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起跑》評課稿(精選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我們應該怎么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蹲踞式起跑》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1
評析:
1、課中創設主動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智慧和技巧,發揮個人能力,通過與同伴密切的協作,體驗配合和成功的`樂趣,此為亮點之一;
2、在熱身過程采用“蛇行跑”,你看,那兩列學生進行蛇行跑,那隊伍的調動,啊,真是很有水準,而且從蛇行跑而跑出做操的隊形(四個圓形),那真是沒有幾節課,或者是常規練習是下不來的,此為亮點之二,也是最大的亮點;
3、教師采用的講解示范都有獨特之處,潘老師采用本人與學生一起進行,并讓學生進行說明是否動作正確,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由小組長進行組織練習,并讓學生相互評價,相互指出不足之處,使學生能想到促進,而且本班學生基本上是外地生(流動性強),所以能這么和諧團結性地進行學練,真是亮點之三;
4、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與語言激勵進學及時到位,營造出了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學技能,而且在一具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受到學習的樂趣并易于積極主動地掌握獲得成功,此為亮點之四;
建議:
加強小組長的作用體現,能讓小組長發揮他應有的作用,這樣更能讓教師引導五十個學生學習的效果。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2
今天上午,聽了吳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蹲踞式起跑》。課后,根據“聽課、議課、評課”的教學流程,體育教研組由我代表對這一節課進行講評。
1、本課在教學過程中能體現以學生為主的主體性,教師為學生創設自主、自學、自練的空間,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對不同個性、不同能力的學生能采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注重他們身心發展的敏感期和身心特點。
2、本課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習,不僅使學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的相關知識,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動作要領,而且提高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
3、本課中的組織、教法、引導、評價和師生互動,使學生左右大腦和身體各部分得到平衡與協調發展,達到掌握運動方法、增強體質之目的,更有效地促進他們的身體形態、機能和素質的正常發展。與此同時,兼顧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競爭力。
4、本課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蹲踞式起跑”對四年級學生來說,還是很熟悉的一項運動,但吳老師很巧妙地為學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內容雖然簡單枯燥,但吳老師卻通過使用起跑器追逐練習把課堂教學變得趣味盎然,學生學習的興趣高,參與性強,增強了鍛煉身體和學習的技術目的.。
5、另外在基本部分再補充一點我的一些想法:
①、先采用直立→重心前移身體前傾快速跑,讓學生體會以快速擺臂帶動起動速度的過程。
②、再采用站立式起跑→聽信號快速起動,讓學生體會以快速擺臂帶動快速步頻如何從靜止到讓自己在最短時間達到自己的最快速度。
③、最后學習蹲踞式起跑→起跑后疾跑,讓學生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優勢,學習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疾跑銜接動作要領及方法:重心逐漸抬高,后蹬腿快速蹬地起跑,步幅逐漸加大,快速擺臂帶動步頻,盡快使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自己最快速度,并保持最快速度進行途中跑。
6、不足之處:
①、教學重難點不夠明確。教師雖然講解了動作要領,做了示范。但是教師卻流于形式,學生只是機械的進行練習。特別是利用小組合作體會身體逐步上升,學生只是完成任務,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小組長沒發揮作用。設計雖好,沒落到實處,難點的突破就成了紙上談兵。
②、分組不合理。由于課前對學生的了解不全面,有的小組部分同學學過這一技術,這組的其他同學在學習時得到的幫助相對多一些,學習進度快;而有些組的同學以前都沒學過這一技術動作,因此,學習進程慢,這就造成了不同小組的學習資源不均衡,直接導致了學習進程有快有慢。
7、需要改進的地方:
①、全面考慮,精心設計,在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成效。
②、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合理分組,優化教學資源。
③、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提高專業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總之,現在的體育課都是處于新課改的階段,既要努力緊跟時代的步伐,勇于大膽探索,展示新課改的理念,又必須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有的放矢,講究踏實誠信,量力而行,把握好可行度。因此教師在教學課上要充分體現自己的應變能力,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重教學的真實過程和實際效果,不盲目追求時髦,不搞花架子,這樣才利于公開課的作用,使前來學習的老師有之可學,用之可行,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3
