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時間:2024-11-13 19:04:37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通用9篇)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熟練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學準備:情景圖、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18÷3= 30÷6= 36÷6= 20÷5=

      10÷2= 24÷6= 3÷3= 8÷4= 9÷3=

      二、練習

      1、出示(4)題情景圖 小白兔

      請學生說圖意、提問題并列式計算

      2、出示(5)題

      請學生說出各種物品的價錢,并說出圖意、列式解答

      請你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6)題:登山(計時計算)

      4、(7)題:跳傘 看題、說題意

      在()里填上“+、-、×、÷”學生獨立完成

      5、(9)題:出示情景圖

      我們班有30人,6人一個小組,可以分成幾個小組?列式解答。

      6、(10)題:出示小猴圖

      指名說圖意 小猴的只數是兔子的.3倍,每2只小猴一組,可以分成幾組?

      問:怎樣計算?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2

      教材分析

      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涉及的知識背景比較廣,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也較密切。對常見數量關系的梳理,教材創設的情境及選擇的學習材料,是學生很熟悉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強化了與乘法相關的常見數量關系的學習。

      課標解讀

      數學學習基于生活,高于生活。數學學習不僅僅是解決生活問題,更主要是基于現實問題的解決過程,從中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積累數學學習的基本活動經驗,最終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與實驗教材相比,本單元在常見數量關系的學習上,明顯加大了力度,除了“路程、時間、速度三者數量關系”外,又增加了“數量、單價、總價三者數量關系”的學習。這樣的編排既符合課程標準的新要求,又為學生研究數量關系提供了更豐富的材料,增加了經歷體驗數量關系提煉、歸納與應用的機會。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單價、數量和總價的含義,理解并掌握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

      2.探索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并熟練的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加強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發展分析、比較、歸納、抽象、概括的能力,并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掌握常見數量關系1。

      難點:構建數學模型“單價×數量=總價”。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準備的材料及常規學習用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師:同學們,你們去商場購過物嗎?(課件出示超市圖)購物的時候是否遇到數學問題呢?李老師在購物的時候時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今天想請同學們幫老師來解決兩個問題,同學有信心嗎?(出示購買籃球問題)生:有。師生互動解決問題。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師課件出示問題,學生尋找已知信息和問題并進行解答。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共同展示導入解決的兩個問題,根據導入對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和過程提出疑問,進行探究建立模型)

      1. 探究“單價”、“數量”和“總價”第一個關系式師:同學們真厲害,很快就幫李老師解決了問題。現在,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異同?(通過學生的回答用氣泡圖來整理出異同點,其中對“都是用乘法計算”的共同點進行追問。)

      生答:都是用乘法計算的,都是用每件商品的'價格×買了多少=一共用的錢數。

      師追問:為什么一共用的錢數用乘法呢?

      生解釋:他們都是每份數、份數和總數的關系,所以用乘法來計算總數。

      師順勢引入:同學們善于思考,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在數學上像每件商品的價格這樣的每份數它叫做“單價”,買了多少叫做“數量”,一共用了多少錢叫做“總價”。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能總結出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嗎?

      生:單價×數量=總價小結:單價×數量=總價

      2. 探究“單價”、“數量”和“總價”第二個關系式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活動二探究得到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總價÷單價=數量

      3. 探究“單價”、“數量”和“總價”第三個關系式學生自主探究,通過活動三探究得到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的關系:總價÷數量=單價總結:單價×數量=總價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探究得到三個關系式,并及時進行鞏固練習

      1.課本52頁“做一做”第2題。指名學生回答并說出計算關系式,以便熟練的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舉例說明什么是單價、數量和總價。再次鞏固單價、數量、總價的概念,加深理解和記憶。

      3.運用判斷,鍛煉學生的找信息和糾錯的能力,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

      4.通過“一套的單價是上衣加褲子”的練習題,再次提示學生讀題一定要用心,讀懂題目再下筆,不能看見數就直接列算式代入計算!

      四、課堂總結師:同學們,本節課的學習就到這里了,誰來跟大家談談這節課的收獲呢?

      學生談收獲來總結本課學到的知識。

      作業設計

      1.按要求完成課本54頁第3題。

      2.完成課時練47頁第5課時 常見數量關系①。

      課后反思

      1.本節課既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在交流評價的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體驗,較好地體現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自覺地構建了比較的方法,不僅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數量關系,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仔細觀察、動腦思考、發現規律,讓他們把發現的規律說給同學聽,總結常見數量之間的關系,為今后學生應用這些關系式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和總價,速度、時間和路程的含義,理解、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初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以及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并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答列式。

      (1) 每個文具盒10元,5個文具盒多少錢?

