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后感(通用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論語的讀后感1
你們知道《論語》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子曰:“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子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孔子說:“學了處做人的道理,并在適當的時候,并在適當的時候印證練習,不也覺得高興嗎?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感到快樂嗎?
別人不了解你,而你并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風度嗎?”
論語的讀后感2
論語這本書,是由孔子的弟子所寫,里面寫的'是孔子的話。
孔子有非常多弟子,七十二位弟子精通六藝,他們被稱為七十二賢。在古代,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才施教”,以及“仁”。能夠實現恭敬、寬容、信用、勤敏、慈惠,加上克服自己、合乎禮節,這時,恭喜你,你已經成為“仁”了。
我認為孔子對國家有巨大的貢獻,是一位偉大的人。
論語的讀后感3
以前看過給孩子買的"育靈童"全套國學經典中的論語和名家例如名牌大學導師的講解,給孩子讀時,一直有種不解其意,甚或者是篇中所講禮儀已經早已不適用了,那都是很久之前的東西,與現在完全脫節的感覺,很多的幾乎是80%的部分不能理解。盡管如此,仍覺的.讀起來會有很大的收益。但是直到看到了這本書,有帝師之稱的張首輔的講解,才有如雷灌頂的醒悟。原來千年前的孔子是要向我們講述這種種的道理。如果不是有著深厚的國學功底,淵博的知識,很好的領悟力,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將論語講述的如此清楚。強烈推薦。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受益匪淺的……
論語的讀后感4
《公冶長》一篇中內容很多,而且涉及不同方面,只能就其中一段說說感受,這里說說“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這段。
子路不愧是圣人的弟子,與咱們當代人確實不同。咱們當代人成天價嚷著要”充電“,但決大多數人都是急于獲得所謂“知識”,很少去領會其中的道理。各類培訓、講座的場面就可以窺見一斑,聽著往往是忙于記錄、拍照,很少有人認真聽講,他們記錄、拍攝的'內容,恐怕也不會回去認真學習、領會。其實弄明白一個道理,比記錄下千萬條道理更為重要,咱們確實應當學習子路,在忙于領會、踐行舊的道理之前,不必急著去求尋新的道理。
論語的讀后感5
我讀過許多書,對我很有幫助的是《論語》。
《論語》可以說是我的無聲老師。小時候,一有困難,就去找它。比如,一年級時,我總是吹牛皮,又不敢去做,后來看到“子曰:恥其言而過其行”之后,我便不說大話了。當我學習時浪費時間,想起孔子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趕緊抓緊一分一秒寫完作業。不想學習時,想起孔子的'話“博學于文,方可成大事”又開始爭分奪秒的認真學習。學習上我一直認為只有死記硬背才行,讀了孔子的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才明白,學習一味死記硬背不行,只有邊學邊思考才行。
在有疑問時,讀一讀《論語》,仿佛孔夫子就在身邊為我解答。
論語的讀后感6
本文中有一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它的意思就是說,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不選擇有仁德的住處,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孟母三遷的故事以及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與此很有些相似之處,都強調優秀的外在環境、氛圍對人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明白,外在環境對人各方面的影響極大,直接影響到人的整體素質、人生觀、價值觀、生活品位、處世方式等等。舉個簡單的例子:出身時代官宦家庭的子弟,一般都是經綸滿腹,溫文儒雅,言行舉止之間與寒素出身的人雖不敢說有霄壤之別,用涇渭分明來形容應該不為太過!
論語的讀后感7
論語中,孔子的'許多至理名言值得我讀書筆記600字們學習,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等。這些都是對我們有用的話。我們要學習孔子熱愛學習的精神,爭取也當一個謙謙君子。
論語的讀后感8
暑假我在家讀了《論語(二)》,剛開始我一點也不懂,在爸爸媽媽解釋下我漸漸地懂了一點。主要意思是說:“古代圣人孔子教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面有這樣一句話: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币馑际牵嚎鬃诱f:“我們跟父母相處,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的勸說。即使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還是要態度恭敬,不能生氣,不能怨恨!蔽沂莻乖巧小孩,每次爸爸媽媽教育我的時候我都很難過也很生氣。想到這些再讀讀《論語》里的'教導,我真后悔呀,父母都是為我們好!以后我要聽父母的話,認真學習,和爸爸媽媽做永遠的好朋友。
論語的讀后感9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律!安换既酥患褐疾恢艘!笨鬃影言捯呀浾f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論語的讀后感10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言行,說理深入淺出、言簡意賅。通篇以當時的群眾語言為基礎,兼借書面語言典雅精粹之風格,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創一體、自成一派。
《論語》雖非純粹的文學作品,然其大量文句卻逐漸演變成了格言、成語和典故,至今仍然保持著強盛不衰的生命力,充分說明了它有強大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文學特色。本文擬從語言使用的靈活性,塑造人物形象的飽滿性和記敘事情的'洗練性三方面入手,對《論語》一書的文學特色作一淺析。
論語的讀后感11
論語學而篇,從為學、為人、為事出發,講到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
為學方面,總的要求是要學而時習之,言簡而意賅。學習的目的是要達到,能夠做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樣的話,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當然,學習有時候是痛苦的',要是能夠做到,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回想當初考大學,考研,可以說犧牲的東西太多了,知道現在有時候都在反思,當初是對還是錯,當然,對錯其實在當初就根本沒有標準,所謂的對與錯,其實都是用歷史的眼觀來衡量的。因此,如果君子不重,學則不固。
論語的讀后感12
《論語》一書可謂是“圣人之言,行身之則”。如果你認為《論語》已經過時,那就大錯特錯了。
《論語》第一篇學而,第一段“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眾人耳熟能詳的,因為已經列入了中學語文課本。
《論語通譯》是這么翻譯的,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嗎?”
《論語》一書實在是博大精深,它是我們人生永遠的燈塔?鬃悠淙烁请y得的圣賢,他更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
論語的讀后感13
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可謂論語的入門基礎圖書。楊先生出生于書香世家,師承家學,其叔父楊樹達(遇夫先生)更是著名的語言文學家,在該書初稿時,遇夫先生逐字審讀,該書影響甚大,曾被香港、臺灣翻印,日本的`兩所大學用做教材。該書譯文明白流暢,注釋重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規律、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結論在集古今學者之大成的基礎上頗多個人新見。實在是論語入門的好書。
該書以清劉寶楠的論語正義為底本,參考眾多論語本,參輯而成,書后還附有論語詞典(簡體本不載)是論語最好的閱讀本子。
論語的讀后感14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比接幸矄柕溃骸奥勊剐兄T?”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么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的讀后感15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就是:孔子說:“顏回的品德真好啊!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很簡陋的巷子里面,一般的人忍受這種困苦憂愁,而顏回卻不改他的快樂之心。顏回的品德多么好呀!”
孔子說的`對,我的境遇比顏回好一千倍,但是我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經常發脾氣,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比如上次踢足球,對方的人拉我,然后用手把足球扔進球門去,我的怒氣好像熊熊烈火一樣在我的拳頭上發泄了出去,把劉光耀的腰給打傷了,后來我后悔萬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為什么會這樣,但我只知道我打傷了劉光耀。
不過,看完這篇論語后,我以后再不會了,我會笑看人生的!
【論語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讀后感:讀《論語》有感02-09
論語 高三論語讀后感800字09-07
《論語》11-08
《論語》11-12
《論語》11-05
初逢《論語》論語讀后感800字作文09-03
《論語》試題12-29
《論語》經典名句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