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時間:2024-10-14 03:16:36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門的居住權等基本史實,掌握明朝對外關系的概況。

      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觀察和分析圖片及史料的能力。引導學生綜合評價戚繼光為民族英雄,以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鄭和遠航的盛況所體現的我國古代造船業、航海技術在世界的先進地位,以及鄭和遠航增進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誼這些史實,增加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本課重點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標志著我國古代航海事業發展達到了頂峰,是我國古代經濟發達的體現,同時也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精神。學習這一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重要作用。另外,鄭和下西洋后,中國文化進一步影響到亞非地區,鄭和遠航架起了中國同亞非各國友誼的橋梁,在鄭和船隊到達的很多地方,都有紀念他的遺跡,影響至今,意義深遠。

      本課涉及的空間概念較多,學生在世界歷史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便。。

      【教學過程】

      一、鄭和下西洋

      1、鄭和下西洋的概括

      將鄭和的航海與同一時期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作一簡單比較,并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鄭和下西洋不僅時間早,而且航海規模之大、遠航次數之多,以及涉及的地區范圍之廣,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人物 地點 時間 次數人數船數

      鄭和下 “西洋” 1405~1433年 7次 27800人 大號寶船63艘(共百余艘)

      哥倫布 到達美洲 1492~1504年 4次 1000~1500人 17艘

      達伽馬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 1497~1498年1次160人4艘(一說3艘)

      船只大小

      大號寶船長44.4丈,寬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長151.8米,寬61.6米

      旗艦100噸,長24.5米,寬6米,其他二艦50噸、40噸

      120噸100噸50噸

      2、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學生討論、歸納。

     。1)明朝前期國力的強盛;

     。2)指南針的廣泛使用;

     。3)鄭和個人氣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術的發達。

      3、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強與海外的聯系。

      4、鄭和下西洋的意義:

      觀察《鄭和下西洋紀念郵票》(4枚),請學生結合各枚郵票的內容,弄清各幅畫面所反映的史實,概括一下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和友好關系。

      二、戚繼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沿海居民稱他們為“倭寇”。

      1、倭寇騷擾中國沿海

      2、戚繼光抗倭

      分析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可分組討論后回答)

      基本概括為四點:首先這是一場反侵略的正義戰爭,符合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軍紀律嚴明,作戰英勇;三是戚家軍與其他愛國軍民配合作戰,體現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繼光卓越的軍事韜略和指揮才能,則無可爭議地成為另一個原因。

      小結:民族英雄戚繼光在人民的支持下,肅清侵擾我國東南沿海的倭寇,這是歷史上我國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勝利,捍衛了中國的主權,保障了我國沿海地區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學習這一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體會到“得道多助”、正義必定會戰勝邪惡的道理。特別是戚繼光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強烈愛國主義精神,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在民間具有強烈而深遠的影響。在我國歷史上,每當遭受外敵侵略之際,戚繼光都會成為一面激勵人民斗志的旗幟。)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出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歌詞片段: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為什么澳門被稱為“媽港”?

      由學生在課上簡要講述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我國澳門居住權的。

      1、16世紀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活動;

      2、153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3、1557年后,長期居住,但澳門主權屬中國;

      4、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了對澳門行使主權。

      小結:明前期,是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鄭和七下西洋,同亞非各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頻繁,屬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國勢日漸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繼光領導了反侵略的抗倭斗爭,并取得了勝利,然而中國與外來侵略勢力的矛盾卻日益尖銳,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國澳門門的居住權,并在那里開始了殖民活動。后兩者表現為沖突和戰爭。明代對外交往的特點的演變,非常直觀地反映了當時處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已經落后了。

      作業:課后作業

    【初中七年級下冊歷史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背誦篇目05-23

    初中歷史《清朝的文化》教學設計02-27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04-18

    關于七年級歷史培優補差總結03-20

    九年級下冊變臉的教案03-20

    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詩四首《游山西村》教案(通用10篇)03-10

    七年級下冊語文《地毯下的塵土》課文全解12-08

    初中歷史教研組的優秀工作計劃模板02-22

    七年級語文下冊《洲際導彈自述》全解10-13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全解《洲際導彈自述》09-29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性爱视屏在线观看 | 免费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在线看免费Av免费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亚洲 |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aⅴ片 |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