      (2) 50元錢買文具盒,每個10元,可以買多少個?

      (3) 50元錢買了5個同樣的文具盒,每個多少錢?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2.學生列式。

      (1) 一輛汽車每小時行50千米,3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行了150千米,每小時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時?

      (3)一輛汽車3小時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對。

      二、教學新課

      1.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過許多應用題,知道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里,有各種數量關系,并且已接觸了許多數量關系。像上面做的題里有哪些數量呢,這些數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板書課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學生讀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2)教學單價、數量和總價的含義。

      提問: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

      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怎樣的問題?

      說明:這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的事,這里的每枝鉛筆2角、每個排球55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3枝、4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提問:你的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單價嗎?

      請你來說一說下面的單價、數量和總價。

      學校買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3)概括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

      誰來說一說,第(1)題里鉛筆的單價、數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樣求的?第(2)題里的單價、數量各是多少?求的什么?怎樣求的?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從上面的兩題里,你發現單價、數量和總價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板書:單價數量=總價)?

      [評析: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數量,思考求的什么數量,是怎樣求的,既可以鞏固剛學到的量的概念,又是對這兩題計算方法的分析。接著引導尋找共同特點,歸納數量關系,就是在分析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綜合、抽象和概括。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對具體問題的感知、分析的基礎上認識抽象的數量關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提問:請同學們根據這個關系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可以求什么?怎樣求(板書:總價單價=數量)?

      追問:為什么求數量用總價除以單價?

      提問:再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和數量,可以求什么?怎樣求?你是怎樣想到的(板書:總價數量=單價)?

      (4)現在請同學們看一看這里一組三個數量關系式,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你覺得只要記住了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來記其他的兩個?

      小結:我們從這里的三個數量關系式可以看出,根據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的關系,只要知道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我們在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想出總價單價=數量和總價數量=單價。

      3.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第1題。

      讀題。提問:例1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指名學生先口頭舉出例子,說明求總價的問題。

      提問:誰還能舉一個求數量的例子?求單價的呢?

      (2) 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課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這里應用了哪幾個數量關系式?在單價、數量和總價三個量里,要求一個量,需要知道幾個量?

      指出:在單價、數量和總價里,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

      4.教學例2。

      (1)出示例2,學生讀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

      學生口答算式和得數,老師板書。

      (2)提問:這兩道題都是說的哪一方面的事,也就是行程問題,其中每小時45千米、每分鐘行70米這樣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2小時、6分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90千米、42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3)提問:

      第(1)題里汽車的速度是多少?行走的時間呢?求出的結果是什么數量?是怎樣求的?

      第(2)題里小東行走的速度和時間各是多少?求出的是什么?怎樣求的?

      這兩題在計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點?

      從這兩題里,你發現了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有怎樣的關系(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提問:如果知道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時間怎樣求?你是怎樣想到的(板書:路程速度=時間)?

      根據數量關系式,求速度需要哪兩個條件?怎樣求?為什么要這樣求(板書:路程時間=速度)?

      (4)這里主要記住哪一個,就能記住其他的兩個?根據什么知識可以從乘法的關系式想出其他的兩個?

      請大家把這三個數量關系式齊讀一遍。

      小結:速度、時間和路程是一組聯系緊密的數量,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記這一組數量關系式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除法的關系,想出路程速度=時間、路程時間=速度。

      5.組織練習。

      (1) 下面的條件中各是什么數量關系?

      ①輪船5小時行125千米。

      ②火車從南京到上海每小時行駛61千米,共行駛305千米。

      ③小華從家到學校要走800米,小華要走16分鐘,每分鐘走50米。

      (2)做練一練第3題。

      讀題。讓學生舉例說明求路程的問題。

      哪位同學舉出一個求時間的問題?你能舉出一個求速度的問題嗎?

      (3) 做練一練第4題。

      指名學生說數量關系。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怎樣求路程?怎樣求時間?求速度呢?

      三、課堂小結

      這堂課學習的是哪兩組常見的數量關系?你能具體說一說這兩組數量關系嗎?我們主要記住哪兩個,就能想出其余的數量關系式嗎?

