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

    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4 08:49:10

    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

    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

    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植物的綠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料;植物的葉在莖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陽光。

      2、過程與方法: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問題;通過查閱資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到科學研究是艱辛的過程;激發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從事研究科學的愿望。

      【教學重點】: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難點】:

      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教學準備】:

     。ń處煖蕚洌﹦偝鐾恋镍P仙花照片、植物葉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多媒體課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學生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變化

      活動導入:

      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

      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

      活動指導:

      1、師:全面檢查學生的觀察記錄,及時進行反饋,引領學生在以后的時間里堅持進行觀察。

      2、師:組織學生交流。(鼓勵學生說出新發現、新問題)

      3、師:指導學生觀察實物鳳仙花。

      4、師:指導學生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葉的分布情況。

      二、我們的思考

      1、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么大部分是綠色的?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么作用?

      2、生:根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葉為植物提供“食物”

      1、師: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

      2、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多數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料。

      4、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容。

      5、師:板書: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6、師:(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養料,還為我們人類和動物制造養料和氧氣。

      【作業布置】:

      家庭作業: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書設計】:

      4.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

      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種子發芽實驗教案設計(精選12篇)02-20

    第一單元種子教學反思03-19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 It was there 》教學設計與說明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aⅴ免费 |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 亚洲日韩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理论欧美理论在线看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在线看片国产的免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