是從哪里了解到的?"

      1、幼兒交流自己獲取知識的渠道。

      2 、教師幫助幼兒總結從哪獲取知識:方法及渠道。

      五、活動延伸

      1、幼兒繼續搜集各種各樣的月餅

      2、幼兒嘗試制作月餅六、活動結束,幼兒回家向家長分享今天的所得。

      活動二月亮婆婆喜歡我

      涉及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哼鳴搖籃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通過字卡和游戲等初步理解、記憶歌詞,初步學唱歌曲。

      2、通過唱襯詞學習簡單的二聲部唱法,體驗合作的快樂。

      3、感受傣族歌曲獨特的風格。

      活動準備:

      字卡一套(月亮婆婆、喜歡我、灑、摸、走和停各三張)星星卡片七張,每張兩個小星星。

      磁帶、錄音機、鋼琴活動過程:

      一、哼鳴搖籃曲,感受傣族風格歌曲的旋律。

      1、我想做你們的媽媽,你們愿意做我的寶寶嗎?(愿意)媽媽的手就是搖籃,搖籃搖,寶寶要隨著媽媽的搖籃怎樣。浚〒u)媽媽的手搖到哪里你的身體就要晃到哪邊。

      2、睡在媽媽搖籃里舒服嗎?可是媽媽看到寶寶的眼睛還睜著呢,媽媽的`手摸到誰,誰就要睡著。

      3、媽媽搖搖籃時,你聽到什么聲音了?請寶寶們也來唱搖籃曲哄媽媽睡覺。

      二、用字卡引出歌曲,學唱歌曲。

      1、剛才我們睡著了,想想誰會透過窗戶來看我們睡覺呢?我們假裝睡著,聽聽是誰來看我們?(老師清唱)2、提問:

     。1)誰來看我們了呢?為什么要來看我們?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歡我"。

     。2)怎么喜歡我的呢?唱第二句,幼兒回答,出示"灑"、"摸",并做動作幫助理解和掌握。

      (3)月亮婆婆這么喜歡我們,還和我們做游戲了,做了什么游戲?仔細聽,唱歌曲后半部分,問:玩什么游戲了?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幾次呢?邊唱邊貼。

      3、我們來唱一唱,用歌聲表達月亮婆婆對我們的喜歡。

      4、月亮婆婆說你們真能干,現在晚上要用什么聲音唱?

      5、真好!一點也沒影響到別人,那白天用什么聲音唱呢?

      6、月亮婆婆說誰唱的好聽,她就去摸摸誰?

      7、小朋友唱得真動聽,月亮婆婆想要和我們做游戲了,交代游戲規則: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后面排隊,月亮婆婆做什么動作你就跟著做什么動作。

      三、用唱襯詞的方法學習簡單的二聲部演唱

      1、剛才聲音大了點,把誰吵醒了?出示卡片"星星",問:星星會干嗎?

      2、你聽聽星星會在歌里的什么地方眨眼睛?老師的手會在相應的地方做眨眼的動作。

      3、你聽到星星在什么地方眨眼睛了,就把星星送到哪里?錯誤時再聽一遍,問:有沒有發現問題?

      4、我們遇到小星星的地方做什么動作?(眨眼)每一次連續眨幾次眼?

      5、剛才小星星眨眼睛的時候你聽到什么聲音了?你喜歡用什么聲音?

      6、月亮婆婆的地方我來唱,小星星眨眼的地方你們唱。

      7、非常棒!聲音唱得很整齊,還可以用什么聲音唱?

      8、真好聽!可月亮婆婆有想法了,月亮婆婆就一個人聲音太小,小星星那么多人,聲音不均衡,怎樣就可以均衡了呢?老師來做指揮,你們都是小小歌唱家這一半唱月亮婆婆,那一半唱星星。

      9、這遍的聲音均衡多了,月亮婆婆沒意見了。

      四、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覺了,讓我們靜靜的聽著音樂做個好夢吧!老師邊唱邊撫摸每一個孩子的頭。

      活動三靜夜思涉及領域:語文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了解古詩的含義,清晰地發好"光"、"霜"、"鄉"的音。

      2.能夠背誦古詩,同時感受古詩美的韻律。

      3.理解詞語:"舉"、"霜"、"故鄉"。

      活動準備:

      1.打印的古詩一首,《靜夜思》圖片兩張2.剛過了中秋節,幼兒知道中秋節有團圓的意思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介紹古詩的名字是:靜夜思(1)師:小朋友,畫面上有什么?畫上的人怎么樣?他的表情是怎樣的?

     。2)教師介紹詩人李白,讓幼兒了解他是唐代詩人,寫了很多好聽的古詩。

     。3)教師小結:《靜夜思》就是講了李白在寧靜的夜晚思念自己家鄉的事情。

      2、教師朗誦古詩,幼兒欣賞。

     。1)師:在古詩中你聽到了什么?

     。2)教師逐句理解古詩的含義: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好像是一層寒霜。抬起來望著天空中那圓圓的月亮,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鄉。讓幼兒感受到古詩中美的意境。

      3、學習古詩《靜夜思》

     。1)教師帶領幼兒共同朗誦古詩。

      (2)教師逐句教幼兒朗誦,提示幼兒發清楚"光"、"霜"、"鄉"的字音,感受詩歌中的韻律。

     。3)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受欣賞和感知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4、啟發幼兒為古詩創編動作,并進行朗誦表演。

      活動四嘟嘟龍買水果涉及領域:數學活動目標1、通過學習,感知5以內屬于涼的關系。

      2、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1到5的數字卡片。五種不同味道的月餅圖片。

      活動過程一、游戲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按數字拍手。教師拍手,讓幼兒回答拍了幾下,答對了就把相應的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二、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1、讓幼兒準確的認讀1到5這幾個數字。

      2、出示月餅圖片,貼上相應的數字。(幼兒完成)三、玩買水果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

      師:小朋友們,老師現在餓了,想去買月餅吃?墒抢蠋熛胄∨笥褞臀屹I。老師要什么味道的,小朋友就幫我拿什么,好不好。

      2、開始游戲。

      四、找找生活中的數字1、讓幼兒找找教師的墻壁上那些與數字有關呢?

      2、引導幼兒說一說,1、2、3、4、5還可以表示什么。(如:音樂簡譜中表示音符)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秋節活動教案21

      活動目標:

      1、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制作,培養想象力、創造力。

      2、了解做月餅的過程‘練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

      3、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

      活動準備:實物月餅、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請食堂師傅準備好作月餅的面團、餡泥等材料,各種形狀的月餅卡片。

      活動流程:

      歌唱(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1、師生談話:剛才我們唱了(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小朋友們你們吃過月餅嗎?(吃過)哪你們吃的月餅是什么形狀的?什么味道的?里面都有些什么?(冰糖、紅綠絲、花生米)等。

      2、出示不同造型月餅讓幼兒觀擦,問: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做一個香甜的.月餅送給你最喜歡的人嗎?(愿意)現在老師就來教你們做月餅。

      3、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后包餡,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將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來。

      〈3〉將做好的月餅放入廚房內的蒸籠里蒸熟。

      4、幼兒自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幼兒團、壓、捏、刻、印等技能,引導幼兒做出各種各樣的不同形狀、不同花紋的月餅來。

      5、帶領幼兒邊唱:打月餅的歌曲邊把自己制作的月餅放入廚房的蒸籠里。

      6、師生一起做著游戲等著欣賞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師講解:今班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月餅卡片,你們想知道這些卡片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嗎?(發給幼兒每人一份,先讓幼兒觀察并大膽發言講一講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7、做游戲:(利用圖片進行二次分類)教師拿兩個紙盒做汽車,請幼兒先把大小不同的圓形月餅裝到一輛車上,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餅裝到另一輛車上,再請幼兒把大小不同的圓形月餅分別分給兩種小動物(小貓、小兔),再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月餅分給(小熊、小鴨)。

      8、幼兒做練習:快把小豬商店的月餅裝上車,教師向幼兒交代清楚:月餅的形狀要與車身上的標志相同,再把月餅分別送到小動物的家里。

      9、將自己做的月餅帶回家。

      小結與反思:

      月餅是幼兒喜歡的一種食品,所以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幼兒的興趣很高,同時發揮了想象力、創造力。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自由創作過程中,老師大膽放手,讓幼兒自由發揮,遇到問題,自己解決,鍛煉了幼兒遇事動腦的習慣。鍛煉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制作。

    中秋節活動教案22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在共同品嘗分享月餅的氣氛中,體驗節日的快樂。

      3、有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5、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月餅、各種水果。

      2、學習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準備關于月亮的故事。

      3、民間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出示月餅,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你知道中秋節是那一天嗎?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使幼兒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提問:你知道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嗎?(講述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或豐收節,為什么?