      四、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二第1、2題。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4

      教學目的:

      通過實際的例子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學術語表達常見數量關系,并能在解答應用題和實際問題中加以運用,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數學術語表達常見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掌握用數學術語表達常見數量關系。

      教學關鍵:

      常見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略。

      1、教學例2。(題略)

      (1)教學例2的第一道題。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題。

      幻燈投影:第一道題的圖,在每筐蘋果邊加畫蘋果樹一棵。教師講解每筐蘋果是從相對應的蘋果樹上采摘下來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學生看題、圖后獨立解答。

      (2)教學例2的第二道題。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題。幻燈投影出菜園的一排菜畦、教師講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學生獨立解答。

      (3)指名講述解答方法,板書算式。

      2、棵蘋果收。25×3=75(千克)

      3、畦產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問:

      ①剛才例2的兩道題中的第一個已知條件都是講什么?引導學生回答都是講平均產量。即單產量。

      ②兩道題中的問題都是求什么?引導學生回答出都是求總產量。

      教師歸納、例2的'兩道題中的“每棵樹收蘋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們叫它單產量。(板書:單產量)

      “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畦”,我們叫它數量。(板書:數量)

      “一共收多少蘋果或產多少萊的重量”,我們叫它總產量。(板書:總產量)

      (5)再問:已知單產量和數量怎樣求總產量?

      指名學生回答后總結出: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6)小結:我們掌握了“單產量×數量=總產量”這個

      關系式,平常在解答求總產量的應用題時只要找出單產量和數量,然后用單產量乘以數量就求出總產量了。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26頁“做一做”的題目。

      問:誰能舉出已知條件是單產量和數量,求總產量的實際計算問題呢?

      指名學生口述實例,并解答。

      (2)試練。解答下列各題后,再分別指出每道題的單產量、數量和總產量各是什么?

      ①每噸甘蔗可以產糖120千克,5噸甘蔗可以產糖多少千克?

      ②菜園每畦馬鈴薯收140千克,4畦收馬鈴薯多少千克?

      ③每噸海水可曬鹽2千克,1000噸海水可曬鹽多少千克?

      二、課堂綜合練習。

      請指出下面各題分別屬于哪一種數量關系?每道題中的兩個已知數分別是什么量?問題是什么量?(學生回答后,再解答出來。)

      1、每雙童襪2元,買同樣的6雙應付多少元?

      2、每只母雞平均每月下蛋20個,5只母雞每月共下蛋多少個?

      3、蔬菜小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個25元,學校買回4個用了多少錢?

      三、課堂作業。

      做練習六的第1—4題。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5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六冊73~74頁的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六的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聯系。

      2、使學生在推導“單價、數量、總價”這三種數量關系之間的關系的過程當中,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有條理的、清晰的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聯系。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應用題常見數量關系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投影,學生填空

      單價×數量=

      單產量 數量=總產量

      ×時間=路程

      工效× =工作總量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1.復習乘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系

      1) 出示題目

      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 讀題,列式解答,并說出數量關系

      98 × 8 =784(元)

      單價×數量=總價

      3) 師板書算式和數量關系并提問,你是怎樣想的?

      2.學習除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系

      1) 改編應用題:將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乘兩道除法應用題(學生改編后,同桌交流)

      2) 生匯報,教師板書改編后的應用題

      3) 學生根據改編應用題任選一道解答,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求,寫出數量關系

      4) 說一說,哪個量是總價,哪個量是單價,哪個量是數量

      3.引導學生比較總結

      1) 出示題目,學生討論

      a) 這三道題都與哪幾種數量有關?

      b) 三道應用題有什么不同?

      (題目、數量關系)

      2) 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例1的三道應用題我們知道:由一個乘法數量關系可以得出兩個新的除法數量關系。

      4.應用學習例1的方法,根據前面所學過的乘法數量關系,得出其他除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5.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將一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由我們原來學習的乘法常見數量關系,得到對應的新的除法數量關系。我們一共學習了四組常見的數量關系,在每一組數量關系中,以第一個乘法數量關系是最基本的,只要記住這個最基本的,其他的我們就能很快想出來。

      三、 反饋練習

      1、74頁 做一做(學生獨立解答,說出數量關系)

      2、判斷題

      1) 買2件襯衣180元,平均每件多少元?這是求總價的題目。( )

      2) 一輛客車5小時行300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這是求速度的應用題。 ( )

      3) 已知工效和時間,可以求總價。 ( )

      4) 每畦收菠菜46千克,2畝收菠菜多少千克?是求單產量。 ( )

      3、說說數量關系

      1)草莓每千克3元,買了4千克,一共用多少元?

      2)一輛汽車3小時行150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3)一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9米,8小時可以織布多少米?

