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導游詞

    時間:2025-09-17 15:26:03 藹媚 導游詞 我要投稿

    沈陽導游詞范文(通用13篇)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游,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沈陽導游詞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沈陽導游詞范文(通用13篇)

      沈陽導游詞 1

      各位朋友,你們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大家到福陵參觀游覽,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及其皇后葉赫那拉氏的寢陵,因其位于沈陽城的東郊,故又稱東陵,它與新賓的永陵,沈陽昭陵被合稱為清初的關外三陵。

      福陵,建在天柱山上,天柱山是長白山的余脈,原名石咀頭山,東牟山,福陵的修建歷史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即天聰時期的草創,順治時期的修繕,康熙時期的改建。

      各位朋友,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座落于翠綠的群山之中,氣勢雄偉的古建筑群就是福陵。福陵占地面積19.48萬平方米,依山傍水,整個陵園由低向高巧妙的依山勢而建,寶城、寶頂俱建在山巒之顛。

      福陵按其自然布局可分為三部分,即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三部分,從下馬碑到正紅門為第一部分。

      福陵的下馬碑有6座,四座在陵前,兩座在東、西紅門附近,正紅門前兩側的下馬碑上用滿、漢、蒙三種文寫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過了下馬碑,陵園前東西兩側各聳立著石獅一對,華表一對,石牌樓一對。石碑樓也叫下馬牌樓,為諸色仿木石材建成,四柱三樓,橫坊上有斗拱,二龍戲珠等紋飾。正中心刻有文及各種瑞祥圖案,文朝外,用滿漢蒙三種文刻著“往來人等至此下馬,如違定依法處治”整個牌坊的雕工古樸、典雅、精美。

      從正紅門到碑樓為陵園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神道區,正紅門是陵園的正門,兩側是五彩蟠龍袖壁,四周是矩形紅包繚墻將整個陵園圈為一體,正紅門為三楹單桅歇山式仿木架結構,上頂鋪滿琉璃瓦、大脊、重脊、大吻、重善一抹金黃。拱門三道,彩油為飾,上有染金門釘及獸面“鋪首”、三道拱門,正中一間叫“神門”,是供所謂墓主“神靈’出入的門戶,此間平日不開,只是在大祭時供抬祝版,制帛以及其它祭品的官員出入,其它人不得行走。東為:“君門”是皇帝祭陵出入之外,西為“臣門”是祭祀大臣走的門,過了。正紅門一條與神門相逢300米長的“神道”直至石拱橋、神道和神門一樣有極嚴格的使用規定,除抬祭品的官員可以通行以外,其它人一律嚴行禁走,違者受法律懲處。對神道的設置,清代陵墓有一項特殊的'規定,郎神道與隆恩門之間必須修建一座建筑做隔斷、名曰“一眼望不斷”,寓意大清江山萬事一系。為此。有的清陵在神道上修龍風門,沈陽昭陵修建神功圣德碑,福陵不僅建有神功圣德碑,而且根據地理條件還修有一百零八蹬。起到雙層隔斷作用,這是福陵區別于其它清陵之處。

      神道兩側成中軸對稱,整齊的排列著一對石望柱和四對石象生。石望柱上各坐犼一只,相傳犼是龍的九子之一,因其好望,故讓其守陵。石象生依次為獅、虎、馬、駱駝。據說,石馬是仿當年努爾哈赤的坐騎龍馬——一種典型的蒙古馬雕刻的。神道盡頭便是與兩座“神橋”相連接的,巧妙依山勢而建的“福陵天蹬”;俗稱“一百零八蹬”,“欲知福陵絕佳處,石階送爾上天登”;福陵天蹬是明清皇陵中獨一無二的建筑形式,那么石階為什么要修一百零八級呢?一種說法與星宿有關,相傳天上有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就是就是這些星宿“下凡”,“一百單八蹬”寓意將天罡地煞星踩于腳下,以保福陵平安無事。也以此顯示至高無上的皇權。

