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重力教學反思參考

    重力教學反思參考

    時間:2024-10-08 09:23:53

    重力教學反思參考

    重力教學反思參考

    重力教學反思參考

      篇一:重力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想通過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們展開想象,并通過列舉事例、動手實驗等方式來了解重力,讓學生主動地吸取知識,大膽提問、大膽猜想。經歷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的過程。培養研究探索的能力,激發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養成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喜悅。

      重力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因此重力的有關知識的再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從一開始就活躍于課堂。學生在初中已經知道重力的大小既可以用測力計來測量,也可以根據G=mg來計算.但是學生對這一問題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因此借助多媒體幫學生理解和掌握它們:

      (1)借助同一物體在地、月的重力不同這一圖片使學生知道g的大小隨地理位置變化而發生變化,并直接告訴學生在g隨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g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取值不同,赤道上g值最小,兩極g值最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弄清重力和質量的區別與聯系.

      (2)在重力的方向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和圖片使學生弄清“豎直向下”的方向到底是一個什么方向,教進而培養學生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重心”的教學,使學生明白等效代替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還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再現舊知識,補充新知識,并借助多媒體課件應使學生明白:物體的重心可以在物體內部,也可以在物體外部.物體的重心位置取決于自身質量分布和形狀,與物體放置的狀態及運動狀態無關.

      初中物理難學一直以來困擾著每一位物理教師,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強學生的感知,在突破難點的同時,并適時引導,使其理性化,從而提高其邏輯思維,我想我們學生的物理成績會較大的提高。

      這節課同學們很容易就掌握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并能利用公式G=Mg計算出G 和M的值。能區分重量和質量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足之處是學生在利用公式 G=Mg計算出G 和M的值時,單位沒能很好“統一”,導致計算結果錯誤,以后在教學中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篇二:重力 教學反思

      吳書奎

      對于《重力》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前一節學過的力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這些知識來研究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用在坐標上作圖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質量的關系,這種做法思路簡捷.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圖象法.關于重力的方向,首先說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后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這個方向叫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通過想想議議讓學生明白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它與“垂直向下”的區別。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最后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認為是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

      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的特點

      一、立足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設計

      1、讓學生從熟悉的瀑布圖入手,引導學生抓住圖中的主要信息,大膽地提出問題。

      2、放手讓學生進行猜想,并建立假設,討論確定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的正確假設。

      3、讓每個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教理想的方案。

      4、進行實驗,檢驗假設,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探究過程。

      5、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通過組內討論,組際交流,得出結論。

      二、在創設情景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1、引入新課時,提供瀑布圖,讓學生根據提供的信息,提出各種問題,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得出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在讓學生判斷,結果利用已有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矛盾,讓學生進入學習重力方向的狀態中。

      3、通過情景變換,讓學生建立:從掛在鐵架臺上的鉤碼無論怎么傾斜細線都處于豎直方向,由此轉換為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歸納的思維方法。

      4、讓學生完成對重力和質量關系的探究,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和處理數據能力。

      5、讓學生算自己的重力有多大,直接應用了重力的計算公式,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通過想象沒有重力可能會出現的現象,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到重力的存在意義。

      7、通過重垂線的學習,學生很快聯系到建筑業。借此我們就可以當堂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學生設計不同類型的重垂線儀器,由此及彼設計水平儀,實踐證明:學生對設計、創造相當感興趣,當堂,學生就設計了好幾種不錯的方案。別忘了讓學生課后延續他們的創造夢想。

      三、本課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

      1、科學教學中需要大量的自然圖片作為問題的來源或知識的鋪墊,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容量大的圖片可以節省時間,效果顯著。

      2、科學教學中需要結合前沿科技信息,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達到立即搜索,立即呈現,學生興趣立即被激發。如太空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

      篇三:重力教學反思

      重力教學反思 1.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 我用多媒體演示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落下的現象,引出重力。為了使教學更具科學性,該知道重力和萬有引力的關系以及物體自由落下時的速度等問題。學生提出重力的大小與萬有引力有關時,我認為這個問題用的時間太長,我應回答學生:重力與萬有引力是否有關,但具體問題可以不作為討論內容。 2.重力的大小。這節課的一個重點就是做好這個探究實驗,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我就放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的表格,最終的結論由學生自己得出,這種比值法在物理學中經常采用,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動腦的探究實驗才能理解比值法的物理意義。