      4)一棵梨樹平均收梨30千克,一共收了90千克,有幾棵梨樹?

      四、思考題

      根據20×31=620一道乘法應用題和兩道除法應用題,再解答,并出數量關系。

      板書設計

      除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系

      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 98 × 8 =784(元)

      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單價×數量=總價

      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用了 784÷ 8 = 98(元)

      784元,每個鼓多少元? 總價÷數量=單價

      學校鼓樂隊買鼓用了784元, 784÷ 98 = 8(個)

      每個98元,買了幾個鼓? 總價÷單價=數量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6

      教學內容:

      第3課時(p40~p41),簡單的數量關系。

      教學目標:

      1. 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意義,會解決生活中與這些量有關的問題。

      2. 能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會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 能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

      看懂購物發票,探索出單價、數量、金額之間的數量關系。

      教材分析:

      教材結合具體情況,總結了 “單位、數量、金額”之間的`數量,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張幼兒園買玩具的購物發票,先讓學生讀發票,了解其中的信息。知道發票中的單價、數量、金額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通過討論發票中的金額“84”是怎樣算出來的,認識常見的量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抽象出數量關系式。然后,又設計了媽媽買布的情境,在學生計算“媽媽買布一共要花多少錢”的問題中,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乘法,進一步理解數量關系。同時,要求計算之前,“先估一下,媽媽帶200元錢,夠不夠?”

      學生分析:

      學生有了一位數乘法做基礎,學習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關鍵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靈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計算方法。

      教學流程:

      一、 談話交流,發票問題

      1、 看到過發票嗎?你對發票有哪些了解?說一說發票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 出示發票,讀下面的發票,說說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發票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3、 發票中的單位、數量、金額各表示什么,通常把發票中的“金額”也叫做“總價”。

      二、 討論交流,嘗試計算

      1、 出示兔博士的問題,進行討論“84”是怎樣算出來的?

      2、 試著寫出28×3=84的算式,并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嘗試自己寫出236=72的乘法算式。

      4、 歸納數量關系,仔細觀察自己寫出的算式,嘗試總結交流。

      單價×數量=總價

      三、 解決問題,總結計算方法

      1、觀察情景圖,讀題“媽媽去商店買5米花布,一共要花多少元錢?”

      2、說一說,從中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3、要求計算之前,“先估一下,媽媽帶200元錢,夠不夠?”

      4、根據數量關系怎樣列式

      5、用豎式計算27×5= (元)

      5 交流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

      四、 鞏固練習

      1、填表。

      商品名稱數量單價(元)總價(元)

      電動汽車533

      書包329

      臺燈447

      2、先判斷積是幾位數,再計算。

      25×4 76×6 32×8

      68×5 43×7 99×9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25-26頁。

      教學目的:

      1.記住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

      2.能正確運用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3.通過培養學生自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通過歸納揭示數量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具準備:

      投影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認定目標

      1."小小售貨員"游戲。(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知乘法應用題的一些數量關系。)

      2.教師小結:從上面的游戲我們可以看出,乘法應用題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那么同類型乘法應用題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問題(板書課題)。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完成以下兩個任務(口頭展標1.2)。

      [評析:通過游戲把學生要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和強烈的學習興趣,為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標及時合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

      二、導學達標

      1.求總價數量關系的教學。

      (1)出示例1。

      例1.解答下面各題(投影出示相應的圖)

      ①鉛筆每支8分,買3支用多少錢?

      ②籃球每個70元,買2個用多少錢?

      ③魚每千克9元,買4千克用多少錢?

      (以上三道題讓學生自己解答)

      (2)討論(出示討論題,四個小組討論)。

      ①例1中的三道題都說的是哪一方面的事?

      ②題里已知條件有什么共同點?

      ③要求的問題又有什么共同點?

      (3)單價、數量、總價含義的教學。

      根據學生討論回答的結果進一步說明:像這樣,每件商品的價錢或單位重量的價錢;我們就把它們叫做單價(板書"單價"):買商品的件數或重量,我們就把它們叫作數量(板書"數量");買商品一共用多少錢叫做總價(板書"總價")。請你再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的實際例子來。

      (4)引導學生總結數量關系。

      根據例1的三道題的解題規律,請同學們總結出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學生總結,教師板書總結出的數量關系。)

      (5)看教材,勾畫重點句子。

      (6)做一做

      ①指出例1各題中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

      ②舉出生活中像例1這種求總價的應用題。

      [評析: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分組討論和總結,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創設情境,讓學生有成功的機會和產生成功的愉快感。

      2.自學求總產量數量關系。

      (1)按照老師教同學們求總價的方法,請你們帶著以下思考題自學例2

      出示例2(投影出示三個思考題)。

      例2.解答下面各題(投影出示相應的圖)。

      ①每棵蘋果樹平均收蘋果25千克,3棵蘋果樹收多少千克?