      另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佛家認為人生有108種煩惱,為去掉這些煩惱,念佛要108遍。曉鐘要叩108下,佛珠要用108顆,所以佛教建筑多與此數有關。據專家考證一百單八蹬的建筑形式在全國僅有兩處,另一處在山西五臺山上的菩薩頂。

      走過神橋,便會看到碑樓,碑樓建于公元1688元,重檐歇山式建筑。正中立著康熙皇帝親筆的“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用滿漢兩種文雕刻的,上面詳細的定述了努爾哈赤的生平,創業的艱辛以及豐功偉績,福陵的神功圣德碑有一種奇特的現象,每當陰雨天氣,碑身的背面會顯現寬袍大袖,飄飄然如踏云而來觀音側身像,所以又稱觀音石。碑樓內地伏四角各雕一凹型海水漩渦,每個漩渦內各雕一魚、鱉、蝦、蟹,每到陰雨天,漩渦內會蓄滿水,其實這就是古稱“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的現象。

      碑樓東為茶膳房、果房。面為滌器房、宰牲亭等,這都是祭祀時用來工作的建筑物。

      過了碑樓,是一座城堡式建筑叫方城,這是陵園的主體建筑,也是最具滿族特色的建筑,這是我們要參觀的第三部分,方城高1丈5尺7寸,周長113丈8尺4寸,正中為隆恩門,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門樓,周圍邊廊,尚北明間避門,黃琉璃瓦頂,原來隆恩門兩側有八顆松樹,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手恭立于門前,故稱為“站班松”、隆恩門的兩側有磚砌石階,拾級而上便到了方城之上。相傳,秦始皇陵的內埠和外郭,就是按秦都咸陽的規制建造的,如此看來,皇陵中的方城是都城的象征,以體現“事死如事生”。方城的四角有四座角樓,均為兩層沖檐歇山式建筑,上懸風鈴,風吹鈴動,一是可以驅趕鳥雀,使其不在這里筑巢,二是可以渲染莊嚴、肅穆的氣氛(方城角樓的獨特建筑是沈陽這兩座陵寢區別于其他明清皇陵之處)。方城正殿叫隆恩殿,建在五尺高的大須彌座上,這里是祭祀的重要場所,隆恩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周圍邊廊。上蓋黃色琉璃瓦,架梁全部為和璽彩繪,隆恩殿三間四門八窗,明三間以隔扇門為裝飾。殿內有大暖閣,大暖閣內供小暖閣,供有陵牌殿后有二柱門、石祭臺、洞門,洞門之上便是大明樓。樓中立“太祖高皇帝之陵”的石碑,此碑就是福陵的“圣號碑”。由于“圣號碑”具有特殊地位,此碑和其他碑制不同。其中一點便是它被涂成許多色彩,碑面用朱砂染成紅色,碑文填金,其它各部用紅、黃、白、蘭、綠五色彩絲、金光閃閃、鮮艷奪目。清末以后由于失修色彩脫落,特別是1962年5月7日大明樓著火被毀,此碑受到一定損失,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明樓是后來修復的,方城后是月牙城,古人認為“天有陰晴,月有盈虧”,滿月象征團圓,而月牙則代表離散。人死謂之虧,所以把這修成月牙形,以示悲哀。城內空曠、沉寂,只有北墻正中的琉璃照壁,為這座空城墻添了一些生氣,據說這照壁地宮的人口。

      月牙城以北便是寶城,這是一座半圓形的“城”,高了丈七尺一寸,周圍五十九丈五尺,相傳修寶城要用“童子夯”,就是修夯打襯上時,用十歲左右的男童踩踏,不用木夯或石夯,因為在古代人心中,童男童女是圣潔、吉祥的象征,寶城中間高大的土丘就是“寶頂”,“寶頂”之下就是福陵的“心臟”部位——地宮。努爾哈赤及皇后就長眠在這里。寶頂之上有棵榆樹是附會新賓永陵的神榆。

