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時間:2025-07-09 11:46:42 曉映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精選6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登城先入》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精選6篇)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登城先入》。這個故事寫的是東漢末年,孫堅去進攻宛城,他們把宛城圍得水泄不通,但是城里的黃巾軍居高臨下,不斷用弓箭攻擊他們,孫堅的.部隊久攻不下,備受挫折,戰事進入了僵持階段。孫堅深信,如果這樣下去,部隊會失去信心,從優勢轉為劣勢。考慮至此,孫堅決定自己先登上城墻,以實際行動鼓舞士氣。于是孫堅勇猛地沖在隊伍的最前面,第一個登上城墻。士兵們緊跟其后,向前沖殺。進城之后,他們齊心協力把敵人打敗了。

      這個故事中,孫堅將生死置之度外,第一個沖上城池殺敵。孫堅用自己的勇敢、智慧展示了一個領導者的光輝形象。

      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孫堅一樣,做一個模范帶頭人。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2

      當趙武舉著斷矛第一個躍上城樓時,青銅鎧甲上的血珠正順著甲片紋路往下淌,在青灰色的城磚上洇出一朵朵暗紅的花。這一幕在書頁間灼燒著我的眼睛,忽然懂得 “先入” 二字從來不是魯莽的沖鋒,而是把后背交給戰友的決絕。

      書中最動人的不是勝利時刻的歡呼,而是登城前那個雪夜。老兵們用布帶把彼此的手腕系在一起,最年輕的士兵顫抖著問:“若是有人墜城怎么辦?” 隊長扯開凍得發硬的嗓子笑:“那就拖著一起上去。” 后來當趙武被敵軍長刀劃破小腹時,正是這根布帶拽住了他下墜的身體,身后傳來的吶喊比城墻上的號角更響亮。

      合上書頁時,窗臺上的綠蘿正順著支架向上攀爬。忽然想起去年校運會的接力賽,最后一棒的我在彎道處摔倒,掌心磨出的血混著跑道的塑膠粒。是隊友們翻過欄桿沖過來,七手八腳把我架起來,五個人手挽手沖過終點線 —— 那時的掌聲稀稀拉拉,卻比任何冠軍獎牌都滾燙。

      原來 “登城” 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壯舉。無論是兩千年前的城墻,還是如今的生活賽道,真正支撐我們跨過難關的,永遠是那些愿意與你系在同一條布帶上的人。而 “先入” 的勇氣,不過是知道身后有托舉的力量時,生出的那股向前的決絕。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3

      攻城錘撞擊城門的悶響,在字里行間震得人心臟發緊。當副將提議等援兵到時,李信把地圖拍在案上:“城墻缺口不會等我們。” 這個總愛把 “先” 字刻在箭羽上的將軍,讓我看見急功近利與當機立斷的天壤之別。

      書中最震撼的段落藏在附錄的兵書殘卷里。李信記錄某次登城失利:“并非勇力不足,是未觀風向。” 原來他每次沖鋒前,都會讓斥候測三個時辰的風速 —— 那些看似莽撞的 “先入”,背后藏著對時機的精準計算。就像暴雨來臨前螞蟻搬家,表面慌亂的隊列里,藏著世代相傳的生存智慧。

      這讓我想起父親修漁船的樣子。每次臺風季來臨前,他總會提前三天檢查纜繩,連繩結的纏繞方向都要按洋流調整。有次我嫌他啰嗦,他指著船底的裂痕說:“海上的風浪不等人,你提前做的每一步,都是后來能活命的底氣。”

      合上書時,晚霞正漫過對面的樓頂。忽然明白 “先入” 不是爭第一的.意氣,而是對時機的敬畏。就像農人懂得驚蟄播種,匠人知道淬火時機,那些在關鍵時刻敢為人先的人,早已在無人看見的角落,把準備做進了每一個細節里。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4

      城樓上的火把把趙將軍的影子拉得很長,他回頭望了眼正在攀爬的士兵,忽然把盾牌墊在戰友腳下。這個在正史里被一筆帶過的動作,在小說里生出了千鈞重量 —— 原來 “先入” 者的腳下,往往踩著別人的肩膀。