      ②菜園每畦地產萊150千克,4畦地產菜多少千克?

      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①兩道題都說的什么問題,它們的條件和問題有什么共同點?

      ②什么叫單產量?什么叫數量?總產量?

      ③知道單產量和數量怎樣求總產量?

      (2)檢查自學情況(投影出示檢測題)。

      ①例2的兩道題都是求 的應用題。

      ②每棵樹收蘋果的重量或每哇地產菜的重量叫做 ,有多少棵樹或有多少波菜叫做 ,一共收多少菠菜叫做 。

      ③寫出求總產量的數量關系:

      ④例2中的單產量、數量、總產量各是多少?

      ⑤舉出生活中像例2這種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評析:學生帶著思考題進行自學,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體驗到自己也會學習知識的快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小結。

      以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求總價和總產量的數量關系。知道單價和數量,用單價乘以數量就可以求總價;知道單產量和數量就可以求總產量。

      三、達標測評

      1.將題中已知條件和問題與相應的數量名稱連起來。

      (1)皮球每個35元,買4個皮球一共用多少錢?

      數量 總價 單價。

      (2)每只母雞平均每月下蛋20個,有5只母雞。每月共下多少蛋?

      總產量 數量單 產量

      2.先說出數量關系,再解答。

      (1)學校買了4個排球,每個23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2)畜牧場平均每頭奶牛每天產奶15千克,20頭奶牛每天產奶多少千克?

      3.編一道已知單價和數量求總價的應用題。

      4.編一道已知單產量和數量求總產量的應用題。

      5.把下列應用題補充完整,并解答。

      (1)葡萄園每畦產葡萄200克,有3畦葡萄。 ?

      (2)每雙童襪2元, , 應付多少元?(補充不同的條件,用不同方法解答。)

      6.一個水果店運來150千克蘋果,平均放在6個筐里,每千克蘋果2元。每筐蘋果多少元?(用不同的方法解)

      [評析:測評題有密度,有梯度,既體現了基礎知識要求,又體現了對學生能力的要求,1、2題是檢查學生對今天所學內容是否都掌握;3、4題不僅要求學生要有這節課的基礎,而且還要會"選材"和"組裝";5題的第(2)題補充不同的條件,要求學生思路要廣,思維要靈活;6題要求學生用不同方法解答,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目的。]

      四、全課總結(略)。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總結、歸納路程、速度、時間之間的數量關系的過程。

      2、了解路程、速度、時間的意義,知道三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能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3、在綜合運用只是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了解速度、行駛時間、路程的實際含義,掌握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

      教學難點:

      自己舉例子并總結出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認真觀察鐵路示意圖,說一說從圖中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機會。

      提出藍靈鼠的問題:估計一下,鄭州和青島那個城市到北京的鐵路短?

      學生先看示意圖直觀估計一下,在用加法實際計算。

      鄭州到北京:412+283=695(千米)

      青島到北京:393+360+137=890(千米)

      二、自主探究行程的數量關系式

      1、提出教材上兩個問題,給學生時間,把算式列在本子上,完成計算,并交流計算結果。

      此時,教師板書兩個算式: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介紹速度和路程的含義,并讓學生找一找哪個是速度、時間、路程,標在相應的數據下面。

      115×5=590(千米)

      98×7=686(千米)

      (速度)(時間)(路程)

      (速度)(時間)(路程)

      2、同學交流討論,總結出數量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提出議一議,給學生充分時間交流,舉例說明,總結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

      時間=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3、介紹速度的特殊表示方式,并舉例讓學生練習。

      師:速度還有一種特殊的表示方式,你們想知道嗎?

      平均每小時行118千米,還可以記作:118千米/時,讀作:118千米每時。

      生讀一讀,寫一寫。

      普通客車平均每小時行98千米,可以記作什么?怎么讀?