      福陵建筑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技藝。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保護,雖幾經戰火仍保存完好,現已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陵區附近又開發了一批景區、景點,今天的福陵已成為一座具有歷史文物,園林風光,旅游度假等多功能的觀光旅游中心,正以其獨特的睦力吸引著八方游客。朋友們,當你在閑暇之余,不妨來看看這一代開國皇帝的長眠之地,聆聽松濤陣陣,靜靜的的體味一下那古老的傳說,感受一下春觀杏林春曉;夏看隆樓煙雨;秋望芳草云天;冬賞西山晴雪的樂趣,福陵,著昔日的帝王陵寢,正以一種古老而嶄新的面貌迎接著您,若老汗王泉下有知,也一定會感慨萬千吧!

      沈陽導游詞 2

      沈陽古隕石,位于沈陽市南郊,主要分布在東陵區李相、蘇家屯區姚千戶等6個鄉鎮境內。其地質景觀奇特,舉世無雙,不僅是珍貴遺跡,同時也是難得的旅游資源。

      沈陽古隕石的母體形成于45億年前,19億年前隕落到地球,當時地球尚無人類存在。它們就如神秘的“天外來客”一般,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

      沈陽古隕石主要由滑石臺山古隕石、饅首山古隕石、金頂山古隕石、老尖山古隕石和臺子山古隕石等21處古隕石組成,形成一座氣勢壯觀的隕石山。古隕石在平面上呈橢圓或腎狀,在剖面上又呈漏斗狀或盆狀,向下收斂無根,向一頂別致的皇冠鑲嵌在太古代花崗巖上;_山上一古隕石長160米、寬50米、高40米、重量約200萬噸,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沈陽古隕石已擁有10余處隕落地質景觀—“皇冠無根石”獨占螯頭,婷婷玉立;“隕擊爆炸石”光怪陸離,形態各異;“殼狀石包石”巧奪天工,神秘莫測;“石質角礫石”絲裝素裹,百怪千奇;“靶巖”猶如彌勒捧手,“波紋石”恰似平湖漣漪 古隕石以其奇特的地質景觀令眾多中外學者和無數游人紛沓而至。

      景區內不僅有神奇的“天外來客”,而且有令人神往的人文景觀。“李相”——相傳明朝這里曾是一位李性相公的`莊園。“姚千戶”——清朝這里曾是一位貴族的領地。村中有兩座九眼透龍碑,相傳在乾隆年間李相地區曾出過兩位皇家“郡馬”。在滑石臺山南坡的一塊隕石上,至今仍保存著一幅年代久遠的石刻,其字跡端莊秀麗依稀可見:

      亙古一人開

      重熙七年四月卅日沈州

      “重熙”是遼興宗年號,“重熙七年”即公元1039年。“重”字下邊少了一“橫”,似“壬申”相疊而成,“重熙七年”恰似壬申干支。據古隕石發現者沈陽古隕石研究所所長張海亭介紹,古時滑石臺是一座烽火臺,相傳遼(北宋)時期這里曾有寺廟或道觀,“亙古一人”說明滑石臺山上曾有座關帝廟。

      沈陽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古隕石的保護和開發,將其列為沈陽十五大旅游景觀之一。市長慕綏新更給予極大的關注,親筆題詞:“沈陽隕石 天賜瑰寶”。

      沈陽古隕石地質景觀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這些光怪陸離的古隕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首次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隕落時間最早的古隕石,具有極高的美學和經濟價值,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目前,有關部門已做出了對古隕石的保護和開發規劃,滿族民俗文化村已基本落成,奇石館、娛樂館、科普基地也將陸續上馬。一個獨具特色的集科研、娛樂、旅游為一體的全國第一家隕石山公園將展現在游人面前。那時,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們必將煥發出更為迷人的風彩。

