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時間:2025-07-01 10:56:29 詩琳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通用19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通用19篇)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國通史》的歷史書,它讓我了解了很多歷史故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

      歷史故事《神農嘗百草》,說的是神農氏為了給百姓治病,親口嘗出了365種草藥,編成了一部有名的醫書《神農百草》,最后他被一種叫斷腸草的植物毒死了。還有《大禹治水》,是說大禹為百姓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因為晚一分鐘,洪水就會奪去更多人的生命。大禹因為治水有功,得到了部落首領的位子,他的'兒子啟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

      從書中我知道了一些歷史人物,比如重耳,他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為了躲避追殺,43歲開始逃亡,62歲得到王位,前后整整逃亡了19年,終于成就了一代霸業。還有馬可·波羅,一個外國商人,他讓中國和歐洲人、阿拉伯人互相做生意,往來更加密切。

      我還了解了一些歷史事件,有“八國聯軍進北京”,還有清朝的“文字獄”。清代特別注意文人的民族情緒,常抓住知識分子文章中的個別字句,發動“文字獄”,嚴厲鎮壓。有一個文人作了一首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首詩被別有用心的人傳到皇上耳里,認為是詆毀朝庭,被判死刑。

      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它讓人明智。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2

      這些日子,早課讀了呂思勉先生的呂著中國通史下編。

      先生寫的通史原是作自修教材用的。通史分上下二編。上編以文化為題,以科目為綱,涉及民族,宗教,政治,藝術種種。下編以政治為題。由上古始,安年代先后,寫到民國當時。通史不拘一朝,旨在國之變化,非論一姓興亡。呂先生學問自不待言,其文筆尤為可親,所著通史體例亦有別于編年、紀傳之固例。甄別史料,論述有章,臆其所志,概非只是考究之詳盡、論述之深刻,而是求學者之通達。

      為何要讀史?一者,讀史可以明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經史一也,由史而悟道,于是能告諸往而知來者。又者,讀史乃是傳承。史者,文明在焉。史在國在,史敗則國亡。生于斯,長于斯,不知其史,是不自知,是亡其國。先王之道不可棄也。讀史里頭有每個國人應擔當之責任。

      呂先生是明了三民主義的.。我雖不才,志向卻與先生一樣。民族,民主,民生,民為邦本。天下為公。先生說的是。國之未來,不在廟堂之高,而在我國人里的每一人。

      于是想起李中堂的一首詩來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請君莫作等閑看。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3

      中國,她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國,從古至今,中國發生過很多驚天動地的事,雖然舊中國已過,但那些震撼中國的歷史,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們,無法遺忘。 ——題記

      《中國通史》這一本書,生動描寫了舊中國的興衰,以及新中國的成立。我們就來說說清朝,清朝是我國最終一個封建王朝,在大清這200多年的統治中,也發生過很多大事。

      舊中國過去了,新中國到來了,但是這新中國的一切,還是和歷史有著大關系。

      在一次漫步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周末,我吃完晚飯,就去公園漫步了。在公園里,我邊走邊想:為什么會有新中國,為什么抗日會成功?而清朝為什么會覆滅?我走著走著,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并自言自語道:“為什么會有新中國?那是由于抗日戰斗成功了;為什么抗日會成功?那是由于我國有很多有氣節、寧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為什么會覆滅?那都是由于中國的'黑歷史,實在黑得可怕!”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轉變以前的歷史是不行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制造歷史。 《中國通史》雖然只講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國通史》中,我們肯定能發覺會有更多的人來制造歷史。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4

      我今天看了《中國通史》一書,描寫的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歡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為周朝開國皇帝周文王是個人才,而且還有一幫忠誠輔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還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敗,所以我不喜歡周朝后期,還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國家治理的繁榮富強。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貪圖享樂,大興土木,搜刮人民的錢財。所以我也不喜歡唐朝后期。

      我們中國每個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敗,就說紂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數萬銀兩。殺了幾百人。而且荒唐無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滅了。

      最強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統治了蒙古,然后競把我們的中原占領了。占領了中原后,又把俄羅斯的首都占領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蒙古帝國。

      我最不喜歡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雖然建了萬里長城。而且還統一了錢幣。但是他把古時候記載的書全燒了,而且還殺了一些讀書人,這叫"焚書坑儒"。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壞的一面他繼承,好的一面他沒繼承,而且還派了一些人為秦始皇殉葬。是他的作風使秦朝走向滅亡。

