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最新《西亞》教案

    最新《西亞》教案

    時間:2025-04-11 11:55:13

    最新《西亞》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新《西亞》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最新《西亞》教案(精選5篇)

      最新《西亞》教案 1

      【教學重點】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環境的特征

      【教學難點】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記憶

      2.西亞北非熱帶沙漠廣布的原因

      【教學用具】西亞北非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展示課件)阿拉伯民族服飾圖、石油產區景觀圖、撒哈拉沙漠景觀圖

      (提問)這三幅圖表現了世界上哪個地區的地理景觀?

      西亞和北非地區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塊神秘的土地。

      (講授研討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開篇,講解教材將西亞、北非合為一個地區的原因。

      (提問)根據同學們的日常獲得的知識和剛才提供的圖片,能不能說說有哪些國家屬于西亞和北非?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政區圖

      引導學生先在地圖中確認西亞北非的范圍,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國家并進行填圖練習。

      (教師演示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西亞北非政區圖

      (提問)

      1、西亞北非從緯度位置看,大體在多少緯度之間?屬于什么緯度地區?哪一條重要緯線穿過本區?從他的緯度位置來看,它應該以何種溫度帶的氣候類型為主?

      2、西亞和北非周圍面臨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幾個?大洋有幾個?里海是不是海?

      3、本區有哪些主要的海峽?

      4、西亞、北非分別屬于哪個大洲?除了這兩大洲之外,周圍還緊鄰哪個大洲?

      (引導學生在圖中依次找出并進行填圖練習,注意大洲之間的界限)

      (總結)西亞北非的位置極其特殊,有人將其概括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啟發式提問)西亞北非一直是一個不穩定的地區,從古至今發生了多次戰爭,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強國都想控制這個地區,以便從中獲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課件展示)絲綢之路、蘇伊士航海線路圖、土耳其海峽圖

      (學生討論)注意在討論過程中思考下列問題: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線最便捷的路線;

      2.俄羅斯及中亞各國想通過黑海進入地中海必須經過哪個海峽?)

      (講解)陸路——有鐵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國飛往東非、北非、西歐,都經過新疆、西亞。

      海運——蘇伊士運河:印度洋-大西洋

      土耳其海峽:黑海-地中海

      (總結)西亞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為海、陸、空運輸的要道及中轉站。(要求學生用筆勾畫出來)

      (承轉)西亞北非不但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獨有的特點,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該地區的地形。

      (課件展示)西亞北非地形圖

      (提問)1、西亞北非主要以什么地形為主?

      2、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

      教師簡要介紹兩河流域及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

      (課件展示)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古代文明

      (講解)在西亞和北非地區,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目前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的死海。

      (課件展示)死海

      簡要講解死海名稱的來歷及特點。

      (課件展示)世界氣溫途、世界降水量圖、世界氣候類型圖、阿斯旺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西亞北非地區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是什么?這種氣候有什么特點?

      (講解)由于該地區炎熱干燥,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在北非的阿齊濟耶曾出現過57.8°C的世界最高溫記錄,而且本地區降水稀少,有的地區甚至幾年不下雨。很多國家地面沒有河流,成為“無流國”

      (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中找出沒有河流的.無流國)

      (提問)造成這種氣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注意引導學生從緯度、海陸因素、地形、洋流的影響等方面考慮)

      (教師簡要總結)

      (進一步觀察氣候類型圖)在本地區是否只存在熱帶沙漠氣候?

      (課件展示)地中海式氣候的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

      (提問)該種氣候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形成這種氣候類型?

      (利用圖表進行分析,簡要講解這種氣候的成因)

      (承轉)通過前面幾個區域的學習,我們能夠發現,氣候會對當地的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高溫少雨的氣候使得本地區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大家從圖上能看出有什么獨特之處嗎?——北非西亞地區在氣候的影響下,沙漠廣布,尤其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課件展示)撒哈拉沙漠景觀

      (學生活動)沿北回歸線量算撒哈拉沙漠從大西洋岸到紅海邊的距離(約5200km)

      (講解)剛才計算撒哈拉東西距離,表明橫跨整個北非;現在再看一看南北縱貫情況,北起地中海,南抵蘇丹草原。總共面積777萬平方千米,占非洲總面積的1/3,比澳大利亞大陸還要大,堪稱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

      (承轉)“撒哈拉”原意是“一塊廣闊的不毛之地”。盡管“地上光禿禿,沙子礫石滿地鋪”,但是,地下卻與地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狀況,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石油能源、礦產資源非常豐富。地下水出露地表的地方還分布有小塊綠洲。

      (提問)撒哈拉沙漠正在擴大蔓延,人們已經意識到沙漠化的危害。這么大的土地應當如何利用,如何改造?