      沈陽導游詞 3

      石五供雖然是象征性的,沒有實用價值,但它所處的位置卻十分重要的。每次皇帝到昭陵舉行祭掃的前一大,都要在石五供前舉行展謁禮,奠酒、行禮、舉哀,隨駕王公大臣站在隆恩殿兩邊,根本不能走近石五供。

      大家請往上看,在兩根石柱頂上,各雕著一個座南朝北的石魯,形似狗,圓頭夾目,而且都用鐵鏈子鎖著,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傳說陵寢的地宮門就在石祭臺下面,這兩只石魯就是護衛陵寢的,人們叫它護陵獸。

     。ㄔ卵莱牵

      請大家跟隨我穿過券洞門參觀月牙城。月牙城在大明樓之后,因為它的形狀如同一彎新月,故名“月牙城”。在我們視線正前方是硫璃照壁,照壁上有枝葉繁茂,象征著昂貴的牡丹花,共有13朵,中間九朵,四個角各一朵,綠葉紅花,給這座高大空曠的月牙城增添了幾分生氣。從照壁下向南的地面上有一段神道,這是全陵神道的起點,也是終點。院里兩端各有一座磚砌的轉向蹬道,拾級而上,可達明樓和寶項。

      傳說,朝秘的地宮人口處就在華麗的照壁后面,為防止有人盜墓,在地富人口處安裝有許多暗器,暗器的機關就裝在照壁上面。照壁上那些圖案說不定那就是它的開關,誰若是不小心動了它,地宮里的'毒藥飛箭就會飛出來……,也有人說這里叫“啞巴院”,當年修陵時怕陵工出去泄露地宮秘密,地宮封閉之后,便將陵工們集中到月牙城內,強迫每個人吃上一種藥,陵工們從此全都不會說話;還有人說皇上怕陵工泄密,當他們將棺槨抬進地宮之后,立刻把地宮人口堵死,將所有陵工活活封在地宮里邊殉葬等等。這些傳說的確使人感到月牙城陰森可怖。

      其實,從清東陵幾座已經發掘過的清代皇陵地宮看,上述傳說都是不存在的。這座照壁只是起著美化裝飾作用,它是遮擋著券洞門入口處隧道券臉的券磚,如果沒有這座照壁,月牙城就更顯得死氣沉沉了。月牙城是陵寢建筑布局中方城與寶城之間出現的一個特殊空間,利用這里蹬道可上下方城和寶城。另外,在陵寢中最重要、最神秘的地方莫過于地宮了。它是陵寢的心臟。官書對皇陵建筑以及典章制度并不隱諱,唯獨地宮內例外。地宮官書諱莫如深,聽以引出許多稀奇古怪的傳說和不經之談。地宮人口究竟在哪,只有將來發掘昭陵地官方可驗證。

      (明樓)

      沈陽導游詞 4

      沈陽菜經過長期醞釀而形成的遼寧菜,遼寧菜十分講究火候,同時也非常注重原料的使用,全靠五味給人以樸實的美感,因為醇厚香濃是遼菜的精髓。而且最主要的事遼菜物美價廉,是正確的選擇,F在一起走進沈陽文化中看看吧。

      沈陽是遼寧省的省會城市,經過長時期醞釀而形成的遼寧菜,在沈陽體現的十分完整,經過全國各大菜系的特別是魯菜不斷影響,遼寧菜取材于鄰近地區的.山珍野味,烹飪技法則以扒著稱,以煎、炒、烹見長,而且幾乎每道名菜都不同的歷史典故或傳說,能讓人在品味佳肴的同時享受精神上的愉悅。著名的遼寧菜點有蘭花熊掌、鳳腿鮮鮑、麒麟送子、紅梅魚肚、游龍戲鳳等。