      教師小結:八月十五這一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月圓就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所以把中秋節叫團圓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所以中秋節又叫豐收節。

      3、了解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以及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提問:你喜歡過中秋節嗎?你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都吃些什么?不同的地方人們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中秋節的月亮是怎樣的?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使幼兒進一步體驗節日的快樂。

      觀察月餅的外姓,知道月餅又圓又大,表示團圓的`意思,又表示圓滿、豐收之意。

      提問:中秋節為什么吃月餅?為什么要把月餅做成圓形的?月餅品種一樣嗎?你知道有哪些口味的月餅呢?

      播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品嘗月餅、水果,體驗分享的快樂。

      (1)幼兒結伴講有關月亮的餓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詩。

     。2)鼓勵幼兒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帶來的中秋食物。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此次活動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加透徹地了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文化,讓幼兒進行直接體驗,促進幼兒的發展,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中秋節活動教案23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體驗分享、團結祥和的歡樂。

      2、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3、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創設。和幼兒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畫,其中有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故事。

      2、講有關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師生一起品嘗。

      4、請幼兒晚上與家人一起觀賞中秋的月亮,并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

      5、談話:“我家怎樣過中秋”。把父母講的故事或詩歌告訴大家。還可開展想象性談話:“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戲:“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兒自愿分組,商討怎樣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員等)。制作道具,進行表演。其余幼兒當觀眾;ハ噍啌Q。

      活動建議

      1、此活動可結合自然領域的活動進行。如在節前節后安排觀察月亮、繪制“月亮變化冊”等。

      2、此活動為系列活動,分多次進行。小班可只進行前幾個活動。各班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數學活動,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餅、水果等。

      3、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時候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亮或是月光下舉世聞名行“中秋月光聯歡會”,教師配樂為幼兒講月亮的傳說,講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嘗月餅、水果,賞月,舉辦化裝舞會(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中秋節活動教案2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印

      活動準備:場地布置 制作材料的準備 表演節目的準備

      活動形式:全園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制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活動過程:

     。ㄒ唬┙榻B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ǘ﹫@長致辭

     。ㄈ┬蕾p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ㄋ模┲谱髟嘛

      1、中秋節吃什么?

      2、老師示范做月餅。

      3、幼兒動手做月餅。

      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秋節活動教案25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體驗分享、團結、和平的快樂。

      2.了解節日的時間、由來和習俗,感受節日的氣氛。

      3.利用文章特點和諧音理論的祝福詞,體會人們相互關心的美好感受。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探索和發現生活的多樣性和特點。

      要準備的活動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過程

      1.環境的創造。和孩子們一起裝飾中秋節壁畫,包括月亮的變化,宮燈和月亮的傳說。

      2.講述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強調中秋節是一個收獲的節日,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3.“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和水果,和師生一起品嘗。

      4.晚上讓孩子和家人一起看中秋節的月亮,給孩子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者教他們一首關于月亮和中秋節的古詩。

      5.談:“我家中秋節是怎么過的?”。給大家講講父母講的故事或者詩詞。還可以進行富有想象力的談話:“神秘的月亮”等等。

      6.展示游戲:“去嫦娥大媽家做客”。孩子們自愿分組討論如何表演和分配角色(嫦娥、白兔、tai 空人、航天員等。).做道具,表演。其余的孩子是觀眾;ハ噍喠。

      活動建議

      1.這項活動可以與自然領域的活動相結合。比如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繪制“月相變化書”。

      2.這個活動是一系列的活動,會進行幾次。小班只能開展前幾項活動。每個班級還可以增加一些美術和數學活動,比如用粘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和水果。

      3.在有條件的幼兒園,最好在月亮升起時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亮,或者在月光下舉行舉世聞名的“中秋月光聯歡晚會”。老師的配樂給孩子們講了月亮的傳說,告訴他們登上月球的人太多了。每個人都可以品嘗月餅和水果,欣賞月亮,舉行化裝舞會(孩子們玩嫦娥和大白兔……)。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孩子們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月圓人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氣氛。

    中秋節活動教案26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表達圖片內容的過程中,理解、學習詩歌。

      2.感受詩歌的情境,嘗試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顒。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供老師操作,圖片內容有月亮(各種表情、可移動)、云朵、電視機、小朋友(可移動)、小床等。

      活動過程:

      1.傾聽教師朗誦詩歌,引起興趣。

      (1)欣賞教師操作教具、朗誦詩歌,感受詩歌內容。

      (2)根據幼兒的問題進行討論。

      2.在圖片的提示下,學念詩歌。

      (1)再次欣賞教師朗誦并輕聲跟念。

      (2)嘗試在圖片的提示下朗誦詩歌。

      3.分角色朗誦詩歌。

      教學反思:

      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幼兒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更讓幼兒學會了分享,提高了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秋節活動教案2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月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出中秋節

      1、《小小的船》月兒彎彎,像只小船,搖呀搖呀,越搖越圓。

      月兒彎彎,像個銀盤,轉呀轉呀,越轉越彎。

      2、理解兒歌里的內容(1)兒歌里的船,真的是一艘小船嗎?(不是)(2)那指的是什么呢?(月亮)(3)出示圖片(月亮),小朋友什么時候能看見月亮,都看見過它嗎?(夜晚,看見過)那月兒是什么樣子的呢?當月亮變圓又是什么時候呢?

      二、介紹節日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三、欣賞故事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還是找一位裁縫師傅做件衣裳吧。

      裁縫師傅給她量了尺寸讓她五天以后來取。過了五天,月亮姑娘長胖了一點兒好象彎彎的鐮刀她來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連扣子也扣不上。

      裁縫師傅決定給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讓她再過五天來取。五天又過去了,月亮姑娘又長胖了一點,彎彎的象只小船。她來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連套也套不上。

      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說:"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過去了,月亮姑娘來取衣裳,裁縫師傅看到月亮姑娘變得圓圓的,象一只圓盤那樣,吃了一驚:"啊你又長胖了!"裁縫師傅嘆了一口氣,對月亮姑娘說:"唉!你的身材量不準,我沒法給你做衣裳了。"原來,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白天太陽公公出來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有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四、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

      共同品嘗自帶的月餅和水果。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能仔細傾聽錄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說說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3、感受傳統節日的風俗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鄉情。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樂意參加布置環境的活動。

      二、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1和2

      2、難點:目標3

      三、活動準備:

      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導入活動主題

      2、傾聽《嫦娥奔月》的錄音故事

      3、引導幼兒說說中秋節的習俗,大人,小孩怎樣過中秋節。

      4、說說課本里的小動物怎樣過中秋節?并著重認識“中秋節、團圓”這兩個詞。

      5、老師講解中秋節的象征意義:中秋節是一個美好、團圓的節曰。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6、結束:老師,幼兒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圓》

      五、教學反思;

      1、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一主題活動正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幼兒所熟悉、感興趣的,又是具有教育價值的。

      2、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所選的歌曲和錄音故事作為學習的主體始終貫穿于活動的整個過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兒的比較喜歡,參與性強。

      3、幼兒能簡單、流暢講述中秋節的習俗,很好的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中秋節活動教案28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體驗民族節日的快樂。

      2、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有關的民間傳說。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會分享的愉快。

      4、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感受節日的歡快氣氛。

      活動準備:

      1、每一個孩子準備一塊月餅,并請家長告訴孩子月餅的品名。

      2、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過程:

      1、通過討論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民間節日。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讓孩子們知道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3、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問:你是怎么過中秋節的?你喜歡過中秋節嗎?為什么?