      (學生討論)

      (總結)人類是可以用植樹種草的生物措施來預防。

      (新課結束,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西亞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氣候及其影響下的自然環境。通過學習,我們應該發現,自然環境的各要素如氣候、水文、地形、生物彼此之間是密切聯系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一個地理環境。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生產方式合理,人類與地理環境才能協調發展。

      (復習反饋)

      【板書設計】

      第十二章 西亞和北非

      第一節 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1、范圍和國家

      2、兩洋、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要道

      蘇伊士運河 土耳其海峽

      3、高原為主的地形

      4、炎熱干燥的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沿岸

      5、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

      教案點評

      教案最明顯的特點是注重對知識目標中重點、難點知識的落實與突破。教學設計上采用充分運用多媒體演示,注重“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指導、演示,讓學生根據觀察,自己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參與意識,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最新《西亞》教案 2

      第三節西亞

      [教學目的]

      1、學會運用地圖說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熟悉主要國家、五海三洲,主要海峽、運河的位置

      3、了解西亞的自然環境特征。自然條件與當地農牧業生產的關系以及當地發展節水農業取得的巨大成就

      4、了解西亞的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西亞地區的宗教特色及與宗教有密切相關的兩個城市

      5、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點及主要的產油國,了解西亞石油的運輸路線

      [教學重難點]

      重點: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難點:西亞石油資源的分布及石油外云路線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

      西亞圖(板圖)、西亞石油海上運輸線路圖、世界圖

      [教學方法]

      讀圖法、討論法、啟發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指世界圖講述: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南亞,如果從南亞繼續西行。我們會來到一個彌漫著濃郁的宗教色彩的地區,這里到處可見身披白色長袍、頭帶頭巾的阿拉伯人,還可以看到圓頂的清真寺。那大家猜猜,會是哪一個地理區域呢?

      一、西亞的范圍和國家

      1、教師在世界圖上指出西亞的位置,學生說出起海陸位置:亞洲西南部,西接非洲,南臨印度洋

      2、學生討論完成P46活動題,熟悉西亞的國家,并提問:西亞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位于波斯灣沿岸的國家有哪些?

      二、西亞的位置

      1、學生討論完成P46活動2、3,而后上臺指出西亞聯系的五海三洲

      (過渡)西亞地處“五海三洲”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2、引導學生閱讀圖2-18,設問:

      (1)我國的絲綢之路西起我國的哪個城市?向東通過了西亞地區嗎?可以到達哪些地區?

      (2)我國的絲綢之路有什么地理意義?

      3、學生齊讀P47最后一段文字,了解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4、學生討論完成P46活動4、5題,了解西亞的海上交通地位,按如下思路:

      (1)由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有哪幾條海上航線?哪條最近?

      (2)蘇伊士運河直接連接了什么海和什么海?間接溝通了哪兩大洋?

      (3)本區除了蘇伊士運河外,還有哪兩個重要的海峽?

      (4)學生完成P46表格

      5、學生自讀“霍爾木茲海峽”,了解其在世界的重要性。

      三、氣候與農牧業

      1、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思考:西亞屬于什么氣候類型?這種氣候的特征是什么?

      2、引導學生觀察“西亞地形圖”,提問:西亞的河流多嗎?圖上的點狀圖例代表了什么地理事物?由此說明了西亞地區最典型的自然環境特征是什么?(干旱)從地形來看,以什么地形為主?

      3、設問:假如你是西亞某國的總理,面對如此的自然環境,你會如何發展本國的.經濟?