      我感受到了古時候皇帝英明的時候,國家就發達,皇帝無能的時候國家就腐敗。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5

      作為一個歷史迷來說,非常喜歡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前在央視六套上沒看完,近幾日一直在從頭開始補看。總體來說還是制作得相當不錯的,呈現了中國歷史的大致脈絡,從中華文明的起源講到了封建帝制的覆滅,全面地講述了整整五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

      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兩宋、元、明、清。每一個王朝的興起、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朝代的衰弱更替都是由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造成的。每看完一集后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直到如今,古人的智慧和他們所具備的高尚的品格還依舊有很大的影響,這些早已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融入進了中華文明中,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說:”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無數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中獲得許多的感悟,然后以史為鑒,從而更好地把握現在。這才是歷史的留給后人的真正價值,它真正的的意義。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6

      中國——世界五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擁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讀了<<中國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麗的祖國---中國歷史的悠久文化的深遠與美麗,它讓我感到了無比驕傲和自豪。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是必將復興的肯定,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

      從傳說中的“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的傳說到最后的帝國,經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還記得小學四年級時學過的那首朝代歌:唐堯虞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中國通史》的前言一開始就說到:悠悠歲月,源遠流長:華夏文明,萬古相傳。古今風云,變化莫測:葷葷學子。僅此幾字,卻意味深長,細細品味,這正是悠悠華夏文明的浪漫歷程,這正是泱泱中華歷史的寫照,不是嗎?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過史書,有多少人用筆墨咱們歷史!歷史的每一瞬間都那么的'激動人心,讓人震撼!歷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的故事……

      來吧!讓我們一起閱讀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一起閱讀古人的智慧。大家一起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喝彩吧!炎黃子孫們!華夏兒女們!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7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在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中國通史》。

      在漫長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兒女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中國通史》這本書追溯歷史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文明的脈搏,講述了我國五千年來的巨大變化。

      在這本書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帝王們的治國之道。

      我發現有一些帝王深得所有人尊重與愛戴,而有一些帝王則遭到了人民的唾棄。這是為什么?我繼續細讀,便也明白了。前者為人民服務,以身作則,勤儉節約,能夠謙虛聽取別人的建議,這樣的帝王,自然深得民心;后者只知一味的向人民索取,驕奢淫逸,使民不聊生,人民必將反抗、起義。

      我們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以最簡單的來講。一個領導如果兢兢業業、愛國愛民,努力為人民服務,讓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那他一定就會受到人民的愛戴;相反,他如果壓榨人民來換取自己的“好日子”,那他一定會被人民所唾棄,總有一天他會得到應得的下場。

      “民無信不立”,國家的根本在于人民,而不在于帝王。我們也要多讀經史,可以吸取更多的知識與營養,當我們踏上歷史旅程,也許會發現更多不一樣的精彩。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8

      我今天看了《中國通史》一書,描寫的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歡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為周朝開國皇帝周文王是個人才,而且還有一幫忠誠輔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還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喜歡周朝后期,還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國家治理的繁榮富強。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貪圖享樂,大興土木,搜刮人民的錢財。所以我也不喜歡唐朝后期。

      我們中國每個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說紂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數萬銀兩。殺了幾百人。而且荒唐無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滅了。

      最強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統治了蒙古,然后競把我們的中原占領了。占領了中原后,又把俄羅斯的首都占領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蒙古帝國。

      我最不喜歡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雖然建了萬里長城。而且還統一了錢幣。但是他把古時候記載的書全燒了,而且還殺了一些讀書人,這叫"焚書坑儒"。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壞的一面他繼承,好的一面他沒繼承,而且還派了一些人為秦始皇殉葬。是他的作風使秦朝走向滅亡。

      我感受到了古時候皇帝英明的時候,國家就發達,皇帝無能的時候國家就腐朽。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9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套《中國通史》,這本書說的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劉備和曹操。我喜歡秦始皇的原因是:他不但統一了中國,而且還修了長城、統一了貨幣、長度、重量和文字。還有他修好了長城之后,他派了大部分的兵馬去守長城,免得被匈奴侵略。我喜歡劉備的原因是:他是一個愛民如子、除暴安良的好君主。他身邊有智勇雙全的關云長和趙子龍;有出謀劃策的孔明;還有英勇善戰的張翼德和黃漢升。很可惜,最終蜀國還是滅亡了。我喜歡曹操的原因是:他智力超群,在動蕩不安、群雄割據的漢朝末年,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他的努力之下,占據了中國長江以北的廣袤地域。