      4、觀察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A、月餅有很多種,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月餅?

      ——引導孩子們從形狀、顏色、味道來介紹。

      B、月餅為什么是圓的呢?

      C、老師小結。

      D、分享月餅。

      5、聽故事《常娥奔月》。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以中秋節為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感受花好月圓和合家團圓的美好氛圍。

      從本次活動的整個開展情況來看,對孩子進行節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體驗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體驗到的,感受才會更加深刻,教育目標的達成度才會更好,當然這對于教師和家長的要求就會高些,但是只要對孩子是好的,老師就應該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中秋節活動教案29

      設計意圖:

      中秋節對中班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陌生,本次活動設計主要是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淵源的喜愛與認識。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所以本次活動通過聽故事,吃月餅和欣賞音樂,使孩子對中秋節有一些認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體驗與同伴一起過節的快樂。

      3、讓幼兒了解節日的由來,感受節日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節日。

      4、運用物品特征與諧音學說祝福語,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重難點:

      知道中秋節的由來,以及人們對傳統節日的喜愛與向往。

      活動準備:

      有關中秋節的圖片,月餅(每人一塊)、多媒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提問: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月餅嗎?

      2、你們知道什么時候吃月餅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片,請小朋友一塊看一下圖中都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2、接下來,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小朋友們仔細聽,聽完之后,請小朋友說一說為什么要吃月餅(故事開始,從前)

      小結:明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大家一塊過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3、教師宣布中秋節的活動開始了,首先,給每位幼兒一邊吃月餅,一邊聽音樂。感受與同伴在一起過節的快樂。

      4、音樂停止,教師同幼兒再一次說出“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家人聽。

      5、中秋節的活動結束。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今天是不是過的很開心呀,晚上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賞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設計幼兒已經知道了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有許多小朋友都表現的很被動,所以,這類活動應放在中秋節前后來搞更能加深對節日的概念,以及深入到活動當中。

    中秋節活動教案30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和表現,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顒忧芭c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闭埬悴虏率鞘裁?

      出示圖: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欣賞《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看講講《月亮燈籠》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里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童謠“中秋夜”,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中秋節活動教案31

      一、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布置方案后,共同準備布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顒忧坝變和ㄟ^張貼海報、制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顒。

      二、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結束:

      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跳邀請舞)

    中秋節活動教案32

      活動:

      欣賞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

      主要涉及領域:

      藝術

      活動目標:

      1、了解歌詞資料,初步學唱歌曲,并能用歌聲表現民歌的歡快風格。

      2、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曲。

      3、輕聲演唱,和大家聲音堅持一致。

      活動準備:

      幼兒學習過秧歌舞。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交流感受。

      2、理解歌曲資料,學唱歌曲。

      (1)再次欣賞歌曲。

      指導語: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細的聽一聽。

      (2)在提問和重點欣賞的過程中,解決學唱歌曲中的問題。

      (3)團體演唱歌曲。(教師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景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3、在學會秧歌舞的基礎上,創編舞蹈動作表現歌曲。

      (1)交流秧歌舞的動作。

      (2)自由跟隨歌曲進行舞蹈。

    中秋節活動教案33

      活動目標:

      一、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二、初步學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三、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引起吃月餅的興趣,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月餅圖片、兒歌、月餅、盤子、蛋糕刀。

      經驗準備:請家長事先帶幼兒了解月餅。

      活動過程:

      一、談月餅導入活動。

      1.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月餅圖片)

      2..什么時候人們才會吃月餅?(中秋節)

      3.你吃過月餅嗎?誰愿意告訴你吃的月餅是什么樣、什么味道的?(2-3名幼兒介紹)

      二、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過渡句:(出示圖片)看老師這里也有幾個小朋友正在吃月餅哪,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樣吃月餅的。

      (一)聽兒歌,形成初步印象。

      1.你聽到了什么?

      2..誰還有補充的?(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啟發幼兒盡可能的多說出對兒歌初步印象)

      3.誰來告訴大家兒歌的名字是什么?什么東西味道好極啦?

     。ǘ┛凑n件再聽兒歌,理解記憶兒歌內容。

      過渡句:你們好厲害哦!一次就聽出這么許多,我們再來仔細聽一片,看看有木有新的發現?

      1.誰有新的發現跟大家分享的?(讓幼兒充分表達)

      2.哇噻,你們好厲害。我還沒聽懂賴,可以請教你們幾個問題嗎?(邊提問變出示兒歌圖譜)

      (1)這首兒歌說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2)這一天月亮是什么樣的?下面坐著幾個胖娃娃?她們叫什么來著?

     。3)誰的`月餅什么樣?然后————(等待幼兒)怎樣分的?

     。4)最后怎么說的來著?

     。ㄈ┛磮D譜一起說兒歌,加深記憶。

      過渡句:我好像明白啦!你們再陪我一起來說說兒歌好嗎?

      帶領幼兒邊看圖譜邊說兒歌。(視情況確定遍數)

     。ㄋ模╊I悟兒歌,懂得分享。

      1.他們每個人都有月餅,為什么還要切著分呢?這是為什么呢?(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分,大家就能嘗到各種月餅的味道啦!)

      三、嘗月餅,體驗兒歌情境。

      過渡句:謝謝你們陪我說兒歌,回答了我這么許多問題。為了感謝你們,老師請你們吃月餅。

      1.我們是一人一個呢還是也分享。

      2.分享時注意小刀的安全,不能碰到別人。

      活動延伸:

      中秋節快到了,老師在美工區為你們準備了橡皮泥、彩紙等材料和工具,小朋友們可以去畫月餅、做月餅送給你想送的家人、朋友等。

    中秋節活動教案34

      活動目標:

      一、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二、初步學念兒歌,體驗分享的快樂。

      三、學習與同伴友好協商,提高與同伴的交往能力,引起吃月餅的興趣,并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感到親切。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月餅圖片、兒歌、月餅、盤子、蛋糕刀。

      經驗準備:請家長事先帶幼兒了解月餅。

      活動過程:

      一、談月餅導入活動。

      1?蠢蠋熃裉旖o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月餅圖片)

      2。。什么時候人們才會吃月餅?(中秋節)

      3。你吃過月餅嗎?誰愿意告訴你吃的月餅是什么樣、什么味道的?(2—3名幼兒介紹)

      二、欣賞兒歌“味道好極了”。

      過渡句:(出示圖片)看老師這里也有幾個小朋友正在吃月餅哪,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樣吃月餅的`。

     。ㄒ唬┞爟焊,形成初步印象。

      1。你聽到了什么?

      2。。誰還有補充的?(鼓勵幼兒大膽表述,啟發幼兒盡可能的多說出對兒歌初步印象)

      3。誰來告訴大家兒歌的名字是什么?什么東西味道好極啦?

     。ǘ┛凑n件再聽兒歌,理解記憶兒歌內容。

      過渡句:你們好厲害哦!一次就聽出這么許多,我們再來仔細聽一片,看看有木有新的發現?

