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3-06-28 11:26:00 古籍 我要投稿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

      《魏風·陟岵》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這是一首征人思親之作,抒寫行役之人對父母和兄長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歡迎閱讀與收藏。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

      原文: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

      予子行役,夙夜無已。

      上慎旃哉,猶來!

      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

      予季行役,夙夜無寐。

      上慎旃哉,猶來!

      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

      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猶來!

      無死!

      譯文:

      我登上那草木繁茂的高山,向老父親所在的故鄉眺望。我仿佛聽到父親一聲嘆息:唉!苦命的兒服役在遠方,晝夜操勞沒有休息的空當;還是小心保重自己身體吧,盼你早回來不要留戀他鄉!

      我攀到那光禿禿的高山上,向老母親所在的故鄉眺望。我仿佛聽到母親一聲嘆息:唉!我的小兒服役在遠方,晝夜操勞沒有睡覺的空當;還是小心保重自己身體吧,盼你早回來不要拋尸他鄉!

      我登上那高低起伏的山岡,向我兄長所在的故鄉眺望。我仿佛聽到長兄一聲嘆息:唉!我的兄弟服役在遠方,晝夜操勞他的同伴也一樣;還是好好珍重自己身體吧,盼你早回來不要死在他鄉!

      注釋:

      ⑴陟(zhì ):登上。岵(hù):有草木的山。

      ⑵父曰:這是詩人想象他父親說的話。下文“母曰”“兄曰”同。

      ⑶予子:歌者想象中,其父對他的稱呼。

      ⑷夙(sù)夜:日夜。夙:早。

      ⑸上:通“尚”,希望。旃(zhān):之,作語助。

      ⑹猶來:還是歸來。無:不要。止:停留。

      ⑺屺(qǐ):無草木的山。

      ⑻季:兄弟中排行第四或最小。

      ⑼無寐:沒時間睡覺。

      ⑽岡:山脊。

      ⑾偕(xié):俱,在一起。

      ⑿無死:不要死在異鄉。

      賞析:

      此詩寫一個遠在他鄉服役的征人,想象他的父母兄長在家鄉正在思念他,抒發了主人公思念家鄉的情懷。全詩三章,皆為賦體。

      全詩重章疊唱,每章開首兩句直接抒發思親之情。常言:遠望可以當歸,長歌可以當哭。人子行役,倘非思親情急,不會登高望鄉。此詩開篇,登高遠望之旨便一意三復:登上山頂,遠望父親;登上山頂,遠望母親;登上山頂,遠望兄長。言之不足而長言申意,思父思母又思念兄長。開首兩句,便把遠望當歸之意、長歌當哭之情,抒發得痛切感人。

      然而,詩的妙處和獨創性,不在于開首的正面直寫己之思親之情,而在于接下來的從對面設想親人之念己之心。抒情主人公進入了這樣的一個幻境:在他登高思親之時,家鄉的親人此時此刻也正登高念己,并在他耳旁響起了親人們一聲聲體貼艱辛、提醒慎重、祝愿平安的囑咐和叮嚀。當然,這并非詩人主觀的刻意造作,而是情至深處的自然表現。在這一聲聲親人念己的設想語中,包含了多少嗟嘆,多少叮嚀,多少希冀,多少盼望,多少愛憐,多少慰藉。真所謂筆以曲而愈達,情以婉而愈深。千載下讀之,仍足以令羈旅之人望白云而起思親之念。

      這種從對面設想的幻境,在藝術創造上有兩個特點。其一,幻境的創造,是想像與懷憶的融會。漢唐的鄭箋孔疏把“父曰”、“母曰”和“兄曰”,解釋為征人望鄉之時追憶當年臨別時親人的叮嚀。此說初看可通,深究則不然;詩人造境不只是追憶,而是想像和懷憶的融合。錢鍾書指出:“然竊意面語當曰:‘嗟女行役’;今乃曰:‘嗟予子(季、弟)行役’,詞氣不類臨歧分手之囑,而似遠役者思親,因想親亦方思己之口吻爾。”(《管錐編》,下同)如古樂府《西洲曲》寫男“下西洲”,擬想女在“江北”之念己望已:“單衫杏子黃”、“垂手明如玉”者,男心目中女之容飾;“君愁我亦愁”、“吹夢到西洲”者,男意計中女之情思。《西洲曲》這種“據實構虛,以想像與懷憶融會而造詩境,無異乎《陟岵》焉”。別具賞心的體會,也符合思鄉人的心理規律,因而為歷代思鄉詩不斷承襲。其二,親人的念己之語,體現出鮮明的個性。毛傳在各章后曾依次評曰:“父尚義”、“母尚恩”、“兄尚親”。這雖帶有經生氣息,卻已見出了人物語言的個性特點。從詩篇看,父親的“猶來無止”,囑咐他不要永遠滯留他鄉,這語氣純從兒子出發而不失父親的曠達;母親的“猶來無棄”,叮嚀這位小兒子不要拋棄親娘,這更多地從母親這邊出發,表現出難以割舍的母子之情,以及“娘憐少子”的深情;兄長的“猶來無死”,直言祈愿他不要尸骨埋他鄉,這脫口而出的“猶來無死”,強烈表現了手足深情,表現了對青春生命的愛惜和珍視。在篇幅短小、語言簡古的《詩經》中,寫出人物的個性,極為不易,而能在從對面設想的幻境中,寫出人物的特點,更為難能。這在后世同類抒情模式的思鄉詩中,也并不多見。

      創作背景

      《魏風·陟岵》是一首征人思親之作,抒寫行役之少子對父母和兄長的思念之情。春秋時期,一般勞苦大眾都要承擔沉重的兵役和勞役,他們不僅身體受折磨,更加難以忍耐的是和親人分離的痛苦。《毛詩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點明了詩旨,亦提供了背景。

      名家點評

      明末賀貽孫《詩筏》:“四句中有憐愛語,有叮嚀語,有慰望語。低徊宛轉,似只代父母作思子詩而已,絕不說思父母,較他人作思父思母語,更為凄涼。”

      清代牛運震《詩志》:“格調高,意思真,詞氣厚。”

      后世影響

      《魏風·陟岵》作為一首思鄉詩,不是直抒思家之情,而是想象父母兄長對他的掛念叮囑,這開創了中國古代思鄉詩一種獨特的抒情模式,因此對后世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此詩曾被推為“千古羈旅行役詩之祖”(喬億《劍溪說詩又編》)。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06-10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08-16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02-06

    陟岵原文及賞析08-27

    陟岵原文及賞析07-16

    陟岵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3-26

    陟岵(先秦 詩經)全文注釋翻譯及原著賞析07-25

    奉寄韋太守陟_王維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奉寄韋太守陟原文及賞析08-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性欧美大战久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 免费va国产高清大片在线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 | 中文字幕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