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邶風靜女的教案設計

    邶風靜女的教案設計

    時間:2024-10-14 22:33:23

    邶風靜女的教案設計

    邶風靜女的教案設計

    邶風靜女的教案設計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3、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分析、再現藝術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靜女》蘊含的感情,所表達的愛情共性。

      《靜女》的朗讀技巧。

      教學難點:

      《詩經》的藝術特色。

      《靜女》人物藝術形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

      回顧第一單元所學內容,導入新單元,介紹《詩經》。

      二、《詩經》概況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離騷》,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一)《詩經》的編纂者

      孔子刪詩說、王者采詩說、周朝太師編定

      (二)《詩經》的分類:

      1、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 雅、頌三類。《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2、從內容上劃分: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農事詩、燕饗詩、 怨刺詩、 戰爭徭役詩、 婚姻

      愛情詩(老師關鍵字詞板書)

      (二)《詩經》的藝術特點

      1、賦比興(表現手法)

      2、《詩經》的句式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 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史上永恒的母題。我們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子衿》) 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 以及“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蒹葭》),那是指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愁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邶風?靜女》(板書)

      二、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強調個別字詞的讀音。

      姝 (shū) 俟 (sì) 見 (xiàn) 蜘躕/躇(chí chú)孌(luán) 貽(yí) 彤(tóng)管 煒(wěi)懌(yì) 歸(kuì)荑(tí)洵(xún)

      三、全班朗讀(強調節奏、感情基調的把握)

      四、老師范讀。

      五、全班再齊讀一次,用3~5分鐘背誦全詩。

      六、具體講解(采用提問教法):

      第一章: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板書:見面前,約會的場景)

      1、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哪些字詞交待地點人物?

      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墻上的角樓)

      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頂真:前一句的結尾詞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的那種首尾相“頂”的格式,又叫“連珠”、“蟬聯”。

      表達作用: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美(板書)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這一章表達“我”對少女怎樣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了“我”對“靜女”的愛戀。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頂真)。

      這一章繼續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為何“我”覺得它“美且異”?

      愛屋及烏,凸現單純的愛戀之情。

      板書:“彤管”“荑”的雙關作用,

      總結:

      1、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

      2、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

      3、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

      七、介紹新詩:

      著名學者余冠英先生對此詩曾作了極為達情傳神的今譯,現抄錄如下供你參考:幽靜的姑娘撩人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暗里躲著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撓腮。

      幽靜的姑娘長得俏,送我一把紅管草。我愛你紅草顏色鮮,我愛你紅草顏色好。牧場嫩草為我采,我愛草兒美得怪。不是你草兒美得怪,打從美人手里來。

      虛詞積累:

      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其:①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作定語。相當于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的,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左傳?莊公十年》

      ②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那。例: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莊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③句中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論語?憲問》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④形容詞詞頭。例: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詩經?邶風?北風》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詞用法。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名詞(這個名詞是地名)則此時為“在”、“到”的意思。“游于三輔”、“舍于其址”;如果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表示人名的名詞,此時句中的“于”是“向”、“對”的用法。“言于孫權”,“趙氏求救于齊”;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詞,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臨國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詞時,還可以作為被動句的形態標志,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如:

      郄克傷于矢,流血及屨。——《左傳?成公二年》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八、實踐活動:表演

      具體要求:一人旁白,兩人(一男生一女生)表演

      根據詩歌內容,認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態及心理活動。

      九、布置作業:

      1、 回答課后問題

      2、 背誦課文

      3、預習《氓》

      附:課堂擴展(第一課時)

      ※ 《詩經?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詩經》中賦、比、興的解釋,從來就有很多說法,這里,我們只引用朱熹的話加以說明: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鋪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用今天的話說:“賦”就是直接敘事、刻畫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起頭,即先說別的事物,以引出詩人要說的事物。賦、比、興都是詩人用以構筑詩的藝術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說來,雖某些詩側重用賦、或比、或興,而多數則是交互運用。

      德國藝術大家溫克爾曼曾經贊嘆古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 “ 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 。馬克思也說,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而童年一去不復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邶風靜女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邶風·靜女》的教學設計(通用14篇)10-14

    風的觀測教案設計參考04-20

    關于《風》的教案03-19

    風娃娃 教學反思03-19

    風娃娃 教學反思03-1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2020 |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 在线欧美精品第1页 | 久久精品女性视频 | 亚洲人成一区在线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