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教學設計
山海關教學設計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選自峻青的《雄關賦》,是語文出版社S版六年級上冊中第二單元的課文。本課是一篇描寫我國著名的古跡山海關的散文,抒發了作者對山海關的贊美和歌頌之情。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會九個生字,理解并積累新詞。
2、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懂得作者按“總分總”結構行文的以及按先概括后具體及空間位置轉換記錄山海關的局部行文的。
3、訓練學生用詞語概括山海關的特點,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準確用詞的能力。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在自學與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領會重點語句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所表達出的熱愛祖國疆土,熱愛中華民族的熾熱情懷,并訴說自己對山海關的贊美之情。
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結合全文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總寫句“山海關,將以它那偉大的體魄、忠貞的靈魂,永遠地刻在人們的心中。”
四、教學難點:用詞語概括山海關的特點,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總結的能力和準確用詞的能力。
五、教學用具:山海關的相關圖片、自制的長城內外示意圖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你知道“天下第一關”指的是什么關嗎?
生:(自由說)
師:你對山海關了解多少?
生:(學生根據自己查閱的資料介紹山海關)
師:同學們,毛主席曾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峻青一起認真領略一下長城當中最著名的要塞山海關的風光。
二、初讀課文,初知全文。
1、自由朗讀文章,畫出不理解的詞。
2、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生詞,請學生板演字音、組詞,示范朗讀。)
3、指導學生積累成語。
名不虛傳 氣勢磅礴 廣袤無垠 干戈擾攘 渾然一體 捍衛忠貞 慷慨悲歌
4、指導學生規范書寫生字。
5、四人小組自由讀文章,討論:那些地方讀懂了?(師生交流)
三、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1、讀了課文之后,你對山海關有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談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
2.指導理清課文脈落。
①作者是怎樣贊頌山海關的?由此想到了什么?
②課文按什么結構寫的?
討論得出:先總起(贊嘆山海關),再分述(山海關的威武風采——山海關的動人歷史),后總結(歌頌山海關)
③進行分段,并簡要說說段意。
總起贊嘆山海關→分述山海關的威武風采、動人歷史→歌頌山海關
四、感悟山海關的威武風采
1、了解作者的總體感受。
老師:讀了本文,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山海關非常雄偉非常壯觀(展示山海關的各種照片)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作者發出了什么樣的感嘆?
學生:哦,好一座威武的雄關!
——山海關,這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
老師:大家齊讀一下這兩句話,要讀出氣勢。
老師:作者首先看到了一座威武的雄關!這一聲驚喜的贊嘆,先聲奪人,引人入勝,也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調。大家看這里三個句子都用上了感嘆號,流露出作者什么的心情?
(出示句子:啊!好一座威武的雄關!果然是名不虛傳!)
學生:激動,心潮澎湃
2、了解山海關的城樓。
老師:山海關有著怎樣的特色會使作者激動呢?(指導學習了解城樓)
學生:有雄偉的氣勢,有險要的地方,還有一個很大的牌匾。
老師:對,這塊匾額長5米多,高1.5米,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現在我們就再回到課文中看看書中是怎么描寫的。大家齊讀第四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3、了解山海關的地理位置。
老師:同學們剛剛在讀課文的時候發現山海關處于怎樣的地理位置呢?
(教師出示自制的山海關示意圖,學生標出關名)
學生:北面是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南面是蒼茫無垠的渤海,萬里長城從燕山支脈的角山上直沖下來,一頭扎向渤海岸邊的老龍頭。山海關,就聳立在萬里長城的脖頸之上,高峰滄海的山水之間,進出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
老師:請同學生在相應的地方用文中的成語概括出它們的特點。
(教師出示自制的山海關示意圖,學生在標出的關名處寫上成語)(廣袤無垠的塞外草原,逶迤翻騰、重重疊疊的燕山山脈,碧波萬頃、蒼茫無垠的渤海)
五、品評動人歷史
1、老師:同學們再次回到文章中來,品味一下當作者站在這雄關之上,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出示文章第六第七自然段)
學生:精神振奮,心胸開闊——慷慨悲歌,涌遍全身
2、站在這雄關之上他想到了什么?
學生:我真想……我又想……我還想……
老師: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學生:排比的修辭手法
老師:這么一個長排比句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學生:作者喜愛山海關,站在上面激動萬分
3、而后作者又做了什么樣的聯想?由此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我覺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戰場之上,身披盔(kuī)甲,手執金戈,站立在這威武的雄關之上。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涌遍了我的全身。”體會到作者的愛國情感。
老師:可見山海關的歷史作用就是抵御外敵入侵,捍衛祖國疆土!
老師:(出示第八段的兩個反問句)接下來同學們看看這兩個句子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
學生:反問
老師:作者在這里為什么用反問句呢?如果改為陳述句,語氣會有什么不同呢?同學們試試改一下。(學生互動改句子)
六、頌讀體驗贊美之情。
老師:經過剛才同學們的嘗試大家發現反問句的感情更強烈,這烘托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慨呢?
學生: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以及作者的愛國之情。
老師:請同學們懷著對古代英雄祖先的敬仰之情讀一下最后一段。山海關至今鼓舞著人們的堅強意志,激勵著人們的愛國情感。這就是山海關現在的作用。(大聲朗讀最后一段)
師:“山海關,將以它那偉大的體魄、忠貞的靈魂,永遠地刻在人們的心中。”中的“偉大的體魄”指什么、“忠貞的靈魂”又指什么呢?(出示句子)
生:(討論后教師評析)
七、拓展延伸,表達滿懷豪情。
1、暢談感受。
老師:同學們,假如有一天你也站在山海關面前,你面對山海關最想說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說)啊!山海關我來了!山海關你比我在課本上學的更雄偉,更壯觀!……
老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雖然山海關走過了六百多年的歷史,歷經了許多戰火紛爭,但是它卻巍然屹立在祖國的東北方。今天我們再看山海關,它在國人心中以不僅僅只是一個雄關,而是一個飽經滄桑的民族在歷經了種種磨難后卻依然奮進的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老師也希望同學們有機會也能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去親身感受山海關!
2、創設情境當導游
老師:同學們,如果你是就當地的一名導游,你將要向游人介紹這雄偉的山海關,請你先寫一篇山海關的導游詞,我們將評選擇優秀導游。
教學反思:
《山海關》是(語文S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九課。本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是結合課文重點段落深入感受山海關的“偉大體魄”與“忠貞靈魂”。 理解“偉大的體魄”指什么、“忠貞的靈魂”又指什么是本課的難點。由于我們農村學生對山海關的感性認識較少,其加上復雜的關名、位置,又成了學生理解的又一難點。針對實際情況我做到以下幾方面:
1、用好直觀圖片。充分利用山海關、長城的圖片讓學生對山海關的認識與了解就進一步加深了。
2、自制示意圖。本課中的理解山海關的險要時,尤其在對地名的了解更是困惑,而通過自制山海關在長城內外的地理位置示意圖,再讓學生填寫地名與填寫相關的成語又對理解本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有效的朗讀。
對于如此的美文,通過朗讀來理解是十分有效的。本課中,我采用讓學生讀重點段、關鍵句的方式,使朗讀更加有效。
4、在閱讀教學中穿插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文教學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而單純的語言文字訓練是枯燥的,只有恰當地穿插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學才會更有意義。在本課中我在閱讀教學中穿插了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辨別修辭手法和理解關鍵詞語的訓練,使本課更加實在。
當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本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時間的合理分配、詞語的解釋等還是不夠。我將不斷總結,改進方法,力爭做到最好。
【山海關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