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會走路的樹》評課稿

    時間:2020-11-11 15:40:30 稿件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會走路的樹》評課稿

      【1】

    小學語文《會走路的樹》評課稿

      20xx年2月27號有幸去市實驗小學聆聽了5位教師的《會走路的樹》評優課,生發了許多感想。首先佩服她們對教材把握之深,教學技藝運用之巧,好多地方值得學習:

      一、重視發展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教學中教師利用文中的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例如:林巧鶯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能力。1、小鳥跟著小樹去了(),看見了()?2、小樹帶著小鳥去了(),看見了()?朱小燕老師提了這樣的問題啟發學生想象說話: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飛往遠方,小鳥向小樹告別時會說些什么呢?徐曉燕老師在課文的結尾空白處引導學生說話: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他們說了些什么?又做了什么呢?這樣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得到了培養。

      二、以讀為本重視讀的訓練。

      5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子,重點詞語,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朗讀的形式很多,有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注意加強學生自讀自悟的訓練。

      【2】

      高老師說:閱讀是文本、學生、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他認為,一節好的閱讀課要發揮好文本的積極性。文本是第一學習資料,最重要的對話伙伴,學習言語交際的最好范形,要充分發揮文本的例子作用。要扣讀導悟,以讀見悟。悟與不悟全表現在學生的讀中。教師不要說的太多,在課標的階段目標中有兩個要點:1、讓學生喜歡閱讀。這是目標是任務。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開始學習默讀,借助圖畫來讀。這是核心任務,其中,借助圖畫來讀是策略。在教學中不要人為的復雜化,拔高對理解的要求。對理解的要求是:結合上下文,生活經驗了解詞語的意思,對一些人和事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和人交流。

      針對提出的對理解的要求,高老師請大家想一想,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去朗讀的學生有幾個?老師能多少能達到此項要求。因此,不要拔高對理解的要求,不要人為的復雜化。他又講到,認讀過程是1、搜集處理信息的過程。2、字詞句訓練的過程。3、規范書寫語言,改造孩子不規范口語的過程,是語言內化的過程。在《會走路的樹》這節課上老師說的還多了些,讀的還欠缺些。雖然我們現在已經不主張分段、歸納中心,但老師心中要有段落層次,引導讀時先讀出“語”(字組成詞,詞組成段)再讀出“感”。引是層次的引導。

    【小學語文《會走路的樹》評課稿】相關文章:

    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01-15

    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01-15

    《會變的顏色》評課稿01-07

    排球課評課稿01-02

    小學英語評課稿(14篇)12-29

    小學英語評課稿14篇12-29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一本中文一区在线 |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 亚洲综合色婷婷七月丁 | 日本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电影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夜夜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