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裝幀形式有哪些

    時間:2023-06-13 11:20:57 雪桃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籍的裝幀形式有哪些

      古籍是古人遺留下來的文字記錄,古籍的裝幀形式有哪些?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古籍的裝幀形式有哪些

      現今保留下來的古籍有卷軸裝、梵夾裝、龍鱗裝、旋風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毛裝以及金鑲玉等。

      卷軸裝:

      所謂卷軸裝,就是用一根木棒、竹竿或其他圓形器物作為軸心,圍繞這根軸心,從左到右把書卷束起來,亦稱“卷子書”。通行于東漢到唐代。它是紙本書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書的形制。

      龍鱗裝:

      龍鱗裝的裝訂方法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做底子,然后把書頁從左向右裱貼在底子上,除第一頁外,每張書頁只粘貼右端的空白處,逐張讓右縮進。這種古籍展開時像龍鱗一般,所以稱為“龍鱗裝”。

      經折裝:

      這種裝幀的特點是將書葉按順序粘成長幅形成卷子后,再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復折疊成冊,再粘接封面、封底。這種裝幀源于折疊佛教經典,故得此名。因奏折也用這種形式,故后來也叫“折子本”。

      線裝:

      線裝形式在明代中葉出現,清代最為盛行,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將寫印好的書葉以無字的一面對折,折邊朝左,余幅朝右形成書脊,加裝書皮,然后用線把書葉連同書皮一起裝訂成冊,訂線露在外面。

      拓展:古籍的裝幀形制

      《尚書》曰:惟有殷人,有冊有典。

      典籍和書冊是最早的古籍裝幀形制。這也能從側面表明,遠在殷商甲骨文的時代,已經有在竹木片簡牘上刻漢字了。甲骨文為證:

      “冊”的甲骨文就是一片片竹簡拿繩子串起來;“典”是“冊大”,重要的“(書)冊”就是“典(籍)”。

      最早的書籍就是從竹簡而來。

      卷軸裝

      在紙張發明之前,書用簡帛制成。竹簡綴連在一起,成為一卷。稱為簡策裝。

      紙張發明后,仍然延續了簡帛的風格。最早出現的裝幀形式是“卷軸裝”。這種裝幀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現在的書法和繪畫有時候也使用這種裝幀方法。卷軸裝的內容含量小,所以不見于后來的一般書籍,而它裝幀精美,更多用于內容少又追求精致的書法,繪畫、寫經等等。

      至今,書籍的章節單位“卷”仍受裝幀卷軸裝影響。

      經折裝

      對于僧侶來講,正襟危坐念經時翻閱卷軸很困難,于是,流行的卷軸裝改革,首先從佛教經卷上發生了。唐朝開始,逐漸繁盛。大家看《西游記》中唐僧的通關文牒,就是經折裝裝幀。

      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佛教典籍仍然是經折裝形制。也許佛教典籍賦予經折裝莊重的內涵,大臣給皇帝奏書也采用經折裝,故稱奏折。

      清宣統 端方奏折

      梵夾裝

      梵夾裝最早是將經書寫在貝多羅葉上,然后碼好,用兩塊木板夾住,中間穿孔訂成。也有像卷軸裝那樣連續的頁面,比卷軸裝攜帶方便。這是一種從古印度傳來的一種對佛教經典的裝幀形式,在我國少數民族的典籍中也有用貝葉寫經的。

      貝多羅葉

      后來經過唐代的改造,將貝葉改換為仿貝葉紙張,形成紙書梵夾裝。再到后來,梵夾裝有了進一步變化。國家圖書館藏有五代時期用回鶻文字書寫的梵夾裝《玄奘傳》,沒有穿繩的圓孔,但兩端各畫有一個紅圈,這顯然是鉆孔的位置,鉆孔成了一種象征意義。

      后來的蒙文大藏經以及清宮所藏泥金書寫的佛經,都是長條仿貝葉紙片,上下裝有厚重木夾,都決無鉆孔,采用黃綾繞捆。成了變了態的梵夾裝。

      旋風裝

      唐代是詩歌的黃金發展時期,詩人寫詩需要經常參看韻書。傳統流行裝幀形式——卷軸裝書籍,由于其特性只能單面書寫,不能方便查閱韻部。于是一種卷軸外表,以粗長厚紙做底,書葉片片粘裱于底紙右端,如龍鱗般排列,這種裝幀形式叫“旋風裝”。這樣的裝幀保留了卷軸裝的外殼,又解決了翻檢不方便的矛盾。

      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

      故宮藏唐寫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是現存中國古代書籍旋風裝的唯一例證,彌足珍貴。

      蝴蝶裝

      五代時期,政府開始允許并主持雕版印《九經》。至于宋,雕版印書事業空前發展。卷軸裝幀的書可以不分段落的連寫下去,雕版印書就不行了。這就需要將一書刊刻成若干版,一版一版印刷,印出來的是以版為單位的書葉。于是就有了蝴蝶裝這種裝幀形式的誕生。

      古代的印刷技術不像現在那么發達可以雙面印刷,而是采取單面的印刷。無論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都需要做一個書版,就像這樣:

      雕版

      將每張印好的書葉,以版心為中縫線,以印字的一面為準,上下兩個半版面字對字地折齊。集數葉為一疊,折邊居右戳齊為書脊,再在書脊處用漿糊彼此粘連。這樣的形式很像現代的平裝書,打開時版心像蝴蝶展翅。

      蝴蝶裝書籍一版一葉,版心集于書脊,即使磨損也傷不到文字,同時也沒有穿線針眼和紙捻訂孔,散了重裝也不至于損壞,這些優點致使它在宋元兩代流傳了將近400年。

      包背裝

      蝴蝶裝優點很多,但書葉粘連兩個文字區域的版面,容易造成兩個半葉文字彼此吸連。包背裝從蝴蝶裝發展,跟蝴蝶裝不同,包背裝的書口向外,書本的裝訂用漿糊黏貼,書背連在一起,跟現在的書一樣。

      蝴蝶裝與包背裝的區別:

      線裝

      想到古籍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這個。線裝由包背裝發展而來,不同于包背裝,線裝是用線裝訂的,而且把包背改為露背。

      線裝書的折法跟包背裝一樣,但跟蝴蝶裝、包背裝的不同就是,它的裝訂不用漿糊,而是用線。將書頁碼齊之后,再加上封面和封底(兩頁,而包背裝和蝴蝶裝是一頁)在邊上訂四個孔,然后用線穿起來。所以線裝是露背的:

      古籍的裝幀形式大抵就是這樣。正是因為有這些古籍,才成就我們中華民族不斷代的文化傳承。

    【古籍的裝幀形式有哪些】相關文章:

    詩歌的形式有哪些07-26

    aabc形式的成語有哪些06-28

    學校有哪些活動形式08-16

    abcc形式的詞語有哪些03-31

    古籍都有哪些版07-09

    true的副詞形式有哪些?09-03

    true的副詞形式有哪些09-28

    西式婚禮有哪些形式05-04

    讀書筆記有哪些形式01-31

    主題班會的活動形式有哪些01-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视频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Ⅴ 综合激情久久综合激情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加勒比 | 日本免费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特黄国产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