      我最不喜歡的人是秦始皇和曹操。因為秦始皇修長城時暴力對付民眾,搞得生靈涂炭,修完之后留下了無數的骨骸,讓人觸目驚心啊! 曹操是一個重軍事,輕政治的.人,搞得民間亂七八糟,民不聊生。其實,政治和軍事同樣重要。

      《中國通史》讓我懂得了許多中國的歷史知識,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讓我初步知道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整天無所事事,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祖國的繁榮安定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0

      看了《中國通史》這一部百集紀錄片,我感覺中華民族真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啊!泱泱華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奮發圖強史。

      在每一個歷史截點,總會有仁人志士站出來,站在歷史大潮的洪流當中,奮不顧身,博擊風浪,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鴻儒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義,正是他們鑄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使中華民族屹立數千年而不倒!通過看這100集的《中國通史》我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對祖國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層。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不過,我有些地方理解的還不太透徹,還需要去重看,這真是一件值得我們鉆研的事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句話真的是非常有道理呀!想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學習知識,增長學問,一定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去努力,去鉆研,長大以后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1

      《中國通史》這一本書,生動描寫了舊中國的興衰,以及新中國的成立。我們就來說說清朝,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大清這200多年的統治中,也發生過許多大事,最著名的,那就是19世紀鴉片戰爭了。

      鴉片戰爭,最值得讓國人反思的戰爭,因為那一戰,不但說明了英軍的強大,還說明了清政府的無能。這一點,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

      舊中國過去了,新中國到來了,但是這新中國的一切,還是和歷史有著大關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飯,就去公園散步了。

      在公園里,我邊走邊想:為什么會有新中國,為什么抗日會勝利?而清朝為什么會覆滅?我走著走著,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并自言自語道:“為什么會有新中國?那是因為抗日戰爭勝利了;為什么抗日會勝利?那是因為我國有許多有氣節、寧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為什么會覆滅?那都是因為中國的黑歷史,實在黑得可怕!”

      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變以前的歷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創造歷史。

      《中國通史》雖然只講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國通史》中,我們一定能發現會有更多的人來創造歷史。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2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中國通史》這本書,里面的故事大多是關于古代著名人物的事跡,和著名的一些戰役及我們中國從以前到現在的發展與變化。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簡略的介紹一下吧!

      在這本書里,講了三國時期、唐朝、晉代,其中我最喜歡三國時期的故事,里面有諸葛亮把司馬懿險些燒死、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孔明借東風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孔明借東風,一次,曹操來犯東吳,大都督周瑜準備好了火船,想火燒曹軍,可老天爺就像是在和周瑜作對,使周瑜的計劃落空了,因為這個,周瑜生病了,他的下士魯肅向諸葛亮求救,諸葛亮來到了周瑜的床旁邊,答應可以向老天爺借三天東南風,周瑜聽后大喜,病一下子全好了,過了幾天后,果然刮起了東南風,周瑜大敗曹操。

      讀完這個故事后,我心里面感慨萬分,想說一些話:《中國通史》這本書,寫得非常好。里面的故事就像一座船,載著我們在知識的大海里暢游。這本書還是一座樓梯,可以讓我們更快的走向成功。這本書更是一架嶄新而又漂亮的飛機,載著我們在知識的'藍天中飛行。這些用處極大的知識,這不正是我們這新一代的青少年所需要的嗎?

      聽了我的講述,大家是不是心動了呢?那就快買來去看看吧!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3

      假期里,我讀一套書名字叫《中國通史》,深深吸引著我,感受很深!下面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這是一套以繪畫為主按照中國歷史朝代變遷的順序,以圖畫佩帶文字講述幾千年的歷史,按時代先后的順序有圖畫表示出來,讓我每天倒要讀上三個小時愛不釋手。我知道了人類的起源,有母系氏族的形成及繁榮,父系氏族的形成,知道了早期人類使用石器從打磨石器到磨制石器一步發展,這樣的時期叫做“石器時代”。知道了夏代是奴隸社會的開始還有大禹治水三次路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奴隸制度是一種殘酷的剝削制度。知道商代的建立發展西周的興盛與衰落文化,社會生活,