從整體看課前的教學目標,計劃、教材的選用、設計,還算比較成功。蹲踞式起跑是在短跑中常用的起跑方式,有三個動作組成:各就位、預備、跑。“各就位”:站在起跑線后,兩腳前后開立(有力腳在前);前腳尖距起跑線約一腳半,后腳尖離前腳中部約一小腿長,兩腳內側相距約15厘米;兩膝屈膝,后膝跪地;兩手拇指相對,其余四指稍并攏,虎口向前,撐于起跑線后,約與肩同寬,兩臂伸直,頸部放松。“預備”:臀部平穩抬起,稍高于肩,重心前移。“跑”或發令槍聲:兩手迅速推離地面,兩臂用力前后擺動,兩腳用力蹬地,后腿以膝領先積極前擺,前腿髖、膝、踝充分蹬直跑出,身體有較大前傾。在教學中,陳教師先進行了親身示范,然后讓學生模仿老師的動作起跑。結果,大部分學生起跑動作很慢。只有個別學生的爆發力好一點,跑的相對來講快一點。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的`動作不熟練而造成的;二是不會做專門的動作練習。對此陳老師便采取多種形式,讓學生加以練習,先是兩人一組互相發令練習,接著三四個人一組,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起跑,比一比看誰的起動速度快。在練習的過程中,陳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讓動作標準的學生到前面給同學做示范。通過小組練習使同學很快的掌握了起動腿和起動線的距離。并且起動速度也相應的有了提高。 在游戲部分教學內容的合理搭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
整個課堂學生狀態非常好,練習的強度、密度、運動量都很合適,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在課堂上學生體會到了運動的樂趣,讓課堂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汗、會、樂”的要求!如果教師能在語言更上應接近學生的年齡,或許就更好了。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4
朱老師這節課的特點是從各個教學環節到每個細節,都恰好地展現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扎實。教師對于整個內容重點的把握是非常準確的,講解示范重點明確,指導針對性較強。在講解動作要領、引導學生學習、模仿的過程中,從聽、觀察到模仿等一步一步的'引導,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在專項準備活動活動踝關節時,教師啟發學生用腳寫數字的方法,既活動了踝關節,又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內容,但卻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還有在讓學生體驗不同距離踏跳區起跳這一環節,教師能夠圍繞所有學生制定教法,并在實施過程中能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為他們設定力所能及的目標,對于學生的練習起到了很大的輔導作用,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課中有所收獲。
但這節課還存在不足,有待改進1、整堂課教師整隊過于頻繁,建議教師采用更好的組織方法和教學法集中學生注意力,將學生緊緊地吸引到教師身邊。2、這節課拖堂時間較長,原因是教師講解過長,過于強調學生掌握動作的質量,留給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太少。建議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老師控制教學的全部決定權,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積極參與。允許學生自己練習的方法和相互合作方法,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來嘗試和發現問題,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建立對體育課的積極態度,積極投入到體育課學習鍛練中去。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5
我覺得整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手段具有針對性,教學任務基本完成,教學思路也很清晰。在課的基本部分中,她先安排了誘導性練習單腳跳雙腳落,這個練習很有針對性,為學生學習主要內容作了很好的鋪墊,但在后面的隊列隊形,可以四列橫隊做練習,這樣可以增加練習時間,從而增加練習的密度。然后,她安排了上一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的練習,讓學生明白單腳踏板頭往高處頂,在這個基礎上她又安排了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助跑與起跳的動作。最后,利用橫繩,比一比誰能跳過這個繩,主要目的是讓體驗騰空的高度,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最后,安排了一個障礙接力跑的游戲,在游戲中,墊子可以放在繩子的下面,像軍人一樣的爬過去,在課的.結束前她采用了深呼吸的放松操,讓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徹底的放松。
總之,在教學中邱老師教態自然,聲音洪亮,基本功扎實,內容從易到難,環環相扣。但語言上缺乏抑揚頓挫,望改進。上課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解決重點,突破難點,丘老師都能做到了。在課堂上教師缺乏引導,沒有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希望邱老師再接再勵。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6
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為:《蹲踞式跳遠》。整節課方老師上課教態自然大方,講解清晰,示范到位,課堂的掌控能力好,尤其在學生為主體的體現,隊伍的組織調動,教學設計嚴密性,教學激勵和評價等方面更為突出。
評價如下:
1、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較扎實、教態自然、自信,師生配合默契、互動較好。學生上課練習密度適中,能積極配合教師的主動參與練習。
2、整堂課緊緊圍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來進行設計和教學,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改思想精髓。