      (過渡)面對如此干旱的自然環境,西亞人民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因地制宜的發展了本國的農業和牧業

      4、結合教材第二段文字,講述西亞牧業的發展情況

      (過渡)由于西亞氣候干旱,西亞人民大力發展本國的節水農業。(結合教材P48-49文字講述)

      5、提問:我國的西北地區發展農業時,可以向以色列借鑒什么經驗?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作業布置]見填充圖冊

      [板書設計]

      第三節西亞

      一、范圍和國家

      二、地理位置

      1、五海三洲之地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三、氣候與農業

      1、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2、傳統的畜牧業

      3、灌溉農業和節水農業

      第二課時

      (復習提問)西亞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點?有什么重要性?西亞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展示“世界人種分布圖”回答:西亞是什么人種?信仰什么宗教?說什么語言?引入阿拉伯國家

      三、阿拉伯國家

      1、西亞是哪些宗教的發源地?西亞的兩大圣城在哪里?

      2、學生自讀材料“耶路撒冷”,了解

      3、引導學生觀察“西亞地形圖”思考:西亞地區最著名的礦產是什么?

      四、世界石油寶庫

      1、學生自讀思考:

      (1)西亞的石油在世界上具有怎樣的地位?

      2、教師展示自繪的“扇形百分比”圖,突出西亞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3、引導學生在“西亞地形圖”上觀察西亞的集中分布地區及主要的產油國

      4、設問:西亞的石油為什么要出口?

      5、結合P52材料分析:西亞石油生產有什么特點

      (過渡)西亞有如此儲量大的石油,主要輸往哪些地區呢?

      6、引導學生對照世界圖,結合圖2-24,理解西亞三條石油運輸的海上路線,而后學生上臺指圖回答

      7、:討論:假如你是西亞某國的政府首腦,當本地石油開采完后,你將采取怎樣的措施來發展本國的經濟?

      [小結]引導學生小結

      [板書設計]

      五、阿拉伯國家

      1、三大宗教的發源地

      2、兩大圣城

      六、世界的石油寶庫

      1、西亞石油在世界的地位

      2、西亞石油的生產特點

      3、發布及產油國

      4、石油輸出路線及地區

      最新《西亞》教案 3

      一、教學要求:

      知識目標:

      1、讀圖說明西亞地區的范圍、位置;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確西亞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過讀河流圖及氣候圖,分析本區水資源狀況,并討論由此可能產生的地區爭端和沖突。

      4、通過閱讀材料及圖片,使學生了解西亞地區的文化差異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標:

      1、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當今的熱點問題。

      3、從西亞最具特色的節水農業中獲取適宜發展我國農業的經驗。

      情感目標:

      1、聯系當前西亞動蕩不安的世界局勢,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愛和平、反對戰爭、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國的“絲綢之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努力建設祖國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

      1、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及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

      三、教學難點:

      1、西亞石油對國際市場的影響,西亞重要的石油運輸線;

      2、西亞的主要農業區和畜牧業區及農牧業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3、西亞地區的動蕩不安與本地區的位置、資源的關系。

      四、教學進程:

      1、學生活動。課前安排學生通過報紙、電視或互聯網,有意識地收集相關的新聞報道和時事評論、分析資料。上課時,結合課文中給出的詞語,以及自己課下收集的資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亞”為題進行1分鐘左右的發言。

      教師設問:“西亞為什么會戰爭不斷?這個地區為什么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呢?”──引入新課。

      2、播放錄像。教師課前搜集有關錄像,如第一部分“千年爭端,今日焦點”。

      看錄像時,要求學生記錄并思考:

      (1)西亞的地理概念是什么?

      (2)西亞地區的千年爭端因何而起?

      (3)西亞成為今日焦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看錄像后,結合書上資料,分小組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再做出簡要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出若干條“熱點因素”,如“運河之爭”、“石油之爭”、“淡水之爭”、“宗教之爭”、“領土之爭”等,在板書中以框題形式書寫,然后再逐一具體分析講授。

      (一)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師提問:西亞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點,使其成為東西方勢力爭奪的熱點?討論并回答。

      2、向學生闡明“西亞”概念和名稱起源。

      3、引導學生指圖說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義和具體位置,并指出本區還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師應特別指出“里海”與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強調“海洋”與“湖泊”以及“內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別。

      4、提問:讀圖說出“土耳其海峽”與“蘇伊士運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樣的重要性?

