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餐管理制度
在生活中,人們運用到制度的場合不斷增多,制度一經制定頒布,就對某一崗位上的或從事某一項工作的人員有約束作用,是他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到底應如何擬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配餐管理制度,歡迎閱讀與收藏。
配餐管理制度1
本《配餐管理制度》旨在規范企業內部的餐飲服務管理,確保食品質量、提高服務效率,同時也保障員工的飲食健康。制度涵蓋從食材采購、菜品制作、配送服務到廢棄物處理等全過程。
內容概述:
1. 食材管理:規定食材的`采購標準、驗收流程和存儲條件。
2. 菜品制作:明確菜品質量控制、衛生標準及廚師操作規程。
3. 配送服務:設定配送時間、方式,以及客戶滿意度的跟蹤反饋機制。
4. 員工培訓:規定餐飲服務人員的培訓內容、周期和考核標準。
5. 廢棄物處理:制定食物殘渣和其他廢棄物的處理辦法,符合環保要求。
6. 安全與衛生:強化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的監督與管理。
7. 應急預案:建立食品安全事件的應急響應機制。
配餐管理制度2
一、配餐間按專間的要求進行管理,要做到“五專”(專用房間、專人制作、專用工具、容器、專用冷藏設備、專用洗手消毒設施),其他人員不得隨意進出。
二、配餐間工作人員進入專間前應二次更衣,更換潔凈的工作衣帽,并將手洗凈、消毒、工作時要求戴口罩。
三、空氣消毒裝置運轉正常,每日工作前后開紫外線燈30分鐘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四、操作前應對配置食品進行檢查,凡有腐爛變質或其它感官性狀異常時,不得配制使用。
五、盛放食品的`容器放置在配餐臺上,不得落地存放。
六、工作結束后,及時清理配餐間環境衛生,確保配餐臺無殘渣、湯汁,無油漬、污漬,地面清潔衛生。
配餐管理制度3
1.托幼機構食堂,必須有備餐間。備餐間面積要求大于5平方米,設有開放式備餐臺,能夠開啟的發飯菜窗口。備餐間內不設洗水池及下水道,以減少污染途徑。
2.備餐間外要有二次更衣間,二次更衣間內設流水洗手池。
3.備餐間必須配備專用空氣消毒設施,嚴格執行空氣消毒。要有專人負責備餐間的消毒工作,并有每日消毒記錄及責任人的簽字。
4.備餐間只能擺放消毒好的各班幼兒餐具、當天烹任好的食品或各班已分裝好的食品。帶外包裝的食品箱、筐不得進人備餐間。
5.分裝好的飯菜放置在備餐間中,必須加蓋后才能分發到各班。發飯菜窗口如果對外必須有遮雨設施。
6.在備餐間分飯菜的`工作人員,必須在二次更衣間換好備餐間工作的衣、帽,洗凈雙手,方可在備餐間分發各班已消毒好的餐具及分裝好的飯菜。
7.嚴格執行備餐間的每日清潔工作,做到餐臺無油膩、無浮塵,玻璃光亮,環境整潔。
8.備餐間不得擺放食堂內炊具及炊事人員的私人物品。
配餐管理制度4
一、配餐間工作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嚴格洗手消毒,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
二、認真檢查食品質量,發現提供的食品可疑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立即撤換并做出相應處理。
三、動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產品的操作臺、切配用具和容器要有明顯標識并分開使用。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應避免污染,與原料分開存放,并應根據性質分類存放。已盛裝的食品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切配好的食品應在規定時間內使用。
五、傳遞食品用的專用食品工具,要消毒后才能使用,定位存放。
六、工作結束后,清理配餐間衛生,確保配餐臺無油漬,污漬、殘漬,地面清理衛生。
七、配餐間要做到“六專”(專用房間、專人操作、專人制作、專用工具容器、專用冷藏設施、專用洗手設施),其他人員不得隨意進出。
配餐管理制度5
一、充分利用“三防”設施,保持配餐間的清潔衛生,發揮其對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潔功能。
二、工作人員進入配餐間前著裝要整潔,手經過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發飯菜。
三、工作人員在操作時不能對著成品飯菜咳嗽、打噴嚏,不能用手摳鼻屎、耳垢,上廁所要洗手。
四、分發飯菜時,先檢查盛裝飯菜的容器是否清潔、衛生,經過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圍裙或抹布擦試容器。
五、成品飯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臺上或架子上。
六、未經食堂管理人員允許,從業人員不能隨意換崗,非配餐間的工作人員,在配餐時不得隨意出入配餐間。
七、領取飯菜的老師不得進入配餐間,飯菜由工作人員送出配餐間。
配餐管理制度6
小學食堂配餐間管理制度旨在確保學生們的食品安全,維護校園餐飲秩序,提升膳食質量,保障學生健康成長。通過規范操作流程,預防食品污染,減少食物浪費,提高食堂服務效率,為師生營造一個安全、衛生、有序的就餐環境。
內容概述:
1. 原材料管理:明確食材采購標準,規定驗收流程,確保食材新鮮無污染。