      在清王朝時期,沈陽曾長期作為北京的陪都,名曰盛京,這里不僅有著全國第二大完整的宮殿建筑群——沈陽故宮,而且有著清王朝遺留下來的諸多飲食文化遺存,比如曾長期風靡全國的滿族飲食文化以及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宮廷飲食文化,都在這里有較為完好的保存。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沈陽的美食佳肴歷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滿族菜肴基礎上,借鑒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沈陽是一個有著近四十個民族聚居的城市,并且因為其特殊的歷史地位,長久以來,全國各地各民族的風味小吃匯集于此,經過不斷的借鑒、融合、創新,現在已經形成了許多非常具有當地特色的風味小吃,如朝鮮族西塔大冷面、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馬燒麥等。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八大碗用于宴客之際,每桌八個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時都用統一的大海碗。擺放八角形。

      各地的朝鮮族八大碗因地產食材不一,因而菜品也不同。承德的朝鮮族八大碗就地取材,柴雞燉蘑菇、白湯羊肉、干豆角燉肉、燉牛肉、燉帶魚、白湯冬瓜等以上八道菜,都是用黑鐵鍋,山柴火精心制作而成,無污染,無異味,屬于純天然食品,深受人們的歡迎。

      沈陽導游詞 5

      沈陽位于中國東北地區南部,遼寧省中部,以平原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東南部,遼河、渾河、秀水河等途經境內。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樞紐中心,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

      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有“東方魯爾”“共和國第一長子”的`美譽。沈陽是正在建設中的沈陽經濟區(沈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工業門類齊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50公里的范圍內,集中了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的8大城市,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溝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連港、正在開發建設的營口新港和錦州港,距沈陽均不超過400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作為東北中心城市的沈陽,對周邊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沈陽森林面積為14.7萬公頃,草場面積為8.2萬公頃。水資源總量為32.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面積11.4億立方米,地下水21.2億立方米。已發現各類礦產 36 種,其中探明儲量的礦種13種,煤20億噸,天然氣儲量107億立方米。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中心,150公里為半徑的范圍內,分布著鋼鐵基地鞍山,煤炭基地撫順,化纖基地遼陽,煤鐵基地本溪,石油基地盤錦,煤糧基地鐵嶺,電力基地阜新等7座大型工商業城市, 構成了經濟聯系特別緊密,市場容量巨大,發展前途十分廣闊的遼寧中部城市群體。不僅可為工業企業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而且還是一個購買力極強的產品銷售市。

      沈陽導游詞 6

      東陵公園位于沈陽東郊東陵東街81號,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占地19.48萬平方米。福陵始建于后金天聰三年(1629年),竣工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經康熙、乾隆兩帝增建。園內水繞山環,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

      此陵面傍渾河,背依天柱山,由前向后地勢逐漸升高,水繞山環,草深林密,景色十分清幽。其布局雖與昭陵如出一轍,但因它建在北高南低的山坡上,故形成兩大特點。第一,晉謁此陵時,由正紅門到碑樓,須登108級石臺階。第二,建筑物隨坡勢起伏,顯得更加錯落有致、高大雄偉。

      走入正紅門,腳下是磚鋪的甬路,兩旁整齊地排列著成對的石雕,有華表、駝、馬、獅、虎等。沿"一百零八磴"臺階拾級而上,是一個平整的臺地,正中立著一座重檐歇山式牌樓,內立"大清福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康熙帝撰寫的,內容是歌頌他曾祖創業開國的功德。牌的'兩側是祭祀用的茶膳房、果房、滌器房,均為回廊式硬山造,灰瓦頂建筑。

      碑樓的北面是方城,這是福陵的主體建筑。方城為磚筑長方形,周長約370米,墻高約5米,墻上有馬道、垛口,墻城的四隅各有一座角樓,俱為二層重檐歇山式南面正中辟門,上有三滴水歇山式門樓。方城的正殿叫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殿前有焚帛亭,兩側有東西配殿,均為歇山式建筑,帶回廊。殿后有石柱門、石五供和券門。

      方城的北面就是月牙形的寶城,寶城前壁的正中有一座琉璃照壁。寶城的正中是寶頂,系用三合土筑成,下面的地宮埋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皇后葉赫那拉氏。