      (1)同為兩大洲界線;

      (2)土耳其與埃及因此成為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3)歐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國家的海上道路因蘇伊士運河而大大縮短,方便了西方國家向東方的殖民擴張和資源掠奪。如課時允許,還可對蘇伊士運河的歷史和與埃及經濟的關系作補充介紹。

      (二)豐富的石油資源:

      1、提問:提到西亞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為什么說西亞是世界石油寶庫呢?

      建議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從地圖和“活動”課文入手,從空間(分布)和數量(儲量、產量、出口量)兩方面探求結論。

      2、教學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圖的作用,如通過讀西亞石油分布圖,可使學生明確西亞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可對照世界政區圖,由學生說出主要的產油國。

      3、在以上活動的基礎上,教師還可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讀圖,分析三條航線的優勢差異,如提問學生:同樣是輸出至西歐各國,航線A和B的差異何在?(A航線經蘇伊士運河,至歐洲的距離最短,運費最經濟,但由于運河地狹水淺,油輪噸位不高;B航線經非洲好望角,至歐洲的距離較長,但水道寬闊,可通行巨型油輪。)

      4、石油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

      教師應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人類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相互關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討單一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知識綜合思維的意識和能力,并滲透能力和價值觀念的培養目標。

      引導學生結合本區地形、氣候圖,分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些石油國在發現石油前,經濟以何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為主──灌溉農業及牧業──經濟落后貧困)

      (2)石油枯竭后,他們的經濟出路又在哪里?(發散討論)

      (三)匱乏的'水資源

      1、從本區氣候特征入手,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在西亞地區,水資源比石油資源更寶貴?進而討論水資源匱乏會對本區的生產生活造成什么影響?

      2、引導學生分析本區水資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國共用),進而分析“為什么說西亞一直在為水而戰?”

      3、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戰爭,西亞各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建議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節水農業為例,加深學生對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協調人地關系的認識;還可以舉從鄰近的土耳其等富水國家輸水的例子。)

      (四)文化差異:

      1、建議以錄像、圖片資料等直觀素材介紹三大宗教文化的差異性。

      2、讓學生收集有關阿拉伯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資料,在課上相互交流。

      3、通過錄像,活動──巴勒斯坦問題”,開展以下討論:

      (1)談談你對阿以沖突的認識?(或為什么說阿以沖突是西亞問題的核心?)

      (2)你認為世界各國發生矛盾時,應以什么樣的態度來解決才是最明智的?

      全課小結:

      要求學生每人寫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題目是“我所認識的西亞”,對本課的學習做一個總結。

      最新《西亞》教案 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音畫《在中亞西亞草原上》

      教學目標:

      1、過欣賞《在中亞西亞草原上》,感受,體會樂曲中音樂的力度變化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的作用以及音樂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2、能夠了解西洋木管樂器:單簧管、英國管,初步掌握“音畫”音樂題材知識。

      3、初步學唱《美麗的村莊》(機動)

      教學重點:熟悉作品的兩個主題;體會聯想樂曲所蘊含的意境。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欣賞幾首歌曲的片段

      1、《長江之歌》

      2、《黃河頌》(聽完錄音請學生回答歌曲的題目并談談感受)

      (二)教師談話:這兩首歌都是描寫我國江河的歌曲,它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江河”作表現內容,今天我們來欣賞俄國作曲家鮑羅丁以繪畫為題材創作的樂曲《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二、授新課

      (一)作者、作品簡述。

      鮑羅丁俄國作曲家、化學家,從小勤奮好學,醉心于音樂、化學,25歲獲醫學博士,后又創辦了女子醫科大學。他之所以能在化學、音樂兩大領域獲得成功,除他努力之外,結識了巴拉基列等人,并聽從他們的勸告而從事音樂的創作,成為“強力集團”的成員也是重要原因。鮑羅丁的創作吸曲了俄國民間音樂的豐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渾的`史詩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的反映了俄羅斯民族的豪勇性和廣闊的胸襟。

      《在中亞西亞草原上》是通過兩支旋律在不同聲部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它象征著俄羅斯與東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二)初聽:完整欣賞一遍《在中亞西亞草原上》