2. 配餐操作:設定嚴格的配餐時間,規范操作程序,保證食品加工衛生。
3. 設備清潔:規定設備清洗消毒頻率,確保設備運行正常,防止交叉污染。
4. 員工培訓:定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員工衛生意識和專業技能。
5. 庫存管理:建立完善的`庫存記錄,定期盤點,避免食材過期。
6. 食品留樣:執行食品留樣制度,以便于質量問題追溯。
7. 衛生環境:保持配餐間整潔,定期進行環境消毒。
8. 應急處理:制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快速應對突發情況。
配餐管理制度7
配餐間管理制度是餐飲服務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涵蓋了人員管理、衛生標準、食品安全、設備維護、操作流程等多個方面,旨在確保食品的質量與安全,提升服務質量,同時也是保障員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內容概述:
1. 人員管理:規定員工的培訓、著裝、個人衛生要求,確保員工具備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
2. 衛生標準:設定清潔頻率、方法和標準,包括配餐間環境、設備、工具的清潔與消毒。
3. 食品安全:規定食材的采購、存儲、加工、廢棄等環節的管理,防止交叉污染,確保食品安全。
4. 設備維護:定期檢查和保養設備,確保其正常運行,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服務中斷。
5. 操作流程:明確配餐、打包、傳遞等步驟的操作規程,保證服務效率和質量。
配餐管理制度8
中學食堂配餐間管理制度旨在確保學生們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均衡,維護校園餐飲秩序,提高食堂服務質量和效率,為師生提供一個衛生、安全、有序的用餐環境。通過規范配餐間的'操作流程,降低食品污染風險,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是對學校管理水平的體現。
內容概述:
1. 衛生管理:包括配餐間清潔消毒制度、員工個人衛生規定、食品存儲和處理的衛生標準等。
2. 食品安全:涵蓋食材采購驗收、存儲、加工、分發等環節的安全控制措施。
3. 人員培訓:對食堂員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定期培訓。
4. 設備維護:規定設備的日常檢查、保養和維修程序。
5. 配餐流程:明確從準備到分發的整個配餐流程,保證高效有序。
6. 應急處理:制定應對食物中毒、設備故障等突發情況的預案。
配餐管理制度9
一、不得使用過期、霉爛變質的食品和原料、調料以及超過24小時出售剩余食品。
二、制訂學生及教職工食譜,每周更換,合理配餐,平衡膳食,注意營養搭配和花色品種調節,做到色、香、味、美、鮮。
三、主副食品加工制作搭配應體現各種餐食應具有的'特色,結合學生生長和老師膳食營養特點,做到營養豐富,軟、細、嫩、自然、清香、可口、易于消化。
四、面點制作搭配合理,原料新鮮。所配成品面點、奶制品必須做到包裝、貯存、運輸符合衛生安全要求。
五、不得配制生拌涼菜,不得配用無證、缺證以及證照與食品不一致的成品食品。
六、禁止搭配高危食品,如皮蛋、生拌涼粉、生拌黃瓜、四季豆、拌兔丁、香腸以及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腌臘制品。
七、配餐時,不能直接接觸食品,必須使用一次性手套和菜夾子等工具。
八、配餐人員要依照制度完成食堂交辦的臨時性大型活動的用餐保障。
九、按照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要求做好個人衛生。
配餐管理制度10
粗加工切配餐飲管理制度旨在確保食品的安全與質量,規范廚房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浪費,保障員工健康,并滿足食品安全法規的要求。內容涵蓋原料驗收、儲存、切配、衛生管理、設備維護等多個方面。
內容概述:
1. 原料驗收:規定原料的接收標準,包括品質、數量、有效期等,確保原料新鮮、無污染。
2. 儲存管理:制定原料的.儲存條件和期限,防止變質和交叉污染。
3. 切配流程:明確切割、清洗、消毒等步驟的操作規程,保證食材的衛生與安全。
4. 衛生管理:設定廚房清潔頻率、標準和責任人,確保工作環境整潔。
5. 設備維護:規定設備的日常檢查、保養和故障處理程序,保證設備正常運行。
6. 員工培訓:定期進行食品安全和操作技能的培訓,提升員工專業素質。
7. 廢棄物處理:規范廢棄物的分類、存儲和處理,遵守環保規定。
配餐管理制度11
一、充分利用“三防”設施,保持配餐間的清潔衛生,發揮其對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潔功能。
二、工作人員進入配餐間前著裝要整潔,手經過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發飯菜。
三、工作人員在操作時不能對著成品飯菜咳嗽、打噴嚏,不能用手摳鼻屎、耳垢,上廁所要洗手。
四、分發飯菜時,先檢查盛裝飯菜的容器是否清潔、衛生,經過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圍裙或抹布擦拭容器。
五、成品飯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臺或架子上。
六、未經允許,從業人員不能隨意換崗,非配餐間的工作人員,在配餐時不得隨意出入配餐間。