      知道春秋戰國認識屈原墨子。莊子。孟子道學派。知道了秦漢的建立,秦始皇統一六國統一文字。度量衡還有殘忍的焚書坑儒,還有中國的.驕傲:萬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還有魏晉南北朝等等好多的歷史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要多讀好書,知道歷史故事讓我們受益很大讓我知道自己的國家是多么偉大,我們的民族多么自豪,我會繼續讀下去繼續回味。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4

      李老師推薦的100集的《中國通史》到今天為止我終于看完了。

      從10月16日開始看,到今天11月24日截止,歷時了一個多月。

      整體感覺我們中華民族真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呀!泱泱華夏,5000年文明史,是一部血淚史,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奮發圖強史。

      在每一個歷史截點,總會有仁人志士站出來,站在歷史大潮的洪流當中,奮不顧身,博擊風浪,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在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有那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鴻儒為了國家,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舍身取義,正是他們鑄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使我們屹立數千年而不倒!

      通過看這100集的《中國通史》我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使我對祖國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層。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

      有些地方理解的還不太透徹,需要返回去重看,這真是一件長期的工作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話真的很有道理呀,要想工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學習知識,增長學問,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呀!

      感謝我學習的領路人一一李昌遠老師!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題目叫《中國通史》。

      一打開《中國通史》這本書,就見到這么一段話:在中華民族歷盡風霜的蒼茫大地上,燃燒著五千年來傳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點燃了千千萬萬個炎黃子孫的奮斗之夢,照亮了中國歷史的前進之路。泱泱中華,滾滾逝水……當我看到這句話時,心靈有了極大的震撼,心想:在古時候,多少文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鴻篇巨著,都等著我們后人去一一品讀,把這文明傳承下來,俗話說的好: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千萬不可以把中華民族的千年文明在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斷了代呀!

      《中國通史》這本書主要講了從華夏起源文明開始——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統一——三國亂爭——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兩朝的大概的歷史過程。 我認為《中國通史》這本書很好,它幫助我們在先賢哲人的`睿智和哲思中汲取智慧精華;它可以幫助我們探求無盡的知識寶藏;它可以讓我們看到從盤古開天辟地——明清兩朝這段距離的整個歷史過程;它還可以幫助我們……

      總之一句話《中國通史》這本書是一個歷史的匯演!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6

      風輕輕吹過廣闊無垠的沙漠,一支商隊正在緩緩前進,留下一串悠揚的駝鈴聲……

      絲綢之路是一條偉大的路,一條極具歷史意義的路。懷著敬佩與自豪之情,我觀看了《絲綢之路》這部紀錄片。本片生動形象地講述了絲綢之路的誕生與發展。閉上眼睛,絡繹不絕的商隊,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五彩繽紛的綾羅綢緞,頻繁往來的各國使節,像電影一般在腦中放映。眼前似乎又見到了那個商旅不絕,繁華興盛的黃金時代。而這一切,都因為一個張騫的郎官。沒有他的探險,就沒有偉大的絲綢之路。

      歷史上,每一次的探險幾乎都改變了世界。

      幾百年前,一位叫麥哲倫的探險家帶領他的艦隊環球航行。從這一刻起,人類首次證明了地球是球體。首次對地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科學的種子漸漸生根發芽。幾十年前,一位交阿姆斯特朗的'宇航員小心翼翼地在月球邁出一步。從這一刻起,人類自誕生起就存在的登月之夢被圓上,人類航天技術被推向巔峰,地球為之沸騰。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說:“這對一個人是一小步,但對全人類是飛躍.”幾年前,一位交吳京的演員拿自己的全部身家進行探險。從這一刻起,無數國人愛國的心熊熊燃燒,促使中國快馬加鞭地前進,全世界也隨之而改變。幾個月前,一位叫阿瑟·阿什金的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從這一刻起,由于他在物理學上的探險為我們觀察和控制生命體的內部結構創造了全新的機會。