      1。誰有新的發現跟大家分享的?(讓幼兒充分表達)

      2。哇噻,你們好厲害。我還沒聽懂賴,可以請教你們幾個問題嗎?(邊提問變出示兒歌圖譜)

     。1)這首兒歌說的是什么時候的事?

      (2)這一天月亮是什么樣的?下面坐著幾個胖娃娃?她們叫什么來著?

     。3)誰的月餅什么樣?然后————(等待幼兒)怎樣分的?

     。4)最后怎么說的來著?

      (三)看圖譜一起說兒歌,加深記憶。

      過渡句:我好像明白啦!你們再陪我一起來說說兒歌好嗎?

      帶領幼兒邊看圖譜邊說兒歌。(視情況確定遍數)

     。ㄋ模╊I悟兒歌,懂得分享。

      1。他們每個人都有月餅,為什么還要切著分呢?這是為什么呢?(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月餅切成四分,大家就能嘗到各種月餅的味道啦。

      三、嘗月餅,體驗兒歌情境。

      過渡句:謝謝你們陪我說兒歌,回答了我這么許多問題。為了感謝你們,老師請你們吃月餅。

      1。我們是一人一個呢還是也分享。

      2。分享時注意小刀的安全,不能碰到別人。

      活動延伸:

      中秋節快到了,老師在美工區為你們準備了橡皮泥、彩紙等材料和工具,小朋友們可以去畫月餅、做月餅送給你想送的家人、朋友等。

    中秋節活動教案35

      活動目標與準備: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顒娱_展前,進行墻飾布置,墻飾的主要內容包括花燈、嫦娥奔月圖等。給幼兒講述關于月亮的故事、中秋節與月餅的傳說。美工課上,幼兒學會了用橡皮泥捏月餅,會沿著扎有小孔的月亮圖形紙撕月亮(提供用縫紉機扎出小孔的月亮圖形紙。制作投影片或掛圖:一幅中秋節夜景圖,四張月亮逐漸變圓的投影片或圖片。錄像帶:中秋賞月。音樂磁帶《飛月夜》、《月光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教室墻飾的變化,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中秋節夜景圖,引導幼兒描述自己觀察到的月亮,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分別出示四張不同形狀的月亮投影片或圖片,啟發幼兒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彎彎的小船、像一塊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餅、像圓鏡子等。)

      3、放錄像:“中秋賞月”,向幼兒介紹中秋節。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我們中國人有個習慣,中秋節這一天,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也可以玩花燈、放焰火,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又香又甜的月餅也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像月亮一樣,“月餅”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中秋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秋天也是收獲的季節,糧食豐收了,水果豐收了,所以中秋節也叫豐收節。

      4、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錄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師生一邊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放錄音),一邊品嘗月餅和秋天的水果,共享節日的快樂。

      6、操作活動:幼兒用橡皮泥捏月餅、撕月亮。(用縫紉機扎出小孔,變成月亮的形狀,讓幼兒撕下來。)

      活動區域設置與日;顒咏M織:

      1、組織幼兒參觀大班的游戲“樂樂月餅超市”。觀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畫《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區,提供月餅盒子、橡皮泥、吹塑紙、蠟光紙等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材料創造性地表現月亮和月餅。

      3、在圖書區提供嫦娥奔月,吳剛砍伐桂花樹等與月亮有關的神話故事。在語言區幼兒看月亮圖片說月亮的詩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將自己熟悉的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或兒歌講給同伴聽。

      5、學習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與家長溝通計劃:

      1、活動前,請家長給孩子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月餅的歌曲或詩歌。

      2、請家長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帶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將觀察到的月亮畫在紙上,裝訂成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簿。

      3、請家長帶幼兒到食品超市,觀看各式各樣的月餅。

      4、活動在中秋節前一天進行,中秋節晚上請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賞月活動,創編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附故事:嫦娥奔月。

      羿是神話傳說中遠古時最著名的射手,曾經為人間除了許多兇禽猛獸,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個明月當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從王母娘娘那里要來的長生不老藥。嫦娥吃下藥以后,身子突然輕飄飄地飛了起來。她身不由己地飛出了窗口,越飛越高,升上了夜空。飛啊飛啊,一直向月亮飛去。到了月宮,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間。她叫玉兔為她搗藥,想吃些能降落人間的靈藥,回到羿的身邊?墒怯裢脹]有搗成靈藥,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宮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這個故事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補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時候人們中秋拜月的對象。

    中秋節活動教案36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欲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3、讓幼兒體驗和伙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并學會分享;

      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

      2。家長幫助孩子搜集關于中秋節的資料,并為孩子準備一塊月餅;

      3。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嘗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后環節:聽故事《常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后,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后,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為了使孩子們感受民族傳統文化之美,活動前讓孩子們自己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月餅到幼兒園,并請家長們配合晚上和幼兒在家一起觀賞美麗的月光。

    中秋節活動教案3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并了解中秋節的來歷。

      2、了解中秋節的風俗,讓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湯圓再一同分享,同時體會到勞動與分享的樂趣。

      3、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4、提高孩子們的生活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們感受勞動的快樂、收獲的喜悅,同時培養孩子們愛勞動的好習慣。

      5、進一步加深了老師、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進一步促進親子同樂、家園共育。

      6、鼓勵幼兒和家長一起動手包湯圓、吃湯圓,感受濃濃的家庭親情。

      活動時間: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動準備:

      環境準備:操場與教室道具準備:月餅、盤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長簽到本等。

      活動過程:

      一、(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于中秋節前后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談談"中秋節"一些習俗,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5)小結小朋友的討論,引出今天"包湯圓"的活動。

     。6)結束談話,讓小朋友做好包湯圓的準備。

      (二)、家長洗手、老師組織幼兒排隊如廁、洗手,布置好場地準備和家長一起包湯圓,教師安排好家長和幼兒分成6小組進行包湯圓、

     。ㄈ、家園同樂——包湯圓。

      1、教師講解包湯圓的過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團取一小團(一個湯圓大。谑稚洗瓿赏锠。再壓成餅狀,在其中包上餡搓成丸狀,一個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湯圓放在預先準備灑上糯米粉的盆上,湯圓之間空開些,以防粘住。)

      2、教師時刻提醒幼兒在包湯圓的時候手要保持干凈,不可以東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組織幼兒參觀每組家庭的'湯圓作品。

      4、煮湯圓(請兩名家長協助煮湯圓)。(要煮湯圓時,先要燒開水。把湯圓慢慢放入鍋內。放進去之后就要輕輕的攪開。要在同一個方向攪動。讓湯圓順著水流動。這樣就不會粘住。水開了待湯圓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湯圓浮出水面代表已經煮熟。)

     。ㄋ模、家園同樂——吃湯圓,共同分享湯圓。

     。ㄎ澹、活動結束,老師清理活動場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煉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中秋節活動教案38

      活動目標

      1.體驗中秋節做月餅的快樂情感。

      2.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3.嘗試用團、壓、切等技能,在泥團上用模具印花的方法表現月餅的花紋、圖案。

      活動準備

      1.每人一份超輕黏土、每人自帶一個月餅、泥工工具、蛋糕盤。

      2.月餅課件。

      具體活動方案及流程

      1.你知道中國特有的節日嗎?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和有關傳說和習俗“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

      吃月餅、賞月: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結:在中秋的時候吃月餅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但是在平時的'時候都是很少吃。

      2.播放孩子們收集的月餅圖片,讓幼兒看一看月餅都有什么樣的花紋?什么形狀?然后總結在黑板上面,讓幼兒再想一想月餅還有什么樣的花紋?

      小結:月餅的形狀圓形的偏多,也有一些心形和方形的形狀,花紋有很多很多,有直線的、斜線的、波浪線的等等。

      3.今天我們也一起來制作一個圓形的月餅,怎么做呢?