七、領取飯菜的老師不得進入配餐間,飯菜由配餐間工作人員送出配餐間。
配餐管理制度12
本制度旨在規范配餐間的管理工作,確保食品安全與衛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員工健康,提升客戶滿意度。主要內容包括:
1. 配餐間的`基本設施與維護
2. 食材采購與存儲管理
3. 配餐流程與操作標準
4. 衛生清潔與消毒規定
5. 員工培訓與行為規范
6. 應急處理與事故報告機制
內容概述:
1. 設施配置:詳細列出配餐間應配備的設備,如冷藏設備、烹飪器具、清潔工具等,以及定期檢查與保養的規定。
2. 食品管理:涵蓋食材的驗收、儲存、過期處理等方面,確保食材新鮮安全。
3. 操作規程:制定標準的操作流程,包括食材準備、烹飪、包裝、配送等環節,保證食品質量。
4. 衛生標準:明確每日清潔任務,規定消毒頻率及方法,確保工作環境整潔無菌。
5. 員工行為:設定員工著裝、個人衛生、行為規范,強化職業素養。
6. 應急措施:設立應對食品污染、設備故障等突發情況的預案,保障業務連續性。
配餐管理制度13
一、加工前應認真檢查待加工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跡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應洗凈,動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產品原料應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應對外殼進行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三、食品原料的加工和存放要在相應位置進行,不得混放和交叉使用,加工動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產品的操作臺、用具和容器要有明顯標志并分開使用。
四、易腐爛變質食品應盡量縮短在常溫下的存放時間,加工后應及時使用或冷藏。
五、切配好的半成品應避免污染,與原料分開存放,并應根據性質分類存放。
六、切配好的食品應按照加工操作規程,在規定時間內使用。
七、用于盛裝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放置于地面,以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八、加工結束應及時清理地面,水池、操作臺、工用具、容器及所用機械設備清洗干凈,定位存放,做到刀不銹、板不霉、整齊有序,及時清理垃圾,保持室內清潔衛生。
九、在專用洗托布池或洗拖布桶內洗拖布。不得在食品原料清洗水池內清洗拖布。
配餐管理制度7
一、配餐間的.工作人員進入配餐間前,要著裝整潔,手經過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提供服務。
二、工作人員服務時不能對著飯菜咳嗽、打噴嚏,不能用手摳鼻、耳。
三、每天配餐前后必須將紫外線燈開啟30分鐘,對配餐間進行空氣消毒。
四、配餐間內的一切食品容器、用具、餐具必須每餐洗凈、消毒。
五、配餐間要每餐清潔,保持室內干凈衛生,雜物及非直接入口食品不得進入配餐間。
六、成品飯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臺上。
七、出售食品的工作人員的手不得接觸錢幣等污物。
八、出售剩余食品必須專柜冷藏存放,隔夜或隔餐食品必須充分加熱后方可出售,不出售感觀異常或變質食品。
九、未經允許,工作人員不能隨意換崗,非配餐間工作人員不能在配餐時隨意出入配餐間。
十、操作完畢后關閉食品出售窗。
配餐管理制度14
一、充分利用"三防"設施,保持配餐間的清潔衛生,發揮其對餐具、容器、用具的保潔功能。
二、工作人員進入配餐間前著裝要整潔,手經過消毒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口罩才能分發飯菜。
三、每天配餐前后必須將紫外線燈開啟30分鐘,對配餐間進行空氣消毒;
四、工作人員在操作時不能對著成品飯菜咳嗽、打噴嚏,不能用手摳鼻屎、耳垢,上廁所要洗手。
五、分發飯菜時,先檢查盛裝飯菜的容器是否清潔、衛生,經過清洗、消毒的.容器不能用圍裙或抹布擦拭容器。
六、成品飯菜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放在操作臺或架子上。
七、未經允許,從業人員不能隨意換崗,非配餐間的工作人員,在配餐時不得隨意出入配餐間。
八、領取飯菜的老師不得進入配餐間,飯菜由配餐間工作人員送出配餐間。
配餐管理制度15
一、設立更衣、洗手消毒專用間。
二、設立與售餐數量相適應的盛放待售食品的臺(架)。
三、盛放食品的`容器要專用,并有標志。
四、銷售熟食要用專用器具,嚴禁用手抓。
五、不售變質、變味食品。
六、售飯菜窗口要能夠開合,嚴禁開放式。
七、要設置與配餐間相適應的紫外線消毒燈,定時開燈消毒。
八、售飯人員要穿戴整潔衛生衣帽、口罩,保持個人衛生,操作前洗手消毒。
【配餐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食堂配餐間管理制度07-16
[集合]配餐管理制度11篇07-21
學校配餐管理制度(精選11篇)10-14
配餐學校食堂分餐管理制度06-28
學校集中配餐管理制度(通用18篇)11-19
幼兒園配餐間管理制度細則06-10
配餐公司配送方案07-16
《營養配餐》教學設計07-01
學校食堂配餐方案07-20
糖尿病的營養配餐方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