      3.重力的方向。學生通過觀察物體自由下落的方向、懸掛物體自由下垂線的方向了解重力的方向為豎直向下,我為了糾正學生認為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理解,還有重力的方向不總是直觀可以看出,運動狀態改變時重錘線不一定沿垂直方向。在教學中我注意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方向問題的物理意義。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教學效果明顯著,并能深入實際生活的教學,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豎直方向”的內涵。

      4.重心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還存在理解上的困難。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說明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受到地球

      個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這各個部分受到的重力可以看做一組同向平行力。這組分散的同向平行力共同作用的總效果,就整體看,與集中作用于某一點相當,這一點稱為物體的重心。重力本來是一組空間分布力,但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把這一組分布力等效為產生同樣效果的一個集中力。這個集中的總重力只是對各個分散的重力做等效的抽象,這個集中力的作用點(重心),也只是對物體重力作用位置的等效抽象。

      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其重心一定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一方面由于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方向都相同,豎直向下;重心一定要在物體的幾何中心。因為關于幾何中心的定義初二數學暫時還沒有涉及,所以我在講課前充分地準備,給學生簡單地交待。

      篇四:重力教學反思

      對于《重力》這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前一節學過的力的知識基礎上,利用這些

      知識來研究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例子使學生認識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研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用在坐標上作圖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質量的關系,這種做法思路簡捷.學生容易掌握,同時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一種方法——圖象法.關于重力的方向,首先說明用線將物體懸掛起來后物體靜止時線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這個方向叫豎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并通過想想議議讓學生明白豎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它與“垂直向下”的區別。通過實際的例子說明豎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實際中的應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最后告訴學生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認為是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物體的重心

      生活中物體在重力作用下豎直下落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教學中我注意通過學

      生熟悉的例子創設問題情景.以觀察思考開路,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于探究問題的積極性.通過探究解決本書中“力的大小跟質量關系”的重點問題,通過讓學生利用重垂線觀察窗臺、桌面是否水平,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利用重心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力的方向及作用點的難點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

      本節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一些同學,對于重力的方向的理解還不夠準備,對于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強調,對于比例系數的物理意義還需在今后的練習中不斷地加以鞏固。

      篇五:重力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過探究,了解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重點: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難點: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具、學具:大小不同的幾個砝碼、重垂線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瀑布下落,蘋果落地等,都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下落。引入新課。 演示:橡皮做圓周運動,橡皮不會跑掉,感到手用一個力拉住橡皮,同樣,月亮繞地球轉動。由于地球與月亮之間有相互吸引的力,這個力與地球吸引蘋果,使蘋果下落的力是一樣的。

      二.新課教學

      科學家研究成果:宇宙任何兩個物體(大:天體,小:灰塵)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引入“萬有引力”。地球對地面附近物體的萬有引力,舉例:吊燈把吊繩拉緊;臺燈壓著桌面等。引入重力概念。

      (一)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又叫重量。

      提問: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演示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重力的大小跟質量有關。理由是用手提起質量大的物體,所用的提力大,根據二力平衡,重力就大。

      實驗過程:分別測出一組質量及重力的數值,并描點繪圖。由實驗結果可知:重力跟質量成正比,比值是一個常數約9.8N/㎏。用g表示,即g=9.8N/㎏。表示的物理意義是1㎏的物體受到和重力是9.8N。

      (二)重力的公式

      G=mg其中G表示重力(N),m表示質量(㎏),g是9.8N/㎏,粗略計算:g取10N/㎏

      (三)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應用:重垂線

      (四)重心: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

      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課后練習

      五.布置作業:《五三》知識清單全練、基礎闖關全練

    【重力教學反思參考】相關文章:

    《烙餅問題》教學反思參考02-22

    《沃爾塔瓦河》教學反思參考02-02

    《重力》的教學設計(精選17篇)08-27

    6-10的認識教學反思參考03-20

    《小貓釣魚》教學反思參考(精選15篇)05-25

    《認識公頃》教學反思參考(通用10篇)09-20

    《和時間賽跑》教學反思參考(通用11篇)11-27

    100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參考(精選11篇)07-11

    麋鹿教案參考范文及反思03-19

    演講教學設計參考02-26

    用戶協議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 久久国产精品湿香蕉网 |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