      教師演示:先搓圓再模具中壓扁,再用工具刀刻畫紋。

      4.小組討論:我們可以用工具刀在上面刻花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花紋?鼓勵幼兒說出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大膽用團,壓,搓的方法想象制作出各種圖案在月餅上面)

      5.幼兒利用各種道具創造性地制作月餅,教師巡回指導,對于做的好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表揚,并隨時給其余幼兒展示,讓其他幼兒學習。

      6.將幼兒做好的月餅放到蛋糕盤里面,放到前面的展示桌上,進行“月餅展示會”活動,并讓幼兒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月餅?為什么?

      7.給幼兒播放展示各種不一樣的月餅圖片,比如:小魚的、憤怒的小鳥的、多啦A夢的。

      教師小結:月餅的圖案還有很多很多,回家的時候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想一想還可以做出什么不一樣的月餅?做出來,帶到幼兒園我們一起來欣賞。

      8.分享品嘗:月餅圓又甜。

    中秋節活動教案39

      教育價值分析:

      通過對故事的欣賞和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獲知一些中秋相關的知識。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對中秋節的活動產生興趣。

      2、在集體前大膽表述,樂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3、通過參加節日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節日慶;顒拥臉啡。

      4、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5、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大膽嘗試的精神。

      活動難點:

      1、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

      2、中班第一學期幼兒,剛剛擺脫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對于社會傳統節日關注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于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認知少。

      幼兒預期表現:

      1、活動前先由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中秋節相關的.信息,幼兒有了經驗鋪墊,活動就更有參與性。

      2、自主閱讀,提供閱讀空間。

      活動過程:

      1、關于中秋傳說的交流和分享。幼兒自由講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節相關信息。

      2、教師講述《嫦娥奔月》。

      提問:

      ①嫦娥怎么會飛到月亮上去的?這是哪一天?

     、诤篝嗦牭竭@個消息后,做了什么?

     、蹚倪@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對嫦娥的思念的?

     、苤星锕澥窃趺磥淼?

      3、幼兒閱讀小圖書第17—22頁。

      4、邊聽故事錄音,邊閱讀完整故事。

    中秋節活動教案40

      主題活動:中秋節

      社會性:中秋節

      目的要求: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激發幼兒愛長輩的情感。

      準備:有關中秋節的圖片、vcd等資料。

      活動過程:

      1、了解中秋節習俗及有關中秋節的民間故事。

      2、播放電視節目《海峽同樂》中有關中秋節的錄相帶,讓幼兒懂得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我們和臺灣小朋友都在歡度中秋節。

      3、引導幼兒做月亮圓缺的記錄卡。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5、活動延伸: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好記錄。

      目的要求:

     。薄W會唱這首歌曲,激發熱愛老紅軍的情感。

     。、學會正確演奏方法,掌握各種樂器的伴奏型。

     。、會用樂器打出4/4拍音樂的強弱拍。學習簡單節奏型的.齊奏。

      準備:1、老紅軍打壞蛋的故事。

      2、樂器:鈴鼓、串鈴、小鼓等。

      3、音樂磁帶;節奏卡;

      活動過程:

     。薄⒅v述老紅軍打壞蛋的故事,教育幼兒熱愛老一輩革命家。

     。、幼兒學唱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體會爺爺對孩子的一片深情。

     。、請幼兒欣賞磁帶音樂:有樂器伴奏和沒有樂器伴奏的音樂。讓幼兒比較:哪一咱比較好聽。

     。、幼兒練習敲擊樂器:串鈴、鈴鼓、小鼓等。

      5、學習各種樂器伴奏型。

     。、幼兒學習為歌曲伴奏:

      ——徒手練習,指導幼兒打出音樂強、弱、次、強、次弱的規律。

      ——幼兒看樂器標志練習不同的節奏型。

      ——看教師指揮進行簡單的齊奏。

      音樂活動: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活動教案41

      活動目標:

      1、欣賞漂亮的月餅盒,體驗中秋節的快樂

      2、玩月餅盒,有發現探索的欲望

      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月餅盒

      活動過程:

      1、展示月餅盒

     。1)請幼兒說一說,我的'月餅盒是怎么樣的?是哪兒來的?

     。2)說一說我的月餅盒和別人的有什么不同?

      2、講述月餅盒

     。1)我的月餅盒象什么?

      (2)我要讓我的月餅盒變成什么樣的?

      (3)我和誰一起玩月餅盒,我和誰的月餅盒做朋友?變成了什么?

      3、玩月餅盒

      引導幼兒用各種各樣月餅盒進行搭建

    中秋節活動教案42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有賞月、吃月餅等習俗。

      2、大帶小,嘗試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制作出月餅,掌握收口揉圓的方法和印花按壓的力度。

      3、通過“大帶小”活動,體驗長大了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及一起制作、品嘗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提前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請家長帶領幼兒去超市,了解月餅的種類、制作材料及包裝等。

      2、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等中秋節課件。

      3、油面、餡料、月餅模具、帽子、圍裙,桌布等。

      4、洗凈雙手,做好桌面、器具的消毒工作。

      5、背景音樂:《爺爺為我打月餅》

      活動過程:

      一、中秋到,道中秋。

      1.大班小朋友分組向對口班級中小班弟弟妹妹們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古老的民間習俗。播放:“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吃月餅、賞月的中秋課件。

      教師小結: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說說自己見過的月餅。

      教師出示課件,從形狀、圖案,餡兒、包裝等方面進行小結。

      二、引導幼兒觀察月餅的制作步驟,大帶小一起制作月餅。

      1、一起討論: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月餅?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后個別發言。

      2、教師現場演示:先取適量的油面團,在手中搓圓,然后壓平,包上少量的餡,慢慢用手把餅皮向上推,收口揉圓。將模具上均勻沾一層薄薄的面粉,防粘,放入粘了面粉的餅團,用模具輕輕一壓,再慢慢推出餅團,要保持月餅表面光滑。

      3、提出制作要求:大帶小一起用搓、揉、團、壓的方法做出月餅,大班小朋友要幫助鼓勵小班小朋友,要有耐心,失敗了可以重新做。

      4、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結伴選擇餡料制作。

      觀察幼兒制作情況,適時、適宜給予提示、示范等幫助。

      三、介紹、展示自制的月餅。

      大帶小一起介紹一下制作的月餅是什么形狀、圖案、餡料。大班小朋友說一下制作過程中是怎樣幫助小弟弟小妹妹的?

      活動延伸:

      把做好的月餅拿到伙房用烤箱烤熟,讓孩子們一起品嘗分享自己親手制作的月餅,并合影留念。

    中秋節活動教案43

      一、活動目標:

      1、能通過查閱資料搜集關于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學會設計調查問卷。

      3、掌握月餅的制作方法。

      4、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涵的傳統精神,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5、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及獨立組織活動的組織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教學重點: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習俗。

      2、學會設計調查問卷。

      3、掌握月餅制作的步驟和技術要領。

      三、教學難點:

      1、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2、了解調查問卷設計的方法。

      3、掌握月餅的制作方法。

      四、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通過不同方式,查閱有關中秋節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習俗的資料、搜集月餅圖片。

      2、一份調查問卷。

      3、掌握月餅的制作方法。

      4、準備制作月餅所需要的材料、工具。

      學生準備:

      1、通過不同方式收集我國關于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風俗習慣。

      2、完成“走進中秋”活動方案。

      活動課時:二課時

      五、活動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2、通過交流,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內容:

      1、中秋節的習俗

      2、設計中秋節問卷

      二、活動目標:

      1、能通過查閱資料搜集關于中秋節的來歷、習俗。

      2、學會設計調查問卷。

      3、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傳統節日所蘊涵的傳統精神,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4、培養學生搜集、整理、比較、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及獨立組織活動的組織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教學重點:

      1、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及習俗。

      2、學會設計調查問卷。

      教學難點:

      1、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2、了解調查問卷的設計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通過不同方式,查閱有關中秋節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習俗的資料,搜集月餅圖片。

      2、一份調查問卷。

      學生準備:

      1、通過不同方式收集我國關于中秋節的民間傳說、風俗習慣。

      2、完成“走進中秋”活動方案。

      四、活動過程:

      (一)詩句導入新課

      師出示詩句: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

      生齊讀。這是描寫什么節日的?

