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屈原列傳》導學案附答案

    《屈原列傳》導學案附答案

    時間:2024-08-29 04:12:00

    《屈原列傳》導學案附答案

    《屈原列傳》導學案附答案

    《屈原列傳》導學案附答案

      學習目標:

      1. 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 虛詞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譯全文。

      2. 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全文,了解文本的記述人物飽含感情傾向的藝術特點。

      3. 體會屈原的正直愛國,不屈身于邪惡的高尚情操。

      學習重點難點:

      1. 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 虛詞及文言句式,并能翻譯全文。

      2.怎樣理解“有人說司馬遷表面上寫屈原,實際上也在寫自己”這句話。

      學習方法:

      誦讀法、練習法與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 背景介紹

      屈原的先祖屈瑕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邑,所以子孫以屈為氏。屈原是楚國貴族之后,曾為楚懷王左徒 三閭大夫。屈原才華橫溢,治國有方,因此受到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進讒言使楚懷王疏遠屈原,屈原后又遭到流放,但是屈原對楚王仍是一腔赤誠,其愛國忠君之志令人感動。屈原最終懷沙投江,以死明志,其高風亮節更是彪炳千古。

      二、 預習要求

      1.正字音

      慘怛 帝嚳 濯淖 商淤 啜吸 汨羅 枯槁 汶汶 溫蠖 漁父

      2.通假字

      離騷者,猶離憂也 ( )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

      人窮則反本 (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

      屈平既絀 ( ) 厚幣委質事楚( )

      被發行吟澤畔 ( ) 皦然泥而不滓者( )

      乃令張儀詳去秦( )

      3.依照注釋并借助工具書疏通全文

      三 、 研習文本,合作探究

      1.分析下列語句的文言文詞類活用現象

      (1)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 )

      (2)蟬蛻于污穢( )

      (3)皦然泥而不滓者( )

      (4)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

      (5)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 )

      (6)惠王患之( )

      2.課文記敘了楚國那幾件大事 ?作者寫楚國的命運,用意是什么?

      3.傳記的通常表達方式是客觀敘述,而司馬遷為屈原作傳卻融入了大量的議論,這是為什么?

      4. 司馬遷在本文末尾說他對屈原是“悲其志”。聯系屈原生平,說說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馬遷為什么“悲其志”?

      四 、當堂檢測

      1.解釋加點的詞語

      爭寵而心害其能( )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 ) 疾痛慘怛( )

      以刺世事( ) 厚幣委質事楚 ( ) 使使如秦受地( )

      是時屈平既疏 ( ) 奈何絕秦歡 ( )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 )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新浴者必振衣 ( ) 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

      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 及見賈生吊之( )

      2.選出不是古今異義詞語的一項:( )

      a.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b.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c.讒諂之蔽明也 d. 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3.選出不是被動句的一項:( )

      a.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不凝滯于物 d. 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4.選出加點的詞詞意相同的一組:( )

      a.屬 :屈平屬草稿未定 b. 疾:疾痛慘怛

      亡國破家相隨屬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c.竟: 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 d.志:博聞強志

      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5.選出加點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方正之不容也 明道德之廣崇

      b.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不凝滯于物

      c.以刺世事 其后楚日以削

      d.大王亦幸赦臣 冀幸君之一悟

      6.翻譯下列句子: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饞人間之,可謂窮也。

      (2)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

      (3)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五、課堂小結

      六、課后作業

      1.整理本文文言知識點

      2.搜集、整理有關屈原的詩句

      參考答案:

      一、略

      二、1.

      2.離通罹 指通旨 反通返 濯通濁 絀通黜 質通贄

      被通披 泥通涅 詳通佯

      三、1.上:向上,名詞作狀語 蟬:像蟬那樣,名詞作狀語 泥:生活在污泥里,名詞作動詞 祖:效仿,名詞作動詞 短:說壞話,形容詞作動詞

      患:擔心,動詞的意動用法

      2.寫懷王三次被秦國欺騙,兵敗地削,客死于秦,從此楚國元氣大傷,最終被秦國所滅。這樣寫說明屈原個人的遭遇同他的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

      3.一是極度同情屈原的遭遇,情不能已,因而直接評述;二是與屈原思想產生共鳴,借助議論闡釋自己的見解。

      4.“志”是屈原忠君愛國的思想意識、富強祖國的理想追求、高潔不屈的高尚品格。司馬遷“悲其志”,就是對屈原人格和追求的肯定,是對腐朽朝廷和黑暗社會的鞭撻。

      四、1.害:嫉妒;伐:夸耀;慘怛:痛苦;刺:指責;幣:見面禮的絲織品;

      如:到;疏:被疏遠;奈何:為什么;存:思念;懷瑾握瑜:保持自己的美好品格;振:抖動;適:到;察察:潔白的;汶汶:玷辱;吊:祭奠死者

      2.c. 3.d . 4.c. 5.b.

      6.(1)屈原行正直之道,忠心耿耿、用盡智慧來侍奉楚王,小人的讒言的離間,他的處境窘迫不堪。

      (2)可是亡國破家總是一個連一個,二圣明的君主、太平的國家卻多少代也不出現,這是因為國君所任用的忠臣并不是真正的忠臣,所任用的賢臣并不是真正的賢臣。

      (3)作為一個人,誰又愿意讓潔白的身軀受骯臟的外物污染呢?

      (4)到了長沙,看到屈原投江的地方,忍不住流淚,想象屈原的為人。

    【《屈原列傳》導學案附答案】相關文章: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网 | 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 | 最新亚洲中文字幕无线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2020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