      探險,創造了絲綢之路。探險,改變了我們的世界。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7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絢爛文化文明史、布滿生氣與活力的泱泱大國,想要了解中國的進展歷程,就不能不了解歷史,就不能不把握必要的歷史學問。然而,許多人對中國歷史的全貌缺乏清楚的熟悉。在如今這個越來越重視全面人才的今日,假如我們不懂得一些必要的歷史學問,平日生活中時不時會錯誤百出,被視為無知:如若不懂裝懂,會貽笑大方:更可怕的是,假如為人師者不懂得一些歷史學問,是要誤人子弟,甚至會導致謬種流傳。缺乏對中國歷史的全面了解,就是放棄一座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把握歷史史實背后的深厚底蘊,才能增進隊歷史乃至現實的解讀與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適應社會進展的潮流我曾記得世界聞名文學家塞萬提斯說過“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守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借鑒,后世的教訓。”歷史作為一面鏡子,記錄著人類社會的勝利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將來。 《中國通史》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學問而深受廣闊讀者寵愛,至今暢銷不衰,成為我國發行量巨大啟蒙讀物之一,各種不同版本已經不能滿意廣闊讀者越來越高的閱讀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更新,補充和調整,并注入更多的時代元素。

      當然歷史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避開和借鑒,目的在于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高。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8

      從古至今,中國經歷了許多次劫難,起源于遠古時期,直至現在的和平生活,經歷了幾年的腥風血雨,才有了如今的生活。

      《中國通史故事》共容納了565個故事,其中我對項羽的事有些思考。據說,在項羽來到烏江邊上,有位老人勸他去江東稱王,但他卻說:“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擁立我為王,我還有什么臉去見他們?”最終自刎而死。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中惋惜項羽一世英才,覺得烏江邊自刎是一種維護了尊嚴的表現。杜牧認為,大丈夫能能屈能伸,不應該放棄希望。項羽有很強的'自尊心,知道自己已沒有面子再見父老鄉親,竟敗在了跟自己兵力差了許多的劉邦手下!

      不過,為什么劉邦奪得了天下,項羽卻失敗了呢?第一,劉邦善用人才,聽得進大臣的話。比如,蕭何推薦韓信,劉邦拜他為大將,連打勝仗。項羽認為只有自己的計謀是最好的,他身邊的將士都轉而投奔了劉邦,項羽太自以為是了。第二,項羽太殘暴。劉邦約法三章,項羽則殺了五十多萬人。“得人心者得天下”,項羽被人民厭惡。第三,項羽沒有掌控天下的能力。臨死前吟誦:“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由此可見,他在生死關頭沒有關心天下安危,竟嘆息起夫人和烏騅馬來!他一點也不關心國家,又怎么能夠成為天下霸主?此外,項羽有勇無謀,目光短淺,只為一時利益而奮斗。

      我們要以項羽為鑒,多思考,有了計劃再去行動!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 19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文明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泱泱大國,想要了解中國的發展歷程,就不能不了解歷史,就不能不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然而,很多人對中國歷史的全貌缺乏清晰的認識。在如今這個越來越重視全面人才的今天,如果我們不懂得一些必要的歷史知識,平日生活中時不時會錯誤百出,被視為無知:如若不懂裝懂,會貽笑大方:更可怕的是,如果為人師者不懂得一些歷史知識,是要誤人子弟,甚至會導致謬種流傳。缺乏對中國歷史的全面了解,就是放棄一座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對于每個人來說,只有掌握歷史史實背后的深厚底蘊,才能增進隊歷史乃至現實的解讀與把握,才能在新的挑戰面前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

      我曾記得世界著名文學家塞萬提斯說過“歷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時間抗衡,把遺聞舊事保守下來;它是往古的跡象,當代的.借鑒,后世的教訓。”歷史作為一面鏡子,記錄著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中國通史》是一部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經典歷史讀物,以其獨特的體例、豐富的知識而深受廣大讀者喜愛,至今暢銷不衰,成為我國發行量巨大啟蒙讀物之一,各種不同版本已經不能滿足廣大讀者越來越高的閱讀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不斷進行更新,補充和調整,并注入更多的時代元素。

      當然歷史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避免和借鑒,目的在于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高。

    【《中國通史》讀后感450字】相關文章:

    讀《中國通史》的感想08-02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9-03

    看看中國通史閱讀筆記12-20

    中國通史讀后感(通用15篇)12-24

    《中國通史》讀后感(通用22篇)01-17

    《中國通史》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07-15

    《中國通史》讀后感800字(通用15篇)10-07

    中國通史讀書心得體會10-23

    三字經:中國通史綱要10-01

    《中國通史》觀后感范文(精選17篇)02-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西西人体44rt高清大胆亚洲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第一页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亚洲美女自拍一区 |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一区 | 一及片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