      在福陵的西北原有清太祖的太妃烏喇納喇氏(阿巴亥)的陵墓,她是在清太祖死后殉葬的,時年37歲。墓前原有享殿等建筑,現已不存。

      福陵規模盡管比昭陵小,然而由于它有上述兩大特點,再加之環境優美,仍獨具魅力。所以,人們游罷昭陵,依然能興致勃勃地續游福陵,而不會產生雷同感。

      沈陽導游詞 7

      異度視界奇幻藝術體驗館是韓國獨資創建的展館,管中墻體的繪畫作品均來自韓國知名藝術家的精心創作,藝術家們使用特殊涂料將極度寫實的作品由平面繪畫變成立體作品。

      它打破了傳統藝術館的固有參觀模式,我們鼓勵和指導參觀者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讓自己完全融入到繪畫中去,徹底成為畫中故事的主人公;您就是藝術作品的二次創作者,這便是異度視界奇幻館為您帶來的美妙藝術之旅。

      異度世界分為:名畫惡搞區、鏡子幻覺區、生活錯位區、錯覺體驗區、動物親近區、想象體驗館?赏ㄟ^觀看,觸摸。體驗等方式在攝影世界里讓您感受到超級震撼與奇妙的樂趣。

      異度世界曾先后在韓國、日本、泰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示。被人們稱之為藝術熏陶的'窗口、釋放壓力的良方、休閑娛樂的平臺、此次登陸沈陽是首度進入中國內地。

      沈陽導游詞景點介紹范文3:中街

      中街嚴格來說不算一個景點,是一個沈陽人休閑購物的好去處。但是從今天中街的面貌來看,你又完全可以把他當做一個景點,你可以到處去逛逛、去看看、去玩玩,而且你大可不必為此產生任何花費。

      中街——沈陽最著名的商業街之一,她是沈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1625年(明天啟五年、后金天命十年)至1631年(明祟幀四年、后金天聰五年),后金將明朝所筑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宮之左是祖廟,王宮之右是社稷壇,王官正面朝南,王官后設市場)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型兩條街改筑為“井”字型4條街。

      即今沈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當時,中街路稱四平街,東西兩側建有鐘樓、鼓樓各一座。街長579.3米,寬11.7米。如今的中街已成為我市第一條步行商業街,街道兩旁店鋪鱗次櫛比,買賣興隆,一派欣欣向榮之意。

      沈陽導游詞 8

      各位朋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大業。

      大政殿兩側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沈陽導游詞 9

      歡迎人人去到這!我是您們的導游,我姓x,人人可以或許叫我小郭。為了便于人人觀光游玩,上面我首祖先人介紹一下。

      沈陽市沈河區朝陽街少帥府巷48號的大門二側,掛著“張學良舊居陳列館”以及“遼寧省近古代史專物館”二塊牌子。這個由青磚高墻圍起及東側、東北側的修建群,等于著名的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的`故居——省級文物回護雙位——張氏帥府。

      張氏帥府,又稱“大帥府”,或“少帥府”。是奉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做霖以及其長子,“千今功臣”張學良將軍的官邸以及私宅。張氏帥府之以是這么引人注目,沒有僅僅因為這里曾經居住過一代名人,他的修建原身也十分壯觀,既有中國傳統的修建特色,也有歐洲劣秀修建的風韻,具備很高的”"汗青”"以及藝術價格。