      書中記載著守城方的日記,字里行間滿是對敵軍首領的咒罵,卻在某頁角落寫著:“彼軍有將,每登先士卒,身中七創仍揮旗。” 敵對雙方的筆墨,在這個細節里奇妙地達成共識。就像峽谷兩側的山花,雖然隔著深壑,卻共享著同一片陽光。

      去年在醫院見習時,見過主刀醫生給年輕護士遞止血鉗的樣子。他戴著放大鏡專注縫合,卻總能在護士遞器械前 0.5 秒伸出手。護士長說:“主任當年也是這樣被前輩帶出來的',手術臺上的默契,都是血里火里練出來的。”

      合上書頁,忽然懂得 “登城” 的路上從沒有獨行客。今天你為別人墊腳,明天自有人托舉你向上。那些刻在功勛簿上的名字,背后都站著無數沉默的肩膀。而歷史最動人的地方,正在于它讓我們看見:真正的偉大,從來不是把別人踩在腳下,而是懂得把肩膀給后來者當臺階。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5

      當最后一名傷兵被拽上城樓時,趙武的斷劍終于支撐不住身體。他倒在箭簇遍地的城磚上,看見天邊的啟明星正刺破黑暗 —— 這個在書中反復出現的意象,讓 “先入” 二字有了超越勝負的重量。

      書中最令人唏噓的章節,是多年后老兵們在酒館的重逢。當年第一個登城的少年,如今已是拄著拐杖的老翁,他掏出用油布包著的半截箭桿:“其實那天我是被后面的人推上去的。” 滿座的嘆息里,有人敲著酒碗唱:“城磚記得每個人的腳印,不管你是第一個還是最后一個。”

      這讓我想起社區抗疫時的`場景。凌晨三點的核酸檢測點,穿防護服的志愿者排成蜿蜒的長隊,有人掃碼,有人維持秩序,有人給老人遞熱水。沒人在乎誰是第一個到崗,卻都記得朝陽升起時,彼此臉上勒出的紅痕在陽光下閃著光。

      合上書時,樓外的梧桐葉正一片接一片落下。忽然明白 “登城” 的意義,不在于誰先踏上城頭,而在于當所有人都向著同一個方向用力時,那些看似平凡的腳步,終將在歷史的城磚上刻下共同的印記。而所謂英雄,不過是在那一刻,恰好被推到前面的普通人。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 6

      攻城戰打到第七天時,糧草僅剩三分之一。當趙武提出從懸崖峭壁攀爬時,帳下一片死寂 —— 那處被稱為 “絕路” 的崖壁,連最有經驗的斥候都不敢涉足。書中描寫這段時,只用了短句:“他解下鎧甲,只帶短刀與繩索。”

      最震撼的不是攀爬的艱險,而是當他在崖壁上卡住時,腰間忽然傳來熟悉的震動。是戰友們把繩索系在箭上射了過來,幾十根繩索在空中織成網。趙武后來在回憶錄里寫:“我摸到繩索的剎那,就知道絕路變成了生路。”

      這讓我想起大學時的.創業比賽。我們的項目在決賽前突然出了紕漏,技術骨干連夜改簽車票趕回,設計師把電腦搬進會場修改,連平時最內向的學弟都主動去拉贊助。當我們抱著臨時打印的展板站在臺上時,臺下的掌聲或許不夠熱烈,卻讓我懂得:所謂 “絕路”,往往是因為沒看見身后伸來的手。

      合上書頁,窗外的雨正敲打著玻璃。忽然懂得 “先入” 的勇氣,從來不是魯莽的孤勇,而是知道無論多險的懸崖,總有愿意為你織網的人。而生命中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跨越,往往就藏在 “我先上” 三個字背后,那無數雙托舉的手。

    【《登城先入》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登古鄴城》翻譯賞析07-18

    《九日登清水營城》賞析11-20

    登城望湖樓晚景閱讀答案12-09

    登鸛雀樓入的意思08-19

    李端唐詩《蕪城·昔人登此地》鑒賞10-21

    《微雨登城二首》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5-04

    朱彝尊《曉入郡城》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9-12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閱讀答案11-08

    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的閱讀答案07-17

    登鸛雀樓入和欲的意思07-1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综合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午夜五月在线一区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二区三区 | 日本三级网站69 | 亚洲AV日韩AⅤ综合手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