     。ò嗽率逯星锕潱

      中秋節又稱什么節?(團圓節)

      師: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似盤的朗朗明月,期盼著家人的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那么你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

      (二)資源共享

      師:有關中秋節的故事豐富多彩,你都搜集了有關中秋節的那些故事?

      1、小組合作討論自己小組制作的“走進中秋”活動方案。

      2、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

      我國歷史悠久,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不斷的發展,節日文化形式也不斷的變化著。那么,你都知道我們當地中秋節的習俗嗎?

      3、小組合作討論,把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

      4、各小組選一名代表匯報。(讓學生知道搜集資料的途徑有很多)

      師小結:同學們搜集的資料很全面,從中可看出,人們通過不同的形式,來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所以,這些形式不僅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同時也寄托了整個民族的憧憬,可以說是一顆千百年來、歲月長河中璀璨的明珠。

      (三)補充資料

      過渡: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秋節的習俗也不盡相同。老師也搜集了一些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出示課件:

      1、有關香港過中秋節最富特色的習俗—舞火龍。

      2、臺灣高山族的托球舞游戲。

      3、侗族在中秋節青年男女參加蘆笙表演和對歌比賽。

     。ㄋ模┰O計中秋節問卷

      談話:通過以上內容,我們了解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慶祝節日的形式也豐富多彩,那人們對中秋節有哪些了解?我們通過什么形式去了解人們對中秋節的認識?學生討論匯報。

      師引出作調查問卷。

      師介紹(調查問卷是管理咨詢中一個獲取信息的常用方法。調查問卷從短小的表格到詳細的說明可以有不同的規格和多種樣式。由于這種方式功能齊全,應用廣泛,如何設計問卷使其能夠恰當、高效地滿足多種目標,就顯得極其重要。它是市場調查的方法之一)

      1、師展示制作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從形式、內容上分析)

      2、引領學生分析課本中的調查問卷。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對中秋節的了解,能不能自己設計一份調查問卷?敢不敢試一試?

      3、小組合作,設計調查問卷。

      4、學生展示自己設計的調查問卷。(引導學生對問卷內容分析,發現問題并及時修改。)

     。ㄎ澹┤目偨Y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中秋節習俗內容的豐富多彩,感受了中秋文化的魅力。這也充分體現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歷史的悠久。

      (六)拓展創新

      1、課下搜集不同地區或不同民族中秋節的習俗。

      2、課下完成自己設計的中秋節的調查問卷。

      七、板書設計

      月圓中秋情

      中秋節的來歷故事豐富多彩

      中秋節的習俗形式多樣

      第二課時

      活動內容:月餅的制作

      二、活動目標:

      1、了解月餅的制作步驟及技術要領。

      2、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大膽制作,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增強合作意識。

      3、了解月餅蘊涵的節日文化,加深對中秋節文化的理解。

      4、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

      三、活動重難點:

      教學重點:月餅的制作步驟及技術要領。

      教學難點:制作月餅的方法。

      四、教學準備:教師準備:

      1、準備不同造型的月餅圖。

      2、通過多種方式,掌握月餅的制作方法、工具、材料等。

      3、準備制作月餅的`材料、工具。

      學生準備:

      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月餅的制作方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導入:放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生談話: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吃月餅是中秋節的一個習俗。八月十五剛過,那你們吃的月餅是什么形狀的?什么味道的?什么顏色的?里面都有些什么?

      生回答:(冰糖、紅綠絲、花生米)等。

      2,出示課件月餅圖。

      師生談話:同學們看到這美麗的月餅想不想吃?那你們愿意自己動手做一個香甜的月餅送給你最喜歡的人嗎?現在老師就來教你們做月餅。

     。ǘ⿲W習方法,掌握要領(資源共享)

      1、小組交流,自己了解的制作月餅的方法。

      2、學生匯報。

      3、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制作月餅的工具、材料。

      (1)工具:月餅模子、蒸籠、面板等。

     。2)材料:面粉、豆油、堿水、豆沙餡、雞蛋、轉化糖漿等。

      4、學習制作方法。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月餅的做法:

      (1)、先將面揉好,用手團、壓、然后包餡,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邊緣包上、捏緊。

     。2)、將包好的面團放入模型,摁一下,然后磕出來。

     。3)、將做好的月餅放入廚房內的蒸籠里蒸熟。

      制作月餅,快樂實踐

      (1)、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月餅。

      (2)、師提出活動要求:注意安全、友好合作、講究衛生、大膽創新。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學生團、壓、捏、刻、印等技能,引導學生做出各種各樣的不同形狀、不同花紋、不同顏色的月餅來。

      (3)、帶領學生邊唱(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邊把自己制作的月餅放入廚房的蒸籠里。

     。ㄋ模、交流體驗、分享收獲

      (1)、師生一起交流等著欣賞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師組織交流:制作月餅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你有什么想法?有哪些體驗和收獲?談一談。

     。ㄎ澹、品嘗月餅,送出祝福

      學生品嘗自己制作的月餅,談一談感受,說一句祝福的話。

      1、師根據學生匯報小結。

      (七)課外延伸

      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做月餅,并把月餅送給你的家人、好友表達你對他們的美好祝福。

      七、板書設計

      月餅的制作

      制作方法工具材料

    中秋節活動教案44

      活動背景

      1.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又稱秋節,仲秋節,八月節。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由家人團聚,團圓,和睦相處,達到社會和睦,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昂I仙髟拢煅墓泊藭r”月圓之日,又是親人團聚,團圓之時。自古以來,團結,團聚,慶豐收,就是中秋節的主題

      2. 活動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以及民間習俗紀念的內涵。了解中華民族的節日文化習俗,能對節日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初步引導學生學會有目的的搜集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

      通過查閱書籍,報刊以及網絡等資料了解并解決問題

      能使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合理整理資料,對資料進行歸類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通過與同學的合作交流,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立于主動學習的能動性

      通過動手做月餅提高勞動技能與操作能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團結互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

      了解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和寶貴的財富

      活動實施

      1, 實施時間:20xx年2月--------4月

      2, 實施方法:一,利用網絡,電視,書籍等獲取信息

      二,調查訪問,開展調查研究

      三,親自動手實驗,學習做月餅

      3, 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啟動階段

      從已知到未知,激發探究興趣

      1, 談話確定總課題和分課題

      (1) 從古詩《靜夜思-----李白》及有關中秋節幻燈片引出節日,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深入調查的興趣。

      (2) 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確定調查內容產生子課題。

      (3)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歸納問題,篩選可行性的問題并形成調查課題: 總課題:子課題:1. 節日來歷2. 節日習俗3節日故事4節日詩詞5節日食品6節日物品

      2. 建立課題小組,設計小課題研究方案

      (1)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自由組合成研究小隊,確定各小組組名,分6個小組調查

      (2)以小組為單位,初步討論,設計子課題的活動方案

      3. 交流課題方案,指導完善

    中秋節活動教案45

      活動目標:

      1.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簡單了解中秋節的習俗。

      2.讓幼兒體驗過中秋節的愉快,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圖片袋:月亮、兒童畫圖片、已剪好的黃色月亮(圓形或月牙形)足量。

      2.視頻:《月亮做衣裳》

      3.每人一個月餅。

      活動過程:

      一、"月亮做衣裳"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

      2.9月8日就是中秋節,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月亮想要打扮打扮自己,它決定去做件漂亮的衣裳。

      3.故事:《月亮做衣裳》

     。1)月亮有沒有穿上好看的衣裳?為什么?