      張氏帥府修建群,從1914年合始興修,到1933年,逐步形成了由帥府中院、東院、西院以及院外四個全數組成的作風各異的修建群。張氏帥府總占地面積3.6萬仄方米,總修建面積2.76萬仄方米。該修建群的產權歸張學良將軍私人掃數。由沈陽市百姓政府委托房產部門代管。1985年3月,沈陽市百姓政府將張氏帥府定為市級文物回護雙位。1988年12月,遼寧省百姓政府收布為省級文物回護雙位。1991年7月,國家修設部以及國家文物局聯開收文,把張氏帥府修建群列為齊國劣秀近代修建群之一。1993年8月,遼寧省政府向國家申報、要求把張氏帥府列為齊國重點文物回護雙位。

      l988年12月,遼寧省政府成立張學良舊居陳列館。經精口維恢復本,張氏帥府基原恢復本貌。并前后舉辦了《干今功臣張學良將軍業績展覽》以及為張將軍八十八壽辰、九十壽辰祝壽字畫展覽。全數房間復本展覽,也于9月中旬齊面對外合放。

      沈陽導游詞 10

      沈陽市植物園(沈陽世博園)是2006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會址,占地2.46平方公里,被譽為“森林中的世博園”。園區地處沈陽市東部風景秀麗的棋盤山旅游開發區中心地帶,距市區僅十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榮獲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稱號,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和OHS18001職業安全健康體系整合認證,是集綠色生態觀賞、精品園林藝術、人文景觀建筑、科研科普教育、娛樂休閑活動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旅游景區。

      園區匯集有東北、西北、華北及內蒙古等地區的多種植物資源,栽植露地木本植物、露地草本植物和溫室植物2000余種,是東北地區收集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展園。

      園內百合塔、鳳凰廣場、玫瑰園為標志性主題建筑,薈萃了世界五大洲及國內重點城市的園林和建筑精品,共有100個展園分布于南北兩區,這些代表國際、國內各地區及不同風格的`風情展園如繁星般點綴在整個園區中間,散發出人文藝術與自然景觀和諧統一的獨特魅力。

      園區三季鮮花綻放、四季旅游景色各異。其中4——5月份舉辦郁金香花展、杜鵑展、精品蘭花展、櫻花展;5——6月舉辦牡丹芍藥花展、鳶尾花展、睡蓮花展;7月舉辦百合花展、荷花展;8月舉辦藍色系花展;10月舉辦菊花展,這些花展爭奇斗艷、精彩紛呈,是北方地區少有的絢麗景致。

      園內設有游藝橋區、森林游樂場、旱噴音樂廣場等娛樂區域,設有多處休閑場所,可供游客娛樂休憩之用。寓教于樂的智慧體驗館、標本館、科普館、鳥語林讓游客更加貼近自然,領略自然科學的奧妙與神奇。薈萃世界園藝,盡顯當代奇觀,花展瑰麗多姿,體現萬種風情。沈陽市植物園真誠歡迎八方賓朋的到來。

      沈陽導游詞 11

      輝山風景區位于沈陽市東北部,距離市中心17公里,輝山系長白山的一個支脈,風景區規劃總面積142平方公里。風景區內山巒起伏、溪谷迂回、樹木蔥郁,秀湖四面環山、湖水碧澈,林海松濤,氣象萬千,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秀湖之水,寬闊清澈,碧波蕩漾,似一顆明珠鑲嵌于群山環抱之中。

      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頗受旅游者喜愛,成為廣大游客休息、度假、觀光游覽的風景名勝。輝山風景區是集青山、秀水、密林、奇石、幽洞、古跡和現代建筑為一體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風光秀麗,輝山、棋盤山、大洋山、石人山四山對峙,各領風騷,形成逶迤起伏七十多平方公里的茂密林帶;位于輝山風景區東北部的石人山海拔441.3米,是沈陽最高峰。石人山有各種經濟植物和藥物植物數百種,有屬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水曲柳、野大豆、核桃楸、黃柏等;有屬國家二級保護鳥類13種,占遼寧省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的27%。景區交通十分便利,東輝、沈鐵、毛望三條主要公路通向風景區。