      亮亮每分鐘走72米,怎樣表示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1~3題:學生先認真讀題、審題,再獨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

      2、完成練一練第2題:課前布置,課上交流。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 9

      教學內容:

      1、知道單價、數量、總價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會用常見數量關系的術語去分析解答有關的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常見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常見的數量關系的術語分析,解答有關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常見數量——單價、數量、總價各自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實物投影、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新授:

      (一)理解單價、數量、總價的含義。

      1、 單價的含義:

      師:昨天張老師請同學們到超市等地方去了解一些商品的價

      錢,老師也去了解了一下。這是老師了解到的兩件商品。

      (出示實物投影。)

      師:力士香皂上標著¥4元,表示什么意思?英雄鋼筆上標著零售價6元,表示什么意思?

      師:剛才這些都是老師了解到的商品價格,下面請你們來說說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的價錢。

      師:我知道很多同學都想說,老師等會兒再請你們說,好不好?

      師:我們知道了這些商品以及它相對應的價錢,那么如果現在請你做個營業員,想想這些商品及它所對應的價錢應該填在你手中發票的哪一欄里,請你們選擇一件商品填一填。

      (實物投影反饋)

      師:為什么把這些價錢都填在了單價這欄里?你是怎樣想的?請把你的意見在小組內交流。反饋。

      師:對了,這些價錢都是每一件商品的價錢,在商業上我們稱它為單價。所以這些價錢都表示商品的什么?

      一起說:單價(把表格中每條等改成單價)

      師:接下來張老師要同學們用我們剛才學的知識告訴大家你所了解的一件商品價錢。(反饋)

      師:張老師知道還有很多同學們想說,下課后再與老師交流。

      2、 數量、總價的含義:

      師:現在老師買了2塊這樣的香皂,請你口算一下,總共需要多少錢?

      買這樣的3支鋼筆呢?

      買這樣的4呢?

      買這樣的5呢?

      反饋并填在表格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把這些買商品的件數以及這些總的.價錢填在發票里,你準備填在哪一欄里呢?請把你的意見在小組里交流交流。(反饋)

      師:對,這些都表示買商品的件數,在商業上我們稱作數量。而這些總價錢在商業上我們稱作金額,在數學上我們稱作總價。

      (二)鞏固單價、數量、總價的含義。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數量,接下來老師考考你們,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說的這個數量是屬于單價、數量、總價中哪一個量,想清楚后把這個量找出來。

      1)每條毛巾8元。

      2)一共用去500元。

      3)買了6臺電視機。

      2、師:既然同學們都理解了單價、數量、總價這三個數量的含義,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想一想他們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請你們四人一組來擺一擺他們之間的關系,看那組同學擺的關系最齊全。

      (請兩個同學上黑板擺。)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師:反饋(跟黑板上一樣的小組舉手)。那么,這三個數量關系式中哪個是最基本的?請每個同學把你認為最基本的那個擺出來。

      單價×數量=總價

      師:只要記住了這個數量關系式也就可以運用乘除法關系把另外兩個寫出來。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認識了單價、數量、總價,還認識了單價×數量=總價這個常見的數量關系式。下面請同學們運用今天新學的知識來分析、解答應用題。

      二、應用知識解題。

      (一)已知什么,求什么,數量關系怎樣?

      1、康明小學買5臺投影儀,每臺售價400元,一共付款多少元?

      2、康明小學買投影儀,每臺售價400元,付了2000元,可以買多少臺投影儀?

      3、康明小學用2000元買了一批投影儀,每臺售價400元,一共買了多少臺?

      師:剛才同學們都做得很好,下面我們再來看下一題。

      (二)數量關系怎樣?

      1、3臺空調的總價是8160元,平均每臺空調的價格是多少元?

      2、毛線每千克售價38元,李阿姨買了2千克的毛線,一共需要多少錢?

      3、每件童裝80元,用800元可以買童裝多少件?

      (三)先擺出數量關系式,再列式解答。

      1、商店賣出長虹電視機8臺,每臺售價2500元,共收款多少元?

      2、學校買了6只足球,共付了240元,每只足球售價多少元?

      3、每條毛毯500元,用3000元可以買多少條毛毯?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常見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并且知道了單價×數量=總價。

    【學習數學數量關系的教案】相關文章: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教案02-17

    小升初數學數量關系計算公式整理總結08-22

    除法應用題的常見的數量關系教案10-28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教案范文08-08

    數學教案數量分類09-26

    數量關系式總結大全08-17

    一年級數學數量關系計算公式10-14

    關于統計班級物品數量的數學教案10-19

    感知5以內的數量小班數學活動教案06-15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ri精品视频 |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亚洲1级欧美高清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不卡 | 日韩欧洲旡码专区在线 | 无日本日本免费一区二区 | 一级国产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