     。2)師幼互動交流,知道月亮會從月牙狀慢慢變成月圓狀,又變到月牙狀。

      二、"月亮的色彩"

      1.師:中秋節的時候,我們會做些什么呢?(賞月、吃月餅)

      2.教師出示月亮圖片,師幼一起賞月。(引導幼兒說一說月亮里都住著誰?)

      3.故事:《嫦娥奔月》

      三、"月亮的味道"

      1.師:剛才說到了中秋節的時候,我們還會吃月餅。(教師出示月餅念兒歌)

      2.中秋節里月兒圓,餅兒圓圓像月亮,香香的月餅嘗一嘗,哇!月亮的味道美味極啦!

      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這月亮的味道呀?(引出吃月餅)

      活動目標:

      1.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和爸爸媽媽一起品嘗月餅,感受集體過節的快樂。

      2.在父母的幫助下,利用瀏覽器瀏覽中秋節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節的信息,進一步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學習用左右鍵控制游戲,喜歡電腦這種學習工具。

      4、使父母認識到電腦不僅是孩子游戲的伙伴,也是孩子學習的伙伴,并可以通過因特網幫助孩子拓展獲得信息的渠道。活動準備:月餅、水果若干網絡教室。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家長參與)

      1.教師:各位家長大家好,感謝各位家長的參與。

      我們今天的活動共有兩塊內容,首先我們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網上查找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第二個活動是慶;顒樱g度中秋"。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班目前開展的主題活動是"歡度中秋",就孩子們收集到信息來看,大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口說的,也有一些有關中秋的圖片,內容不是很豐富。

      我們覺得網絡是一個資源豐富的信息庫,所以邀請大家陪同我們的孩子一起到網上去看看各個地方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向親戚朋友發送電子賀卡以示慶賀。

      讓我們的孩子感受中國傳統佳節的樂趣。家長們可以用幫助孩子們打字、讀資料的方法想孩子們介紹,也可以根據孩子們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歡度中秋"資料搜索

     。ㄒ韵掠杉议L與孩子共同參與)

      小朋友們,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今天的月亮最最圓,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

      爸爸媽媽今天會幫助我們了解許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小朋友想知道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都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到網上去查,還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向親戚、朋友送上中秋節的電子賀卡。

      三、資料展示

      教師利用液晶投影儀展示家長們搜索到的資料。教師展示老師搜索到的資料。

      下面我們先一起來唱一首歌《爺爺為我打月餅》。

      面讓我們一起來團團圓圓過中秋,品嘗月餅和水果,欣賞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

      欣賞活動

      活動中請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神秘的月亮。"啟發幼兒講述節前、節后月亮的大小變化。

      網絡游戲:嫦娥奔月

      (用左右鍵控制嫦娥的移動去接住樹上掉下來的月餅,每接到10個月餅嫦娥就往上升一階,直到爬上月亮。如果不小心接到炸彈,嫦娥就要掉到地上,重新開始。)

      射日賞月:傳說中月亮里有一只小兔子,它在干什么呢?森林里的小兔子想模仿月亮里的小兔子,它想的對不對呢?

    中秋節活動教案46

      活動目標:

      1、了解、認識各種各樣的月餅。

      2、通過做月餅,送月餅,買月餅,嘗月餅發展幼兒協作游戲的能力,增強幼兒交往能力。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閱讀區:幼兒用書《秋日旅行》,各種月餅圖片。

      手工區:橡皮泥、月餅盒,彩紙。商店:各式各樣的月餅、假鈔,牙簽,紙盤。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引起幼兒興趣

      看,這是什么?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中秋節就要到了,中秋節要吃月餅,這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你們吃過月餅嗎?你吃的月餅是怎么樣的?它的形狀、味道是怎么樣的?(讓幼兒自由說一說)然后出示相關的圖片。

      二、介紹區角材料,提出活動要求

      手工區:在手工區里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月餅盒,請你們將他們包裝一下,看誰的漂亮?包好就可以拿到商店賣。如果賣完可以用橡皮泥制作月餅。

      商店:這是月餅商店,店里有誰?請幼兒扮演

      閱讀區:書里有很多的月餅,大家可以看一看有些什么樣的?

      三、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進行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四、幼兒聽音樂結束活動,收拾整理玩具

      五、評價幼兒活動

      教學反思:

      為了讓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也感受到節日氣氛,于是便設計了這個節后開展的中秋主題活動,請幼兒和自己的同學、老師一起品嘗月餅,共享節日的快樂。

      活動前言:玩具是小孩子們的新天地,現在的家中都是一個孩子,但是玩具卻是堆成了山,那么如何才能讓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玩具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玩個小游戲吧,讓我們學會如何給幼兒園找家!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班里有許多玩具,玩過玩具后要把它放回原處。

      2、嘗試根據玩具標記圖,一一對應收拾擺放玩具。

      3、愿意參與集體勞動。

      活動準備:

      1、會發聲的娃娃。

      2、玩具標記圖,幼兒用書——送玩具回家。

      活動過程:

      1、以送玩具娃娃回家的游戲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將玩具娃娃藏在教室的某個角落,帶領幼兒尋找發出哭聲的玩具娃娃。

      找到娃娃后關心娃娃為什么哭?家在哪里?然后把娃娃送回家,并啟發幼兒想象自己找不到家會怎樣?懂得玩具玩好后要送回家。

      2、認識玩具標記圖,初步學會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教師提問:我們還有哪些玩具?這些玩具的家在哪里?怎樣幫助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教師出示幾種不同的玩具和設計好的玩具標記圖,讓幼兒說說這些玩具找誰做自己的標記最合適。

      幼兒自己手拿標記圖尋找,貼在相應的玩具籃上。

      根據玩具籃子的數量,選擇相同數量的幼兒將玩具根據標記放回玩具柜里。

      2、游戲“送玩具回家”,鞏固一一對應收放玩具。

      將剛才的玩具拿出來,一部分幼兒送,一部分幼兒評“什么玩具走錯了家。

      游戲可重復若干遍,讓每位幼兒都參與。

      3、幼兒閱讀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圖上的小朋友早干什么?啟發幼兒用書本的知識來結局問題。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嘗,知道月餅有各種各樣的。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塊月餅(自帶、品種不一)。

      2.教師準備蘇式和廣式月餅,水果刀一把。

      [活動過程]

      1.自由觀察盤子里的月餅,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指導語:盤子里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么樣?

      2.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是有各種各樣的。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指導語:①仔細看看月餅里面是什么樣的?②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指導語:你還吃過什么樣的月餅,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4.品嘗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初步理解、感受歌曲的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

      2.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活動準備]

      1.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的錄音磁帶、錄音機。

      2.情景表演:《爺爺和我一起過中秋》。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指導語:聽完這首歌曲,有什么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內容。

      ★指導語:歌曲里說了一件什么事情,我們再仔細地聽一聽。

      3.邊看表演邊聽歌曲,進一步理解歌曲的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表演中爺爺對寶寶的關愛情感。)

      4.嘗試用聲音、動作等方式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

      主要涉及領域:科學

      [活動目標]

      1.知道月餅是中秋節的`食品,通過觀察和品嘗,知道月餅有各種各樣的。

      2.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體驗和同伴一起分享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一塊月餅(自帶、品種不一)。

      2.教師準備蘇式和廣式月餅,水果刀一把。

      [活動過程]

      1.自由觀察盤子里的月餅,并和同伴進行交流。

      ★指導語:盤子里有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聞起來感覺怎么樣?