      輝山晴雪、棋盤遠眺、向陽紅葉、龜嶺曉霞、飛虹夕照、秀湖煙雨、芳草云天、碧塘風荷等自然景觀各具特色;向陽寺、南天門、仙人洞、點將臺、媽媽石、高麗城等歷史遺跡與晴雪樓、望湖閣、觀棋閣、鳥林和一批度假村、賓館等現代建筑交相輝映,構成了景區人文景觀的主體。現代化的.度假村、別墅和立體化的游樂項目為景區增添了濃厚的現代氣息。以輝山風景區為中心,連同福陵、沈陽植物園、沈陽怪坡風景區、沈陽虎石臺溫泉療養中心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沈陽東部旅游路線。

      沈陽導游詞 12

      沈陽冰川動物樂園―一個嶄新的人與動物同樂的'主題公園,是經國家林業局、建設部批準成立的國家一級城市森林野生動物園,位于沈陽棋盤山森林野生動物園內,占地面積240萬平方米(3600畝),于2000年12月開業。由原沈陽市動物園搬遷新建而成,是沈陽市重點旅游項目。

      該項目由日本東京瀨戶內造園株式會社風景堂擔任設計。園區由野生放養車行觀賞區、館養步行觀賞區和動物園游樂場組成。

      野生放養車行觀賞區占地面積150萬平方米,由虎山、熊坳、狼谷、亞洲動物草原、非洲動物草原和水禽湖組成。游客可以乘坐大巴車去觀賞野生動物,也可自駕車觀賞,去體驗猛獸追逐、虎口脫險等驚心動魄、驚險刺激的感覺。

      館養步行觀賞區占地45萬平方米,展出了大熊貓、白虎、亞洲象、犀牛、北極熊、企鵝、海豹、海獅、鯊魚、金錢豹、獼猴、小熊貓、袋鼠、黑猩猩、黑天鵝、丹頂鶴群等珍稀野生動物,真正的近距離觀賞。大型動物表演場也為游客準備了精彩的節目,有獅虎跳火圈、熊蕩秋千、羊踩花瓶、小猴跳繩等。

      冰川游樂場將充分滿足游客“玩”的欲望,瘋狂過山車、家庭過山車、太空椅、彩虹飛毯、天旋地轉、騎蠻牛、碰碰車、寶寶轉等游樂設施,全部是美國最新游樂項目,定會讓游客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冰川動物樂園追求世界一流、全國領先、東北之最、氣勢龐大,冰川動物樂園歡迎五湖四海朋友、游人的光臨。 “同在藍天下、共享大自然”

      沈陽導游詞 13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建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局限最大、氣魄最雄偉的一座。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當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

      風光勝景清昭陵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激蕩,樓殿威嚴,金瓦精通,充實表現出皇家陵園的宏偉、絢麗和當代園林的清雅、秀美。陵園后部的主體構筑由方城、月牙城和寶城構成。方城為城堡式,南墻正中辟券門,名隆恩門,上建三重檐黃琉璃瓦歇山頂門樓。城四角建有角樓,均為重檐十字脊,黃琉璃瓦頂。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建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局限最大、氣魄最雄偉的一座。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當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園內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激蕩,樓殿威嚴,金瓦精通,充實表現出皇家陵園的`宏偉、絢麗和當代園林的清雅、秀美。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關睢宮宸妃、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人,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國現存最完備的古代帝王陵墓構筑之一。

    【沈陽導游詞】相關文章:

    沈陽故宮的導游詞02-12

    沈陽故宮導游詞11-21

    沈陽故宮導游詞07-09

    沈陽景點導游詞10-20

    沈陽故宮導游詞(精選20篇)11-07

    沈陽故宮的導游詞8篇12-02

    沈陽故宮導游詞 15篇10-09

    沈陽故宮的導游詞15篇10-25

    沈陽故宮導游詞(15篇)10-31

    沈陽故宮導游詞(精選29篇)06-2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级国产精品一级国产精品片 | 日本免费一级高清婬日本片 | 亚洲欧美人成小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影院在线 | 日本入室强伦姧bd在线观看 | 人人狠狠久久亚洲区 |