      欣賞前,教師在鋼琴上彈出《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的第一、第二主題。

      要求學生在欣賞中參照課本提示注意兩個主題旋律分別是由哪兩種西洋木管樂器演奏的,并注意其音色特點。

      (三)復聽

      1、欣賞之前唱會兩個主題旋律。

      2、欣賞時,當聽到第一主題出現時舉右手,第二主題出現時舉左手,兩個主題旋律在不同聲部同時出現時舉雙手表示。

      3、一邊以隱約聽到的音量播放《在中亞西亞草原上》,一邊提問:

      兩個主題旋律塑造哪兩個音樂形象(或象征著什么?)除兩個主題旋律你還聽到了那些聲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

      音樂一開始小提琴和木管樂器在高音區,持續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樂,并反復出現,這使你想到了什么?(可有多種問法)

      弦樂器撥弦的聲音,你覺得它像什么發出的聲音?

      畫在課本第二主題上方的,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記號它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什么?

      哪一部分則象征著俄羅斯與東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4、實踐與創造:課后的第三題。

      三、鞏固新課

      (一)

      1、簡述體裁知識:音畫是一種與交響詩相類似的音樂,有時以繪畫或以自然風光為題材,樂曲結構都為單樂章。

      2、西洋木管樂器:單簧管英國管(播發兩種不同的聲音讓學生選擇)

      (二)朗誦作者關于《在中亞西亞草原上》的一段講解詞(重放作品為背景材料)

      “在中亞西亞單調的砂質草原上,第一次傳來了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可以聽到漸漸走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抑郁的東方歌調。一支當地的商隊在俄羅斯士兵衛護之下從廣袤的沙漠中走過。他們安然無慮地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完成漫長的旅程。商隊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的安詳曲調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它的回聲長時間縈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遠方。”

      四、初步學唱歌曲《美麗的村莊》

      (教師談話:離開了廣袤的大草原讓我們一起到意大利《美麗的村莊》,去感受它的清新與活潑吧。)

      1、讓學生完整聆聽錄音或范唱。可多聽幾遍。

      2、用聽唱進行教學。先唱歌詞,后唱歌譜(根據班級實際而訂)

      最新《西亞》教案 5

      1、了解印度尼西亞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分布特點;知道印度尼西亞的主要礦產和農產品。

      2、培養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的能力。

      3、使學生樹立地理環境整體觀,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保護自然環境。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首先提出讀圖問題:

      1、印度尼西亞的領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緯度帶四周?

      2、印度尼西亞領土的組成特點?

      3、在國際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亞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過讀圖,強調位置、組成的重要性,為學生對下面有關印尼的自然環境、人口分布、物產和經濟狀況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一部分“熱帶海洋上的翡翠項鏈”概述了印度尼西亞的自然環境特征。這種比喻與它的地理位置及領土組成緊密相關。印度尼西亞位于東南亞熱帶海洋中,由13000多個大小島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這些島嶼分布在赤道及其兩側,為熱帶雨林景觀。印尼的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島有由火山噴出物發育而成的肥沃土壤,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人口眾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紹了印尼的人口狀況,這是印尼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印尼人口在世界上僅次于中國、印度和美國,居第四位。人口分布很不均勻,約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島,1/5在蘇門答臘,其他島嶼叢林密布,人口稀少。全國有100多個民族,幾百種語言。居民大多數信仰伊斯蘭。華人和華僑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礦產和熱帶經濟作物”介紹了印尼豐富的物產,這對于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教法建議

      一、首先圍繞著印度尼西亞圖回答問題:

      1、印度尼西亞的領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緯度帶四周?

      2、印度尼西亞領土的組成特點?

      3、在國際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亞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從而,概括印度尼西亞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項鏈,明確印尼的自然特征。然后,提問印度尼西亞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火山噴出物發育而成的肥沃土壤,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組織學生閱讀“人口眾多、分布不均”這段課文,了解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分布狀況。

      三、通過讀印度尼西亞的礦產分布圖,請學生說出印尼的主要礦產資源,并在圖上指出分布。通過前面對印尼自然環境的分析,讓學生自己說出印尼應出產哪些農產品,老師補充。

      總結印尼的經濟狀況:印尼屬于發展中國家,過去主要以出口農林、礦產等初級產品為主;近年來石油加工業和制造業有很大的發展。

      四、最后讓學生在印尼簡圖上,找出雅加達和萬隆,明確這兩個城市準確位置。并介紹這兩個城市的基本情況。

      本節內容的思路是:位置→自然環境特征→人口分布→物產→經濟狀況→主要城市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印度尼西亞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領土的構成