      2.觀察月餅的餡兒,知道月餅是有各種各樣的。

      (1)猜猜月餅的餡兒,激發進一步活動的興趣。

      (2)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指導語:①仔細看看月餅里面是什么樣的?②你們有沒有吃過這些口味的月餅?說說它是什么味道的。

      3.拓展經驗,介紹自己見過或吃過的月餅。

      ★指導語:你還吃過什么樣的月餅,向我們大家介紹一下。

      4.品嘗月餅,體驗和同伴分享的快樂。(引導幼兒知道月餅是中秋節人們喜愛吃的食品。)

    中秋節活動教案47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積極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和體驗。

      活動說明:九月的教師節剛過,孩子們便告訴我:“老師馬上要過中秋節了”。孩子們積極的議論讓我們敏感的意識到幼兒對中秋節的興趣和關注。中秋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為了提高幼兒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就此,開展了“快樂的中秋”主題活動。

      學習活動:中秋夜

      活動目標: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和表現,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1.有關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圖:月球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小朋友講一講。欣賞《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看講講《月亮燈籠》

      3.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里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

      4.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童謠“中秋夜”,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中秋節活動教案48

      1.通過活動,讓孩子初步了解中秋節的由來,知道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事老師共度假期的快樂。

      3.了解節日的時間、由來和習俗,感受節日的氣氛。

      4.體驗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的美好感覺。

      準備工作:

      推出自帶水果和月餅的`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心品嘗。

      活動流程:

      一、介紹節日向孩子介紹中秋節的由來,讓他們知道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欣賞故事聽“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女孩的衣服總是破舊不堪。

      教學反思:

      中秋節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孩子們賞月、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機會。為了讓孩子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美好,活動前,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買月餅,帶到幼兒園,晚上請家長在家陪孩子一起看美麗的月光。

    中秋節活動教案49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會過節的氣氛。知道中秋節是我過傳統的民間節日。

      2。初步了解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

      3。激發幼兒探索月球的欲望。

      4。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5。交流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6。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重點難點

      月亮為什么有圓缺。

      活動準備

      月餅(若干份)、圖畫紙、彩色水筆、范畫:月之中、月中、月末時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餅。談話導入課題。

      1。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說說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習俗,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中秋節團圓的含義。

      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師節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交流討論。月亮姑娘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變化的呢?什么時候變細?什么時候最圓?什么時候像眉毛(鐮刀、小船、圓盤)?

      3。教師小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時,月亮細細的彎彎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變越大,像鐮刀了,像小船了......到每個月的農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月亮最圓,像個大圓盤。接著,月亮又開始慢慢的'變小,變呀變呀,到月末時又變得細細彎彎的了。

      三、畫一畫:會變的月亮。

      教師出示范畫,向幼兒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幼兒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幼兒操作:繪畫《會變的月亮》。畫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地選擇色彩印畫“月餅”,并展開想象,讓“月餅”飛起來,感受成功的喜悅。

      2、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了,感受團圓、快樂的節日氣氛。

      3、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4、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藍色背景圖(長卷)、大蘿卜切片做印章、黃色圓盤(后面貼兩翅膀)。

      2、各色顏料、薄海綿、冰盒、美工服;

      3、有關中秋的歌曲,電腦。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我們要做些什么的?”(賞月,吃月餅)

      二、展示背景圖

      師:“藍色的夜空靜悄悄的,月亮在哪呢?”

      出示圓盤,“月亮在這里呢!月亮你快飛到天上去吧!”

      打開圓盤后面的翅膀,演示飛到背景圖上!爸星锕澰铝翆殞氁粋人在天上好孤單,她想請圓圓的月餅陪她一起玩。月餅在哪里?你們知道月餅在哪里嗎?”

      三、教師示范用蘿卜蘸顏料印月餅

      師:“月餅月餅在這里”(用蘿卜蘸色印在畫紙上)。引導幼兒一起說:月餅月餅在哪里?月餅月餅在這里。

      師:“小朋友們的月餅在哪里呢?我們也來印月餅吧!”

      四、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提醒孩子蘸色時顏料不要混在一起。鼓勵孩子交換顏色印畫。

      伴奏:《爺爺為我打月餅》

      五、想象添畫

      1、師:“這么多可愛的月餅寶寶,我們怎么讓它們飛到天上去和月亮寶寶玩呢?”

      鼓勵幼兒想象出不同的方法,師簡筆畫出。說到長翅膀時,教師演示雙手蘸色印的方法。

      重點:翅膀要印在“月餅”的兩側。

      2、幼兒添畫,提供勾線筆和顏料,用畫或印的方法讓“月餅寶寶”飛起來。

      六、展示作品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主題墻飾上,體驗成功的喜悅。

      2、“‘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亮寶寶好開心啊,她給小朋友們送來了月餅感謝!

      出示圓圓的月餅,讓小朋友聞聞,一起切月餅,分享。

      活動評價:

      孩子已經融入了主題,知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還有圓圓的月餅,他們參與活動是快樂的,自由的。對色彩是敏感的。用印章蘸色印畫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特別感興趣,拿起“月餅”就印滿了畫紙,似乎也過于投入自己的作畫游戲而忘記了還有更多漂亮的色彩等著他們去碰觸。尤其在讓月餅“飛起來”時,讓雙手蘸上喜歡的顏色,印在圓圓的“月餅”上,讓孩子的快樂達到了高潮。通過這個活動,我也更加體會了目標為教學、為孩子服務的意識,什么才是適合孩子的,有利于孩子發展的,生成孩子喜歡的活動內容。教學內容是要我們去選擇的,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有意識的設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豐富課程內容,更好地為孩子服務。

      活動反思:

      一個完整的活動不是老師一個人的操作過程,而是包含了很多前期的觀察和了解,對孩子的觀察,對孩子能力的了解,設立一個可行性的目標,適合孩子才是正確的。在一個活動中,孩子獲得了什么發展是在老師的預設之內的,也有是預設之外的,這才是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思考。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是我們圍繞的中心,只有關注了孩子,才能發現活動的價值。本次活動可以說是較完滿的,在幼兒示范印畫時可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相信孩子。

    中秋節活動教案50

      教學要求:

      1、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知識。

      2、介紹有關中秋節的傳奇故事。

      3、根據低年級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選擇有代表性的事物,使他們初步了解我們的祖國,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使低年級學生對文明禮貌用語有一個認識和了解,同時體會文明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齊讀班會的主題,交流對主題的理解:

     。ㄖ星锕澥窃铝磷顖A的時候,是團圓的日子,我們心里也會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識競猜:

      1、中秋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我們能正確說出是哪三個節日嗎? (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2、中秋節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有許多習俗,我們知道些什么習俗都可以說出來哦,看誰說的多?

      (拜月娘、賞月、吃月餅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師引:

      中秋節在我們中國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節!霸聢A人團圓”,那是一個溫馨和諧、及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節最有名的傳說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現在就讓老師來給你們介紹一下:

      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逄蒙也混了

      進來。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逄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逄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四、聯系班級實際,討論中秋節的活動方案

      1、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我們有什么想法嗎?

      大家想過沒有,中秋節怎么過?

      2、同學之間交流

      五、小結

      同學們了解了那么多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又為我們班級如何過明天的中秋節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師感到好開心!看來,我們一(3)班是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圓圓整整,大家永遠齊心協力,共同出謀劃策做好每一件事!

    【中秋節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秋節活動教案02-15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03-20

    中秋節班會活動教案04-07

    小班中秋節活動教案03-22

    中秋節活動小班教案05-24

    中秋節班會活動教案05-12

    中班中秋節活動教案11-01

    大班中秋節活動教案12-08

    中秋節大班語言活動教案03-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精品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 日本高清激情乱一区二区 |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