3、方老師遵循由易到難、強度由小到大及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順序,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通過觀察、直觀圖解、同伴互助、語言激勵,指導糾錯,學生的自我嘗試,并逐步地增加練習難度,方法簡單實用,使學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動作要領。本課中主要是用踏跳板等進行輔助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利用跳板,學習正確的起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會起跳高度對起跳效果的影響;在改進空中動作時應用,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跳板獲得足夠的騰空高度,有充分的滯空時間在空中來改進和完善空中動作。
4、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突出;組織教法合理有效,輔助練習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教學效果較好。
5、配搭教材選擇了足球、籃球、羽毛球等作為素質練習,主要是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不足,選擇不同的上肢素質技術練習,并通過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實際的教學效果非常理想,教學流程順暢,學生學習的興趣極高,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對于本課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措施:
(1)本次課在練習時,場地最好設置在比較軟的場地,減少學生在落地時,對膝、踝關節的損傷,注意安全。
(2)在教學中,本課內容對于教學重、難點的掌握要適當,重點強調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 7
一、評議
1、教師教學風格突出,教學流程清晰流暢。在這堂課中,陳老師展現出一種沉穩明朗的教學風格。在這種教學風格的影響下,教學流程沒有多余的繁瑣環節,教學流程清晰流暢,教師講解評價簡潔明確,整個課堂程序收放自如。
2、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方法,安排學習方法,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體驗成長學習的樂趣。
3、教學中能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來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的長處,讓學生充滿自信,從而對體育產生興趣。
4、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始終貫穿于整課,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體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快樂。課的評價機制也較完善,整課,有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這些評價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態度。
5、教師能正真做到關注真實,關注學生個性,關注生命,課上的很本色。堂課中陳老師采用了設置自主調整墊子高度的練習要求,通過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高度的跳遠練習,很好的體現了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與課改中的“以學定教”理念相符合。
二、建議:
教學過程中要深入細化,切忌“蜻蜓點水”本堂課陳老師安排了蹲踞式跳遠的練習方式,循序漸進地推進學習的`難度,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參與各種練習方式,體驗跳躍的技術要點。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忽略了一堂課的時間限制。在35分鐘的課堂中,減去課堂常規與準備環節的10分鐘,加上預留的放松時間,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已寥寥無幾。再加上陳老師在這堂課中采用了示范、集體四路縱隊練習,40個學生的四路縱隊,20分鐘里,學生的練習次數屈指可數,練習的密度大大的減弱。最后分成八組練習時,又因為器材擺放以及步點丈量上浪費了很多時間、所以,我建議陳老師可以相對性的刪減一些練習方式,選用幾個有效的練習方式進行深入練習,再適當地調整隊伍的排列,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也可避免整個課堂教學流程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只在湖面漾起漣漪,卻激不起學習的水花”。
可以說在這堂課中,我發現了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感受了一個體育教師穩定的教學風格帶來的魅力,也提醒了我在自己的課堂中要考慮更多的因素,讓體育課堂教學更加安全有效。還應該繼續磨下去,不斷的創新不斷地推翻,沒有最好的課只有更好的課。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相關文章: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11-17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3篇11-13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精選5篇)01-13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通用10篇)07-15
蹲踞式起跑評課稿(通用12篇)10-20
蹲踞式跳遠評課稿06-26
蹲踞式跳遠評課稿10-19
四年級體育《蹲踞式起跑》評課稿09-12
《站立式起跑》評課稿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