      人口眾多,分布不均

      主要的礦產和農產品。

      教學難點成為熱帶海洋上的翡翠項鏈的原因

      教學工具“印度尼西亞簡圖”、“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及印度尼西亞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

      (導入)大家知道肺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器官,它源源不斷地向身體提供氧氣,假如它喪失了作用,人馬上就會死亡。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就是被譽為是世界、非凡是南太平洋的一葉“肺”的國家—印度尼西亞

      (板書)第四節印度尼西亞

      熱帶海洋上的翡翠項鏈

      (讀印尼簡圖)

      1、印度尼西亞的領土主要分布在哪一個緯度帶?屬于五帶中的哪一帶?

      本區的`氣候以哪一種為主?植被以什么為主(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兩側。屬于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熱帶雨林)

      2、印度尼西亞的領土組成有什么特點?在圖上找出主要的島嶼?并用紅線描出(1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之國”。主要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島

      3、說出印度尼西亞的相對位置?說說在國際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亞的地位有什么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非凡性,所以在國際海洋交通方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東亞和西歐、亞洲與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板書)1、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2、位于東亞和西歐以及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風光圖片)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風光圖

      (講述)印度尼西亞位于赤道及其兩側,氣候特點是高溫多于雨。各島樹木蔥綠,花開四季,各島相連,使印度尼西亞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項鏈。印度尼西亞迷人的風光,吸引著很多人前往旅游。

      (板書)2多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

      (提問)印度尼西亞位于哪三大板塊之間?(太平洋、印度洋和歐亞大陸)

      (講解)由于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全境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有活火山77座。火山噴出物發育而成的肥沃土壤,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閱讀)組織學生閱讀“人類口眾多、分布不均”這段課文,回答

      (1)印度尼西亞有人口_______

      (2)居世界第_______位

      (3)印度尼西亞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__,居民多信仰伊斯蘭

      (板書)二、人口眾多、分布不均

      (讀圖)印度尼西亞的礦產分布圖,請學生說出印度尼西亞的主要礦產資源?并在圖上指出分布在什么地方?

      (總結)印尼的石

      油、天然氣、錫、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石油的產量和出口量居東南亞首位。

      (板書)三、礦產和植被

      (提問)受氣候影響,印尼的農作物應以什么為主(熱帶經濟作物和水稻)

      (總結)印度尼西亞有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那它的經濟狀況如何呢?

      印度尼西亞屬于發展中國家,過去主要以出口農林、礦產等初級產品為主;近年來石油加工業和制造業有很大的發展。印尼有那幾個主要城市?

      (板書)主要城市

      請大家在印尼簡圖上,找出雅加達和萬隆兩個城市,明確這兩個城市準確位置。并介紹這兩個城市的基本情況。

      (雅加達:首都、重要港口、東南亞最大的城市。萬隆:療養和旅游勝地。1955年,亞非會議在此召開。)

      (總結)由于印尼的地理位置和組成的特點,使印尼就像熱帶海洋上的一串翡翠項鏈,這條“項鏈”不僅風景迷人,而且資源豐富,人口眾多。正是因為印尼有廣闊的熱帶森林,所以它被稱為世界非凡是太平洋的一葉“肺”。但不幸的是印尼的森林正在以天天4000—9000公頃的速度消失。這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

      板書設計

      印度尼西亞

      1、熱帶上海洋上的翡翠

      2、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

      3、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眾多、分布不均

      礦產和植被資源分布

      主要城市

      雅加達:首都、東南亞最大城市

      萬隆:療養和旅游勝地

    【最新《西亞》教案】相關文章:

    馬來西亞之旅的感想09-01

    最新《浪花》的教案07-21

    最新《金子》教案07-06

    最新《所見》教案07-30

    最新《絕招》教案06-10

    最新《家》教案10-06

    最新《歡慶》教案09-18

    最新《畫風》教案10-18

    最新《假如》教案10-19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Aⅴ这里有精品免费看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尤物国产区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福利aV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 亚洲日韩性一区二区三区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